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教學模式受挑戰,在線課程會撼動傳統教育嗎?

2021-02-15 麥可思研究

近年來,全球許多大學開設在線課程並進行校際間的學分互認。在中國,2014年5月12日,深圳大學倡導成立了「全國地方高校UOOC(優課)聯盟」。在UOOC聯盟課程運行的7個學期,近百所高校互認學分,累計近20萬學生通過該聯盟平臺獲得學分。2016年5月,甘肅省教育廳向全省高校發出通知,要求各高校合理引入在線課程輔助教學,並鼓勵高校探索創新在線課程學分管理制度,推進相應課程學分認定。

 

然而,在線課程似乎並未成為高等教育的「主菜」,打通校際之間的教育壁壘也沒有那麼簡單。在不久的未來,在線課程是否能撼動傳統教育?是否會給傳統教育帶來變革?

2015年4月,教育部發布了《關於加強高等學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應用與管理的意見》,提出了建設一批以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為代表、課程應用與教學服務相融通的優質在線開放課程,並推進在線開放課程學分認定和學分管理制度創新。鼓勵高校開展在線學習、在線學習與課堂教學相結合等多種方式的學分認定、學分轉換和學習過程認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網站,2015-04-13)

 

6630美元——這是喬治亞理工學院推出的在線計算機科學碩士學位課程的學費,而參與傳統課堂教學的非喬治亞州學生需要支付至少30604美元。計算機科學是喬治亞理工學院的強勢專業,此次提供的低成本課程彰顯了該校發展在線教育的決心。

 

如今,在線教育早已成為海外大學爭奪生源的「第二戰場」。諮詢公司Tyton Partners的數據顯示,全美約1460所非營利性大學的部分學生只選擇在線課程,而只選擇在線課程的多為非全日制學生。

 

目前,紐約州立大學系統正在努力提高其在線教育的知名度。這所擁有64個校區的公立大學系統正在打造一個廣泛的在線課程網絡,並制定了如下目標:接觸紐約州內的成年學習者;提升在線課程的學生體驗;吸引學生遠離其他提供在線課程的大學;使教育服務與教職員工的需求保持一致;將在線教育轉變為校園運營的收入來源。

 

紐約州立大學系統的努力已取得明顯成效。2016—2017學年,紐約州立大學系統中有177441名學生參加了部分或全部的在線課程,較2011—2012學年增加了36%。在177441名參加在線課程的學生中,約三分之一的學生在2016—2017學年只上過在線課程。

 

在線教育這塊誘人的蛋糕讓多所學校覬覦,而有的大學已經不滿足於整合現有課程。2019年3月,麻薩諸塞大學系統校長馬蒂·米漢宣布在該州成立一所獨立的在線學院,歡迎麻薩諸塞州及其他地區的大量失業及技能不足的成年人加入。

 

麻薩諸塞大學系統在線執行長唐·基爾本表示,多年來,麻薩諸塞州的高等教育一直處於困境之中。許多小型私立大學已經關閉或被收購,入學人數總體大幅下降。人口結構的變化預示著未來幾年傳統大學生的潛在人數將會下降。

 

同時,數以百萬計的成年人既沒有現代職場技能,也沒有獲得這些技能的機會。針對這個問題,麻薩諸塞州的在線學院一開始就為學生提供可以獲得學位的課程,非學位證書及其他基於能力的課程也在考慮當中。

除了為學校創收,在線教育能為學生帶來什麼?答案或許是一次接觸前沿知識的機會。尤其是賦予了成年工作者再次學習的機會,讓他們能重返校園「充電」。成年工作者的「再學習」問題也是中國政府近年來關注的重點之一。

 

2019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向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明確提出,改革完善高職院校考試招生辦法,鼓勵更多應屆高中畢業生、退役軍人、下崗職工和農民工等報考,今年大規模擴招100萬人。通過在線教育的方式,或許能為許多非全日制的成人學生提供更加靈活的學習時間。

 

在線課程無疑也在逐漸打破高校之間的高牆,讓更多大學生享受高品質課程。2018年1月15日,教育部推出首批490門「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

 

其中,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武漢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一流大學建設高校為主建設的344門課程入選,佔比70.2%;由包括院士、教學名師、長江學者等在內的教授領銜的課程有340門入選,佔比70%。

 

