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故事:劉墉

2020-12-12 百家號

劉墉,字崇如,山東諸城人,劉統勳長子,乾隆十六年(1751年)進士,清代著名政治家福書法家。劉墉曾任地方宮18年,興利除害、平反冤獄,人民群眾呼為「青天」。其故事在民間以多種文學形式廣泛流傳,婦孺皆知。

劉墉自32歲踏入仕途,為官53載,一生大體可分為三段。自乾隆十六年至二十一年(1751-1756年),在翰林院任編修、侍講。身處清華之地,不擔負實際職務。乾隆二十一年至三十九年(1756-1774年),外任18年,歷任安徽學政、江蘇學政、太原知府、冀寧道臺、江寧知府、陝西按察使。其父劉統勳死後,劉墉入朝擔任內閣大學士、戶部、吏部侍郎、上書房總師傅、協辦大學士、直升任吏部尚書、體仁閣大學士,卒於任上。

劉墉在民間是個家喻戶曉的清官,他的故事被編為傳奇、說唱、戲曲廣泛流傳於民間。綜其一生來看,劉墉的聲譽主要是在地方官任上獲得的。在18年外任生涯中,劉墉清勤公正、剛直不阿、疾惡如仇,摧折豪強、打擊奸徒、不遺餘力。為政一方,遺惠一方,深得人民愛戴。他尤其善於決大疑、斷迷案,一時有包公之稱。劉墉之所以名滿天下,一是他廉,賄路不入門,一文不妄取,布衣蔬食,安之若素。二是勤,他像劉統勳一樣,處事全力以赴、盡心盡力。他常常微服私訪,體察下情。終日活動在三教九流、販夫走卒之間。故而再複雜的案子他也能洞燭其隱,取得真情。三是剛,他不畏權勢,不畏強梁,天王老子犯法也決不寬容。他在江寧、陝西任上就力排眾議,嚴懲了橫行不法的貪官、貴族子弟,小民望之如神。四是正,一身正氣,萬事一秉於公。不結黨、不營私、不曲法、不拘情,故而贏得上下一致讚譽。人們把劉墉神化了、傳奇化了,他的故事裡面有他的事跡,也有別人的事跡,還有百姓的希望。他與海瑞、包公一樣成為百姓的精神寄託。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劉墉入朝任內閣學士。當時和砷漸漸受寵專權,無人敢與其抗衡。劉墉在這種情況下也只得委蛇其間,再也沒有大的建樹,更不敢公開與和砷衝突。其性格由剛正變得滑稽、詼諧,處事變得圓滑、世故。雖不敢公開反對和砷,但他常用其他方式表示對和的不滿,甚至出和砷的洋相。有一次上朝,天雨泥濘。劉墉穿著他常穿的破朝服等在和砷上朝的必經之路上。和砷的轎子一到,劉墉趨步向前拜侯,和砷出於禮貌,只得下轎。未及和砷開口,劉墉「撲通」拜倒在地,和砷慌亂中只得跪拜還禮,一身嶄新的紫貂皮暖裘弄得汙穢不堪。山東巡撫王國泰貪汙受賄、淫邪放縱被揭露後,劉墉、和砷前去處理。王國泰曾賄路了和砷許多金寶,和砷處處維護王國泰。想把事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劉墉頂住壓力,暗地調查,終於查清了王國泰的罪狀,將其繩之以法。和砷雖恨,也沒辦法。由於不敢與和砷堅決鬥爭,劉墉在這一時期清名大大受損。

劉墉書法極好,渾厚雄勁,古拙樸茂,其作品在當時便被視為無價奇珍。但平生不喜給人寫字,雖和砷亦然。有一個同僚為了得到他的宇,經常派下人給他送精美的食品,『劉墉不知是計,多次寫信表示感謝,這人因此集成了一巨冊劉墉墨跡。嘉慶九年(1804年),劉墉以85歲高齡去世.贈太子太保,溢文清,與其父一起入祀賢良祠。

