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大動作也稱大運動,包括頸肌和腰肌的平衡動作以及爬行走、跑擲跳等動作。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孩子3-5歲年齡段的粗大動作發育。
粗大運動技能
到三歲的時候,兒童已經掌握了多種技能,雙腳跳、單腳跳、兩隻腳換著跳和跑步。
到四五歲時,他們對肌肉的控制越來越好,使得技能更加精細化,例如在四歲時他們能夠準確的扔出球,讓同伴接到。
五歲時,他們可以將一個套環扔到五英尺外的一個柱子上,五歲兒童可以學會騎自行車爬梯子滑雪,這些活動都需要相當的協調能力!
活動水平
這些技能的獲得可能與大腦的發育以及負責平衡和協調的腦區的神經元隨鞘化有關,另一個可能的原因就是孩子們用大量的時間來練習這些技能,這一時期的活動水平相當高,學前兒童似乎永遠都在運動著。事實上三歲時的活動水平比其他任何時期都要高,除此之外,隨著他們年齡的增長,兒童軀體靈活性也隨之提高。
儘管總體活動水平很高,但兒童間仍有一些顯著的差異,部分差異與遺傳氣質有關,由於體質因素,那些在嬰兒期就異常活躍的兒童在學前期也會非常活躍,而那些嬰兒期就相對溫順的兒童在學前期還會一直如此,而且相比於異卵雙生子,同卵雙生子表現出更多的行為一致性,這說明了遺傳基因對活動水平的重要作用。
當然,基因不是決定學前兒童活動水平的單一因素。環境因素,例如父母的管教風格,甚至更寬泛的對行為適當性的文化判斷,都會對其產生影響,有些文化對學前兒童過於活躍的行為採取相對寬容的態度,而另一些文化則相對嚴苛。
最終基因和環境共同決定了兒童行為的活動水平,但大體上說,學前期是兒童一生之中最為活躍的時期。
粗大運動技能的性別差異
男孩和女孩在粗大運動協調的某些方面存在不同,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於肌肉強度存在差異,男孩比女孩更強有力一些,例如男孩一般都會把球扔得更遠,跳得更高,而且男孩的總體運動水平高於女孩。
儘管並不像男孩那麼強壯,總體運動水平也更加低,但女孩通常在肢體協調能力方面超過男孩,例如五歲時女孩在跳爆竹和單腳平衡方面會比男孩更好。
學前兒童粗大運動技能某些方面的差異有很多,除了遺傳能夠決定力量及活動水平的差異外,社會因素可能也會起到一定的作用,性別對兒童活動種類的影響越來越大,例如如果某項包含粗大運動技巧的運動被認為更適合男孩,那麼男孩的粗大運動技能就能夠在該活動中得到更多的鍛鍊,最終更加熟練的掌握這項活動。
但不考慮性別因素,兒童在學前期其粗大運動技能的確得到了顯著發展,這種發展是他們到五歲的時候能夠爬梯子、玩「跟我做的」遊戲,並能相對輕鬆的使用滑雪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