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院院士評選2020年中國、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揭曉,「機器學習模擬上億原子」等入選 | AI日報

2021-02-24 智源社區

兩院院士評選2020年中國、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揭曉,「機器學習模擬上億原子」等入選

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主辦,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中國工程院辦公廳、中國科學報社承辦,騰訊集團發展研究辦公室協辦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投票評選的2020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2021年1月20日在京揭曉。

在中國十大科技進展中,和AI相關的一項是:

機器學習模擬上億原子:中美團隊獲2020高性能計算應用領域最高獎項戈登貝爾獎。2020年11月19日下午,由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賈偉樂副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鄂維南、北京大數據研究院張林峰研究員以及智源青年科學家、北京應用物理與計算數學研究所副研究員王涵所在團隊等合作者們,共同完成的應用成果獲得國際高性能計算應用領域最高獎——戈登貝爾獎。該項工作在國際上首次採用智能超算與物理模型的結合,引領了科學計算從傳統的計算模式朝著智能超算的方向前進。該成果通過高性能計算和機器學習將分子動力學極限提升了數個量級,達到了上億原子的體系規模,同時仍保證了「從頭算(ab initio)」的高精度,且模擬時間尺度較傳統方法至少提高1000倍。

中國另外九大科技進展分別為:

嫦娥五號探測器完成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科學研究啟動

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發射成功 北鬥全球系統星座部署完成

深潛再傳捷報 我國無人潛水器和載人潛水器均取得新突破

我國率先實現水平井鑽採深海可燃冰

科學家找到小麥「癌症」剋星

科學家達到「量子計算優越性」裡程碑

科學家重現地球3億多年生物多樣性變化歷史

我國最高參數「人造太陽」建成(註:即可控核聚變研究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

科學家攻克20餘年懸而未決的幾何難題(註:哈密爾頓—田猜想和偏零階估計猜想)

在世界十大科技進展中,和AI相關的兩項是:

人工智慧首次成功解析蛋白質結構:即谷歌旗下人工智慧公司DeepMind開發的深度學習程序AlphaFold能夠精確預測其三維形狀。2020年11月30日,在蛋白質預測結構挑戰賽CASP上,AlphaFold程序在百餘支隊伍中脫穎而出。將深度學習與張力控制算法結合,並應用於結構和遺傳數據,該深度學習網絡利用目前已知的17萬種解析完畢的蛋白質進行了訓練。

腦-機接口技術助癱瘓男子重獲觸覺:2020年4月23日,美國巴泰爾科研中心和俄亥俄州立大學韋克斯納醫學中心的研究團隊在《細胞》上發文,他們成功利用腦—機接口(BCI)系統幫一位癱瘓患者恢復了手部觸覺。這是BCI系統在改進後成為首個同時恢復運動與觸覺功能的系統,不僅能讓受試者僅靠觸覺就能感知到物體,還能夠感知握持或撿拾物體時所需的壓力。

世界另外八大科技進展分別為:

科學界完成迄今最全面癌症基因組分析

人造葉綠體研製成功

新型催化劑將二氧化碳變為甲烷

科研人員繪出迄今最大三維宇宙結構圖

美研究人員在超高壓下實現室溫超導

「基因魔剪」首次直接用於人體試驗

引力波探測器發現迄今最強黑洞合併事件

冷凍電鏡技術突破原子解析度障礙

寒武紀首顆AI訓練晶片亮相:7納米製程,算力提升四倍,已規模化出貨

1 月 21 日,寒武紀思元 290 智能晶片及加速卡、玄思 1000 智能加速器在官網亮相,寒武紀表示該系列產品已實現規模化出貨。

思元 290 智能晶片是寒武紀的首顆訓練晶片,採用臺積電 7nm 製程工藝,集成 460 億個電晶體,支持 MLUv02 擴展架構,全面支持 AI 訓練、推理或混合型人工智慧計算加速任務。相比寒武紀思元 270 晶片,思元 290 晶片實現峰值算力提升 4 倍、內存帶寬提高 12 倍、晶片間通訊帶寬提高 19 倍。新架構結合 7nm 製程,思元 290 可提供更優性能功耗比,以及多 MLU 系統的擴展能力。

