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的動亂到底有多可怕?赤地千裡、枕骸遍野,人口銳減60%

2020-12-16 文史磚家

文/格瓦拉同志

因為英雄豪傑輩出的緣故,很多國人對東漢末年的歷史充滿興趣。在他們眼中,那是一個群星璀璨、空前精彩的時期,在不吝讚美之餘,長恨此生不能生活在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以此建不世之功。其實,作為超級大亂世,東漢末年實在不值得推崇,原因無他,死亡率超高,場面太可怕。

東漢末年混戰不已,人口數量銳減

東漢末年的大動亂到底有多可怕,可以從損失的人口總數中窺見一斑。依據東漢中期的人口統計(6500萬左右),三國初年的人口估算(2300萬左右),那麼在短短數十年的時間裡,當時的中國損失了近60%、多達4200萬的人口(所有數據均參考葛劍雄的《中國人口史》)!而造成人口銳減的原因,主要有戰爭、饑荒、瘟疫三種原因,在這裡筆者逐一做個簡述。

軍閥混戰是導致東漢人口銳減的主要原因。漢末天下大亂、諸侯紛起,強者著跨州連郡,弱者宰割縣邑,相互間徵伐攻討,使得海內混亂不堪。而就在這無休止的混戰背後,則是累累白骨、赤地千裡的慘重代價。究竟有多少人死於戰火,在歷史上沒有準確的數據,但依據前文所羅列的數據推測,至少在2000萬以上,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死於屠城。

董卓專橫殘暴,喜歡屠城

作為戰爭中恐嚇、削弱對手的一種手段,各地軍閥都對屠城樂此不疲,尤以國賊董卓為甚。董卓的涼州軍團軍紀最差,每每在攻克敵軍城池後,便將城中財物劫掠一空,將殘餘的百姓悉數殺光。其實,不僅董卓這類殘忍的軍閥喜歡屠城,就連一向宣揚「拯焚救溺」的曹操,也幹過這等為人不齒之事。

初平四年(193年),曹操以替父報仇為由,起兵討伐陶謙,並將刻骨仇恨發洩在徐州百姓身上,所到之處都以屠城作為報復,死於其手的百姓竟然多達數十萬(「凡殺男女數十萬人,雞犬無餘,泗水為之不流。」見《後漢書·卷七十三》)。雖然數據有嚴重誇大的嫌疑,但遇難者的數量絕不會低於數萬。

曹操攻打陶謙時,曾大肆屠殺徐州百姓

縱觀整個東漢末年,無休止的戰爭、大規模的屠城,導致天下人口數量銳減,以至於大江南北都是「白骨露於野,千裡無雞鳴,生民百餘一,念之斷人腸」(見曹操的《蒿裡行》)的慘景,生活在這個時代,能保住性命都是件奢侈的事情。

除戰爭外,死於饑荒的人口也是難以計數。由於各地軍閥大規模徵用青壯年為兵,再加上戰爭、天災的影響,使得各地普遍出現農田大量拋荒、糧食歉收的現象,從而導致饑荒蔓延。在當時的情況下,各地軍閥普遍嚴重缺糧,以至於出現「袁紹之在河北,軍人仰食桑椹;袁術在江淮,取給蒲蠃」(見《三國志·卷一》)的現象。

袁紹等軍閥嚴重缺糧,不攻自破者極多

面對饑荒,士兵尚且不能填飽肚子,普通百姓的生存狀況可想而知。由於極度的缺糧,導致百姓們在飢餓感的驅使下,竟然開始以同類為食,導致「人相食」的現象屢見史端。比如興平元年(194年)六月旱災、蝗災過後,「是時谷一斛五十萬,豆麥一斛二十萬,人相食啖,白骨委積。」(見《後漢書·卷九》)。這樣的記載還有很多,不難想像當時的慘狀。

戰爭、饑荒之後必然是瘟疫的大流行,而遇難者人數之多,同樣無法統計。在東漢末年短短30餘年時間裡,見諸於史冊的全國性大瘟疫共有12次之多,而在瘟疫來襲之時,往往死者相枕,闔家滅絕者比比皆是。作為時代的見證人,曹植曾在《說疫氣》一詩中,用極為沉痛的筆觸寫道「家家有位屍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或闔門而殪,或覆族而喪」。

曹植曾在《說疫氣》中描述瘟疫的慘景

在這一連串的瘟疫當中,尤以204-219年間的大瘟疫最為恐怖,直接把昔日人口稠密、經濟發達的中原地區變為「人間地獄」,連貴為上層階級的「建安七子」,竟然也有4人死於瘟疫。東晉史學家裴松之在為《三國志》做注時,曾描述過這場瘟疫的可怕性,稱「自中原酷亂,至於建安,數十年間生民殆盡。比至小康,皆百死之餘耳」,由此可見瘟疫的極端可怕性。

綜上,在無休止的戰爭、大規模的屠城、大饑荒、大瘟疫的連番打擊下,等到三國初年,人口總數銳減60%以上,許多地方更是赤地千裡、十室九空。生活在這個時代,如果能平安過完一生,簡直跟中「六合彩」一樣幸運。正所謂「寧為太平犬,莫為亂離人」,雖然從藝術角度來看漢末三國很精彩,但沒有人真的想穿越到那個時代去生活,不是嗎?

