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挑戰:數據中心能否實現碳中和?綠會國際顧問應邀參加康奈爾...

2020-12-25 中國綠髮會

你可知道,全球約有4%的溫室氣體排放是由大型科技公司造成的?這是民航業排放量的兩倍!到2025年,信息和通信技術部門將消耗全球20%的電力,用於連接網際網路的設備、視頻流、電子郵件、雲計算和監控攝像頭,使數據中心成為全球最大的能源用戶。

我們常常指尖一點,就能輕鬆地將數據上傳雲端。這些雲端的方便,背後是「電老虎」馬不停蹄的、夜以繼日的在運轉。

科技公司經常談論他們的綠色目標,那麼,他們計劃如何使這些數據中心更環保甚至碳中和呢?

為此,「康奈爾能源連接」(Cornell Energy Connection)在今年12月計劃舉辦一系列虛擬活動,專家們將分享他們對影響該行業的關鍵問題的看法,例如清潔能源的不公平獲取和能源儲存的持續發展。

以「迎接能源挑戰:數據中心能否實現碳中和?」為主題的研討會於美國東部時間2020年12月11日星期五下午3點舉辦,中國綠髮會國際工作顧問杜暉賢(Fred Dubee)教授應邀參加了此次會議,並與綠會國際部小夥伴們進行了分享。

此次會議是兩次會議中的一場——分別於12月11日、12月18日舉行的「虛擬2020康奈爾能源連接」(CEC)系列活動之一。本次會議將重點討論數據中心面臨的能源挑戰、為儘量減少其排放量已經採取的措施以及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可以看到哪些節能技術。

【本次會議討論的重點】

** 為什麼「數字」實際上並不意味著「綠色」?

** 對大型數據中心需求的增長,會對環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 如何創造性地構建可再生能源交易,以減少信息和通信技術行業的溫室氣體排放?

** 數據中心實現碳中和的主要管理挑戰是什麼?

【反思海量數據的環境代價:背後是驚人的耗電量】

比如,數據中心的散熱是一個問題。為了降低能耗,數據中心紛紛被放入天然「冰箱」。

例如,微軟將數據中心「埋」在了加利福尼亞海岸約9米深的海底和蘇格蘭奧克尼群島水下,臉書(facebook)的數據中心建在了北極圈以南100千米處的瑞典呂勒奧鎮, 阿里雲千島湖數據中心利用了深層湖水製冷,華為、騰訊等網際網路公司的數據中心也在貴州群山間隱藏著。

在中國,據工信部網站數據,截至2017年底,我國各類在用數據中心總量已經達到28.5萬個,全年耗電量超過1200億千瓦時,約佔我國全社會用電量2%。

數據中心生命周期普遍為10-15年,一旦開始運行,從不停歇,數據中心就是一個「電老虎」。

截至2018年底,我國數據中心總量已超過40萬個,大型及以上數據中心的總機架數達204萬個。截至2019年,數據中心用電量連續8年以超過12%的速度增長。2019年數字經濟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7.7%,成為驅動我國經濟增長的核心力量。預計2020年和2025年,大型及以上數據中心機架數量將分別達到498萬和802萬個。

對我國來說,建設綠色數據中心是構建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的重要任務,是保障資源環境可持續的基本要求,是深入實施製造強國、網絡強國戰略的有力舉措,更是貫徹落實2030碳達峰、2060碳中和的重要舉措。

2019年2月,工信部、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國家能源局發布《關於加強綠色數據中心建設的指導意見》,指出要堅持新發展理念,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以提升數據中心綠色發展水平為目標,以加快技術產品創新和應用為路徑,以建立完善綠色標準評價體系等長效機制為保障,大力推動綠色數據中心創建、運維和改造,引導數據中心走高效、清潔、集約、循環的綠色發展道路,實現數據中心持續健康發展。

