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三國戰亂究竟死了多少人?曹操詩寫:白骨露於野,千裡無雞鳴

2020-12-20 人民網

原標題:東漢末年三國戰亂究竟死了多少人?曹操詩寫:白骨露於野,千裡無雞鳴

  原標題:東漢末年三國戰亂究竟死了多少人?

  在中國封建社會中,凡王朝標明為「末」的時期,都是老百姓飽受痛苦的災難歲月。漢末三國時期如此,唐末,宋末,元末,明末,清末,無不如此。

  一棵大樹的砰然倒下,不外乎外力的突然摧折,或內部的逐漸敗朽。而一個偌大王朝的覆滅,通常是內因在起催死的作用,東漢末年就是這樣走向終結的:第一,天災頻仍,民不聊生;第二, 官員貪黷,朝政腐敗;第三, 奸佞握權,虎狼當道;第四,惡行猖獗,昏天黑地。然後,黃巾遍野,赤地千裡,諸侯蜂起,亂世攘爭;然後,三國鼎立,徵戰不止,山河分裂,將近百年。

  「賊臣持國柄,殺主滅宇京。蕩覆帝基業,宗廟以燔喪。播越西遷移,號泣而且行,瞻彼洛城郭,微子為哀傷。」這是曹操《薤露》詩的後八句,寫的是董卓脅帝西遷長安,焚毀洛陽的情景。

  人們習慣把漢代分為西漢、東漢,就因為其首都地理位置所定。從漢光武帝劉秀定都洛陽時起,到三國時,已有200多年的經營歷史。華宮宏殿,芳園秀苑,繁街鬧市,良駟華軒,其規模並不亞於長安。在晉人張衡的《兩京賦》中,對洛陽當年富麗堂皇的盛況,很是讚美不絕。可東漢末年董卓的這一把火,令蔚然王氣的洛陽,一國之首善之區,曾經有過數十萬口人的大都市,只殘留數百戶人家,豈不哀哉!

  凡分裂,必定有戰爭,凡戰爭,必定要死人。據錢穆《國史大綱》:「蜀亡時,戶,280,000,口,940,000。內帶甲將士102,000,佔全數九之一。吳亡時,戶,530,000,口,2,300,000。內兵230,000,佔全數十之一,吏32,000,後宮5,000。魏,平蜀時,戶,663,423,口,4,432,881。三國合計約得,戶,1,473,423,口,7,672,881。」錢穆說,「就全史(指中國全部歷史)而言,戶口莫少於是時。大體當盛漢南陽、汝南兩郡之數。三國晚季如此,其大亂方熾時可想。」

  曹操在一首題名《蒿裡》的詩中,描寫了當時中原一帶的悲慘景象:「白骨露於野,千裡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歷史上不止一次出現過野蠻滅絕文明的大倒退,董卓遷都長安而焚洛陽,就是非常典型的一次。「火焰沖天,黑煙鋪地,二三百裡,並無雞犬人煙」,這把火比起秦末那位輸急了的項羽,在阿房宮放的一把燒了3個月也不滅的大火,可能差一點點,但其殘暴程度則有過之而無不及。董卓殺富戶,徙貧民,富者獲死於非罪,貧者瘐斃於徙途,即或倖免者,也難逃蹂躪踐踏的虎狼之軍。於是,河洛一片焦土,赤縣千裡,夷為平地,數劫不覆。

  黃巾也好,董卓也好,所有來自文明程度較低、物質狀況較差的草根階層,一旦牧民手裡趕羊的皮鞭子換成槍桿子,一旦農民手裡耕種的鋤把子換成印把子,對於被他們踩在腳下的城市,是絕不留情的。踐踏,破壞,焚燒,毀滅,便是他們發洩仇恨的唯一方式。尤其當他們擁有生殺予奪之權力,其作威作福之能量,宣洩性慾之隨便,聚斂金銀之輕易,那是絕對不會客氣、不會謙讓的。

  每個人的靈魂最隱私處,總是存在著善和惡的碰撞,甚至交戰。善控制得住惡,能成為一個正常的社會人;善若約束不住惡,必定如癌細胞擴散那樣,愈演愈烈。而社會不能抑制惡病毒的蔓延,個別人的惡自然要發展為集團性的惡,而集團性的惡又被低智商、低素養、低理性的痞子先鋒操控,必然便是一場不可收拾的人間悲劇。