以湖南理工學院為例,目前該校已允許本校在籍本科生自主選修校外平臺的在線慕課、各類網絡平臺的通識類課程,不受年級和專業限制;鼓勵學生充分利用外來優質網絡教學資源如慕課等補充和擴展專業教學,承認其學分,實現優質網絡教學資源最大限度的共享。

 

此外,在線教育不僅是單方面的資源傾斜,還是雙方或多方的資源整合。2018年11月,英國帝國理工學院商學院、德國歐洲管理與技術學院、挪威商學院、新加坡李光前商學院、法國北方高等商學院和加拿大毅偉商學院這六所全球領先的商學院組成了未來管理教育聯盟,將教師的專業知識與前沿技術結合起來,以滿足學生和高管學員對靈活、定製化、全球化學習體驗的需求。

 

例如,社會增強學習允許個人的定製化教育及群體遠程合作,全息圖使講師能夠從地球的另一端加入課堂。這種方法為每個參與者提供了個性化輔導,幫助他們在一系列媒介(平板電腦、手機、社交網絡、共享應用程式等)中進行沉浸式學習,也可以隨時切換到項目的小組討論。

社會增強學習是一種根據情境變化的適應性學習技術,環境會主動適應學習者。通過提供隨需應變的技術措施,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學習主題。學習過程中的文本、圖像、視頻,甚至播放音頻(音樂或語音),都可以根據學習者的自然環境動態進行調整,並增強需要強調的內容。

帝國理工學院商學院院長弗朗西斯科•維羅索表示:「目前,學生和僱主對課程的需求正在迅速增多,課程為學生提供了靈活的選擇及廣泛的渠道。」聯盟內的每所學院都在重新梳理自己已有的項目,從MBA課程到短期網絡公開課,以適應各類學生的需求。聯盟還將為教師提供專家培訓、項目開發等支持,以確保他們能最大限度地控制自己的在線課程,並掌握與其他機構同事合作開發新課程所需的技能。

 

 

雖然在線教育發展勢頭正盛,但並不能成為高等教育機構人才培養的救命稻草。畢竟課堂教學不僅是傳授知識,更為學生提供了學習氛圍,對學生起到了監督作用。完全放任學生自主進行在線學習,或許並不是最優方案。

 

此外,學生的知識儲備水平及能力素養差異也是阻礙在線教育發展的一個難題。喬治梅森大學和城市研究院的研究人員在2019年1月發布的名為《在線教育能實現它的承諾嗎?看看證據及對聯邦政策的影響》的報告中提到,缺乏紮實學術功底的學生往往難以適應線上教學。盲目地推廣在線教育,反而會拉大不同受眾群體之間的成績差距。

 

針對這些問題,將在線教學與課堂教學相融合的混合式教學或許是個應對方案。在線教育機構iDesign的聯合創始人兼執行長帕克斯頓·裡特預測,在未來大學,混合型的學習體驗將會成為主流,學生可以在線上和課堂獲得雙份指導。

 

裡特談到:「隨著時間的推移,在線教育和課堂教育之間的差別將會越來越小,即使是今天的課堂及教育,也已經融入了許多在線內容。」根據諮詢公司Tyton Partners的數據,在線教學、課堂教學及混合式教學三種模式的課程設置中,混合式教學對高等教育領域的吸引力最強。自2014年到2016年,混合式課程的學生註冊人數增長了10%,而同期只選擇在線課程的總人數僅增長了2%。可見,混合式教學在越來越廣泛地被接受及應用。

 

在技術迭代迅速的今天,傳統的教學模式必然會受到挑戰。如何從容地應對無處不在的技術對傳統教育的影響,如何高效率地利用、共享、整合教學資源,需要教育工作者認真思考。

 

主要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網站、湖南理工學院網站

[2] Hallie Busta. As traditional colleges grow online, OPM relationships shift. Education Dive. Feb 28, 2019.

[3] Hallie Busta. Higher ed groups ask for flexibility with online learning rules. Education Dive. Feb 27, 2019.

[4] Mark Lieberman. Another State Plans Online College. Inside Higher Ed. March 6, 2019.

[5] Business schools form global alliance to revolutionise online education and flexible learning. Education Dive. Nov 7, 2018.

