生育二孩 你準備好了嗎?

2020-12-22 三聯生活

生育二孩 你準備好了嗎?

2017-03-23 10:41 作者:徐菁菁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2017年第13期

當行政權力之手開始放開生育權,生育呈現出了與以往不同的面貌。

二孩:被期待的嬰兒潮

2013年11月「單獨二孩」政策出臺的時候,李露意識到,儘管自己和先生都不是獨生子女,但她離自己的夢想不遠了。她告誡先生「不抽菸、少喝酒、少熬夜」,自己則開始了體育鍛鍊,為未來孕育第二個生命做準備。

李露出生於1979年,她出生的第二年,1980年9月25日,中共中央發表了《關於控制我國人口增長問題致全體共產黨員共青團員的公開信》,提倡一對夫婦只生育一個孩子。2007年,李露生下了一個女兒。孩子長到兩三歲時,她開始強烈地想要第二個孩子。雖然在情感和經濟上都有充分的二孩條件,李露的二孩之願付諸實施卻要等到10年後了。理由很簡單:她和先生都是公務員。

 

過去這些年,李露不是沒有想過,用辭去公務員職務、交上一筆罰款的辦法為二孩買單。夫妻兩人仔細研究了政策,卻退縮了。「交罰款的時候需要雙方單位籤字蓋章確認,上戶口的時候又需要雙方單位取證,總之違規生二孩,不但要丟掉事業,未來要走過的每一步都充滿了處罰,好像處處受刁難似的。我先生一直是規規矩矩行事的人,受不了那種被邊緣化的境地。」

李露的同學裡,有公務員媽媽選擇另一條路——去香港生二孩。單位領導私下網開一面:「民不告,官不糾。反正也沒佔用國家名額。」但事情還是沒捂住。一次,一位男同事因為請長假未果,一怒之下哪壺不開提哪壺:為什麼那誰生二孩就能請幾個月假?這件事最終以二孩媽媽的辭職告終。李露注意到,即使是同學聚會,這位媽媽也從來不敢帶兩個孩子參加,因為她先生的單位還蒙在鼓裡,她生怕走漏風聲。

2015年10月29日,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閉幕。會議決定:完善人口發展戰略,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李露和先生一拍即合:立刻開始備戰二孩。今年1月,作為前計劃生育時代「最後一代非獨生子女」的李露,終於在38歲這年如願迎來了兒子——「全面二孩時代的第一批二孩。」

在去年3月舉行的「2016年北京婦產科專業學術年會上」,不止一位婦產專家預計,全面開放二孩政策將製造一波生育潮,這波生育潮將在2019年達到高峰。像李露這樣出生於1980年前後的非獨媽媽,被產科醫生稱為「趕末班車的一批人」,她們將成為未來幾年生育的主力。用北京婦產醫院劉凱波教授的話說,新的生育潮,將是「『70後』二孩尾巴、『80後』二孩、『90後』一孩的疊加效果」。

推動生育潮的,並不僅僅是個人被政策壓抑的生育意願的釋放,和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國家意志亦是推手。「全面兩孩」政策正式落地後,各省加快修訂了本地區計生條例,取消了晚婚晚育假,產假及陪產假則做了相應延長。2016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解決好全面實施兩孩政策的配套政策問題。今年2月,國家衛計委副主任王培安在社會福利會議上說,政府正在考慮採取包括「獎勵補貼」等激勵措施,鼓勵人們生二孩。

從國家到小家:生育權的回歸之路

從「只生一個好」的社會動員到「單獨二孩」,再到「全面二孩」的逐步放寬,在漫長的35年獨生子女時代後,中國正在讓生育權重新回歸家庭。這一回歸的背後,是對中國人口現狀認識的重大轉變。

80年代初,幾乎就在獨生子女政策實施的同時,中國人口學研究開始復甦。一批年輕的中國第二代人口學者有了到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日本等各國學習的機會。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教授顧寶昌就是其中之一。他告訴我:80年代,人口學研究的主題就是如何控制人口數量,降低生育率。「整個世界當時面臨的都是這個問題。大家都在關心生育:人為什麼想多生孩子?教育和生育的關係、收入和生育的關係、城市化和生育的關係、性別平等和生育的關係等等,大家想的是:哪一個因素上去了,生育就能夠下來。」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迎來了前所未有的人口急劇增長。1804年全世界人口方才達到10億,此後,每增10億人口的時間越來越短:1927年達到20億經歷了123年,1960年達到30億經歷了33年,1974年到達40億隻花了14年,1987年到達50億花了13年。