  人類最大的惡行,莫過於屠殺。在中國有記載的歷史上,有國與國間的彼此殘殺,但更多的是一個國家之內,這個集團與那個集團、這個黨派與那個黨派、這支軍隊和那支軍隊的自相殘殺,而以這一類的內訌而大開殺戒者,更加血風腥雨,殘酷可怕。統治者殺臣下,反叛者殺皇上,鎮壓起義,必殺無遺噍,蕩平官府,定斬草除根。乃至於王子后妃,內宮外府的互殺,軍閥諸侯,文臣武將的內戰,更是人頭滾滾,血染殘陽,成了一片天昏地暗的殺場。當事者株連九族,無一倖免外,無辜者波及所至,喪命刀下,那些殺人魔王,殺紅了眼,不問青紅皂白,禍殃黎庶,像割莊稼地殺將過去,血流飄杵,屍骸遍野,也是常見的事情。

  中國文明史的每一次倒退,都是這些破壞力大,報復心強,作惡絕不手軟的「勇敢者」所製造的「傑作」。

  公元263年,蜀亡,公元264年,魏亡,公元265年,司馬炎稱帝為晉,中原統一,老百姓總算擺脫了戰爭陰影。公元280年,也就是西晉太康元年,吳亡,全國統一。此時全國的總人口數為1600萬,與現在的上海市、北京市人口相差無幾。而在公元156年,東漢桓帝永壽二年,全國總人口已經達到5000萬。也就是說,這一百多年的仗打下來,只剩下三分之一人口!

  中國人之命若螻蟻,動輒以萬計、十萬計被殺、被坑、被流放、被當作政治犧牲品,而大筆一揮置人生死者,是連眼睛也不眨一下的。不要說公正的審判,甚至良知的譴責也沒有。等成為歷史以後,一行兩行字,輕描淡寫,一筆帶過。

  於是,相沿成習,習以為常,在中國長時期的封建社會裡,人的價值,在握有權柄者眼裡,是無足輕重的。直至今天,也未必所有的人,都懂得尊重人的基本權利。包括把人不當人的,也包括被人不當人的,也都不覺得人之如此無保障為不正常。君不見十年動亂期間,那麼多權要,隨便被造反派關進牛棚,極盡羞辱之能事,曾有誰吭過一聲「否」,敢不乖乖就範的呢?此就是這種千古流毒潛移默化的結果了。

