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搜尋引擎檢索「黑外教」這一詞條,800萬餘搜索結果,相關新聞的年份跨度很大,說是行業痼疾並不為過。近日,這個痼疾又因作惡,成為了熱議的詞條。
紅黃藍青島萬科城幼兒園一外教因猥褻女童被公安機關依法逮捕。
不久前,徐州英孚少兒英語分校7名外教因涉嫌吸毒被逮捕。
而在更早之前:
「美國性侵兒童的罪犯到中國搖身一變成為外教,任教期間還猥褻了一個少年。」
「在國外低學歷的失業維修工,混不下去來到中國,成為高收入外教。」
「黑人外教當著幼兒園孩子,長期猥褻女老師。」
……
「黑外教」打著教師的名義,拿著不菲的薪資,卻在中國頻頻作惡。
面對黑外教,監管陷於被動
上周,教育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關於規範校外線上培訓的實施意見》,明確規定線上機構辦學需滿足相關規定。其中也要求公示外籍教師相關教育資質以及工作、教學經歷。
政策發布後,不少家長反映孩子學習英語的平臺,無法公開查詢外教的教學資質。作為國內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老牌在線教育機構,51Talk就因外教資質問題,受到了家長的質疑。
51Talk方面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不光是我們一家查不到外教資質,行業整體都是這種情況。後面會在整改期內督促沒有資質的外教拿到TESOL證書」。
對於線下機構,外教的資質問題同樣令人擔憂。
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制度規定:外國語言教學人員在國內上崗,必須取得工作許可,原則上應從事其母語國母語教學,取得大學學士及以上學位,具有2年以上語言教育工作經歷。若取得所在國教師資格證,或取得符合要求的國際語言教學證書的外教,可免除工作經歷要求。
但現實中,不少機構在聘請外教時卻頻出紕漏。
政策規定一直存在,為何「黑外教事件」仍舊層出不窮?
某少兒英語培訓機構員工表示:「經常有其他國家人士被包裝成英國、美國的外教,反正客戶不會查護照。」
即便要查證資質,對於機構、外教而言,取得相關的外教資質證書也並非難事,你甚至在網上花幾千塊錢就能買到一張「資質」。
TESOL中國總部項目負責人李彬表示:「目前市面上此類證書的版本五花八門,相關部門檢查時,機構和外教會提供各種證書,但因技術條件有限,不少證書都難以查證真偽,頒布機構的資質也很難核實。」
外教資質審查難度較大,很多時候,只要是個外國人,稍作包裝,就能變成洋外教,被培訓機構以高薪聘請。
利益導向下的「外教熱」風潮
今年三月,重慶市人民法院審理了一起「黑外教」案件,一家名為「柏克萊」的中介機構將不符合在華就業資質的外籍人員進行「包裝」,派往四川、重慶等地的中小學、幼兒園任教。
26歲的南非人Mageer承認自己只有初中文化,但「柏克萊」負責人通過網絡面試,簡單問了幾個問題,就讓他順利通過了面試,並派往合作學校任教。
「柏克萊」公司法人表示,「外教一般被分為全職和兼職兩類,一般由公司和教育機構清單勞務派遣合同,按每人每月1.5萬元至2萬元的價格支付報酬,無論哪一類的外教,在市場上往往都是供不應求」。
「標價」高昂的黑外教,為何仍舊被培訓機構瘋搶?
有記者走訪多家英語培訓機構發現,普通英語培訓課程費用每年約為1萬元,外教授課則可高達2~3萬元。
某學前教育知情人士則表示,「原本保教費一兩千元的幼兒園,打上國際雙語招牌後,收費能漲到三五千,而且家長還十分樂意買單。」
外教風潮的背後,利益鏈條清晰可見。
不少培訓機構並非不知道這些外教「來路不明」,但在利益驅使下,他們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甚至對於一些沒有資質的外教,還想出各種辦法,幫助他們躲避教育部的核查。
來自南非的Mageer稱,他從2015年開始,前前後後到5所幼兒園擔任英語外教,沒有任何一家幼兒園提出要看他的學歷證書。
某英語培訓機構的前負責人表示,「行業內很多外教均沒有資質,當教育部來機構核查時,會馬上將外教的宣傳物料藏起來。」
而大部分家長,對於外教的認知也都十分膚淺,「長得白,看起來陽光的外教就能受到家長的歡迎。」一位英語教育機構的負責人透露。
家長對於外教的錯誤認知,讓外教市場風生水起,可他們不知道的是:表面陽光的「洋外教」,轉身可能就變成了沒有資質的低學歷遊民,甚至是會侵犯他們孩子的惡魔。
如何火力全開整治「黑外教」?
無論是近期發布的《關於規範校外線上培訓的實施意見》,還是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制度,都要求外教要有相關的任教資質。
但前文已經提及,有資質的外教也不一定就能勝任外教工作,根源就是證書本身難以鑑定。
中國教育學會第八屆理事會學術委員會顧問朱永新認為,目前,外籍教師資格證頒發機構較多,可以認定一批外教資質認證機構,通過合格機構申報,對區域內從事英語教學的外籍教員進行考核管控。
另外,對於一些沒有資質的外教,以及一些幫助外教逃脫追查的機構,相關部門應建立起嚴格的懲罰制度,增大相關人員、企業的違規成本。
監管部門可針對外教任用情況,進行不定時、不定點的突擊抽查,防止教育企業「躲貓貓」,加大監督力度。
家長在為孩子報外教課時,一定要督促學校出示相關外籍老師的資質證明、工作證明等,謹慎篩選,杜絕盲目跟風或只看表面。
而對於教育機構來說,應該恪守底線,堅決杜絕「黑外教」進入學校,在外教的任職期間,還要進行嚴格考核,確保外教能勝任教學工作。
教育是一個慢行業,如果想通過一些非法手段贏得暴利,短期可能會獲益,但長期看來,傷害的是學校的口碑和未來。
紅黃藍外教猥褻女童被捕後,紅黃藍股票大跌近4%,2017年駭人聽聞的「虐童事件」又被大家提及。教育企業若是不能守住底線,會徹底失去大家的信任,難以翻身。
「黑外教事件」並非是一方「失守」造成的,政策制度、監管部門、培訓機構、家長均要嚴防死守,才能杜絕該類負面事件反覆發生,給孩子們搭建起安全、純淨的學習、成長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