國際智囊組織羅馬俱樂部在1972年出版的研究《增長的極限》代表了那個時代的根本觀點。這本書用系統動力學的辦法建立了一個以增長極限為內容的世界模型。在這個模型裡,人口增長離不開糧食生產,糧食的增加要求資本投入的增加,更多的資本要求更多的資源,對更多資源的利用和消耗會造成更嚴重的汙染,環境被汙染之後又反過來影響人口增長和糧食生產。為避免崩潰,研究者們主張在1975年就停止人口增長。

1974年,聯合國在布加勒斯特召開全球性政府間會議,對發展中國家控制人口問題以及人口增長與經濟發展的關係問題進行廣泛討論,通過了一份《世界人口行動計劃》,提出凡人口增長妨礙實現增進人民福利目標的國家,應選擇適當的人口政策。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在1974年聯合國第一次世界人口大會的感召下,紛紛採取了種種限制生育的政策。

90年代,中國人口研究界出現了新問題。1992年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的38萬人調查顯示,全國1991和1992年總和生育率分別為1.65和1.52。這意味著,中國的總和生育率首次降到更替水平以下。總和生育率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婦女在育齡期間(15~49歲),人均的生育子女數量。一般認為,維持人口不增不減的更替水平為2.1,即平均一個婦女一生要生育2.1個孩子,才能維持現有人口數量。

對於這次調查的結果,包括顧寶昌,許多人的態度是「不相信」。大家期待著1995年國家統計局的「小普查」結果,然而1995年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數據顯示:儘管多年來人們一致認為農村人口是生育大戶,但農村育齡婦女的總和生育率只有1.56,甚至比政策追求生育率還低0.2。顧寶昌坦言,接受並理解這一人口形勢的變化,他花了10年時間。90年代,中國躋身世界上生育率最低的國家行列,人口自然增長率逐步已經降到1%以下。

與此同時,世界上的許多國家已經出現由於長期的低生育率造成的人口結構老齡化問題。人力資源的提高對經濟增長的作用遠比物質資本的增加重要得多等觀念,在與人口威脅論的角逐中日趨佔據上風。

2001年5月,顧寶昌和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教授王豐牽頭「21世紀中國生育政策研究」課題組在上海郊區召開了第一次會議。中國的人口學者開始呼籲計劃生育政策的調整。

涉及政策調整,一個基本的問題是:如果將生育權放開給家庭,會不會造成人口失控?顧寶昌等人在多年的調查中發現,這一假設並不成立。東部經濟發達的江蘇省允許農村夫婦一方是獨生子女的可以生兩個孩子。但調查組發現,2006年,4000多個按照當地政策可以生育兩個孩子的家庭中,實際生了二孩的不到10%。2009年,跟蹤調查表明,在這3年中他們中間又生了二孩的家庭還不到6%。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一向被認為是人口生育大戶的「老少邊窮」地區。宜昌的長陽、五峰兩縣地處偏遠,分別於2003和2004年就推出了普遍二孩政策的試點,並沒有出現預想中的生育率反彈。顧寶昌親自去調研,有了更深的感受。他走到一家,正好男主人在屋裡休息,他進門問對方為什麼不生二孩。「他說:你不明白,我把這個女兒培養好了,將來她上大學,然後在宜昌市工作,我們呢,在宜昌買房子,我們全家就搬到宜昌去住了。」顧寶昌突然意識到:生與不生的問題,實質是一個家庭發展戰略。過去,對於「老少邊窮」地區生育率高的主觀推論已經失去了根基:「地理上的閉塞已經不等於觀念上的閉塞。後來我明白了,他看的電視跟我看的一樣,他的手機跟我一樣,我們接觸的信息差別不大。而且現在人口流動很高,大量人員外出務工,生育觀念已經改變了。」

