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牛人重倉|興證全球研究部總監上演「獨角戲」,兩隻產品重倉這隻活性炭龍頭!
截至12月11日,已經有590家公司公布了2020年度業績預告,其中預增公司163家、預盈74家,合計報喜公司比例為40.17%。今天《牛人重倉》欄目就聊聊其中一家——元力股份(300174)。
這個股票有幾個看點:第一,興證全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研究部總監董承非買了2358.14萬股,而且是「獨角戲」;第二,這個公司今年淨利潤同比上年增長110%至140%;第三,這個公司是活性炭細分行業的龍頭,安信證券張汪強、喬璐認為,木質活性炭龍頭高端化發展,高成長可期。
興證全球研究部總監董承非的「獨角戲」
元力股份(300174)今年以來漲幅16.72%,今日(12月11日)最新報18.5元/股,日漲幅2.78%。
據Choice數據,今日元力股份主力淨流入626萬元,逆轉了此前的資金流出態勢。截至12月10日的最近五個交易日,元力股份主力資金淨流出1529.13萬元;5日融資淨買入金額增加441.68萬元。
牛眼君梳理了機構持倉數據發現,持有該股的基金經理叫董承非,是一員老將,他三季度兩隻產品合計持有元力股份2358.14萬股。
董承非來頭不小,他是現任興證全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研究部總監、興全趨勢投資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LOF)的基金經理、興全新視野靈活配置定期開放混合型發起式證券投資基金的基金經理。
「興全新視野定開混合」三季度增持該股1179.07萬股,元力股份也成為該基金第19大重倉股。「興全趨勢投資混合LOF同樣」也增持1179.07萬股。該基金經理董承非任職以來回報率97.92%。三季度該基金累計淨值增長率9.56%,季度業績在每日經濟新聞基金資料庫中名列1974名。基金最新單位淨值1.849元,累計淨值1.909元。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股票貌似也是董承非的「獨角戲」,是不是董承非慧眼獨具?這個只有時間來檢驗了。
公司主營活性炭淨利潤預增110%至140%
基金經理能不能賺到錢,需要時間來檢驗,這個公司業績預增卻是確定的。
元力股份的主要產品是活性炭和矽酸鈉。半年報數據顯示,活性炭主營收入佔比是約80%,矽酸鈉主營業務收入佔比是約20%。
10月20日,公司就發布了業績預告。預計2020年1~12月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1245.33萬元至12851.81萬元,同比上年增長110%至140%。預計2020年1~12月非經常性損益約為:300萬元。
業績變動原因為:1、2019年公司完成全部遊戲資產的出售,2020年度公司經營業績將不再受遊戲資產的擾動;2、公司主營的活性炭、矽酸鈉業務發展勢頭良好;3、預計2020年度公司非經常性損益約為300萬元。
2019年度,公司陸續將持有網路遊戲公司股權全部出售,不再持有網路遊戲資產。報告期內,公司聚焦於活性炭、白炭黑(矽酸鈉)業務的經營。
牛眼君查閱半年報發現,公司還有「超級電容炭」題材。據半年報披露,公司具有歷時5年的超級電容炭研發,2018年建成投產第一條生產線,並實現穩定供貨,成為國內首家通過多家超級電容器廠家檢測評估並批量供應的超級電容炭生產商,實現進口替代。
公司高起點新建的生產線,可媲美國際先進企業;自主研發的生產技術和設備,解決生產的安全環保問題;生產的超級電容炭電化學性能高、批次質量穩定。目前,已向中車、錦州凱美、合眾匯能、南通江海等15家客戶供貨,正在與國內外8家客戶進行產品驗證。
公司年產600噸超級電容炭生產線投產後,有助於緩解國內超級電容炭嚴重供不應求的局面,特別是國內超級電容行業實現進口替代的迫切需求。
安信證券:高成長可期,維持「買入-A」評級
安信證券張汪強、喬璐認為,木質活性炭龍頭高端化發展,高成長可期。
相關研報顯示,公司活性炭募投項目逐步投產,超級電容炭具備國內首發優勢。公司以林產「三剩物」(採伐剩餘物、造材剩餘物、加工剩餘物)為主要原材料,木質活性炭產品連續多年產銷量、出口量居全國同行第一,2019年產能8萬噸以上,國內市佔率超過30%,是國內木質活性炭行業領軍企業。
研報表示,矽酸鈉業務背靠德國贏創,產能提升成為新的利潤增長點。公司公告其控股子公司元禾化工是德國贏創在中國大陸唯一的沉澱法白炭黑領域的合作夥伴,雙方合資設立EWS。元禾化工生產的矽酸鈉主要供EWS用於「綠色輪胎」關鍵原材料沉澱法白炭黑的生產,EWS是國內白炭黑行業少數取得輪胎認證的供應商之一。2020年5月,元禾年產8萬噸固體矽酸鈉生產線已建成投產,主要向省內白炭黑企業銷售,突破了矽酸鈉業務的增長瓶頸,2020年上半年外售矽酸鈉銷售額同比大幅增長152.87%,下半年持續貢獻利潤增量。
安信證券張汪強、喬璐給出的投資建議:預計公司2020年-2022年淨利潤分別為1.2億、1.6億、2.1億元,對應PE49、37、28倍,維持「買入-A」評級。
同時,興業證券汪洋、蔡屹、鄧暉、苗蒙給出的觀點是:維持「審慎增持」評級。
(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買賣依據,入市風險自擔。)
(文章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責任編輯:DF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