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察當下、勇敢面對「我」的不夠好,正念與認知療法你值得學習!

2020-12-22 水蘭與你一起說人生

覺察當下、勇敢面對「我」的不夠好,才能真正成為自己的好朋友。

正念與認知療法——東西方治療與實務的融合發展,催生了正念認知療法和正念減壓。它們已被證實,能有效減緩焦慮、憂鬱、上癮、疼痛、不適和壓力。

正念認知療法從佛教和靜觀、冥想學來的技巧,能重新調整人的心思意念,以不同方式運作,正念減壓則藉助了瑜伽的技巧。兩者都強調個人直接、具體練習的直觀經驗。你將從中學到很多東勝西,練習得愈多,愈能專心和放鬆,得道其中。

現代生活整天都在「做什麼」,人們互相詢問:「你今天做了什麼?」,「你今天晚上做什麼?」,「你周末做什麼?」,「你現在在做什麼?」

我們搭地鐵、公交、汽車趕去工作,碰上塞車或大排長龍,無法快快抵達要去的地方,挫折就油然而生。為了節省時間,我們在行進間、在桌前、在汽車裡、甚至在家裡,混亂忙碌的吃垃圾食品---沒時間做飯,也沒時間停下來跟家人好好吃頓飯。

我們同時處理多項工作,解決不斷增加的待辦事項,一邊跟朋友說話,一邊查手機;低著頭,眼睛盯著屏幕,不跟人眼神會,也不融入周遭的環境和其他的人。正念要學習存在,而不是做什麼。

存在是什麼,存在就是行走、觀看、聆聽──感受空氣、光影、景色、自然、建築物、人。靜靜地坐著。坐在公園裡,觀看花朵、天空、蟲子、白雲、寵物。凝神溪水的流動、海水潮起潮落。別急著從床上一躍而起,給自己幾分鐘躺在床上。坐下來抱抱家人、擁抱孩子或你所愛的人。把寵物放到膝上,溫暖的發出咕嚕咕嚕聲。躺在陽光底下,閉上眼睛,呼吸,聽蜜蜂嗡嗡嗡的聲音。存在,很簡單,就是活在當下這個時刻。

金錢會帶來強烈的感覺。賺錢、存錢、以致於足夠無虞,會佔滿我們的心思。對財富採取正念的態度吧。細想有多少錢財進入你的生命。再想想,金錢帶給你什麼。你總共需要多少。深思你生命中最感謝的事。想想,什麼是依賴金錢的,什麼不是。深深的吸氣,吐氣。專心呼吸五次。想著空氣在你的身體裡,鈔票在你的皮夾裡。細想你還想要更多一點什麼,更需要一點什麼。感謝你擁有的一切。