顧寶昌越來越發現,對於人口的認識必須基於一些全新的、前所未有的現實。「一個城市化的中國是什麼樣子的,幾千年有過嗎?城市化給人帶來的影響是顛覆性的,我們千百年的小農社會一去不復返了。過去中國是不流動的,臉朝黃土背朝天,現在都流動起來了。宗族觀念也被衝散了。」顧寶昌說,「我們今天和你們明天後天所面臨的人口形勢跟過去幾千年不一樣,跟過去幾百年不一樣,跟過去幾十年也不一樣了。」

2015年1月,包括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教授顧寶昌在內的39名人口學界學者九易其稿,向中央提交了一份《全面放開二孩生育取消對公民的生育限制》的建議書。在這份建議書裡,人口學家們的觀點非常明確。他們提出:「人口是國力的根基,是經濟和科技發展最寶貴的資源。」我國人口面臨的主要風險已經是「生育率長期過低」。我國15歲以下人群在總人口中的比例已經從1950年的2/5銳減到了目前的1/6。未來10年,中國處於生育高峰期的23~30歲女性的數量將銳減40%。相應將帶來的問題是:勞動年齡人口萎縮、養老負擔日趨沉重,數億獨生子女家庭很難應付生老病死的風險。「面對我國國內消費需求不足和產能過剩的經濟新常態,當年實行生育控制政策的理由已經不復存在。」

顧寶昌說,建議書一經提交,去年3月就得到了習近平總書記的批示。10月份「五中全會」,全面二孩政策就頒布了。

二孩:我們準備好了嗎?

當行政權力之手開始放開生育權,生育呈現出了與以往不同的面貌。

當生育的權利重新回歸小家,中國的千千萬萬家庭開始面臨他們過去30多年裡從未遭遇的抉擇:二孩,生還是不生?

2014年,全國「單獨二孩」生育政策啟動前,受國家衛生計生委的委託,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曾根據調查做出推斷,全國符合條件生育二孩的「單獨」家庭有1100萬個,預計5年內應該每年有200萬左右的單獨二孩出生。但出人意料,單獨二孩申請人數遠低於預期。截止到2015年10月底,全國共有185萬對單獨夫妻申請了再生育,僅佔全國1100萬對符合政策夫妻的16.8%。人們猛然發現:我們也許並未為生育二孩做好準備。

經濟因素是人們最常提到的顧慮。「為什麼不生?因為沒房可住啊!」「80後」李梅對我說,她有一個3歲的女兒,「我們現在住兩居室,孩子剛出生的頭三年,我們上班,就需要父母來幫助帶孩子。一個孩子還能周轉得過來,兩個孩子怎麼辦?到時候,不但父母要一起住,還可能需要請保姆,家裡根本擺不開。無論是換房子,還是請保姆都需要大筆開銷。」

一個比經濟帳更深刻的因素可能是觀念:35年的獨生子女證已經深刻改變我們對家庭的理解。

另一位「80後」媽媽熊葵的婆婆非常期望她能再要一個孩子。公婆的兄弟姐妹家基本都是兩個孩子,他們覺得這樣才是正常的家庭形態。對於長輩的期望,熊葵「基本都是冷處理,不回應」。她內心更滿足於獨生子女的家庭形態。她觀察,丈夫有一個姐姐,姐弟倆的感情「也沒好哪去」,反而都覺得父母更偏愛對方。「我是獨生子女,獨享父母的愛和所有教育資源,並沒覺得有孤獨感。我不希望女兒的愛被分割,尤其是二孩萬一是弟弟,老人可能的偏愛和父母不得已的分心,都讓我擔心那個敏感小孩有陰影。」

在李梅的大家庭裡,唯一強烈支持二孩的是李梅的丈夫的姥姥。李梅的丈夫是從小由姥姥一手帶大的。老人家提出,房子不夠住,完全可以把孩子放到老家,「爺爺奶奶帶孩子,天經地義」。但李梅並不這麼認為,首先,她不接受把孩子完全拋給老一輩的養育理念。其次,她並不認為老一輩的付出是理所應當的。年初,父母率先問起李梅生二孩的打算。外孫女出生後的這幾年,李梅的父母時不時從蘇州到北京來幫忙照看。是否生二孩決定了他們要以怎樣的方式安排自己未來的生活。

