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讀書日,細數習近平總書記引用過的那些古文經典

2020-12-11 中國青年網

  中國青年網北京423日電(記者劉喆)作為一國領袖,習近平酷愛讀書,古今中外,涉獵甚廣。腹有詩書氣自華,最是書香明世人。談反腐、談「一帶一路」合作、談建黨95周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國內國際眾多場合的公開講話中多次引經據典。 

  讓閱讀成為習慣,讓文化自信深入血脈。今天是第23個世界讀書日,讓我們一起回顧習近平總書記引用過的十個古文經典,感受總書記的家國情懷。 

  20131126日,習近平來到曲阜孔府考察,並來到孔子研究院。桌子上擺放著展示孔子研究院系列研究成果的書籍和刊物,他一本本饒有興趣地翻看。看到《孔子家語通解》《論語詮解》兩本書,他拿起來翻閱,說:「這兩本書我要仔細看看。」新華社發 

  「學如弓弩,才如箭鏃」 

  【講話原文】201354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並發表重要講話。他表示,「古人說:『學如弓弩,才如箭鏃。』說的是學問的根基好比弓弩,才能好比箭頭,只要依靠厚實的見識來引導,就可以讓才能很好發揮作用。青年人正處於學習的黃金時期,應該把學習作為首要任務,作為一種責任、一種精神追求、一種生活方式,樹立夢想從學習開始、事業靠本領成就的觀念,讓勤奮學習成為青春遠航的動力,讓增長本領成為青春搏擊的能量。」 

  【出處】(清)袁枚《續詩品·尚識》 

  【原典釋義】「學如弓弩,才如箭鏃,識以領之,方能中鵠。」學問的根基如弓,人的才能如箭。學識的箭頭領頭射出,才能命中目標。比喻沒有學問,才能不能發揮,沒有學識指導人生,就沒有正確的方向。 

  「同心而共濟,始終如一,此君子之朋也。」 

  【講話原文】2014111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澳大利亞聯邦會議發表題為《攜手追尋中澳發展夢想 並肩實現地區繁榮穩定》的重要演講。他強調,「『同心而共濟,始終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我相信,在中澳雙方共同努力下,中澳兩國人民友誼完全能夠跨越高山和大海,如同聳立在澳大利亞中部的烏魯魯巨巖一樣不畏風雨、屹立長存,如同橫亙在中國北方的萬裡長城一樣綿延不斷、世代相傳。」 

  【出處】(北宋)歐陽修《朋黨論》 

  【原典釋義】齊心協力,共同成就事業,從頭到尾都不曾改變,這是君子可以交的朋友。 

  「夫物之不齊,物之情也。」 

  【講話原文】2015328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海南博鰲出席博鰲亞洲論壇2015年年會開幕式並發表主旨演講。他表示,「中國古代思想家孟子說過:『夫物之不齊,物之情也。』不同文明沒有優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別。要促進不同文明不同發展模式交流對話,在競爭比較中取長補短,在交流互鑑中共同發展,讓文明交流互鑑成為增進各國人民友誼的橋梁、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維護世界和平的紐帶。」 

  【出處】(戰國)孟子《孟子·滕文公上》 

  【原典釋義】物品千差萬別,這是客觀情形、自然規律。 

  「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溼。」 

  【講話原文】201693,習近平主席在二十國集團工商峰會開幕式上發表題為《中國發展新起點 全球增長新藍圖》的主旨演講,他表示,「這幾天,正值錢塘江大潮,『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溼。』我同各位一樣,期待著二十國集團勇做世界經濟的弄潮兒。相信在各方一道努力下,杭州峰會一定能夠取得成功!」 

  【出處】(北宋)潘閬《酒泉子·長憶觀潮》 

  【原典釋義】遊泳健兒迎著驚濤而上,屹立於駭浪尖頭,手中高舉紅旗同洶湧波濤搏鬥,旗子上面始終不沾一點水。比喻勇敢的人不避艱險,在驚濤駭浪中巍然屹立。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 

  【講話原文】20167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建黨95周年大會上發表講話,他指出,「『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理想信念動搖是最危險的動搖,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險的滑坡。一個政黨的衰落,往往從理想信念的喪失或缺失開始。我們黨是否堅強有力,既要看全黨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堅定不移,更要看每一位黨員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堅定不移。」 

