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開的義大利沙縣小吃,是如何徵服中國的

2020-12-22 新浪財經

來源:商智庫

文:發財金剛 來源:不相及研究所

第一次看見薩莉亞,我以為是家很貴的西餐廳。

從招牌上的義大利綠白紅國旗配色,到內部歐式古典風格的裝修,還有店裡柔和的燈光,以及低聲說話的服務生,無不透露著一股高雅輕奢的義大利氣息。

所有誤以為薩莉亞是中高檔西餐廳的人,在進去坐下打開菜單的那一瞬間,都會跟高考時翻開試卷發現全部題目自己都會做一樣分泌等量的多巴胺。

一份特色烤盤15元,奶酪培根面11元,海陸雙鮮披薩23元,花8元就能無限暢飲所有飲料。

旁邊的日料店朝日啤酒賣25元一瓶,薩莉亞只要10元,而且還是600毫升的。

隔壁桌的大哥估計有一個月沒喝過碳酸飲料,看他來來回回跑了十幾趟自助水吧,我都懷疑他進來只點了8塊錢的無限暢飲。

薩莉亞是唯一一家進去了有底氣讓服務員把菜單上所有菜都上一遍的西餐廳。一個人去吃也能點三四個菜,關鍵是味道還說得過去。

「蒜蓉焗蝸牛,蝸牛一般,剩下的蒜蓉和橄欖油撒一點辣椒麵配麵包,絕了。「

「我必點奶油蘑菇湯和焗蝸牛,要雙份,吃不夠。」

「烤菠菜開啟了無數顧客的菠菜啟蒙,原來菠菜這麼好吃。」

隨便一家店都有巨多好評,最主要的原因可能還是價格,薩莉亞的價格讓你不好意思挑它毛病。

即便北京藍色港灣旁邊的小區房價已經8萬一平,但是打開薩莉亞的菜單卻會讓你有置身三線城市的從容。

按照米其林的標準,薩莉亞永遠和米其林絕緣,它是真正為人民服務的品牌,簡直就是「義大利沙縣小吃」。

還有人說薩莉亞是西餐屆的名創優品,窮人的幸福食堂,慈善機構薩莉亞,甚至有人說這不是薩莉亞,而是聖母瑪利亞。

還有人懷疑薩莉亞其實是用來洗錢的,因為這玩意兒根本不可能賺錢。

「很想知道他們到底靠什麼降低成本,學生時代的我一度因為這家餐廳太便宜而不敢去吃。」

薩莉亞到現在依舊在用服務鈴,一按就有服務員來

上次吃完拍照發給義大利朋友,順手誇了一下義大利美食真不錯,便宜又好吃,朋友的關注點卻在披薩竟然是薄皮的。當我告訴他兩個人吃了80塊錢後,他覺得不可思議。

我說這是你們義大利的餐廳啊,他說義大利根本就沒有薩莉亞。

薩莉亞其實是日本人創始的日式義大利餐廳,根據薩莉亞官網的信息顯示,截止2018年8月,薩莉亞已經在全球開出了1469家門店。其中384家開在中國,分布廣泛。

但在1968年,薩莉亞還只是日本千葉縣市川市的一家只有36個座位的小型西式餐廳。能經營半個世紀,並且將版圖擴大到東亞各個國家地區,全部仰仗現任總裁正垣泰彥先生的高瞻遠矚。

正垣泰彥先生繼承這家餐館時,因為餐館地處菜市樓上,來客稀少,樓梯口堆放的蔬菜越來越多 也進一步影響了餐館的生意。他接管下這家餐館後暗下決心:「無論如何我要讓顧客跨過堆積如山的蔬菜上樓來就餐。」

正垣先生認為價格太高是導致客人減少的主要原因,隨後將菜品價格下降到原價的70%,因此餐廳業績有了顯著增長,還出現了顧客排隊的情況。

他經營的餐館菜餚價格低廉成了遠近皆知的招牌。這個變化給正垣泰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由此確信,「價廉才是集聚客源的武器。」