相關焦點

  • 正念與認知行為療法有何不同?論正念在抗抑鬱和抗焦慮方面的作用
    認知行為療法是目前公認的、較為有效的治療抑鬱症的方法。傳統的認知行為療法傾向於教導患者去面對、回應自己心中消極的想法,並且改變自己原有的錯誤思維模式。這對於抑鬱症患者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認知行為療法對於抑鬱症的治療確實是非常有效的,是一種系統性很強的治療方法,並且現有的數據表明,其對抑鬱症的治癒率甚至堪比抗抑鬱藥物。但不可否認的是,認知行為療法的治療過程是相當漫長且痛苦的。
  • 走近強迫——﹝九﹞正念療法
    強迫症的正念療法重在提升病人「活在當下」的能力,要求病人保持心智與身體的同在和密切聯結。簡答地說,就是使心智不會發生穿越現象,即不回憶過去,也不思考未來。比如說,你現在坐在椅子上讀書。你的心智就在那裡,與你的身體在一起。當你的心智開始游離徘徊,重播你上周的一次談話﹝回憶過去﹞,或者開始思考尚未發生的事情,那麼你的心智已經不與你的身體同在。
  • 你有焦慮、抑鬱、睡眠障礙嗎?丨「正念療法」帶你一步搞定
    在上世紀90年代,三位心理學家Zindel Segal, Mark Williams和John Teasdale在MBSR的基礎上,結合經典的認知行為療法(CBT),發展出正念認知療法(Mindfulness-Based Cognitive Therapy,MBCT)。 大量實證研究和臨床實踐表明,該方法對處於康復期的抑鬱症患者有很好的預防復發效果。
  • 走近強迫障礙——強迫症﹝九﹞正念療法
    強迫症的正念療法重在提升病人「活在當下」的能力,要求病人保持心智與身體的同在和密切聯結。簡答地說,就是使心智不會發生穿越現象,即不回憶過去,也不思考未來。比如說,你現在坐在椅子上讀書。你的心智就在那裡,與你的身體在一起。
  • 正念(Mindfulness)是什麼?
    心理治療領域對MBSR的引用很多而心理學家又發展出一些基於正念的療法,最具代表性的方法有:MBCT(正念認知療法,幫助反覆發作的抑鬱症患者預防復發,也可以用於健康人群提升心理健康水平,由Mark Williams 等三位認知治療學派的學者開創,借鑑了MBSR的很多要素,課程設置和MBSR相當接近),ACT(接納和承諾療法,由Hayes開創,核心是由六個要素構成的關於「心理靈活度」的框架,包括正念和價值承諾兩大部分
  • 面對不確定性,你可以用科學的正念療法應對
    編者按:面對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我們應該怎麼辦?提高對不確定性的耐受度,方法就是正念。本文作者、教練和心理諮詢師Rachael Kable認為我們應該更關注當下的行動,而不是虛無縹緲的未來。你也可以選擇其他自我關懷策略,比如:給自己留點時間處理情緒、優先安排那些給你的生活帶來樂趣和意義的活動。 你給自己的關懷越多,你就越不會因為壓力而感到羞愧或認為自己不夠好。 你可以給自己提供善意和理解,這會讓你感覺不那麼痛苦,也可以培養你在未來忍受不確定性的能力。 觸摸是自我關懷的一種方法。你可以在感受到不確定性帶來的壓力時嘗試。
  • 正念mindfulness ▎專注當下的力量
    警示到正念不是完全無害的。正念根植於東方哲學和宗教傳統,尤其是佛教,正念通常被定義為以一種客觀中立,非批判的方式去關注一個人當下的,此時此地的體驗。一些心理學家和臨床實踐者的定義更為廣泛,認為正念是表達對世界的同情和好奇。牛津大學的正念研究中心( The Oxford Mindfulness Centre)表示:正念是有目的地以同情和開放的好奇心通過刻意的「關注當下」產生的意識。
  • 遇見正念,我的焦慮症康復了
    為了學好正念,我首先從聽音頻課開始,課程的「三個彩蛋」讓我對正念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了正念8步糾偏的8種不良心理反應以及如何應對、扶正,尤其是「彩蛋三」講解的簡單應用,聽了之後感覺情緒立馬好轉,產生了繼續學習的渴望。
  • 獨家定製:給你最想要的正念課程!
    臺灣正念助人學會(MBHA)理事長牛津大學正念中心(OMC)師資團隊成員牛津正念認知治療MBCT認證教師德國(EZfA)正念減壓MBSR教師帶領40多期正念療法課程,主持正念工作坊約250場也許你會問什麼是正念?「正念」最初來自於佛教的八正道,是佛教的一種修行方式,它強調有意識、不加批判的覺察當下,是佛教禪修的主要方法之一。
  • 焦慮症的正念自助療法