  【出處】(明)王陽明《教條示龍場諸生》 

  【原典釋義】人生沒有志向,就做不成事情。 

  將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 

  【講話原文】2016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從近年來查處的腐敗案件看,家風敗壞往往是領導幹部走向嚴重違紀違法的重要原因。不少領導幹部不僅在前臺大搞權錢交易,還縱容家屬在幕後收錢斂財,子女等也利用父母影響經商謀利、大發不義之財。有的將自己從政多年積累的『人脈』和『面子』,用在為子女非法牟利上,其危害不可低估。古人說:『將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莫用三爺,廢職亡家。』『心術不可得罪於天地,言行要留好樣與兒孫。』」 

  【出處】(宋)趙湘《本文》 

  【原典釋義】要想治理好天下,就一定要治理好家庭、修養自身品德。 

  「落其實思其樹,飲其流懷其源」 

  【講話原文】2017118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發表題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演講。習近平主席表示,「中國有句古語叫「落其實思其樹,飲其流懷其源」。中國發展得益於國際社會,中國也為全球發展作出了貢獻。中國將繼續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將自身發展機遇同世界各國分享,歡迎各國搭乘中國發展的『順風車』。」 

  【出處】(南北朝)庾信《徵調曲六》 

  【原典釋義】原意為採摘到果實的人會感激生長這個果實的樹,在泉邊飲水的人會感激這汪清渠的源頭,表達了詩人對故土的思念之情,也有感恩之意。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講話原文】201751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並發表主旨演講。他表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4年來,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支持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聯合國大會、聯合國安理會等重要決議也納入『一帶一路』建設內容。『一帶一路』建設逐漸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從願景轉變為現實,建設成果豐碩。」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李將軍列傳》 

  【原典釋義】原意是桃樹和李樹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實,人們在它下面走來走去,便走成了一條小路。比喻為人品德高尚,誠實、正直,用不著自我宣言,就自然受到人們的尊重和敬仰。 

  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後波。」 

  【講話原文】在2018年春節團拜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他指出,「『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後波。』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以敢闖敢幹的勇氣和自我革新的擔當,闖出了一條新路、好路,實現了從「趕上時代」到「引領時代」的偉大跨越。今天,我們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續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開拓精神,開新局於偉大的社會革命,強體魄於偉大的自我革命,在我們廣袤的國土上繼續書寫13億多中國人民偉大奮鬥的歷史新篇章!」 

  【出處】(唐)劉禹錫《樂天見示傷微之、敦詩、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詩以寄》 

  【原典釋義】春天裡,茂盛的樹林新長出的葉子,催換著老葉、舊葉;江河中,奔騰的流水前面的退讓給後起的波浪。 

  「備豫不虞,為國常道。」 

  【講話原文】2018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講話指出,「備豫不虞,為國常道」。當前,我國正處於一個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期,發展形勢總的是好的,但前進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越是取得成績的時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謹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憂患,絕不能犯戰略性、顛覆性錯誤。」 

  【出處】(唐)吳兢《貞觀政要卷二· 直諫() 

  【原典釋義】對於那些意料不到的事情先做好防備,這是治理國家最常見的方法。 

    