相關焦點

  • 乾隆刁難劉墉,問他屬什麼,劉墉答:我屬驢,從此連升三級
    劉墉,民間又稱劉羅鍋,這個人可以用「狡猾」來形容,為什麼這麼說,其實說的是這個人機智到別人只能用「狡猾」來誇他。乾隆屬馬,劉墉也屬馬。當然這是一個忌諱,乾隆知道這件事,於是故意刁難劉墉。乾隆問劉墉姓什麼。
  • 被市場遺忘的劉墉書法
    1997年,瀚海公司曾在一場拍賣會上同時推出5件劉墉書法,收槌後統計,5件拍品悉數成交,最高價為3.08萬元,最低的也有2.2萬元。除北京外,其他城市如上海、廣州、南京、成都都有劉墉書法上拍,價位也穩定在單件數萬元的水平。1998年前後,大量劉墉作品入市,加之東南亞金融危機影響,國內藝術品市場低迷,劉墉的書法作品一度走低。
  • 劉墉的字被人稱為「墨豬」,其書法好在哪裡呢?
    我國清代有兩對為官清正、留名青史的父子雙宰相,一對是張英、張廷玉父子,另一對就是劉統勳、劉墉父子,劉統勳、劉墉父子的故事近些年被編成了電視劇,《天下糧倉》、《天下糧田》講了劉統勳開荒增田的故事,而《宰相劉羅鍋》則是講了劉墉與乾隆、和砷鬥智鬥勇的故事!
  • 作家劉墉這一次用畫講故事
    劉墉在給參觀者講解畫作《龍山寺慶元宵》。   本報記者 陳濤   正裝襯衫、吊帶西褲,外加一副近乎圓形的眼鏡,66歲的臺灣作家劉墉還是那身人們熟悉的裝扮。只不過,昨天出現在北京畫院的他換了一重身份,「我想告訴大家,我一直是個畫畫的劉墉,不只是寫東西的劉墉。經過這次畫展後,我的全貌可能會稍稍出來一些。」這一次,他攜「水雲氤夢·劉墉藝術展」,於昨天至26日,首次集中向大陸朋友呈現其繪畫作品。
  • 劉學說書 | 劉墉智鬥和珅,故事再度開講
    文/鄧曉12月22日下午,廣東廣播電視臺著名新聞廣播主播——劉學,在界面廣東創客中心芳華小院登壇說書,繼續為聽眾帶來劉墉與和珅君鬥智鬥勇的故事。在界面廣東創客中心芳華小院,二層的說書現場被裝扮成舊時茶館的樣子,聽眾一壺清茶配一盤小食,在繁忙都市中享受傳統的聽書樂趣。
  • 清朝牛人短故事:劉墉貪吃上當
    原標題:清朝牛人短故事:劉墉貪吃上當劉墉貪吃上當劉墉是乾隆、嘉慶年間的著名政治家、書法家,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潔聞名。他的書法造詣深厚,世人稱為「濃墨宰相」,死後諡號「文清」,後人習慣稱他為劉文清。劉墉的書法名重一時,但他根本不給人寫字,當時誰想得到他寫的字,比見皇帝還難。
  • 劉墉 - 劉墉_衛視_鳳凰網
    劉墉簡介:祖籍北京,1949年生於臺北,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博士研究生據臺灣最大連鎖書店"金石堂"統計,劉墉為十六年來臺灣暢銷書作家之冠,2003年仍居臺灣暢銷書之首。他的小說詩歌文學作品在中國大陸銷售超過千萬冊。在繪畫方面,劉墉曾應邀在世界各地舉行個展近三十次,小說詩歌文學作品有臺灣歷史博物館、美國諾克斯維爾市政府、德國亞東博物館、美國加州工藝博物館等地收藏。
  • 劉墉上朝故意反穿朝服,和珅告狀,劉墉懟句話讓和珅賠了十萬銀子