依靠和沙縣小吃一樣的薄利多銷策略,薩莉亞成功打開了市場。餐廳業績有了顯著增長,降價帶來的顯著效果也註定了薩莉亞的品牌基因—低價好吃。

大多數消費者認為便宜沒好貨,可薩莉亞的創始人正垣泰彥卻始終相信:「真正好的東西,應該既便宜又好吃。」

為了儘可能降低成本,正垣泰彥將薩莉亞的標準化流程發揮到極致。

快餐店的標準化一度被認為是餐飲行業的一項偉大創舉,儘管薩莉亞並非這項創舉的創造者,卻深得其精髓。

圖片來源:有味財經

沙縣小吃有個傳統,店開到哪裡,麵廠就跟到哪裡。而薩莉亞則是店開到哪裡,就會把中央廚房開到哪裡。

通過中央廚房對所有菜品進行預加工,再將半成品送往附近各個門店,能降低時間成本。同時每個分店都不需要專業的廚師,只需要受過訓練的員工就可以從事標準化作業,還大大縮減了人力成本。

在薩莉亞的廚房你甚至都找不到一把菜刀,但是他們卻可以在9分28秒內,完成15道菜的製作。

為了降低成本,在設施上他們還講究拿來主義。比如有競爭對手的店鋪關門了,他們會去盤下來,換個招牌繼續營業,沿用之前的裝修風格和硬體設備。

因此在日本,不同的薩莉亞店都會有不同的風格。

除了上述的兩個策略,薩莉亞還運用各種黑科技提升生產效率。

比如一把會出水的拖把,拖把上裝著自動加水器,不需要專門打一桶水去拖地。輕輕一按,水就能從拖把裡流出來。從打掃衛生中節省出來的時間,就可以讓服務員能夠更好地去廚房幫忙。

還有自製番茄切割機,切番茄根本用不著刀具,直接往機器上一扣,就可以瞬間切好,小學生都能看一眼就學會。

為了不讓員工在擠沙拉醬的時候偷懶,薩莉亞的沙拉醬則經過特調,不會黏住瓶子,如絲般順滑,輕輕一擠就出來。

當薩利亞的門店不斷擴張,銷售額穩步提升時,正垣泰彥重新將所有的業務梳理一遍,仔細分析整個作業工序,又發現生產效率並不理想。

於是他在薩莉亞內部設置了一個專門研究工作科學化的部門,用該部門負責人說的話就是:「假設搖晃沙拉需要浪費3秒,那麼100個人就浪費了300秒,也就是5分鐘。」

這個部門簡直就是時間的門徒,經過他們的嚴密計算,薩莉亞又出臺了許多硬性規定,比如員工拖地的時候不能來回摩擦,一定要一氣呵成,一塊地磚絕不能拖兩次。

員工上菜全部用手端而不用託盤,因為他們發現不用託盤端菜的效率更高。沒有使用託盤的服務員,只需要18.2秒就能上完菜,而使用了託盤的服務員,反而花費了26.8秒才完成。

他們認為員工在更快地完成手頭的工作後,自然也可以騰出時間去其他地方幫忙。在日本,薩莉亞甚至還量化了員工每一秒時間值得錢:1秒=0.22日元。

每位服務員節約4秒的話,全國門店就將節約423萬日元,節約10分鐘的話,這個數字會去到4300萬日元。

由於採取了減少浪費和大量採購的辦法,經營成本仍得以維持在較低的水平。這些舉措保證了薩利亞菜單上菜餚的價格可以始終比別人低廉。

頂級的性價比,不錯的服務態度,桌上的按鈕服務員隨叫隨到,不錯的新鮮度和衛生。集中採購、半成品備貨、標準化服務,使得經營效率超高。

「吃了十幾年薩莉亞,至今沒有在中國找到性價比更高的西餐廳。」

薩莉亞通過獨特的定位和差異化的經營逐漸鞏固其平民意餐的市場地位,在國內一路高歌猛進,攻城略地。

與必勝客商業廣告鋪天蓋地的聒噪相比,薩莉亞安靜的多了,網上資料少之又少,甚至很少接受媒體的採訪。安靜如斯,卻能在業績上與必勝客一較長短。

圖片來源:有味財經

短短三十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陸家嘴從不毛之地變成了如今的高樓林立,物價都漲了好幾波,什麼都變了,回過頭來看,只有薩莉亞的價格一直沒變,依然是那麼親切。