李梅觀察:「從爺爺奶奶這輩人來講,帶孩子也是很辛苦的。尤其是我這樣的情況,兩家老人原本在自己家條件都還行,到了北京住得也侷促,吃也吃不慣。孩子奶奶的原則就是能不帶就不帶。我父母帶一孩,從50多歲帶到60歲。如果再生一個,也要帶到三年,他們都快65歲了,再想旅遊啥的,還能玩得動嗎?」

另一面,在二孩政策的影響下,「生育」正在從一項政策,重新凸顯它曾被忽視的醫療專業的那一面。因為政策而改變的生育期待,正在呼喚醫學和醫療資源的迅速回應。

從數量上看,政策放開後的生育堆積現象將對中國大城市本來就已背負著巨大壓力的醫療系統提出更大的挑戰。去年,北京市迎來了28萬新生兒,比2015年多7萬。醫療系統通過各種手段挖潛,調整醫療病床的結構,把一些其他科室的床調到產科,共調增了1400張產床,同時增加了800名助產人員。

比數量更棘手的是結構性挑戰:據測算,我國符合全面二孩政策條件的婦女約60%在35歲以上。這個群體被產科醫生稱為「趕末班車的一批人」。年齡超過35歲的女性,卵子數量和質量都有顯著的下降。有統計顯示,小於35歲女性的自然流產率約為12%,而超過35歲的女性自然流產率上升到35%左右。妊娠高血壓在高齡孕婦中的發生率比適齡孕婦高出2~4倍;糖尿病及妊娠糖尿病的發生率更是比25~29歲的孕婦高出3倍以上。為了應對高齡高位產婦扎堆的新的醫療危機,衛生部要求大部分高危產科病患都要轉到三級醫院。原來三級醫院接診高危的比例從60%提高到了80%以上。但在硬體和制度建設之外,醫療資源中最難以解決的問題——醫生、助產士、護士等人才資源的配備卻不是一朝一夕能夠解決的問題。(文中李露、李梅、熊葵皆為化名)

閱讀更多更全周刊內容請微信掃描二維碼成為中讀VIP,閱讀期期精彩內容!

