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北京4月23日電(記者劉喆)作為一國領袖,習近平酷愛讀書,古今中外,涉獵甚廣。腹有詩書氣自華,最是書香明世人。談反腐、談「一帶一路」合作、談建黨95周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國內國際眾多場合的公開講話中多次引經據典。
讓閱讀成為習慣,讓文化自信深入血脈。今天是第23個世界讀書日,讓我們一起回顧習近平總書記引用過的十個古文經典,感受總書記的家國情懷。
2013年11月26日,習近平來到曲阜孔府考察,並來到孔子研究院。桌子上擺放著展示孔子研究院系列研究成果的書籍和刊物,他一本本饒有興趣地翻看。看到《孔子家語通解》《論語詮解》兩本書,他拿起來翻閱,說:「這兩本書我要仔細看看。」新華社發
「學如弓弩,才如箭鏃」
【講話原文】2013年5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並發表重要講話。他表示,「古人說:『學如弓弩,才如箭鏃。』說的是學問的根基好比弓弩,才能好比箭頭,只要依靠厚實的見識來引導,就可以讓才能很好發揮作用。青年人正處於學習的黃金時期,應該把學習作為首要任務,作為一種責任、一種精神追求、一種生活方式,樹立夢想從學習開始、事業靠本領成就的觀念,讓勤奮學習成為青春遠航的動力,讓增長本領成為青春搏擊的能量。」
【出處】(清)袁枚《續詩品·尚識》
【原典釋義】「學如弓弩,才如箭鏃,識以領之,方能中鵠。」學問的根基如弓,人的才能如箭。學識的箭頭領頭射出,才能命中目標。比喻沒有學問,才能不能發揮,沒有學識指導人生,就沒有正確的方向。
「同心而共濟,始終如一,此君子之朋也。」
【講話原文】2014年11月1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澳大利亞聯邦會議發表題為《攜手追尋中澳發展夢想 並肩實現地區繁榮穩定》的重要演講。他強調,「『同心而共濟,始終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我相信,在中澳雙方共同努力下,中澳兩國人民友誼完全能夠跨越高山和大海,如同聳立在澳大利亞中部的烏魯魯巨巖一樣不畏風雨、屹立長存,如同橫亙在中國北方的萬裡長城一樣綿延不斷、世代相傳。」
【出處】(北宋)歐陽修《朋黨論》
【原典釋義】齊心協力,共同成就事業,從頭到尾都不曾改變,這是君子可以交的朋友。
「夫物之不齊,物之情也。」
【講話原文】2015年3月28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海南博鰲出席博鰲亞洲論壇2015年年會開幕式並發表主旨演講。他表示,「中國古代思想家孟子說過:『夫物之不齊,物之情也。』不同文明沒有優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別。要促進不同文明不同發展模式交流對話,在競爭比較中取長補短,在交流互鑑中共同發展,讓文明交流互鑑成為增進各國人民友誼的橋梁、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維護世界和平的紐帶。」
【出處】(戰國)孟子《孟子·滕文公上》
【原典釋義】物品千差萬別,這是客觀情形、自然規律。
「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溼。」
【講話原文】2016年9月3日,習近平主席在二十國集團工商峰會開幕式上發表題為《中國發展新起點 全球增長新藍圖》的主旨演講,他表示,「這幾天,正值錢塘江大潮,『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溼。』我同各位一樣,期待著二十國集團勇做世界經濟的弄潮兒。相信在各方一道努力下,杭州峰會一定能夠取得成功!」
【出處】(北宋)潘閬《酒泉子·長憶觀潮》
【原典釋義】遊泳健兒迎著驚濤而上,屹立於駭浪尖頭,手中高舉紅旗同洶湧波濤搏鬥,旗子上面始終不沾一點水。比喻勇敢的人不避艱險,在驚濤駭浪中巍然屹立。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
【講話原文】2016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建黨95周年大會上發表講話,他指出,「『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理想信念動搖是最危險的動搖,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險的滑坡。一個政黨的衰落,往往從理想信念的喪失或缺失開始。我們黨是否堅強有力,既要看全黨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堅定不移,更要看每一位黨員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堅定不移。」
【出處】(明)王陽明《教條示龍場諸生》
【原典釋義】人生沒有志向,就做不成事情。
「將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
【講話原文】2016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從近年來查處的腐敗案件看,家風敗壞往往是領導幹部走向嚴重違紀違法的重要原因。不少領導幹部不僅在前臺大搞權錢交易,還縱容家屬在幕後收錢斂財,子女等也利用父母影響經商謀利、大發不義之財。有的將自己從政多年積累的『人脈』和『面子』,用在為子女非法牟利上,其危害不可低估。古人說:『將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莫用三爺,廢職亡家。』『心術不可得罪於天地,言行要留好樣與兒孫。』」
【出處】(宋)趙湘《本文》
【原典釋義】要想治理好天下,就一定要治理好家庭、修養自身品德。
「落其實思其樹,飲其流懷其源」
【講話原文】2017年1月18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發表題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演講。習近平主席表示,「中國有句古語叫「落其實思其樹,飲其流懷其源」。中國發展得益於國際社會,中國也為全球發展作出了貢獻。中國將繼續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將自身發展機遇同世界各國分享,歡迎各國搭乘中國發展的『順風車』。」
【出處】(南北朝)庾信《徵調曲六》
【原典釋義】原意為採摘到果實的人會感激生長這個果實的樹,在泉邊飲水的人會感激這汪清渠的源頭,表達了詩人對故土的思念之情,也有感恩之意。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講話原文】2017年5月1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並發表主旨演講。他表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4年來,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支持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聯合國大會、聯合國安理會等重要決議也納入『一帶一路』建設內容。『一帶一路』建設逐漸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從願景轉變為現實,建設成果豐碩。」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李將軍列傳》
【原典釋義】原意是桃樹和李樹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實,人們在它下面走來走去,便走成了一條小路。比喻為人品德高尚,誠實、正直,用不著自我宣言,就自然受到人們的尊重和敬仰。
「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後波。」
【講話原文】在2018年春節團拜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他指出,「『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後波。』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以敢闖敢幹的勇氣和自我革新的擔當,闖出了一條新路、好路,實現了從「趕上時代」到「引領時代」的偉大跨越。今天,我們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續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開拓精神,開新局於偉大的社會革命,強體魄於偉大的自我革命,在我們廣袤的國土上繼續書寫13億多中國人民偉大奮鬥的歷史新篇章!」
【出處】(唐)劉禹錫《樂天見示傷微之、敦詩、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詩以寄》
【原典釋義】春天裡,茂盛的樹林新長出的葉子,催換著老葉、舊葉;江河中,奔騰的流水前面的退讓給後起的波浪。
「備豫不虞,為國常道。」
【講話原文】2018年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講話指出,「備豫不虞,為國常道」。當前,我國正處於一個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期,發展形勢總的是好的,但前進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越是取得成績的時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謹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憂患,絕不能犯戰略性、顛覆性錯誤。」
【出處】(唐)吳兢《貞觀政要卷二· 直諫(附)》
【原典釋義】對於那些意料不到的事情先做好防備,這是治理國家最常見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