一個朋友跟我說,他還記得07年生日,他請了班裡10幾個同學去吃薩莉亞,只花了300塊錢。

「初戀都快生孩子了,那家薩莉亞店附近的店都換了好幾輪,他們家招牌都快磨沒了,生意還是那麼火爆。」

「要說薩利亞有什麼瑕疵,唯一差強人意的可能是:辣的食物一點都不辣吧。」

相關焦點

  • 沙縣小吃東渡日本去了
    日本也有正宗的沙縣小吃了。上周六,日本首家沙縣小吃店在東京新宿區高田馬場正式開業。這是獲得沙縣小吃同業公會商標許可的首家海外連鎖示範店。這家沙縣小吃的店主來自沙縣青州鎮,他從市面上常見的47種沙縣小吃中,挑選了最具代表性的拌麵、扁肉、蒸餃、燉罐作為進入日本的首波主打。據介紹,這4種小吃的食材均從沙縣本地配送,價格基本在480日元(約合人民幣27元)。新店開業吸引當地華人光顧,甚至排起了長隊。
  • 日本的這家沙縣小吃,蒸餃480一份,排隊都買不到
    沙縣小吃,大家應該都很熟悉了吧,感覺你走在街上,隨處都可以看見沙縣小吃的店鋪,應該算的上是中國開的最多的餐館了吧,不管是在哪裡,應該都可以看見。而且我感覺好像吃了很多年的沙縣小吃了,基本上小學的時候開始就經常回去吃沙縣,經常會點蒸餃,混沌,米線和炒麵,當然還有米飯套餐,其實裡面的很多東西基本上都吃過一遍,但是最多的還是那麼幾樣。上學的時候,感覺一個星期基本都會吃四五頓沙縣小吃。也算的上是資深吃貨了。其本上吃遍了我們學校的幾家沙縣小吃,味道基本上都還挺好的。
  • 沙縣小吃把店開到了巴黎,走出國門的小吃們都過的好嗎?
    除了日本,韓國我們的「餐飲巨頭」也沒放過。應2018韓國平昌冬奧組委會邀請,受中國文化部的派遣,沙縣小吃作為美食攤位展示團隊,入駐2018年平昌冬奧會環球集市世界美食文化館。沙縣小吃美食團隊帶來的最具代表性的特色美食,引起了韓國平昌冬奧組委及相關媒體的關注。
  • 不正宗的沙縣小吃何以佔領中國
    2015年4月,蘭州拉麵發源地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縣組織官方考察團專程福建沙縣取經,考察「沙縣小吃的發展及品牌運作等情況」。 沙縣小吃確實有足夠的自信:青海化隆人在外地開蘭州拉麵館,始於1980年代初,而沙縣小吃1991年才在福州街頭露臉,幾年後走出福建,真正走向全國是2000年以後的事,今天,僅在北京一地,掛著沙縣小吃招牌的門店就超過1500家。
  • 如果沙縣小吃沒蒸餃,它定是正宗的店,而75%的人選擇不信
    沙縣有6萬人在外面開沙縣小吃,如果算夫妻店的話,其實本地人開的只有3萬餘家,剩餘的5萬家應該都是外地人自己開設的。對於那些勞作良久、剛下班的人來說,沙縣小吃才是窮人的深夜食堂。吃過沙縣小吃的你也知道,沙縣小吃以收入較低的人群為主,提供實惠的快餐式服務,以緩解飢餓感為目的。
  • 沙縣小吃東京開店 經營者期待作為文化符號在日本紮根
    國際在線報導(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 李軼豪):今年6月初,中國的沙縣小吃在東京開了第一家店,正式進軍日本,在旅日華人中間引起了一定的反響。王遠耀上世紀80年代末來日留學,畢業後在日本的一家著名大企業就職,2000年辭職創辦了自己的公司。除了打拼事業,作為福建人的他一直希望把沙縣小吃帶到日本。而去年的一次回國學習,讓他下定決心付諸行動。王遠耀說:「去年參加黨的十九大精神學習,國務院僑辦主任裘援平讓我們看看可以把哪些中國文化帶到國外去。