版權聲明:凡註明「三聯生活周刊」、「愛樂」或「原創」來源之作品(文字、圖片、音頻、視頻),未經三聯生活周刊或愛樂雜誌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 、連結、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經本刊、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註明「來源:三聯生活周刊」或「來源:愛樂」。違反上述聲明的,本刊、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預告 | 家長課堂:二孩時代,你準備好了嗎?
    近日有媒體報導:全面二孩政策實施以來,廣州市的二孩出生數量不斷上升。廣州市衛計委2017年4月25日公布的數據表明,今年上半年二孩佔比已超過一孩,2017年上半年(2016.10-2017.3)廣州市常住人口出生12.36萬人,其中二孩7.08萬人。有關部門預測今年還會大量增加,廣州市會迎來二孩政策開放以來的第一個生育高峰!種種跡象表明,「二孩時代」是真的來了呢!
  • 生育一孩和二孩的夫妻該如何辦理生育登記?獨生子女還有獎勵嗎?
    在此情況下,國家也是適時的調整全面二孩政策,那生育一孩和二孩的夫妻該如何辦理生育登記?第三孩的要辦理什麼手續?農村領取獨生子女證的還有獎勵和優惠嗎?一、生育一孩和二孩的夫妻該如何辦理生育登記?2.對於無法親自辦理生育登記的夫妻,可委託村居(社區)衛生計生工作人員代為辦理。3.有條件的地方可以通過網上辦事大廳、移動客戶端等信息平臺辦理生育登記。二、對於生育第三孩的需要辦理什麼手續?
  • 想要二孩 你做好準備了嗎?精力是重要考量
    在二孩的問題上,女星馬伊琍就曾談到:「這一直是我多年來糾結的,生二胎不是經濟問題,是你有沒有足夠的精力親自照顧教育好每個孩子!自己帶大的孩子和別人帶大的判若兩人。」 自己親手帶孩子是諸多媽媽的渴望,但這也意味著,生育二孩,媽媽們要做更多犧牲。
  • 今起我市全面啟動二孩生育服務登記工作 生二孩不再審批 生育服務...
    全面兩孩政策備受關注。12月31日,記者從市衛計委了解到,自2016年1月1日起,我省實施全面兩孩政策,取消二孩生育審批制度,實行生育服務登記。今起,我市全面啟動二孩生育服務登記工作,有生育二孩意願的市民即可辦理生育服務登記。
  • 烏魯木齊市「二孩」可辦理《生育服務證》
    原標題:烏魯木齊市「二孩」 可辦理《生育服務證》 7日,記者從烏魯木齊市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獲悉,烏魯木齊可為2016年1月1日以後出生的「二孩」正常辦理《生育服務證》。 烏魯木齊市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發展規劃信息處副處長於曉沁說,1月6日,烏魯木齊市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向各區縣計生部門下發通知,根據國家全面實施兩孩政策相關決定,要求相關單位做好「二孩」生育登記服務工作,並明確常住烏市的戶籍人口可按《一孩生育服務證》流程辦理二孩生育服務證。
  • 二孩意願調查:經濟壓力大仍是不願生育主因
    家庭:經濟壓力排首位「不用花心思運作,也可以生二孩了。二孩計劃可以正式列入家庭議程。」中部某省會城市公務員張華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熟悉法規的張華在結婚時就「留了一手」。他讓妻子的戶籍留在娘家,準備一胎後,和妻子假離婚,讓妻子回娘家生二孩。
  • 中國大學MOOC:二孩政策全面開放,你準備好了嗎
    2015年10月底,隨著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的閉幕,呼聲已久的二孩政策終於全面開放,從此,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而獨生子女的時代將成為歷史。
  • 2015全面放開二孩最新消息_生育二孩產假能休多久?
    >2015全面放開二孩最新消息_生育二孩產假能休多久?有媒體問,怎麼看待「有地方衛生計生部門表示,對中央五中全會公報公布後、《人口與計劃生育法》及其配套法規修訂施行前,不符合規定生育第二個孩子的,不作實質性處理。」  國家衛計委指導司負責人表示,全面「兩孩」政策必須依法啟動實施。根據十八屆五中全會的精神,需要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修訂《人口與計劃生育法》,配套的法規規定也要相應修訂。
  • 二孩時代:湖南二孩生育井噴 醫院產科嚴重吃緊
    通訊員 陳穎攝 編者按 11個月之前,湖南二孩政策正式實施。時至今日,二孩媽媽要麼剛好到了預產期,要麼已經在給寶寶餵奶,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波生育高峰也如期而至。然而,二孩生育政策並沒有實施之初那般令人皆大歡喜。
  • 說說生育津貼那些事兒:生二孩還有生育津貼嗎?