相關焦點

  • 開放式在線課程衝擊傳統大學教育:大學還會繼續存在嗎
    由於平臺創新——如今的第二代MOOC變得越來越與現實中的課程差不多,這種情況正在發生變化。在麻省理工學院,一半多的本科生——4500名——把MOOC作為他們學習的課程的一部分。在主要教育成人學生的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約翰·F·甘迺迪大學,校方已經開始把edX MOOC的學分接受為其校學位的學分。
  • 「慕課」帶給傳統教學的挑戰與機遇
    「慕課」在引發人們關於傳統教育模式是否面臨顛覆探討的同時,也無形地敦促著各大高校開始籌劃建立自己的「慕課」平臺。但是我們也不能太過片面,過分悲觀,要充分認識「慕課」的作用,明晰它帶給高校傳統教學的挑戰,也要進一步探索其帶給高校傳統教學的機遇。  一、「慕課」帶給高校傳統教育的挑戰。
  • 大規模開放式在線課程衝擊傳統教育:大學還會存在嗎
    其教學的主要模式是學生每周到教學點上一次討論課,一起觀看大學總部通過衛星播放的「明星教師」的精品課教學視頻,並隨後在老師的引導下展開在線討論。大學總部也通過學生的問題來了解每門課的進展情況,並不斷提高課程材料的質量。  不同命運  像所有的革命一樣,高等教育的革命也必將會有其不幸的受害者。總體而言,MOOC將以不同的方式破壞不同的大學。
  • 傳統教學與在線教學對比分析
    而教育作為最為保守的行業之一也將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教育模式與十幾年前相比也隨之發生變化。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的進一步發展,繼續正在向傳統教育繼續發起衝擊與挑戰。傳統教育必須要發揮自身優勢,結合現代教育新模式的發展趨勢與新優勢,強勢結合才是未來教育的發展方向。
  • mooc能夠代替傳統的教學模式嗎?
    香港城市大學企業傳播研一的龔圓圓從去年開始接觸幕課,與網絡公開課一比較,她覺得幕課能夠完整地展現教學內容,學習效果也更好,「比如哈佛的網絡公開課,其實就是課程實錄,圍繞一個話題,你聽,他講,就結束了,而幕課會安排課後作業,寫完的作業都公布在網上,供學生討論,有不懂的還可以問助教。」
  • 搭建在線教育平臺:與傳統教育相比,線上教學真的具備優勢嗎?
    要知道在剛剛步入2020年的時候,在線教育平臺只是暫時緩解學校教育的困境,解決師生不能按時接受教育的現狀,如今,在線教育平臺憑藉自身的優勢,讓更多的人看到了這種教學形式的可行性,搭建在線教育平臺也順勢發展。相比較傳統教育,這種線上教學有哪些優勢呢?
  • 編程教育教學模式,與傳統教育的關係
    編程教育教學模式,與傳統教育的關係是什麼?今天格物斯坦小坦克與大家一起聊聊,要學好編程,無論年齡,性別,其實最大的驅動力就是成就感和好奇心,以及探索和動手能力。一、基於STEM理念深化對「項目學習」的認識,實施「設計型學習」項目學習是近年來高職課程教學中常用的方法,但是新方法也出現了固化、定勢,甚至異化。我們都知道「項目學習」必須重新深化項目學習跨學科、開放、創新的特點,而這正是STEM教育和創客教育最為珍視的核心思想。
  • 傳統機構如何搭上OMO在線教育快車道
    逐漸剛性的需求,加上國家政策上的不斷扶持,使得線上與線下相融合的教育發展模式逐漸走上了「快車道」,而這種快速發展的腳步,在未來停止的機率將不會很大。雖然大有可為,但是線下機構只要「關聯網絡」,就是教育OMO模式了嗎?
  • 鍾秉林:應對在線教學新挑戰的六大方法論
    本次峰會上,鍾秉林教授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享:在線教學如何促進教育公平和教育質量的提升;在線教學改變了知識獲取的方式,這給我們帶來了哪些挑戰;在線教學如何顛覆傳統學習過程;如何主動應對在線教學新挑戰。在線教學如何促進教育公平近年來,以慕課、翻轉課堂為代表的,基於網際網路的學習和教學模式所形成的課堂形式,走向實用。其突破了學生學習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性,有利於優質課程資源的共享,為促進教育公平構建學習型社會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條件。其次,線上教學擴大了優質教育資源的覆蓋面,解決優質教育資源短缺的問題。
  • 開放式在線課程衝擊傳統大學教育
