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大學英語學習階段,給學生以足夠的批判性閱讀訓練,他們的適應能力會更強。然而,目前大學英語教學中對文本的閱讀總體上還是停留在接受性閱讀的層面,掌握單詞理解句義是主要的學習內容,整個教學沒有還原英語的工具性。在基礎教育階段,英語學習主要是在課堂中進行,學生的主要任務是積累詞彙、掌握基本句法知識,教師通過有限的課文講解讓學生對英語有所感知,這是必要的,也是學生迅速達到一定英語水平的最佳捷徑。在大學英語階段,應該更新教學理念,訓練學生將英語作為工具,設計合理的教學活動,以批判性閱讀方式獲取信息掌握知識。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筆者探索以內容為依託的大學英語閱讀教學模式,通過提高學生批判性閱讀能力,使大學英語教學與雙語教學有機地銜接起來。
以內容為依託的大學英語教學
繼加拿大以及歐洲許多國家試行的浸入式語言教學方法之後,誕生了以內容為依託的語言教學方法。就像語言教學中的多元智能模式、語言意識模式、自主學習等教學模式一樣,該方法是全球範圍所有教學機構探索知識學習方法的產物,它強調學習過程中不同因素的集合,克服了傳統語言教學中語言學習和內容學習兩分現象。從大的社會背景來講,當今是知識經濟時代,跨學科性普遍存在,該方法順應這一潮流,其根本動機在於讓學習者更廣泛地接觸語言的各個方面,更好地發揮語言的工具性。從其本質來講,該方法將意義建構、認知介入、問題求解、高層次的思維以及語言的工具性融為一體。很多研究者從多個視角來理解這一範式,認為該範式是真正意義上的整體外語教學法,它既是哲學基礎,又是方法論體系,同時也是單個課程的大綱設置的理論支撐。
以內容為依託的語言教學法並非是固定不變的一種方法,它靈活多變,操作性強,應不同的教學情境和教學需求可以呈現各種不同的典型模式,如完全沉浸模式、部分沉浸模式、專業內容依託模式或主題依託模式等。鑑於目前大學英語教材的編排都是圍繞某個特定的主題,教學中運用主題依託模式比較合適。
幫助學生提高批判性閱讀技能
筆者教學的對象為南京師範大學一年級的新生,兩個班級的學生共110人,其中參加主題依託教學模式的實驗班56人,對照班54人接受常規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他們的教育背景外語水平大致相當,都是普通高中的畢業生,沒有接受過大學英語的學習。所使用的材料是常規的大學英語教材,《新標準大學英語》第3冊。
本次實驗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提高批判性閱讀技能,以便適應雙語課程教學,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特別注重深層次的閱讀理解。為了讓學生能養成批判性閱讀習慣,實驗過程中始終堅持讓學生分析、推斷和評價所學內容,訓練批判性閱讀中需要的認知能力和情感能力。為了確保學生分析和評價的系統性和邏輯性,教學中藉助於系統功能語言學所提出的語言三大元功能對所學內容展開討論。例如,讓學生識別主題範圍、論點、論據,分析文本的概念知識、人際意義、語篇的銜接與連貫,訓練他們的分析能力;鼓勵學生推斷作者的意圖和態度、讀者的介入和態度,訓練他們的推理能力;讓他們評價材料中的概念知識、作者的觀點和態度、內容的組織方式,鍛鍊他們的評價能力。為了增強他們的好奇心,激發他們挖掘新的信息、提出新的問題;為了培養他們的開放性,鼓勵他們認真聽取老師以及其他同學的不同觀點;為了樹立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相信自己的觀點,敢於挑戰文中的、老師的以及同學的觀點。
為了充分發揮語言的工具性,鼓勵學生按照課文的主題同時結合自己的專業創建學材,在課堂中進行交流、鑑賞和評價,使他們體會到外語的提高不僅僅靠記憶訓練,語言的提高更要藉助於語言的運用,讓他們明白語言是工具。
新教學模式拓寬學生視角
經過一個學期的實驗,實驗組和對照組參加學校統一組織的期末考試,從量上確定主題依託教學模式對大學生英語閱讀的影響。測試中閱讀部分主要檢查學生在不同層面的閱讀理解能力,包括理解篇章的主旨大意和重要細節、綜合分析、推測判斷以及根據上下文推測詞義等能力,與大學英語四級同等要求。實驗過後筆者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他們一致認為新的教學模式幫助他們:提高了邏輯思維能力,學會了從總體上把握文章的脈絡,閱讀文章更加有重點;學會了多種寫作的模式,對語篇的銜接與連貫有了感性認識;增強了英語閱讀乃至整個英語學習興趣。
從學生們平時的表現可以看出,新的教學模式拓寬了他們看問題的視角。例如,第8單元的課文 「Chinese or Western,it’s a timeto relax」為一篇議論文體,闡釋如何正確對待西方文化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在學完之後,讓學生們自擬題目寫一篇與課文主題有關的作文,其結果實驗班的同學選題很有深度,很多同學從全球化、文化的本質屬性、文化的融合以及高科技的發展等方面分析為什麼中西方文化必然相互影響。相比之下,對照班同學的選題比較單一,多數以介紹為主,如中西方的節日、中西方的婚禮、中西方的飲食等。此外,實驗班同學的作文邏輯嚴密、條理清楚,可以預測大學英語課上的思維訓練有助於他們對其他科目的學習。
在實驗過程中始終堅持內容知識的討論,但這並不妨礙學生們語言知識的掌握。實驗班學生能嫻熟地運用篇章銜接詞,最突出的是他們學會了運用情態動詞或虛擬語氣來表達立場和觀點。通常情況下,學生學習語法知識是為了應付考試,現在他們能運用語法知識來表現作者的身份、態度或聲音,他們的英語表達能力增強了很多,這將極大地有助於他們對專業文獻的深度理解。
(作者單位:南京師範大學)(原標題:大學英語教學應還原語言的工具性)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