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急需人才救災,張廷玉說死牢裡有可用之才!

2020-12-23 吳阿靜1

雍正影視形象

雍正七年(1729年),雍正帝正式出兵準噶爾部,為了與此相配合,他設立了軍機處來協助自己處理軍務。軍機處裡的軍機大臣,都是雍正帝親自指定的,比如十三爺怡親王胤祥、大學士張廷玉、戶部尚書蔣廷錫等。剛剛成立的軍機處在運行方面還有待完善,全力應對西北戰事。但也是這一年,江南大水的災情報告也送到了雍正帝的御案上。江南是大清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這裡被淹了清庭的軍費怕是都拿不出來。正因如此,必須立刻派出專人前去治水。

雍正

但屋漏偏逢連夜雨,一向被他視為左膀右臂的十三爺,在前不久一病不起且絲毫沒有好轉的跡象。如果強行讓他抱病前去,可能水還沒治好就先要了他的命。另外兩位軍機大臣張廷玉和蔣廷錫二人,是自己的左腦和右腦,沒了他倆陪自己坐鎮中樞,這大清非得亂了套不可。於是雍正帝又想到了李衛,但李衛前不久又回家丁憂了,這會兒奪情起復已經來不及了。大水來得太突然,完全打亂了雍正帝的陣腳,他也感嘆自己沒有信得過、有能力的人去用。

張廷玉不愧是雍正的智囊,他對雍正帝說:現在死牢裡就有一個現成的,您要不要考慮一下?雍正問他說的是哪個,畢竟死牢裡這麼多人,有不少都曾是高官。張廷玉指名道姓:阿克敦。聽到這個名字,雍正帝當時就眼前一亮,讓他火速南下主持治水事宜。《清史稿》有詳細的記載:「七年,以疏濬江南徐州、沛縣及濟寧、嘉祥諸縣水道。上命釋阿克敦往江南河工效力自贖。」阿克敦是何許人也?一個等死的死囚,為何能被雍正帝委以如此重任?

張廷玉

阿克敦是滿洲正藍旗子弟,姓章佳氏,是清朝滿人官員中的一股清流。鑑於入關之後漢人佔絕大多數、滿人不擅舞文弄墨,所以清朝特許八旗子弟可以花錢買官。傳統的科舉之路可謂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但阿克敦卻不屑於花錢買官,一定要考科舉。這不考不打緊,阿克敦一考就中了二甲進士,時間是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由於科舉考試是專門為漢人設立的,所以考試難度也比較大,許多和阿克敦有同樣想法的八旗子弟,最終還是「真香」了。

康熙朝的滿人進士不多,阿克敦便是其中一位,更何況他中進士時還只有24歲。年輕有為的阿克敦得到了康熙帝的青眼相加,從最初的翰林院編修,一路升到了國子監的一把手,相當於現在清華北大的校長。經過激烈的「九子奪嫡」,雍正帝上位後也對阿克敦委以重任,甚至讓他出任兩廣總督成為了封疆大吏。本想讓阿克敦去歷練的,但他一去南方便惹了禍。由於看不慣南方官場上的一些陋習,阿克敦舉報了很多人,害他們丟官的丟官、坐牢的坐牢。

阿克敦影視形象

等阿克敦期滿調走之後,當地的官員們同仇敵愾,紛紛向雍正帝打小報告舉報阿克敦的不法行為。但雍正帝也不傻,對官場上的這種爾虞我詐心知肚明,所以對眾人的檢錄內容不以為然。但有一條卻讓他動怒了,阿克敦居然向泰國來的使者索要賄賂。如果是跟官場中人要一下也就罷了,阿克敦居然把臉丟到了國外去,大清的形象都讓他毀了。基於這個想法,正在氣頭上的雍正帝將這位封疆大吏一擼到底,並將他打入死牢秋後問斬。

但是消氣之後雍正帝又捨不得殺了,雖然給國家丟了臉,但的確罪不至死,更何況阿克敦有才華、有能力。所以阿克頓的處罰也變成了「斬監候」,至於什麼時候殺他,就想看雍正帝的心情了。張廷玉正是看穿了雍正帝的心思,所以才舉薦阿克敦去治水,讓他戴罪立功重新被皇帝重用。好在阿克敦不辱使命,兩年不到就將江南的水治好了。戴罪立功之後,阿克敦又趁熱打鐵前去西北參戰並立下了許多的軍功。取得了如此成績,阿克敦重新得到了雍正帝的信任,成為了一代名臣。