「電老虎」的碳中和之路遙遙,數據中心如何加速脫碳?你怎麼看?歡迎留言。

整理/Linda 校/綠茵

相關焦點

  •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面臨哪些挑戰?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面臨哪些挑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要實現這一目標,我們需要做好哪些工作?
  • 「碳中和」競賽倒逼能源轉型,中國能否彎道超車
    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全國風電裝機容量為2.1億千瓦、太陽能2億千瓦。「新能源很可能成為中國繼5G之後的又一個領先全球的行業。」作為政府代表團成員,參與聯合國氣候變化談判代表、國家氣候戰略中心戰略規劃部主任柴麒敏,12月2日通過電話接受界面新聞專訪時表示。
  •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 面臨哪些挑戰?
    北極星大氣網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要實現這一目標,我們需要做好哪些工作?重點區域開展碳減排示範碳達峰,碳中和,中國面臨哪些挑戰?
  • 騰訊啟動碳中和規劃 什麼是碳中和?怎麼碳中和?
    四川在線記者 唐澤文1月12日,騰訊宣布啟動碳中和規劃,未來將通過新技術降低碳的排放。什麼是碳中和?碳中和是指企業、團體或個人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與其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減少的溫室氣體總量互相抵消,實現零碳排放。
  • 中國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綠色和平中國首席代表李雁認為,在全球面臨氣候告急、新冠疫情以及國際合作遭受挑戰等重重陰霾下,中國領導人加強本國氣候行動承諾、推進全球綠色轉型合作的聲明令人振奮。   大國責任擔當   生態環境部氣候變化事務特別顧問、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院長解振華表示:「在當前的國際經濟社會發展趨勢和政治格局背景下,我國主動順應全球綠色低碳發展潮流,提出有力度、有顯示度的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向國際和國內社會釋放了清晰、明確的政策信號,對外樹立了負責任大國形象,彰顯了大國責任和擔當。」
  • 蘇偉: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需要推動經濟結構、產業結構、能源...
    蘇偉指出,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大會上鄭重宣布,中國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前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充分體現了我國堅持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定力和戰略抉擇,展現了全力推進綠色低碳轉型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巨大勇氣和堅定信心,充分詮釋了中國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作出更大貢獻的大國風範和責任擔當。
  • 施耐德電氣尹正:碳中和是機遇還是挑戰 創新技術是關鍵
    今年9月,為應對氣候變化中國提出自己的目標:努力實現2030年碳達峰和2060年碳中和。2060年實現碳中和,意味著雖然到時中國仍然在進行排放,但同時擁有等量碳匯和碳信用等來抵消排放。碳中和對企業而言是機遇還是挑戰?這都是能源生產和消費者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碳中和關乎能源,但不僅僅與能源企業有關  要達到碳中和的目標,首先需要了解問題根源在哪,也就是碳排放到底來自何處。據統計,人類80%的碳排放來自能源消耗。目前全球能源結構以化石能源為基礎,損耗高達60%,導致大量浪費,也就造成了大量的碳排放。
  • 智慧能源助力碳中和倡議書發布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11月10日上午,由南京市人民政府與中國智慧能源產業聯盟聯合主辦的2020全球智慧能源高峰論壇在南京紫金山莊拉開帷幕。此次論壇以「全球能源合作——智慧能源引領能源革命」為主題,會聚了全球數十家能源企業高管和知名專家學者在內的近400名嘉賓。現場,中國智慧能源產業聯盟發布了《智慧能源助力實現碳中和目標的行動倡議書》。同時,17個重大能源合作項目集中簽約,總投資341億元。
  • 「碳中和」目標下,中國未來能源系統依靠誰?
    今年9月,我國對國際社會莊嚴承諾,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我們需要以中國能源結構為基礎,開展能源轉型和清潔能源利用,防止不切實際的能源轉型對經濟發展和能源供應造成的傷害,同時應該倡導能源體系打破「圍牆」,強調融合與包容導向。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張濤對《能源評論》表示,雖然我國的碳中和目標挑戰很大,但一定能實現。