史料來源:《後漢書》、《三國志》、《資治通鑑》、《中國人口史》等。

相關焦點

  • 東漢末年三國戰亂究竟死了多少人?曹操詩寫:白骨露於野,千裡無雞鳴
    原標題:東漢末年三國戰亂究竟死了多少人?曹操詩寫:白骨露於野,千裡無雞鳴   原標題:東漢末年三國戰亂究竟死了多少人?   在中國封建社會中,凡王朝標明為「末」的時期,都是老百姓飽受痛苦的災難歲月。漢末三國時期如此,唐末,宋末,元末,明末,清末,無不如此。
  • 中國古代史上的13次人口大銳減,太平天國運動損失2億人
    現在讓我們盤點一下中國古代史上的13次人口大銳減。一:秦末農民起義戰爭秦朝崇尚法家,統治十分嚴苛,一個人稍不留神犯了事就會被處於刑法,秦始皇死後,秦二世更是變本加厲,於是,爆發出了大澤鄉起義,緊接著就是諸侯滅秦和楚漢戰爭。
  • 三國時代,中國到底有多少人口?曹魏初期甚至沒有東吳多
    東漢末年到三國時代,關於人口的記載是十分稀少的。《三國志》記載的蜀漢有28萬戶,人口94萬;東吳有53萬戶,總人口230萬。《通典》記載魏國有66萬戶,人口443萬。那麼加起來,整個三國時期的人口也不過767萬,只有東漢巔峰值的12%。
  • 東漢末年、群雄逐鹿,袁術卻因稱帝淪為笑柄,他到底憑什麼稱帝?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覺得本篇文章對你來說有幫助的話,別忘了點讚、評論、轉發和收藏哦 戰敗後,袁術先擊敗了阻止自己入城的陳瑀,後又殺死揚州刺史陳溫而自領揚州牧,又兼稱徐州伯。之後,袁術又趁呂布奪取徐州之時,趁機佔領了徐州廣陵等地,地盤得以進一步擴大。
  • 東漢末年,到底是什麼機緣,開啟了亂世爭雄的大門
    東漢末年群雄割據,相競逐鹿,又是一個亂世出英雄的時代。先有亂世,方可成就英雄。換句話說,是什麼機緣開啟了亂世的大門,給了各路英雄們割據的機會。一年之中居然發生兩起大規模動亂,朝野震驚,這就開啟了亂世的潘多拉魔盒。有叛亂朝廷就得派軍鎮壓,這就給軍人們一個萌芽的機遇,看看以下的平叛名單。孫堅先以佐軍司馬的身份跟隨朱俊打擊荊、豫的黃巾軍,後又以參軍事的身份跟隨張溫打擊韓遂,屢立戰功,被朝廷任命為長沙太守。
  • 三國鼎立,東漢末年軍閥混戰的結果,從分裂割據走向統一的過渡
    東漢末年,中央政府政治越來越黑暗,皇權看起來虛弱無力。這時候,由於中央政府對地方過度放權,所以使土地兼併越加尖銳,地主豪強擁有自己的私人武力,因而造成群雄割據的局面。直至三國鼎立結束,持續36年。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看看東漢末年的軍閥混戰局面。
  • 東漢末年的漢王朝為什麼沒機會像西漢末年一樣重生?
    文/王凱迪西漢末年,漢室衰微,奸臣篡權,天下大亂,作為漢室後裔的劉秀定鼎洛陽,光復漢室基業,開闢了新的封建王朝。同樣的,到了東漢末年,漢室再一次到了崩潰的邊緣,同樣的奸佞與戰亂威脅,漢王朝的氣運卻似乎到達了盡頭,四百年的大漢天下最終覆滅。為什麼兩次相同的歷史場景會出現不同的結局呢?
  • 清中葉,中國龐大人口基數奠定
    清中葉,中國龐大人口基數奠定  剛剛閉幕的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決定: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漢惠帝、呂后兩朝,實行休養生息,人口逐漸增加。漢惠帝實行鼓勵生育政策,規定民間女子15歲到30歲未出嫁的要罰款。  到漢文帝時,天下富裕,雞鳴狗吠,煙火萬裡。到漢平帝時,全國人口約為6000萬人,但人口分布不均勻,陝西關中地區人口最為稠密,其次是河南、河北、山東等地。長江以南的人口依然稀少,邊境地區更甚。出於政治安全的考慮,漢朝把罪犯、貧民和豪強勢族,進行大規模移民,遷徙到邊遠地區。
  • 東漢末年漢江南岸中廬縣屬南陽郡管轄證據確鑿
    南陽郡管轄陰、酇、筑陽、山都《後漢書》記載明確,關於山都縣以東,南漳縣以北,鄧縣隆中以南、以西的中廬縣東漢末年屬南陽郡管轄,「南陽宛城說」予以否認,他們認為沔水是南陽郡和南郡的分界線,中廬縣在漢江南岸,南陽郡沒有管轄過中廬縣,南陽郡在東漢末年到底管轄沒有管轄過中廬縣,其實歷史早就有答案