    從牛津四方院到哈佛園,自從中世紀大學誕生以來,雖然時代在不斷發展,但高等教育的教學、死記硬背、考試模式卻沒有發生本質性的變化。,7000美元的費用不到需花費2.5萬美元傳統學位的1/3,前者基於網際網路的課程與後者基於校園的課程平行運作。
  • 在線教育接軌傳統學校:「痛點」如何解決
    但如何開發出真正能滿足一線教師和學校需求,切實解決當前教育教學當中「痛點」的產品,是眾多在線教育企業必須面對的一大挑戰。  本報記者王峰北京報導  10月10日,K12教學內容提供商與服務商學科網獲得好未來3000萬美元戰略投資。
  • 業界:網絡教育「顛覆」不了傳統教育
    ,會「顛覆」傳統教育嗎?一些業界人士認為,網絡教育並不能完全取代傳統的學校教育,但能豐富和拓展現有教育理論模式和教育方法。  正在舉行的第十七屆中國北京國際科技產業博覽會上,方興未艾的網絡教育與傳統教育的發展成為多名教育行業權威專業學者以及千名大中小學校長、培訓機構負責人共同關注的話題。
  • 網上大鵬教育學畫畫好嗎?突破傳統,重塑教育模式
    隨著人們對教育的逐漸重視,不少機構湧現,而今,中國不乏優秀的教育機構,有的重視專業水準,有的更重視模式多樣豐富,大鵬教育突破傳統理念,將教育搬上屏幕,重塑了教育新模式,那網上大鵬教育學畫畫好嗎?在這裡必須要表揚一下大鵬教育在教學內容上的安排,由淺入深,為不同階段的學員量身定製課程體系,並且精簡知識點,優化課程結構,打磨課程品質,不管是對於有沒有美術、繪畫基礎的人來說學起來都不吃力。
  • 基於傳統教育,突出線上優勢,「網際網路+」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形成
    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導,18年我國在線教育用戶達到1.4億人,預計2022年達到2.6億,2025年國內在線教育市場規模有望突破1040億美元,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網絡在線教育突破地域限制是傳統教育無法達到的,以英語教學為例,過去受到師資影響,很多孩子的整個學生生涯的英語學習是沒有「外教」說法的。
  • 數學公共課《線性代數》在線教學VS傳統課堂的探討
    01 《線性代數》在線教學VS傳統課堂的探討 一、傳統教學的現狀 提到數學公共基礎課《線性代數》課程,學生的第一反應可能就是枯燥、抽象、繁。
  • 中公網校推出OAO教學法 顛覆傳統教育模式
    近兩年在線教育異常火爆,隨著教育行業的不斷壯大,傳統的B2C、C2C的教育模式已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學員需求。2014年元宵節剛過,中公教育集團旗下遠程教育-中公網校打破常規,利用全國300多家線下校區資源和尖端的師資力量推出了OAO教學體系,這一舉動,顛覆了在線教育的傳統模式,引發了教育界一場風暴。
  • 未來網課會取代傳統上課模式嗎?
    今年是個特殊的年份,由於疫情原因,學校開學暫停和延期,線下培訓機構無法開展課程。為了讓孩子停課不停學,各地方,學校,教育機構開展了網上教學。因此引來了人們的思考,未來網課模式是否會取代我們傳統的教學模式,迎來變革。
  • 張昆:藝術教育機構要轉變傳統的思維 讓發展「在線」,標準「在線」
    面對這些問題,我們可以通過技術手段來解決,讓學生在家也能進行線上體驗,如1對1或者是小班課的直播,強調高頻互動,用高效的溝通教學模式來進行教學,豐富的線上教學工具不但能滿足日常的教學所需,讓學生在家也能動起來,從線下轉移到線上,哪怕是疫情期間也可以達到生源的轉化,幫助機構逐步恢復正常運轉。
  • 央視採訪未名天,淺析傳統機構如何做好在線教育
    (時長:1分04秒)   報導稱,網際網路+教育這兩年來的發展勢頭非常迅猛,但是,傳統教育機構轉型做網際網路教育似乎並不簡單!未名天日語教育機構董事長楊勤龍(以下簡稱:楊老師)向記者表示:把各種課程和教學方法直接從線下搬到線上的做法,是行不通的,這種簡單的複製也無法滿足在線學習者的需求。
  • 都在家上網課,傳統教育模式會被顛覆嗎?
    上網課是未來教育的一個趨勢,有可能對傳統的教育模式產生顛覆。這次的疫情正好是一個契機,迫使網絡教學這一個非常靈活的教育模式在短時間內普及但是,網上教學並不是萬能的,它也有一些明顯的弊端存在。首先,網上的課程良莠不齊,如果沒有分辨能力,學生會在低質量的課程上浪費寶貴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