相關焦點

  • 從古文經典引用看習近平治國理政
    最近,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北京師範大學時表示很不贊成把古代經典詩詞和散文從課本中去掉。他說:「應該把這些經典嵌在學生的腦子裡,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基因。」可以看出他對古典詩詞、傳統文化的高度重視。  縱覽習近平同志過去20年的一些著作,如擔任福建寧德地委書記時的《擺脫貧困》、主政浙江時的《之江新語》和《幹在實處走在前列》,以及自2012年11月份以後的重要講話,我被其中所引用的古文經典吸引,並抄錄下來認真學習。在學習的同時,我又受到了一次傳統文化的薰陶。  習近平同志不僅古文功底深厚,在學用結合、知行合一方面也做出了表率。
  • 跟習近平總書記學經典
    近日,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創作的《百家講壇》特別節目《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在央視綜合頻道播出,社會反響熱烈。  節目分為12集,以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重要講話、文章、談話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經典名句為切入點,由「原聲微視頻」「思想解讀」「經典釋義」「現場訪談」「互動問答」「經典誦讀」六個環節構成。19日晚已經播出最後一集。
  • 梳理習近平的300餘次引用:儒學經典名言最多
    習近平的300餘次引用  孫行之  「我愛好挺多,最大的愛好是讀書,讀書已成為我的一種生活方式。」習近平曾在接受巴西《經濟價值報》記者採訪時這樣說。關於「讀書」,擁有法學博士學位的習近平曾多次提及,他好讀書,不僅重視馬克思主義學術經典,也對中國古代理論家的著作有深刻認識。
  • 習近平文風求「短、實、新」 多次引用古文經典
    習近平總書記這麼說的,也這麼做的。  1月14日,中紀委全會上,總書記用百姓常說的「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儒家經典《論語》中「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等,告誡領導幹部要心存敬畏,不要心存僥倖。  17天前,總書記發表2014年新年賀詞,篇幅短小,700餘字;語言口語化,沒有大段工作內容介紹;段落劃分簡明,每一段都言之有物,不空洞,不乾巴。
  • 打開總書記書櫃!「書迷」習近平告訴你如何讀書?
    ——「書迷」習近平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國內外不同場合,不止一次講述過他的讀書故事,也每每在演講中引經據典、信手拈來,讓聽者嘆服。習近平總書記還號召大家尤其是領導幹部要「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因為「讀書可以讓人保持思想活力,讓人得到智慧啟發,讓人滋養浩然之氣。」
  • 習近平總書記的語言魅力
    2015年元旦,習近平總書記在新年賀詞中說,「我們的各級幹部也是蠻拼的」「我要為我們偉大的人民點讚」。「蠻拼的」「點讚」都是網絡上流傳的富有時代氣息的語言,習近平總書記用這些語言遣詞造句,撥動了無數人民群眾尤其是年輕人的心弦。2014年2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索契接受專訪時感嘆「你知道,承擔我這樣的工作,基本上沒有自己的時間。今年春節期間,中國有一首歌,叫《時間都去哪兒了》。
  • 2015公考申論:細數習近平引用的名言警句
    現中公教育[微博]專家將習總書記在敬民、為政、立德、廉政四方面引用的語句進行匯總,助力考生備考申論。 【敬民篇】 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 ——《幹在實處 走在前列·在檢查節日市場供應和物價情況時的講話》等文中引用 原典: 鑿開混沌得烏金,藏蓄陽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爐照破夜沉沉。
  • 「資深文青」習近平的經典書單 《戰爭與和平》《論語》等在列
    10月15日,習近平在京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以專門召開座談會的形式探討文藝工作,尚屬首次。這使得中國作協主席鐵凝感慨道,「不禁想起72年前的延安文藝座談會」。自擔任總書記以來,習近平在很多場合都曾表露出自己對於文學與藝術的喜愛。
  • 習大大愛讀書 300餘次引用都出自何處?
    「我愛好挺多,最大的愛好是讀書,讀書已成為我的一種生活方式。」習近平曾在接受巴西《經濟價值報》記者採訪時這樣說。關於「讀書」,擁有法學博士學位的習近平曾多次提及,他好讀書,不僅重視馬克思主義學術經典,也對中國古代理論家的著作有深刻認識。
  • 習近平引用過的從政箴言
    縱觀習近平總書記歷次重要講話,我們發現,他曾數次引用古典詩句、諺語闡述思想。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論述為官之道時引用的經典,對讀懂新時代中國政治生態新氣象,有積極意義。面對國家危難和人民困苦,周恩來同志決心「為了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誓言「險夷不變應嘗膽,道義爭擔敢息肩」,立下「面壁十年圖破壁」的遠大志向。周恩來同志和他那一代傑出中國共產黨人一樣,深入思索,挺起脊梁,苦苦探求救國救民的真理和道路。