圖註:寒武紀首顆訓練晶片思元 290

寒武紀 MLU290-M5 智能加速卡搭載思元 290 智能晶片,採用開放加速模塊 OAM 設計,具備 64 個 MLU Core,1.23TB/s 內存帶寬以及全新 MLU-Link™多芯互聯技術,在 350W 的最大散熱功耗下提供 AI 算力高達 1024 TOPS(INT4)。

寒武紀玄思 1000 智能加速器,在 2U 機箱內集成 4 顆思元 290 智能晶片,高速本地快閃記憶體、Mellanox InfiniBand 網絡,對外提供高速 MLU-Link™接口,打破智能晶片、伺服器、POD 與集群的傳統數據中心橫向擴展架構,實現 AI 算力在計算中心級縱向擴展,是 AI 算力的高集成度平臺。

據悉,寒武紀思元 290 晶片及加速卡已與部分硬體合作夥伴完成適配,並已實現規模化出貨。

Google開源ToTTo數據集

近日,Google研究人員提出一個大型從錶轉換到文本的英文數據集,已經在Github上開源。該數據集不僅提供了一個可以受控的句子生成任務,還提供了一個基於迭代語句修訂的數據注釋過程。實驗結果證明,ToTTo可以作為有用且高效的數據集,用來幫助其他研究者建模研究,以及開發可以更好地檢測模型改進的評估指標。

ToTTo包含121,000個訓練示例,以及7,500個用於開發和測試的示例。由於標註的準確性,該數據集適合作為研究高精度文本生成的具有挑戰性的benchmark。

Github地址:https://github.com/google-research-datasets/totto

論文地址:https://arxiv.org/pdf/2004.14373.pdf


「奇點雲」獲由字節跳動領投8000萬B2輪融資

奇點雲於近日完成8000萬元B2輪融資,字節跳動獨家領投,老股東IDG跟投。目前,奇點雲共獲2億元B輪融資,領投方包括火山石資本、德同資本、字節跳動,跟投方包括老股東五源資本(原晨興資本)、IDG和元一資本。

奇點雲,成立於2016年12月,專注於用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技術提高商業價值,同時不斷在「計算多雲、應用多端」等方面進行迭代,目標是走向跨平臺、雲原生和數據智能。截至2020年9月,「奇點雲」已服務包括lululemon、LVMH、凱德中國、上海電信、杭州未來科技城等500+客戶,累計為近50%泛零售業頭部客戶提供數位化轉型服務。