相關焦點

  • 東漢末年的動亂到底有多可怕?赤地千裡、枕骸遍野,人口銳減60%
    其實,作為超級大亂世,東漢末年實在不值得推崇,原因無他,死亡率超高,場面太可怕。東漢末年混戰不已,人口數量銳減東漢末年的大動亂到底有多可怕,可以從損失的人口總數中窺見一斑。軍閥混戰是導致東漢人口銳減的主要原因。漢末天下大亂、諸侯紛起,強者著跨州連郡,弱者宰割縣邑,相互間徵伐攻討,使得海內混亂不堪。而就在這無休止的混戰背後,則是累累白骨、赤地千裡的慘重代價。究竟有多少人死於戰火,在歷史上沒有準確的數據,但依據前文所羅列的數據推測,至少在2000萬以上,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死於屠城。
  • 中國歷史10大致暗時刻,白骨露於野,千裡無雞鳴,堪稱種族滅絕
    西元2年,天下大亂前夕,全國人口接近6000萬,到東漢初年西元57年,人口只剩下2000多萬,人口減少達60%以上。三、東漢末年到三國鼎立。東漢末年,黃巾起事,自此群雄並起,大戰頻仍,從時人流傳的詩作便可看出亂世慘狀,且看如下「馬前懸人頭,車後載婦女」、「白骨露於野,千裡無雞鳴。生民百餘一,念之斷人腸」。
  • 真正的三國亂世,白骨露於野,千裡無雞鳴
    黃巾之亂後,中原地區發生天災饑荒,例如:「建寧三年春正月,河內人婦食夫,河南人夫食婦」等紀錄。董卓掌權後,放縱士兵淫略婦女,剽虜資物。在面對關東軍聯合討伐下,竟然「盡徙洛陽人數百萬口於長安,悉燒宮廟官府居家,二百裡內無復孑遺」,以至於民怨載道,人口數大減。
  • 白骨露於野 千裡無雞鳴
    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 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 鎧甲生蟣蝨,萬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裡無雞鳴。 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 中國歷史的10大至暗時刻,白骨露於野,千裡無雞鳴,堪稱種族滅絕
    西漢末年的綠林軍起義、昆陽之戰與劉玄稱帝、赤眉軍起義、銅馬等異號各軍、劉秀稱帝;全國人口接近6000萬,到西漢初年西元57年,人口剩下2000多萬。 三、東漢末年到三國鼎立 東漢末年的黃巾起義、黑山黃巾、青徐黃巾、漢中、巴蜀的農民政權,再到三國混戰、赤壁之戰後的全國人口為140萬,公元221
  •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寒冷期,造成「白骨露於野,千裡無雞鳴」局面
    東漢末年至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最混亂的時期之一,人們一般認為,造成這種混亂局面的是數不清的戰爭。但事實上,戰爭只是一個方面,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瘟疫流行。東漢末年,尤其是桓靈期間,瘟疫已經相當嚴重了。
  • 三國鼎立,東漢末年軍閥混戰的結果,從分裂割據走向統一的過渡
    東漢末年,中央政府政治越來越黑暗,皇權看起來虛弱無力。這時候,由於中央政府對地方過度放權,所以使土地兼併越加尖銳,地主豪強擁有自己的私人武力,因而造成群雄割據的局面。直至三國鼎立結束,持續36年。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看看東漢末年的軍閥混戰局面。
  • 三國殺:三國殺的太監武將哪家強,東漢末年找張讓
    三國殺這款遊戲融合了西方類似遊戲的特點,並結合中國三國時期背景,以身份為線索,以卡牌為形式,合縱連橫,經過一輪一輪的謀略和動作獲得最終的勝利。既然使用了三國時代作為遊戲背景,那麼三國中的各種文臣武將都出現在了遊戲中其中竟然還有以三國時期比較出名的宦官(也就是太監)做成的武將。
  • 三國時代,中國到底有多少人口?曹魏初期甚至沒有東吳多
    東漢末年到三國時代,關於人口的記載是十分稀少的。《三國志》記載的蜀漢有28萬戶,人口94萬;東吳有53萬戶,總人口230萬。《通典》記載魏國有66萬戶,人口443萬。那麼加起來,整個三國時期的人口也不過767萬,只有東漢巔峰值的12%。
  • 2020CJ新遊《帝國神話》首曝:東漢末年三國題材,冷兵器騎砍作戰
    作為一款國產端遊,《帝國神話》面向的是全球市場,預計在2021年在Steam發行,遊戲採用東漢末年為時代背景,而戰鬥方式則是類似於《騎馬與砍殺》那樣的冷兵器對戰。東漢末年三國題材的生存遊戲,再融入騎砍的作戰方式,讓這款遊戲看點十足。根據曝光資料顯示,《帝國神話》並不是類似於那些以武將為核心的傳統三國遊戲,反而更像是一個全新類型的三國題材遊戲。
  • 三國第一高人竟是他!隱而不露,天下格局卻為其左右
    自東漢末年至三國鼎立,軍閥彼此之間攻伐不休徵戰不已,中原大地出現「白骨露於野,千裡無雞鳴」一片人間慘象。在這些割據一方的勢力中能夠影響天下大勢的人為數不多,其中有我們比較熟悉的諸葛亮、司馬懿、賈詡、龐統、周瑜等人,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性,那就是能影響一個軍閥集團的走向。
  • 東漢末年的漢王朝為什麼沒機會像西漢末年一樣重生?
    同樣的,到了東漢末年,漢室再一次到了崩潰的邊緣,同樣的奸佞與戰亂威脅,漢王朝的氣運卻似乎到達了盡頭,四百年的大漢天下最終覆滅。為什麼兩次相同的歷史場景會出現不同的結局呢?圖/劉秀反觀東漢後期,漢朝統治集團的生活極其腐化奢侈,較之西漢末年帝王猶甚。桓、靈二帝時,僅後宮彩女就多至數千人,衣食費用每天高達數百金。上有所好,下必甚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