  • 徵服長三角人的胃,沙縣小吃布下近半壁江山
    李昌是眾多沙縣小吃顧客中的一位,讓人意外的是,因「中國最神秘組織」而聞名的沙縣小吃最大市場竟是在長三角,在滬蘇浙皖四地共有3.8萬家沙縣小吃門店,佔到全國總門店數的43%。「長三角是中國小吃競爭最激烈的區域,本土江南小吃歷史悠久深入人心,沿著長江而下帶來了口味獨特的成都、武漢小吃,外加粵式小吃做工精美,眾多小吃都在長三角匯聚。」
  • 沙縣小吃攜「四大金剛」,進軍日本市場,生意好到爆
    近日,沙縣小吃在日本高場馬場分店開了一家分店,該店是沙縣小吃在日本的第一家店。開業第一天生意相當火爆,店內已經爆滿,而店外還排起了長長的隊。來沙縣小吃吃飯的大多是在日本留學或者工作的中國人。到店內就餐的一位學生說大學四年在北京讀書,一周至少吃四五次沙縣小吃,來日本後再也沒有吃過了,很懷戀沙縣小吃的味道,感覺讓他回到了家鄉,回到了青春年少的時代。而店中的另一位中國留學生則表示,自己把沙縣小吃的「四大金剛」都點了,一個蒸餃、一個拌麵、一個混沌,一個湯。看來小夥不但是沙縣小吃的忠實粉絲,而且食量也不小啊。哈哈。
  • 沙縣小吃強攻日本,開業僅5小時營業額就突破20萬
    現在在國內隨便哪個地方都能看到沙縣小吃,與蘭州拉麵、黃燜雞米飯並稱為中國小吃三大巨頭。沙縣小吃全國大概有8萬家門店,沙縣小吃同業公會認證的沙縣小吃門店就有2萬多家,其店鋪規模幾乎是肯德基的5倍、金拱門的10倍。
  • 沙縣小吃在美國開業3小時就關門 竟因人太多!
    中國的餐飲連鎖沙縣小吃今年10月在美國開張了第一家分店,但在正式對外營業僅3小時後就關門了,因為所有餐食都已售罄。 餐廳從早上8點營業到晚上11點。午餐時間是客流高峰期,顧客多得要排隊拿號。也有許多人會打電話訂餐,然後再到店裡自取。 鎮店之王「柳葉眉」蒸餃,保守估計一天能賣出1500個。
  • 人均消費35元,「義大利沙縣小吃」薩莉亞如何年入百億?
    「義大利沙縣小吃」「西餐界名創優品」「窮人的幸福天堂」? 有多少人知道薩莉亞? 這是一個主打義大利菜的快餐連鎖品牌,但千萬別誤以為它就是義大利餐飲品牌。 薩莉亞1967年創立於日本,靠著「平價意餐」這一差異化定位,53年不敗,在亞洲開出了1500多家直營門店,其中近400家在中國。 門店數量是其次的,關鍵是,薩莉亞的營利能力了得。
  • 沙縣小吃走紅美國,阿香米線開到日本,誰是第一個中國「肯德基」
    奶茶不僅在中國很火,最近日本也流行中國奶茶了。隨著coco、貢茶等品牌紛紛在日本開店,掀起了日本全民排隊買奶茶喝的熱潮。其實不只是茶飲,近年來中式餐飲也在國外頻繁亮相,比如小肥羊、海底撈、沙縣、外婆家、阿香米線等不少本土餐飲品牌相繼走出國門,在海外開店。
  • 沙縣小吃首次落戶法國 沙縣小吃的海外旗艦店有哪幾個國家?