  •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五胡為何不趁機入侵中原?這9字很有威懾力
    那麼大家可能心中會有一個疑問,那就是在東漢末年黃巾起義之後,東漢政府實際上已經失去了對地方諸侯的掌控能力,那麼在當時北方的少數民族(五胡)為什麼不趁機入侵中原呢? 而北方的另外一個強大的少數民族就是鮮卑了,不過很可惜的是,在東漢末年,他們還是一盤散沙,彼此之間互相攻伐,好不容易出來一位即將統一鮮卑各族的領袖軻比能,結果在公元235年,當時曹魏的幽州刺史王雄派出刺客韓龍將軻比能刺殺
  • 明末清初四川人口大銳減的罪魁禍首,到底是誰
    康熙三十三年,在四川官員無數次請求以後,康熙皇帝頒布《招民填川詔》,下令「戶部飭行川省、湖廣等處文武官員知悉,凡有開墾百姓,任從通往,毋得關隘阻撓」,正式開啟了長達一個多世紀,史稱「湖廣填四川」的人口大遷徙。
  • 從資源角度分析兩漢悖論:為何人口一多,反而打不過遊牧民族?
    自西漢末年至東漢末年,中國的氣候屬於較寒、乾旱期。較寒的氣候減少了牧草的生長期,而乾旱卻將植物生長所必需的水分奪去。 東漢時期的羌患最盛,而匈奴、烏桓、鮮卑雖可得到漢的資源輸入,但遊牧生產的主體出現資源匱乏,從而削弱了遊牧人群人口規模、超部落組織的部落聯盟、遊牧政權的進一步發展
  • 東漢桓帝至南朝末年的四百年間,是以習禪者活躍的時代
    導語:東漢桓帝至南朝末年的四百年間,是以習禪者活躍的時代東漢桓帝至南朝末年的四百年間,是以禪數學為理論特色的習禪者活躍的時代。東漢末年,安世高來華譯經,其中便譯有專講禪法的《佛說安般守意經》與大小《十二門經》,介紹了「安般「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等小乘禪法;支樓迦讖較安世高來華時間略晚,又譯有《般舟三昧經》、《首楞嚴經》等屬於大乘禪法的著作。漢魏之際禪門譯事已興,卻是「雖是其事,既不根悉,又無受法」,禪思想的介紹只是停留在理論層面的吉光片羽,即不系統也缺乏可操作性。
  • 東漢末年不知作者的古詩,最後10個字渾然天成,是極難得的佳句
    而到了東漢末年,古典詩詞的發展達到了一個騰飛的時期。在漢賦佔據主流的東漢時期,詩詞發展也呈現出更積極向上的風貌。尤其是漢代末年,《古詩十九首》的出現,可以說是中國古典文學史上的一件大事。今天我們所談到的這首古典詩詞就是如此,產生於東漢末年,不知道作者是誰,但是最後十個字的渾然天成,是極為難得的佳句。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 對後世有什麼影響?
    中國歷史上曾經發生過很多悲劇性事件,被稱為民族恥辱,五胡亂華就是其中之一,這裡的五胡指的就是匈奴、鮮卑、羯、氐、羌五個北方少數民族,事情是發生在西晉末年,因為中原內亂讓五胡覺得有機可乘,於是五胡一起乘機南下禍亂華夏,這段時間具體的要從西晉滅亡開始算起,一直到鮮卑族統一了中國北方結束,史書上很多學者也將五胡亂華稱為
  • 2020CJ新遊《帝國神話》首曝:東漢末年三國題材,冷兵器騎砍作戰
    2020年的Chinajoy目前已經正式開辦,而在這次的CJ當中有那麼一款遊戲引起了不少玩家的關注,它就是《帝國神話》。作為一款國產端遊,《帝國神話》面向的是全球市場,預計在2021年在Steam發行,遊戲採用東漢末年為時代背景,而戰鬥方式則是類似於《騎馬與砍殺》那樣的冷兵器對戰。東漢末年三國題材的生存遊戲,再融入騎砍的作戰方式,讓這款遊戲看點十足。根據曝光資料顯示,《帝國神話》並不是類似於那些以武將為核心的傳統三國遊戲,反而更像是一個全新類型的三國題材遊戲。
  • 這首童謠反映的東漢末年的官場狀況,讓人觸目驚心
    這本來是選拔人才的辦法,但在東漢後期腐朽的政治環境中,外戚、宦官交替專權,清白正直之士受到排擠陷害,甚至還出現將官職標價出售,公然「賣官」的事。再加上被薦之人往往還要以經過當地世家大族的評議,察舉為他們所左右,在這種風氣下,所選拔出的人才沒有什麼賢良的品德與出眾的才能。這首流行於東漢桓帝、靈帝時的童謠,便是對這種社會現象的揭露與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