    大家都知道乾隆皇帝是我國古代歷史上的一代明君,不僅在軍事上非常有造詣,其在政治方面也非常有遠見。雖然清朝後來淪落了,但跟這位明君卻沒有絲毫關係。其實,懂些歷史的朋友都知道乾隆皇帝身上有一個非常嚴重的缺點,那就是在花錢方面永遠不懂得節儉。比如曾經的七次江南出訪,對外冠冕堂皇美名曰去考察民情,實際上就是為了遊玩享樂。
  • 乾隆說我屬馬,劉墉說我屬驢咱倆同歲,劉墉說了什麼讓乾隆高興?
    天下的故事是不一樣的,但道理卻是相通的,這個乾隆與劉羅鍋的野史跟世人講述的相通道理大約就是「君臣相處之道」無疑了。在古代,君臣之間是有非常大的忌諱的。君王的名諱你得避開,君王衣服的顏色你得避開,自然,君王的屬相你也非得避開不可,否則,你就將被治一個「犯了君王忌諱」的大罪。這個罪,一不留神可就是要掉腦袋的。
  • 乾隆命令劉墉跳河自殺,劉墉是怎麼應付過去的?
    乾隆捉弄劉墉,讓劉墉跳河自殺。劉墉機智應對,說自己在河中遇上了死去的屈原。屈原勸自己不必急著尋死。屈原說了,他當年投江,是因為遇上了昏君楚懷王,而當今天子聖明,死了太可惜了。說到這,劉墉拼命地眨巴著一雙小眼睛,拿腔捏調地對乾隆說:「皇上聖明天子呢,還是昏君一枚呢?」乾隆決心戲弄劉墉到底,說:「我是昏君一枚,你還是去死吧!」
  • 《隨遇隨喜》丨看劉墉先生解讀的人生哲理寓言故事,品味人生智慧
    有倉廩就難免鼠患,有子女就難免煩惱,有愛情就難免牽掛,有身體就難免病痛…… ——劉墉《隨遇隨喜》這些年來,劉墉先生的暢銷書在大陸銷量超過了千萬冊,對於很多青少年讀者來說,在他們心裡,劉墉相當於青年導師的位置,不管是劉墉的畫作還是散文集都得到了很多讀者的喜歡。
  • 劉學說書:從劉墉智鬥和珅,悟職場生存之道
    語言藝術,很多時候都是暗藏在這些市井鄉情的故事中,一個人懂不懂規矩,要看他的待人處事。文化是人的生活習慣凝練積累而成的,廣東人喝早茶、泡功夫茶和說書文化一樣都要接地氣講規矩。讀史使人明智,聽書使人明世。「金山竹影幾千秋,雲鎖高飛水自流。萬裡長江飄玉帶,一輪明月滾金球。遠至湖北三千裡。近到江南十六州。美景一時觀不盡,天緣有份畫中遊。」
  • 清朝沒有宰相制度,劉墉為什麼叫「宰相劉羅鍋」?
    刻印象,由此,劉墉成了大的清朝官員之一。但是,歷史上真實的家最為熟悉劉墉與螢屏上的這位劉墉有月大的差別一一歷史上,劉埔雖然歷任乾隆、嘉慶兩朝、身負重職,但是他從而且他也沒有駝背的宿疾。那麼,「宰相劉羅鍋」未任過宰相,這一說法又是怎麼來的呢?提到宰相,我們就不得不簡單了解一下古代的宰相制度了。
  • 民間故事:劉墉家族作為大官家族,為什麼不豎旗杆?
    民間故事:劉墉家族作為大官家族,為什麼不豎旗杆?傳說劉墉的父親劉統勳與母親逃荒要飯從外地來到了高密縣(1994年撤縣設市)逄戈莊,日子過得非常苦。為了生存,年幼的劉統勳就給地主家放豬。看到這裡,劉統勳想起老人曾經講過的故事:南方人會看風水,他們帶著上輩人的骨灰罐,全國各地轉悠,專找風水寶地埋葬,其後代就可以飛黃騰達。於是,劉統勳就天天留意著看幾遍柳木橛子和雞蛋的變化。過了幾天,柳木橛子發芽了,雞蛋也孵出了小雞。劉統勳知道這是個風水寶地,為了不讓南方人佔去這地方,他靈機一動,就回家找了幾根同樣的柳木橛子,拿了倆雞蛋,照樣放置在原處。
