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舞月神和parabola張小朋友將聯繫電話速速告訴洋蔥君~再晚一點獎品就要沒啦!
德國數學史家康託曾說過:「歷史上一個國家所算得的圓周率的準確程度,可以作為衡量這個國家當時數學發展水平的指標。」今天洋蔥君就帶你圍觀各國奇葩圓周率算法大PK!來戰個痛快吧!
埃及
埃及人認為圓的面積等於一個邊長為此圓直徑的 8/9 的正方形面積,算一算就得出埃及人的圓周率等於:256/81=3.160493……這個數雖然和準確的數據差的有點多……但卻是最早被推算出來的圓周率!
中國
我國第一部《周髀算經》中,就記載有圓「周三徑一」這一結論。在我國,木工師傅有兩句從古流傳下來的口訣:叫做:「周三徑一,方五斜七」。而到了後來,祖衝之將圓周率算到了 3.1415926 < π < 3.1415927,比西方早了1000年。果然PK神馬還是我大天朝威武!
羅馬
羅馬人很粗心,把圓周率取為 22/7=3.14285714……奇怪的是,他們的建築到現在都沒倒。
印度
印度人在公元前六世紀,曾取 π= √10 = 3.162。1150年,印度數學家婆什迦羅第二計算出 π = 3927/1250 = 3.1416。1424年,中亞細亞地區的天文學家、數學家卡西著《圓周論》,計算的圓周率的結果是 π = 3.14159265358979325(十七位準確數字)。這也是國外第一次打破祖衝之的記錄。印度牛人多啊……(不過還是在我大天朝之後)
古希臘
阿基米德創用上、下界來確定 π 的近似值,他用幾何方法證明了「圓周長與圓直徑之比小於 3 + (1/7)而大於 3 + (10/71)」。到公元150年左右,希臘天文學家託勒密得出 π = 3.1416,取得了自阿基米德以來的巨大進步。(PS:阿基米德就是在我們的視頻裡和國王打賭,在棋盤上放米粒那個!)
德國
1573年,德國人奧託利用阿基米德的成果 22/7 與託勒密的結果 377/120 用類似於加成法「合成」出了圓周率:(377-22)/(120-7) = 355/113(3.1415929……)。
荷蘭
1585年,荷蘭人安託尼茲用阿基米德的方法先求得:333/106 < π < 377/120,用兩者作為 π 的母近似值,分子、分母各取平均,通過加成法獲得結果:355/113。(總之還是沒我大天朝準確就是了……)
良心總結:在圓周率的準確程度上,一哥還是中國!
想補補腦洞,聽聽最好玩的數學段子?
想看看很久以前數學界都發生了什麼?
那就每天晚上搬著小馬札來看節目吧!
回復【M】或【目錄】,看看近期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