相關焦點

  • 全國僅清華和中科大全部入選2019年十大科技進展
    這三項榜單分別是由中國科學院與中國工程院主辦、兩院院士投票評選的「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由教育部科技委組織評選的「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由科技日報社主辦、部分兩院院士和媒體人士共同評選出的「2019年國內國際十大科技新聞」。
  • 北京大學王恩哥/江穎團隊研究成果入選「2018年度中國十大科技進展...
    2019年1月2日,由兩院院士評選的「2018年度中國/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在北京揭曉。北京大學量子材料科學中心王恩哥院士和江穎教授帶領的「首次揭示水合離子微觀結構」研究成果入選。這是繼2016年之後,該團隊研究成果第二次入選「中國/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
  • 21高考作文資料:2020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
    兩院院士評出2020中國十大科技進展!
  • 兩院院士評選2019年中國、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揭曉—新聞—科學網
  • 兩院評出2019中國、世界十大科技進展:「嫦娥四號」「黑洞照片」領銜
    兩院評出2019中國、世界十大科技進展:「嫦娥四號」「黑洞照片」領銜  黃琨 • 2020-01-11 16:44:31
  • 2020 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揭曉
    1 月 13 日,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公布 2020 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
  • 上海科技大學陳秀雄團隊成果入選2020年中國十大科技新聞!
    由科技日報社主辦、部分兩院院士和媒體工作者共同評選出的2020年國內、國際十大科技新聞揭曉。「微分幾何學兩大核心猜想20多年後終獲證」入選2020年國內十大科技新聞。這則新聞報導了上海科技大學數學科學研究所創始所長陳秀雄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王兵教授在國際知名數學期刊《微分幾何學雜誌》(Journal of Differential Geometry)發表關於高維凱勒裡奇流收斂性的工作成果。該文章率先證明了哈密爾頓-田猜想(Hamilton-Tian conjecture)和偏零階估計猜想(PartialC0-conjecture)。
  • 2019年度「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項目評選揭曉
    2019年度「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項目評選揭曉 2020-01-15 來源:教育部   「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的評選自1998年開展以來,至今已22屆,對提升高等學校科技的整體水平
  • 「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揭曉 上海這所高校入選
    新民晚報訊(記者 郜陽)昨天,2019年度「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揭曉。上海科技大學免疫化學研究所特聘教授饒子和院士團隊的「揭示抗結核新藥的靶點和作用機制及潛在新藥的發現」研究項目入選。圖說:藥靶蛋白MmpL3處於活性(左)和抑制(右)狀態的結構模型 來源:上海科技大學結核病是由結核分枝桿菌感染而引發的一種致命性疾病,在傳染性疾病中堪稱「頭號殺手」。鏈黴素的發現及異煙肼、利福平等有效藥物的開發,結束了幾千年來結核桿菌肆虐人類生命的歷史。
  • 2018年度「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揭曉
    日前,2018年度「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項目評選揭曉。教育部科技委於2018年9月中旬至12月中旬組織開展了2018年度「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評選工作。經過地方和高校遴選及公示、部門形式審查、學部初評和專家綜合評議4個階段,最終推選出10項2018年高校重大科技成果。
  • 【科技資訊】2019年中國、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揭曉
    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主辦,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中國工程院辦公廳、中國科學報社承辦,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投票評選的2019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1月11日在京揭曉。此項年度評選活動至今已舉辦了26次。
  • 科學院工程院評選2019中國十大科技進展,南大物理學院參與項目入選
    導語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主辦,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中國工程院辦公廳、中國科學報社承辦,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投票評選的2019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1月11日在京揭曉。此項年度評選活動至今已舉辦了26次。
  • 2020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
    今日內容⬇️下滑閱讀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主辦,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中國工程院辦公廳、中國科學報社承辦,騰訊集團發展研究辦公室協辦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投票評選的2020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2021年1月20日在京揭曉。此項年度評選活動至今已舉辦了27次。
  • 2019年中國、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揭曉,快來看哪些入選了!
    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主辦,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中國工程院辦公廳、中國科學報社承辦,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投票評選的2019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1月11日在京揭曉。此項年度評選活動至今已舉辦了26次。
  • 2019中國和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三項有湖北貢獻
    楚天都市報1月13日訊(見習記者 李碗容 通訊員 王瀟瀟)11日,由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投票評選的2019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在京揭曉。當選項目中,有三項項目有湖北科技貢獻。
  • 2015年度「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項目評選揭曉
    2015年12月15日,由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組織評選的2015年度「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經過形式審查、學部初評、項目終審評選專項工作和項目公示等流程後在京揭曉。  「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的評選自1998年開展以來,至今已18屆,這項評選活動對提升高等學校科技的整體水平、增強高校的科技創新能力發揮了積極作用,並產生了較大的社會影響,贏得了較高的聲譽。  現將2015年度入選項目名單(附後)予以公布。入選項目名單按主持單位拼音順序排序,排名不分先後。
  • 山東科技大學「2019年度十大新聞」評選揭曉
    近日,山東科技大學「2019年度十大新聞」評選揭曉。過去一年裡,全體山科人在校黨委帶領下幹事創業、銳意進取,以頑強拼搏精神寫下學校發展史上新的篇章。為回顧一年的精彩,更好的描繪2020年,校黨委宣傳部會同相關部門,經推薦、投票等環節,評出2019年度十大新聞。山東科技大學「2019年度十大新聞」評選活動於2019年12月18日正式啟動。
  • 兩院院士評選出2014年國內國際十大科技新聞
    由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評選的2014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2015年1月31日在京揭曉。此項年度評選活動至今已舉辦了21次,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主辦,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中國工程院辦公廳、中國科學報社承辦,使公眾進一步了解國內外科技發展的動態,對宣傳、普及科學技術起到了積極作用。
  • 2019「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項目揭曉: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成果入選
    「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的評選自1998年開展以來,至今已22屆,對提升高等學校科技的整體水平、增強高校的科技創新能力發揮了積極作用,並產生了較大的社會影響,贏得了較高的聲譽。教育部科技委於2019年9月下旬至12月中旬組織開展了2019年度「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評選工作。經過地方和高校遴選及公示、部門形式審查、學部初評和專家綜合評議4個階段,最終推選出10項2019年高校重大科技成果。
  • 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揭曉!
    ◎ 科技日報記者 張佳星1月13日,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公布2020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十大進展由生命科學、生物技術和臨床醫學等領域的資深專家評選,並經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主席團審核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