  • 「書卷江山——劉墉作品展」在浙江美術館舉行
    劉墉作品:《西子全景圖》  大公網5月2日訊(記者王莉)曾榮膺十六年臺灣暢銷書作家之冠、被譽為當代才子的劉墉近日親臨杭州,出席在浙江美術館舉行的「書卷江山——劉墉作品展據介紹,這是劉墉迄今在大陸舉辦的規模最大、門類最全的繪畫藝術大展,展期將至5月28日。  浙江美術館館長斯舜威認為,劉墉的美術創作,忠實師承傳統,路子正,氣韻足。他臨摹了大量古代經典作品,又十分注重寫生,能夠「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將師古人與師造化完美地交融起來,做到心領神會。他的繪畫理念和實踐,與其文學作品交叉互動,洋溢著對人世的溫情,對歷史的想像,對異樣事物的好奇。
  • 經典傳說故事劉墉與和珅之三
    心裡這個美呀,嘴裡還哼上小曲了…話說劉墉呢,早上一醒來,吃完早飯想起了昨天晚上的事,趕快喊上轎夫,去追和珅。緊趕慢趕也沒趕上。乾隆上朝文武跪拜,文武分列兩班。乾隆興致很高道:「眾位愛卿,今日早朝,我有一題考考大家,大家聽好了,什麼在高?什麼在低?什麼在東?什麼在西?什麼肥?
  • 劉墉簡介
    圖片來源:鳳凰網讀書劉墉,號夢然,1949年生於臺北,畫家,作家。劉墉給自己的評價是:一個很認真生活,總希望超越自己的人。有一顆很熱的心、一對很冷的眼、一雙很勤的手、兩條很忙的腿和一種很自由的心情。出版中英文著作六十餘種,在世界各地舉行個展近三十次。創作的原則是「為自己說話,也為時代說話」;處世的原則是「不負我心,不負我生」。
  • 劉墉:如何教育孩子
    ——劉墉1.亦正亦邪,中國強權式教育塑造孩子堅強自信的性格劉軒五歲的時候,劉墉應邀赴美推展中華文化,經常往返於美國和臺灣兩地,和妻兒聚少離多。直到兩年後,劉墉被聘為紐約聖若望大學的專任駐校藝術家,一家人定居美國,才結束兩地分居的日子。劉墉這時發現,被自己冷落的兒子在陌生的環境裡顯得內向而懦弱,加上語言不通,沒有朋友,幾乎變得自閉。
  • 高密這個村的起源很特殊,相傳是劉墉家族女子出閣的嫁妝
    而就在第二處轉彎附近,有個叫做「傅家莊」的地方,就是這篇故事的主角。(傅家莊位置示意)傅家莊,從名字上看應該與傅姓人有關。在高密歷史上,傅姓是明清時期有名的望族,境內傅姓村莊多本不足為奇,但闞家鎮這個傅家莊村,不僅與傅姓有關,追溯村莊歷史,還有一段與劉墉家族有關的傳說故事。
  • 歷史真相:美男和珅不姓和,巨人劉墉不羅鍋,紀曉嵐大和珅26歲
    一部《宰相劉羅鍋》,捧紅了劉墉,一部《鐵齒銅牙紀曉嵐》,捧紅了紀昀,隨之而紅的還有故事的另外兩大主角——皇帝乾隆以及貪官和珅。電視劇通過成功的角色塑造,讓乾隆、劉墉、紀昀(字曉嵐)、和珅四人成為清朝最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與之相關的歷史故事和歷史知識也同樣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