阿克敦之子阿桂

值得一提的是,阿克敦的兒子阿桂,在他的培養下也成為了一代名將。張廷玉不失時機的舉薦,為國家增添了兩位不可多得的人才。同時阿克敦的故事也告訴我們,機會永遠只留給有能力、有準備的人。

這套書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由臺灣大學國文教授、博士生導師黃錦鋐領銜主持,集中臺灣地區多家院校27位教授、學者,歷時3年,合譯而成。這本書參照多個版本,取其精華,反覆校勘,經過國內專家精心編校整理而成,書中的內容儘可能能保證原貌,力爭做到準確科學。而且是精裝典藏版,適合收藏,也可以買來送給朋友,也是很有面子的。

對於這本書,只要能夠讀一遍,就能有巨大的收穫。因此建議大家,趕緊買這套書,多讀幾遍,長長見識,學學權謀。大家可以點下面的連結購買。

相關焦點

  • 一代名臣的橫空出世:雍正急需用人,張廷玉:死牢裡有個現成的
    雍正七年(1729年)七月,江淮地區連綿不斷的暴雨造成水位暴漲,洪水泛濫。得知這一消息的雍正皇帝決定立即派遣一名欽差大臣去指揮救災,但他在人選上遇到了困難。能夠擔負起這一重任、能夠值得信任的人並不多。十三爺怡親王胤祥前不久病倒了,此刻正臥病在床;備受器重的李衛還在回家丁憂的路上。災情等不起。
  • 朝庭急著用人,張廷玉:死牢裡有個現成的,一代名臣橫空出世
    人生在世,命運也各有不同。有人碌碌無為;有人豐功偉績;也有人禍害眾生;有人一時利慾薰心,好在緊緊抓住了命運給予的贖罪機會,得以將功補過,謀得一世太平。而對一代名臣阿克敦來說,從權傾朝野的大臣,再到毫無地位可言的階下囚,又搖身一變重回權利巔峰,只要一次機會,抓住了,就是存活,錯過了,就是覆滅。雍正七年,作為一代千古之帝的雍正正面臨著一次嚴峻的挑戰。
  • 雍正王朝:雍正殺張廷璐,為何卻一定要等著張廷玉的奏摺?
    康熙讓他追討國庫借款一案,在當時惹出了不小的麻煩,也正因如此,雍正在大臣們中並沒有多少好感度,所以,選拔人才,選拔一些可以為自己效力,站在自己身後的大臣,是雍正更為首要的一件事。有人說,這個案子未必有那麼簡單,可為啥就偏偏殺張廷璐一人呢?其實,雍正早就知道這事兒不簡單,考題是雍正自己親自定的,可為啥偏偏如此保密的事情,還能洩露出去。張廷璐只是一個主考官,肯定沒有這個能力,有偷看考題的人必定是雍正身邊的人,是誰?是八爺?還是弘時?但有一點,無論是誰,雍正剛登基,在此時此刻都不能揪出背後的大老虎。因此,只好將張廷璐作為主要案犯,也可以說是讓張廷璐背鍋了。
  • 《雍正王朝》八王議政張廷玉為什麼最後才站出來?雪中送炭才是真_八爺黨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感謝大家的閱讀,喜歡小編為你精心編輯的文章嗎?歡迎留言評論,小編都會虛心接受的,你們是小編前進的動力哦。每天一點點進步,分享彼此的歡樂!如果喜歡就關注訂閱吧!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看的開心可以點個好看 。原標題:《雍正王朝》八王議政張廷玉為什麼最後才站出來?
  • 張廷玉兒子考了第3名,雍正賞賜玉如意,張廷玉:家族醜事!
    張若靄是重臣張廷玉之子,雍正得知其考中科舉時,早早傳喚張廷玉想要將玉如意賞賜給他,然而張廷玉卻認為這是「家族醜事」,懇請皇帝收回成命,還要將他的兒子名次往後移。 自古科舉是文人出路,一人中舉全家光榮,張廷玉卻為何視此為洪水猛獸呢?一切還要從張家家世說起。
