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央視財經頻道《是真的嗎》節目播出一組有關草莓的報導,稱該欄目組記者隨機在北京購買的8份草莓均檢測出含有百菌清和乙草胺兩種農藥,專家介紹,美國已把乙草胺列為B2類致癌物,如長期食用乙草胺殘留的食物,可能會導致乙草胺的代謝物中毒,有致癌性。關於草莓農藥殘留的問題再一次擺在市民眼前,今後還能買草莓吃嗎?
清洗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回應 濟南草莓種植用不到乙草胺
「草莓果實距離土壤較近,屬於比較容易染病的品種。」山東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教授、草莓專家張連忠說。不過,現在養殖者給草莓打得多是綠色農藥,屬於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施藥後5—7天就可完全代謝。
央視實驗中檢測出的百菌清和乙草胺都是農藥,百菌清主要用於果樹、蔬菜的殺菌。乙草胺是除草劑,主要用在大田作物裡,在玉米、豆子、土豆、油菜等均可登記使用。「目前國家沒有登記乙草胺在草莓中的殘留標準,也未規定是否能在草莓種植中使用。」張連忠說,央視送檢的8批次草莓雖然都檢測出農殘,但參照國家農殘標準,上述結果均未超標。
「據我所知,目前濟南市的草莓都是大棚種植,大棚裡都覆膜,很少有草生長,所以濟南草莓的種植戶根本不需要使用乙草胺除草。」濟南市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副主任劉海軍說。「即便是用藥也是低毒低殘留的,一個星期內就可以完全揮發掉。」
調查 記者送檢草莓「農殘」未超標
隨後,記者把產自唐王鎮、董家鎮的不同品種草莓分別標記為1號—5號,送往濟南堤口果品批發市場食品安全中心,進行農藥殘留含量檢測。工作人員在每種草莓中選取兩個樣本,用天平分別稱出1克樣品放入小塑料杯,再放入專門配置的農殘檢測試劑浸泡10分鐘。然後提取出清液(就是剛剛浸泡得到的果品檢液),滴入檢測專用盤,依次滴入顯色劑、膽鹼酯酶進行10分鐘反應。最後,將檢 測盤放入「大容量農殘速測儀」進行檢測,用時3分鐘。
「草莓浸泡液與膽鹼酯酶、顯色劑和農殘檢測試劑混勻後,通過農藥殘留快速檢測儀可直接讀出農殘含量。如果含量超標,則為不合格。」該工作人員說,3分鐘後,檢測結果將出現在電腦布板上,布板的順序和檢測專用盤的順序是一致的、對應的。檢測結果在50%以下即為合格,50%以上為不合格。
結果顯示送檢的五種草莓樣本均檢出農藥殘留成分。其中1號草莓農藥殘留為7.24%和27.25%,2號草莓農藥殘留 為 27.81% 和16.38%,3號草莓農藥殘留為38.86%和27.05%,四號草莓農藥殘 留 為 32.38% 和19.24%,五號草莓農藥殘留為22.86%和27.81%,但都在50%以下,並未超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