  • 讀書正當時!跟習近平學高效閱讀
    【「學習筆記」按:】  平日裡忙於工作,不少領導幹部感嘆:挺想讀書,就是沒時間。  烈日炎炎,不妨趁此機會在室內靜下心來讀一些書。今天筆記君就帶大家一起學習習近平的讀書心得,看看比我們忙一萬倍還堅持讀書的他,如何高效率讀書學習?
  • 開卷有益——跟總書記一起「多讀書」
    8月21日下午,正在甘肅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位於蘭州市區的讀者出版集團有限公司。他對大家說,人民群眾多讀書,我們的民族精神就會厚重起來、深邃起來。要提倡多讀書,建設書香社會。
  • 習近平總書記用典為何有如此之魅力?
    「原聲微視頻」「思想解讀」「經典釋義」「現場訪談」「互動問答」「經典誦讀」,豐富的形式和內容,讓《百家講壇》系列特別節目《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給人耳目一新之感。  提起典故,往往有人會覺得艱澀難懂。習近平總書記用典為何有如此之魅力?讓人想聽、愛聽、願聽,讓人聽得進,記得住,傳得開,用得上,忘不掉。總書記是如何引用中國經史典籍中的華章佳句的?
  • 讓讀書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第十四期中青班「習近平總書記愛讀的書...
    習近平總書記在接受金磚國家媒體聯合採訪時談到,「我愛好挺多,最大的愛好就是讀書」。在多種場合下,習近平總書記都著重強調了讀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習近平總書記的書單中,中外優秀書籍都是他閱讀的範圍。   此次國慶長假期間,第十四期中青班全體學員利用休息時間,認真研讀習近平總書記愛讀的書。
  • 《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解說詞:腹有詩書氣自華
    蘇東坡的這句詩,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少場合多次引用過,而總書記本人也是「腹有詩書氣自華」的一個最好的代言人。他非常重視學習,也非常重視學習型政黨、學習型社會的建設。今天我們這期節目的主題就是「學習」,關於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有哪些重要的論述?這些論述當中又有哪些精彩的用典?我們通過解讀一起來學習領會他深刻的思想觀點。
  • 一個月內多次出訪 習近平引用了這些詩詞典故
    習近平主席不辭辛苦,一個月之內多次出訪,在數個場合發表了重要講話,期間引用的一些詩詞典故備受關注。新時代學習工作室梳理出習近平在這些重要場合引用的部分詩詞古語,帶您一起學習經典。 ·句句箴言,品讀今年以來習近平引用的那些詩詞典故(一) ·字字珠璣,品讀今年以來習近平引用的那些詩詞典故(二) ·娓娓道來,品讀今年以來習近平引用的那些詩詞典故(三)
  • 習近平數次引用屈原名句,有何深意?
    習近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愛好者,他曾在不同場合多次引用屈原詩歌中的名句來闡述思想,寄情言志。習總書記引用這些名句有何深意? 2016年12月,在會見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及參研參試人員代表時習近平強調,星空浩瀚無比,探索永無止境,只有不斷創新,中華民族才能更好走向未來。 2018年4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武漢考察時強調,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核心技術,是企業的「命門」所在。
  • 「書迷」習近平:煤油燈下讀書 三遍通讀《資本論》
    編者按:習近平同志熱愛讀書,他曾在接受採訪時談到:「我愛好挺多,最大的愛好是讀書。」「猛藥去痾、重典治亂」「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習近平在講話中常常引經據典,讓人嘆服。同時,他在國內外不同場合,也不止一次講述過自己與書的故事。這位大國領導人都讀過哪些書,怎麼看待讀書?
  • 《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解說詞(第八集)腹有詩書氣...
    蘇東坡的這句詩,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少場合多次引用過,而總書記本人也是「腹有詩書氣自華」的一個最好的代言人。他非常重視學習,也非常重視學習型政黨、學習型社會的建設。今天我們這期節目的主題就是「學習」,關於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有哪些重要的論述?這些論述當中又有哪些精彩的用典?我們通過解讀一起來學習領會他深刻的思想觀點。
  • 新民隨筆丨學好經典古文
    全國統編高中語文教材有一個亮點需要引起學生們的重視,那就是中國古代經典名篇的閱讀、理解與背誦,被放到了一個相當重要的地位。高中語文教材精選了反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經典名篇,從古風、民歌、絕句、律詩到詞曲,從諸子散文到歷史散文,從兩漢論文、魏晉辭賦到唐宋明清古文,從文言小說到白話小說,均有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