  • 原創雍正王朝:張廷玉為何不去祭奠孫嘉誠,還解釋說「去的人太多」?
    不管是雍正還是張廷玉自己,有一個客觀事實兩個人都非常清楚,那就是張廷玉是雍正派系的人,康熙末年的皇位爭奪戰,張廷玉堅定不移的站在太子黨這邊,而隨著康熙的調整,張廷玉也堅定不移的遵循了康熙的布局——輔佐雍正繼承皇位!
  • 雍正王朝:語言是種藝術!聽張廷玉和雍正帝對話,是一種享受
    因此,大家認為既然聖祖爺有遺訓在先,此時倘若更改,恐有傷皇上您的仁孝之德!再說,這件事執行起來,恐怕也難見成效!」4、最後,略帶威脅的告誡雍正皇帝:這件事說起來容易,辦起來難,甚至還會動搖統治根基、國之根本,希望你能牢記這一點。廉親王胤禩說話水平高,雍正皇帝也不是白給的,畢竟他才是上一屆奪嫡之爭的總冠軍。
  • 雍正王朝:康熙信任張廷玉、雍正重用李衛,弘曆的心腹之臣會是誰
    導讀:在《雍正王朝》中,除了張廷玉這個將政治智慧發揮到極致狀態的老臣,打破了「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朝廷慣例,在深得康熙皇帝信任和倚重以後,又被雍正皇帝視為肱股之臣。張廷玉之外的康熙朝重臣們,幾乎很難再得到雍正皇帝的絕對信任。在「九王奪嫡」事件中,皇四子胤禛以「孤臣」形象贏得康熙皇帝信任的同時,也必然會失去自身政治勢力的有效培植和拉攏。
  • 張廷玉是康熙雍正時期的重臣,為何到乾隆時卻被處處針對?
    而東漢以後,世家產生,世家一直延續到唐朝,才因為科舉制度以及戰亂等一系列打擊,最終被瓦解。宋朝以後,隨著世家的消失以及科舉制度的影響,這種世襲情況才得以消失,這也間接導致多數家族很難保持三代以上的富貴,而張廷玉的家族,做到了這一點。
  • 雍正王朝:語言是種藝術!為領導解圍,張廷玉的這波操作滿分
    對於當下的局勢,張廷玉有過一句相關摺子數量的匯報,能夠直接說明:「參田文鏡的摺子,一共有二十七件;保羅鎮邦、黃振國他們的摺子,一共有五十六件。隆科多的這句話很明顯把雍正皇帝逼到了牆角裡,朝廷、官場向來講究個「少數服從多數」,就算你雍正皇帝再恩寵田文鏡,也不能如此明顯,如此偏袒,有失公正吧!可就在雍正皇帝無言以對,面露難色的時候,張廷玉又站了出來!這叫什麼?
  • 李紱有什麼靠山,竟然敢頂撞張廷玉?
    既然是考試,那就要有考官啊,這時候時任總理王大臣的老八,舉薦了張廷玉的弟弟張廷璐為主考官,張廷玉見狀,便舉薦了李紱為副考官。雍正聽了也甚為贊同,就確定了這兩個人為科舉試的考官。隨後雍正把考卷親手交給了兩位主考官。可就是在考試前一天,李紱在伯倫樓喝酒,竟遇到了有人公開兜售科舉考試的答案,然後李紱買了一份。
  • 雍正為何設立軍機處?批覆奏摺二千多萬字,將勤政與效率推向巔峰_張廷玉
    此後雍正越來越離不開張廷玉,「西北兩路用兵,內直自朝至暮,間有一二鼓者,凡有密旨,悉以諭之。」因此雍正有多忙,張廷玉這位軍機大臣就要比他還要忙上三倍。而雍正也曾說:「初御極時,諸臣多未識面,朕費無限苦心,鑑別人才,辦事自朝至夜,刻無停息,惟以天下大計為重,此身亦不愛惜。」這是雍正自我對於勤政的表白,雖然感性卻也說出許多事實。
  • 雍正王朝:老十三都不算是雍正心腹,那麼誰才是他真正的心腹?
    那麼雍正帝真正的心腹有哪些呢,下面宋安之來盤點一下一、出場最早的心腹是年羹堯按照劇中設定年羹堯原是老四府裡的包衣奴才,後來因為老四的關係,到了杭州成為參將,在老四下江南賑災時,是第一時間去接的老四,所以說年羹堯是最早出場的心腹。
