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要到向老師索要推薦信的「扎堆」時節了,你可開始了找老師或者同齡人(達特茅斯學院要求同齡人推薦信)索要推薦信吶?
幾乎所有美國大學都會在錄取要求中明確要求「recommendation」,他們希望通過其他人的看法和評價,來獲得對學生學術能力和性格特質等的全面認識。
而關鍵就在「這位推薦人能否窮盡溢美之詞來誇你」。而在確定推薦人的時候,可能需要跟選校一樣認真。
以下關於如何找到合適推薦人的方法,趁你的同學還沒行動前,趕緊準備起來吧~
選擇真正了解你的推薦人
請求別人寫推薦信時,最讓人擔驚受怕的莫過於想著「如果他們拒絕了怎麼辦?他們足夠了解我嗎?能寫出好的推薦信嗎?」
如果你在11年級早早地開始和老師和輔導員進行互相了解,這樣的焦慮會減輕不少。畢竟在你開始申請的時候,11年級的老師是最了解你的。
芝加哥大學推薦信的要求
和老師構建良好關係的方式很多,你可以課後和他們討論學科問題,與輔導員探討自己將來的學習計劃,還可以讓老師指導你創立的社團等等。
等11年級春季學期開始時,你應該已經和老師建立起了良好關係,並且能夠「預請」他們在秋季為你寫推薦信了。
選擇擁有相關背景的推薦人
對於大多數學校,你至少需要提交兩封推薦信。主要的推薦信應該由任課老師和輔導員撰寫。
麻省理工和其他一些學校明文要求兩封推薦信應分別來自一名數學/科學老師和一名人文/社會/語言學科老師。在這種情況下,你的網球教練是不能滿足要求的(不過他可以為你寫一封附加推薦信)。
另一方面,戴維森和達特茅斯等學校則要求申請人提交同輩推薦信,而這時請校長當推薦人就不合適了。
達特茅斯學院對同齡人推薦信的要求
另外,考慮申請人的相關性。比如戴維森學院,如果你需要在兩名密友中選擇,而其中一人恰好在戴維森就讀,那麼她/他就是不二人選。他們能把你的個性和愛好與戴維森校園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
如果目標學校的在校學生、畢業生或教授對你十分了解,那麼他們能在信中說明你為什麼適合這所學校,從而使你的申請更有理有據。同樣的,你可以請來自目標領域的老師為你寫推薦信,因為他們能提供具體的故事,解釋你為什麼能在該領域成功。
這裡如何找尋同齡人推薦人,建議用以下方法:
1.找一個喜歡你的推薦人
你需要一名能夠毫無保留誇讚你的推薦人。
另外,你要找的人應該對「為你」寫推薦信滿懷熱情。如果他們有所猶豫,趕緊換個人選!太忙的人或者對此感到不自在的人是不會走心的。
2.推薦人要能夠深入挖掘你的優秀品質
其他的推薦人了解的是在學校的你,而同輩推薦人不一樣,他們了解的,是更私密、更活潑的你。達特茅斯和戴維森就明確指出了同輩推薦信的不同:
達特茅斯:「老師、教練或者導師寫的推薦信我們已經讀得夠多了。請一名同伴寫這封推薦信,讓我們從新的角度了解你的興趣和特點。」
戴維森:「作為申請人的好友或者同學,你對申請人的了解想必和他/她的老師、輔導員、校長和顧問不同。你的評價將讓我們了解申請人是否在同齡人心目中也受到尊重。」
達特茅斯和戴維森希望知道,你在大學會成為什麼樣的室友和同學,他們希望看到你放鬆狀態下的樣子,而不是永遠被包裝好的產品。
理想的推薦人應該敢於談論你對他們的影響。好的同輩推薦信應該講述具體的故事,讓人了解你是怎樣的朋友。
你上一次挺身而出是什麼時候?
讓你的朋友捧腹大笑呢?
……
這樣的故事比「我喜歡我的朋友,因為她/他十分貼心」這種客套話更有說服力。如果沒有具體的事例,這樣的句子就顯得很空洞,沒有營養。同輩推薦人一定要證明自己的朋友是獨一無二的,令人信服的推薦信一定要闡釋申請人為什麼很優秀、為什麼推薦人願意和申請人做朋友。
3.推薦人要文筆好
說到底,同輩推薦信是申請的一部分,關係到學校的錄取決定。就算你不是作者,這封信的內容也會影響招生官對你的判斷。找一位文筆好的朋友,因為這封信應該和其他申請材料一樣出色。你選擇的朋友應當擁有清晰的思維和專業的寫作技能。
她/他不僅要足夠愛你,還要能把這份愛用文字表達出來。所以說,一封好的推薦信,就像你的朋友為你寫了一封真摯、熱情卻又克制的情書。
選擇能夠合作的推薦人
即使你和推薦人關係不錯,而他們也答應幫你寫推薦信,但你也不應該認為接下來的事就與自己無關了。
你應該在12年級開始時和推薦人談一次話,為他們準備一份推薦信材料包:
包括:
1.你的簡歷,包括你的聯繫信息、活動列表、以及獲獎記錄等;
2.所有的推薦信表格/網址/地址/每個學校的截止日期;
3.一段簡短的關於你所申請學校的簡單介紹,描述你申請的學校、你的專業方向、以及申請計劃和策略。
4.一封手寫感謝信並通報申請結構。感謝信應在推薦信發往學校後送交老師。第二封感謝信應在第二年春天你獲得大學錄取後寄達(或當面送交)該老師。老師肯定希望知道你將去哪個大學繼續學業,以及他(或她)的推薦信究竟對你的申請起到多大幫助。
直率地告訴推薦人你希望他們在信中強調的品質、討論的話題甚至他們能夠解釋的問題。詢問他們希望你如何提醒他們各個截止日期。
Michele Hernandez博士,在其作為達特茅斯學院招生官時審閱數百封教師推薦信,她指出:
「教師推薦信是招生過程中的一個不可分割部分。
為什麼呢?因為數據(成績和分數)無法揭示(學生)全貌:
這位學生是哪種類型的學習者?
他/她在班級討論中是否為領頭人?
是鼓動者或質疑者?
或者僅僅只是一位勤奮的、認真的學習者但沒有什麼特別的貢獻?
……
大學需要那些具有主動精神(Dynamic),那些能夠「點亮」(Light up)整個教室、那些勵志好學、那些推動和激勵他人進步、那些善於協同學習的學生。
了解一位學生到底是上述哪種類型,其唯一途徑就是教師的推薦信。但很多教師的推薦信往往僅是一些事實的簡要羅列,那其實一點都沒有用!大學希望推薦信能夠像一副好的肖像畫一樣描述一位學生。」
而你,還不趕緊去告訴你的推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