    法國當地時間11月2日上午,素有中華民族傳統飲食的「活化石」的沙縣小吃首次落戶法國,成為繼今年6月3日進軍日本市場之後,獲得沙縣小吃集團商標許可的又一家海外旗艦店。沙縣小吃進軍日本今年6月9日,沙縣小吃集團旗下的一家沙縣小吃連鎖店--沙縣小吃高田馬場店正式開業,標誌著中國沙縣小吃正式進軍日本。2008年沙縣政府全資投資設立了沙縣小吃集團有限公司。
  • 沙縣小吃,就是中國人的深夜食堂
    但是,沙縣小吃可能光在你家樓下就開了不止一家。 沙縣是怎麼佔領全國的? 沙縣小吃作為一種地方小吃,是如何佔領全中國的呢?
  • 沙縣小吃落戶澳大利亞
    東南網3月22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辰祥) 沙縣小吃澳大利亞第一家Redfern(瑞德芬)店日前在雪梨開張。這是繼去年在日本、美國、法國及東南亞等國際市場推廣之後,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沙縣小吃製作工藝首次落戶澳大利亞。沙縣小吃素有中華民族傳統飲食的「活化石」之稱。
  • 李忠觀點丨沙縣小吃品牌創新發展(下篇)
    如果說,過去的沙縣作為一個美食輸出地,主要的營銷目的是把沙縣小吃向全世界賣出去;那麼現在,沙縣應該打造成為美食休閒地,藉助沙縣小吃,把全世界的人請進來。也就是說,沙縣依託沙縣小吃這一IP,不僅要增加GNP,更要增加GDP。
  • 沙縣小吃:小吃裡的大國奮鬥史
    村民陳桂清和丈夫就是常年在外的「小吃人」,1998年,外出福州,2000年北上浙江杭州,二十年來一直在浙江開沙縣小吃店。2000年,沙縣大膽鼓勵鄉鎮科級幹部停薪留職帶頭外出經營小吃,林英江看到這一文件後,第一個報了名,當年底就去了省城福州,後來輾轉到杭州、蕪湖,一幹就是十八年。「一元進店,二元吃飽,三元吃好。」這是沙縣小吃最初的市場定位,陳桂清、林英江們起早貪黑經營著這些沙縣小吃店,用物美價廉的蒸餃、扁肉、拌麵、燉罐,徵服了全國人民的胃。
  • 【中國企業家】餐飲遊擊隊:沙縣小吃的秘密
    誰是中國大陸目前門店數量最多的餐飲連鎖企業?一般人想到的答案會是肯德基以及它背後的百勝餐飲集團。百勝中國常年蟬聯中國餐飲百強第一,但它卻不是這裡要說的中國之最。因為在中國有一個難登大雅之堂的小吃連鎖品牌,門店數是肯德基(中國)的五倍多,也是肯德基主要競爭對手麥當勞(中國)的十倍。
  • 沙縣小吃:衝出亞洲的「土味小吃店」,佔領全球的東方神秘力量
    沙縣小吃被粉絲們親切地稱之為沙縣國際、沙縣料理、東方麥當勞、福建肯德基,它被譽為是全宇宙最大的快餐連鎖品牌。曾經網絡上一篇一曲忠誠的讚歌,也為沙縣小吃增加了幾分神秘色彩。那麼沙縣小吃到底是如何從一眾中華美食中脫穎而出,徵戰全球徵服廣大勞動人民群眾的味蕾呢。
  • 沙縣小吃在美國開業3小時就關門 原因:人太多!
    也有許多人會打電話訂餐,然後再到店裡自取。忙的時候,出納機每兩分鐘就會出一單餐。開店僅一個月,生意就如此火爆,這是店長邵彬芳沒想到的。「我們開業第一天,三個小時就關張了,原因竟是顧客太多,餐食被一搶而空,」她說。「我們原本上午11點才開門,但沒過幾天就有顧客反映:『能不能早點營業,如果早飯能吃上沙縣小吃就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