  • 釋新聞|中國提出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意味著什麼
    解振華表示:「在當前的國際經濟社會發展趨勢和政治格局背景下,我國主動順應全球綠色低碳發展潮流,提出有力度、有顯示度的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向國際和國內社會釋放了清晰、明確的政策信號,對外樹立了負責任大國形象,彰顯了大國責任和擔當。」
  • 實現「碳中和」目標,中國能源行業如何加速跑?
    近期,中國最熱的能源話題非「碳中和」莫屬。落實「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標,既是中國政府向全世界做出的鄭重承諾,也是能源行業開始「加速跑」的發令槍。 那麼,能源行業如何參與到減排行動中? 一直以來,中國的一次能源消費和碳排放量呈現較高的正相關趨勢。
  • 實現碳中和 我們對2060年的承諾-認識碳中和
    北極星大氣網訊:在今年9月召開的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中國向外界承諾於2060年實現碳中和,這意味著什麼?畢馬威近期將發布碳中和系列文章,介紹碳中和的意義及影響。本系列文章共三期,本次為第一期,主要介紹碳中和的基本認識。
  • 2060年中國「碳中和」目標的路徑、機遇與挑戰
    [ 實現「碳中和」,從排放端必須考慮工業和電力的能源效率、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但受資源、技術局限或安全、經濟等因素,部分排放並不能完全避免,其中一方面可以通過森林、海洋等碳匯進行自然吸收,同時還需要一定量的人工碳匯,比如碳捕獲、利用和封存技術(CCUS)等。
  • 海通國際孫明春:金融行業碳中和成本僅為千分之一,有望2030年實現...
    :「金融機構是碳強度非常低的行業,整個行業完全有能力在2030年甚至更早實現碳中和目標」。 孫明春指出,在具體減少碳排放的實踐中,應當遵循三步走戰略:第一步減少資源用量;第二步要改善能源結構,第三步將無法減少的碳排放通過碳交易來解決。「這樣三步走的實踐路徑使得金融部門都可以相對於其他部門更容易實現碳中和」。
  • 北京綠色交易所梅德文:完善碳交易市場是實現「碳中和」的有效路徑
    北京綠色交易所總經理、北京綠色金融協會秘書長梅德文1月8日在「2021《財經》可持續發展高峰論壇」上表示,目前國際層面的共識是,進一步完善碳交易市場才是實現「碳中和」的有效路徑。 梅德文表示,發達國家一般是在人均GDP達2.5-4萬美元的時候實現「碳達峰」,諸如日本等OECD國家從實現「碳達峰」到計劃實現「碳中和」,所歷經的時間計劃長達60年。
  • 新華財經|實現碳中和目標需加快構建清潔高效的能源體系
    與會專家表示,我國要實現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峰值、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標,需要推動經濟、能源、環境實現均衡與路徑優化,加速構建清潔高效的能源體系。今年9月份,中國承諾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碳中和願景的提出,對我國推進能源轉型具有重大意義。
  • 碳中和,全球在行動:法國爭當國際舞臺「生態先鋒」
    參考消息網1月7日報導 (文/陳晨)  編者按 2020年9月,中國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不久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確定為2021年重點任務之一。碳中和,就是淨零排放,是指人類活動排放的溫室氣體(主要是二氧化碳)與大自然吸收的溫室氣體相平衡,目的是維持大氣層中溫室氣體的濃度相對平衡,溫升不再發生變化。為應對氣候變化這一嚴峻挑戰,除中國外,歐盟、英國、日本等國家和地區也紛紛設置碳中和目標實現時間表,一場全球綠色低碳轉型的大潮正在形成。
  • 碳達峰碳中和實現綠色發展,相關戰略規劃正在加緊編制
    習近平指出,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這是中國首次向全球明確實現碳中和的時間點,也是迄今為止各國中作出的最大減少全球變暖預期的氣候承諾。
  • 國家能源集團啟動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研究
    尚品牌   12月15日,國家能源集團智庫與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清華大學低碳能源實驗室、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預測科學研究中心)、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等四家單位籤訂戰略合作意向書,將共同研究國家能源集團引領能源煤炭電力行業碳達峰、碳中和的戰略路徑。
  • 助力「碳中和」目標實現 我國電能替代進入深水區
    會議圍繞助力「碳中和」戰略落地實施,以「拓展電能替代廣度深度,提高全社會電氣化水平」為主題,與會專家共同探討了碳減排目標下電能替代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新機遇,並針對如何促進電能替代產業高質量發展進行了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