  • 雍正王朝囧事1:雍正第一次朝會,老十朝堂放屁,張廷玉為何不出來解圍
    雍正繼位可謂是一波三折,自己的親兄弟都快把自己給折磨死了,好在最後在左膀右臂的協助下終於登上了金鑾殿,但是第一天開公司大會的時候,老十這個股東卻讓雍正出盡了醜態,這貨直接放了一個屁,這絕對是對雍正這個董事長不尊敬,但雍正卻忍氣吞聲,本期我們來談一談,雍正為何要這樣低三下四的做一個皇帝,直接把他發配不行嗎?
  • 《雍正王朝》孫嘉誠被殺後,為何八王爺去祭奠,而張廷玉等人不去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感謝大家的閱讀,喜歡小編為你精心編輯的文章嗎?歡迎留言評論,小編都會虛心接受的,你們是小編前進的動力哦。每天一點點進步,分享彼此的歡樂!如果喜歡就關注訂閱吧!,每一個細節都處置的恰到好處,除此之外在《雍正王朝》中還有很多細節是需要仔細品味才能夠知道的,這也是為什麼《雍正王朝》需要多看幾遍,而且每次看都有不同的收穫。
  • 張廷玉、李衛、鄂爾泰三人,誰更厲害些
    雍正皇帝在位時,對人才極為重視。他曾說過:「治天下惟以用人為本,其餘皆枝葉耳。」而且,雍正能真正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才,選拔官員不像過去那樣墨守科舉陳規,而是以能力為選拔表混。所以,短短14年的雍正時期,湧現出一批能臣幹吏。這些人中以李衛、鄂爾泰、張廷玉三人為典型代表。
  • 雍正王朝:說話是門藝術!張廷玉的語言藝術,造就了他的官場長青
    導讀:在《雍正王朝》的演繹中,張廷玉之所以能成為康熙皇帝、雍正皇帝倍加信任、極為恩寵的官場長青樹,除了深通上意,堅定擁護皇權,並不參與奪嫡之爭外,君前奏對、日常交往之中的語言藝術也絕對是其穩立不倒的關鍵因素之一。
  • 張廷玉為何要挖空心思獲得配享太廟?
    在清朝,共26個官員獲此殊榮,其中25位是滿人,漢臣中唯有張廷玉一人獲此殊榮。然而,張廷玉晚年為此可謂絞盡腦汁,費了一番周折,雖然死後獲此殊榮,但晚年為此鬱鬱寡歡,心存遺憾而終。張廷玉為康雍乾三朝重臣,可謂兢兢業業、盡瘁鞠躬。他康熙三十九年的進士,任刑部侍郎。
  • 80歲被抄家,張廷玉如何將一手好牌打爛
    正所謂,伴君如伴虎,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雖然乾隆沒有直接殺了張廷玉,但誅人誅心,張廷玉的晚年卻悽慘無度。那麼一手好牌即將打完的張廷玉,怎麼就在小陰溝裡翻船了呢?康熙、雍正年間,張廷玉一路從吏部左侍郎升任至內閣大學士兼軍機大臣,張廷玉被列為輔政大臣的同時,還允許他死後配享「太廟」,這是一個漢臣從來不曾享受的最高待遇。應該說,此時的張廷玉已經位極人臣。
  • 雍正王朝:科場舞弊案——雍正皇帝最為精妙、腹黑的一次權謀算計
    因為,當時的江南富庶之地,全在八爺黨的控制之下;而南方除了盛產富豪之外,才學士子也多出於此地。而八賢王的美名,可不止是樂善好施,更為重要的是「禮賢下士」。雖然劇中沒有明說,但是從種種跡象表明,八爺黨幾乎控制l了整個帝國的人才選用渠道。以上就是「科場舞弊案」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