    焦慮症的自助方法有許多,正念是其中一種比較常見的一種方法,一些心理師也會把這種方法稱之為靜觀療法。正念療法是一種以特定的方式來覺察,即有意識覺察活在當下及不做判斷,單純地注意身心每一秒的體驗,明了當下的心身狀態及其變化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
  • 神秘的認知行為療法,你學會了嗎?
    這就是某種「自我暴露」的認知行為療法。最後他藉助自己領悟的認知行為療法的應用,逐漸克服了一些心理障礙,並開始幫助他人。艾裡斯發現並發展的合理情緒療法,開創了認知行為療法的新篇章。正念療法朱志先教授介紹,認識行為療法發展到今日,發展出正念療法,正是去幫助那些堅持執拗的非理性信念的、難以改變思考方式、認知行為的人……朱志先教授在課堂上舉例,曾經有個女孩,在經歷了某個青春期的事件(保護隱私
  • 正念的力量:為什麼我們要培養正念的習慣?
    「正念」這個概念最初源於佛教禪修,是從坐禪、冥想、參悟等發展而來。正念就是有目的的、有意識的,關注、覺察當下的一切,而對當下的一切又都不作任何判斷、任何分析、任何反應,只是單純地覺察它、注意它。也可以簡單理解為,「正念」是一種科學的、脫離了宗教色彩的一種冥想技術。
  • 深圳市康寧醫院2020年正念療法與心理危機幹預培訓班順利舉辦
    線上課程主題是正念療法與心理危機幹預。各位專家講者圍繞正念認知療法和非自殺性自傷青少年的DBT治療的最新研究進展、臨床應用與操作,當前疫情下的心理危機幹預,緊急事件壓力訪談等進行了系統化的梳理和詳細的指導。
  • 和我一起使用正念療法,帶你擺脫焦慮困擾
    正念療法是一種以特定的方式來覺察,即有意識的覺察活在當下及不做判斷,單純地注意身心每一秒的體驗,明了當下的心身狀態及其變化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長期地練習正念有助於抗焦慮、抗抑鬱、緩解憤怒情緒、降低因壓力造成的孕期傷害、提高生活質量和工作效率;同時,正念療法能使大腦注意力及感覺處理等有關皮層增厚,進而提高注意力、反應能力、延緩大腦的衰老。
  • 正念減壓(MBSR)| 全球最權威的正念治療課程,帶你走出焦慮、抑鬱、失眠、緊張,找回內心寧靜
    MBSR完整課程共八周,通過學習身體掃描、正念呼吸、正念伸展、靜坐、覺察苦樂經驗與慣性反應、生活中的正念等方法與練習,將「活在當下」的自在與智慧,落實到日常生活中。2、我能收穫什麼?在八周的正念練習中,導師將帶領你不斷地去覺察自己的感覺、想法、情緒,培育出友善的、不加批判的覺知能力和態度,從而讓你更好地覺察自己的心理與行為模式,更多地關愛自己,更多地活在當下。
  • 緩解情緒困擾的正念課程與效果
    劉老師介紹到,經過研究證明正念可以有效降低焦慮和抑鬱的水平,同時對於抑鬱的復發也有好的效果。強調把情緒調整回功能性水平,不愉快的情緒也可以是適應的、有利的,而不是消除所有不愉快的情緒對情緒體驗的非評判、聚焦當下的覺察;挑戰與外在或內在威脅相關的負性的、焦慮的評價,增加認知靈活;識別與調節適應不良的行為傾向或情緒驅動行為;內感性暴露練習增加對身體感受的覺察與忍受
  • 徐鈞:從佛教看心理治療-穿越和當下——臨床對話過程中正念的運用
    對於當下不了解,也就是主體感喪失,用佛教的話說就是「失念」,就是處於「散亂」或者「掉舉」的狀態,而這種狀態實際上非常消耗能量。 這次論壇上,濟群法師告訴我們:禪修可以開發般若智慧。即使你目前不打算開發般若智慧,正念對你也很有好處。倘若你對自己的事業或者學業想要有比較好的發展,你就需要和當下的自己在一起。
  • 正念禪修:美好的東西總是毫不費力,你值得體驗輕而易舉的富足
    我跟她說,我感覺,哪怕是閱讀,寫作,已經很清淨了,但依然還是在頭腦層面,還需要很多思維的介入,還不夠徹底的正念和當下。也許若干年以後,我會非常喜歡畫畫,因為深入靜心的畫畫,就是潛意識的真實展現,沒有語言的介入,跳出了頭腦思維的限制,也許到那時,生命將更加自然流動,更加空性,更加綻放。
  • 真愛正念,真愛自己—一位抑鬱焦慮者的八周正念之旅
    2006年,第二次抑鬱症復發的時候看了幾本書,《抑鬱症的內觀認知療法》、《新世界.靈性的覺醒》,這兩本書都提到了正念對抑鬱症康復及防止復發的作用,因此我對正念有點了解,正念曾經對我抑鬱症恢復有很大幫助,現在有老師帶領的團體正念練習,讓我很感興趣。
  • 京師博仁丨正念情緒管理與自我關照工作坊(初階)
    本次工作坊以"一心五力"為主線開展學習,讓心思專注在當下、對自我的身心及情緒能夠有清晰的覺察與關注,對當下的人際互動與環境脈絡亦能念念分明,進而能夠增加挫折容忍力,提升抗壓能力、促進情緒調節能力及正向情緒的維持等,讓人際關係更和諧、生活質量更美好。正念在符合東方人的習慣的同時實操性強、易於上手,不同人群都會有所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