    生育津貼對於新媽媽來說,是一筆重要的收入。那麼如果單位不給生育津貼該怎麼辦,生二孩有生育津貼嗎,為了獲得生育津貼我們個人應該交費嗎……針對大家關心的問題,法官用案例為你講述。  生「二孩」不發津貼   法院判單位敗訴  宋女士於2008年6月入職千家公司。2014年5月宋女士生育一女,並休產假98天。千家公司曾為宋女士繳納了生育保險,經社保中心核算,宋女士這次生「二孩」可享受生育津貼總額為10384.73元。
  • 二孩時代,如何規避生育風險
    高齡生產挑戰母嬰安全底線在日前國家衛計委就「全面兩孩」政策工作進展情況舉行的發布會上,國家衛計委計劃生育基層指導司司長楊文莊表示,「全面兩孩」政策實施以來,累積生育需求集中釋放,出生人口數量明顯增加,高齡孕產婦比例增加,婦幼健康服務的數量、質量和服務資源面臨新的挑戰。如何保證高齡產婦的母嬰安全,降低二孩出生帶來的生育風險,成為當下整個社會要面對的難題。
  • 社保專家解讀:「全面二孩」後 生育保險怎麼報?
    全面二孩的放開和中國人對於猴寶寶的喜愛,讓「生孩子」這個詞成為這一年裡最搶眼的詞彙。北京市的人口計生條例進行了調整,原本就對生育政策不甚了解的準媽媽或新媽媽們這回更糊塗了——生二孩生育保險能不能給報銷啊?能報多少啊?生二孩的產假跟一孩一樣嗎?北京已經建不上檔了,只好回老家生,在老家生孩子還能享受北京的生育保險待遇嗎?……一大堆讓人頭疼的問題困擾著這些家庭。為此,記者諮詢了社保專家。
  • 溫州實施生育服務登記制度 生二孩還能延長產假
    昨天,記者從溫州市衛計委獲悉,自今年1月1日起,我市實施全面二孩政策,取消二孩生育審批制度,實行生育登記制度。有生育二孩意願的市民可前往相關部門辦理生育登記服務卡。據了解,最近兩天,已上報市衛計委的有247對夫婦辦理生育登記。另外,新出生的孩子不再辦理《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
  • 二孩政策普遍放開:男女最佳生育年齡是多少歲?
    二孩政策普遍放開:最佳生育年齡是多少?  上周四,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的消息公布。具體政策尚未落地,但一些「大齡」備孕者已經到醫院諮詢了。  生育黃金年齡男性也適用  今年40歲的季先生有一個8歲的兒子,他總是羨慕地看別人有兩個孩子。「全面二孩」政策曙光出現後,他既激動又焦慮。激動的是,今後至少可以有兩個孩子了;焦慮的是,最近一年他一直在忍受性功能障礙的困擾。他覺得這種事情說出去很丟面子,之前一直沒到醫院就診,但現在不得不去醫院了。
  • 風笑天:「單獨二孩」:生育政策調整的社會影響前瞻
    提前開展對新生育政策社會後果的研究,可以為實踐中避免和減少政策帶來的副作用提供理論的和經驗的支持。除了人口學方面的內容外,政策調整對城鄉家庭和年輕夫婦生命歷程的衝擊、可能形成的「人口同期群」的影響、以及為走向「全面二孩」提供政策準備等都是值得提前關注的內容。
  • 「二孩猴寶」炒成「概念生育」應反思
    「全面二孩」政策已經落地3個多月了,急著要「猴寶寶」的孕媽媽明顯增多,尤其是一些生育年齡較大的「70後記者3月7日從福州各大醫院獲悉,目前福州市尚未出現「扎堆」生娃現象,但各大醫院均已做好準備,紛紛開設「二孩門診」,迎接即將到來的生育高峰。(《福建日報》3月8日)  當猴年遇上二胎政策的全面放開,不少夫妻計劃要個「猴寶寶」, 不少人都認為猴年出生的孩子在生肖上比較吉利、聰明、機靈。雖說這有點封建迷信,但是很多人感覺兆頭好。
  • 二孩政策放開,生育也須依規合法
    福建閩侯縣一位市民於2005年生育第一個女孩後,按政策可以再生育一個子女,但他籤訂了一份自願放棄二孩協議,此後每月獲得了獨生子女貢獻獎勵金。全面二孩政策出臺後,他又生育了第二個孩子,此前領取的貢獻獎勵金如何處理,讓他感到困擾。閩侯縣衛計局回復稱,根據有關規定,未經審批再生育或者非法收養的,由確認機關撤銷資格,並按協議規定三倍返還貢獻獎勵金。
  • 生育二孩需雙倍返還獎勵金不合時宜
    該基層衛計局表示,對於生育一個孩子並獲得1000元獨生子女貢獻獎和每月60元的獨生子女貢獻獎勵金者,全面二孩政策出臺後,又生育第二個孩子後,必須雙倍返還已領取的貢獻獎勵金,由確認機關撤銷資格後,方予審批再生育或收養。未經審批再生育或者非法收養的,由確認機關撤銷資格,並按協議規定三倍返還貢獻獎勵金。  報導所指的情況是全國各地普遍存在的現象。
  • 網傳二孩生育成本高 海南媽媽:「計算器」不靠譜
    網傳二孩生育成本動輒數十萬,讓不少適育齡夫婦「想生不敢生」  海南二孩媽媽這樣說:「二孩計算器」不靠譜別被數字嚇到  全面二孩政策落地後,在是否生二孩的問題上,不少適育齡夫婦都糾結不已。
  • 廣州一孩二孩生育登記粵省事怎麼線上辦理?
    【在線辦理流程】  第一步:符合條件的申請人在「粵省事」APP或者小程序上選擇辦理一孩生育登記/二孩生育登記,填寫信息,使用申請人的電子證照並提交。  溫馨提示:辦理完成後,電子證照將通過省電子證照系統提供給其他業務部門,供生育保險報銷等相關業務辦理時使用。申請人可在「粵省事」裡面的「我的證照」綜合類中選擇添加廣東省生育登記證明(一孩生育登記/二孩生育登記)的電子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