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開始心理諮詢師:青少年偏差行為產生的原因及對策

2020-09-19 從心開始心理

在心理諮詢的過程中,我們中心的老師時常會接到家長的求助,家長們常常緊張、焦慮萬分地對諮詢師說:老師,我的孩子經常說謊,有時候會偷東西,我們該怎麼辦?

針對這個問題,我們特地邀請了從心開始心理的兒童心理專家李慧心、戴駿瑜、李小紅三位老師為我們分析並給出行之有效的方法。


青少年作為國家民族的未來與希望,關注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長是很有必要的。

隨著社會現代化的發展,青少年接受的新鮮事物越來越多,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越來越強。但是,青少年正處在一個心理和生理發展都不完全成熟的階段,並且存在著很多矛盾的心態,如強烈的獨立意識常使青少年不願服從父母或者老師的要求,處在一種反抗的狀態中;這個階段青少年開始封閉自己的內心,一邊孤獨著,一邊又渴望與他人聯繫;以及在這個階段由於過早地接觸較為成熟的信息或者哲學書籍,會產生一種無意義感,對生活失去信心等。當青少年無法尋找到正確的發洩自身壓力和情緒的途徑,就容易產生偏差行為

偏差行為也叫偏離行為、異常行為或者越軌行為,指的是違反社會期望和規範的行為。青少年偏差行為則主要指在青春期出現的偏離或者違反社會規範的行為。


偏差行為產生的原因包含以下幾點因素


01 家庭因素

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有著不一樣的規則和行為規範,在不同家庭文化(亦稱家風)成長的孩子會有不同的發展。青少年正處在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家庭環境深深地影響著青少年的成長。

家庭結構的變化是青少年成長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單親家庭和重組家庭的孩子可能會因為長期缺少關愛而產生自卑的心理,缺乏安全感。上海市寶山區團委針對轄區內行為偏差青少年的一項調查研究表明,為了彌補父母長期不在身邊的空缺,青少年通常會選擇做一些能夠博得關注的行為,並且出現反抗、逆反心理。

家庭氛圍較為和諧的青少年會按照父母以及社會的期望成長,當家庭關係不和諧時,處在這種環境中的父母,通常對孩子的關照就可能會出現極端的教育方式,可能一方較為疏忽,另一方過度地將自己身上的遺憾強加在青少年身上,不論是哪一種都是不利於青少年成長的。

家庭是青少年成長的起點,是人生的第一道防線,是青少年成長的根本環境,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對孩子的未來至關重要。


02 學校因素

學校是青少年從家庭到社會的一個過渡階段,學校承擔起了傳道授業的責任,孩子的學業和思想行為,都是學校需要教導到位的地方,因此學校中的不良因素是孩子產生逆反心理的主要因素之一。

青少年的自律能力較差,因此很多情況下是需要學校規章制度約束的,而有些學校的規章制度較為鬆散,青少年獵奇以及逆反的心理促使他們去做一些他們覺得很酷的行為,卻缺少老師和學校的制約。

一些一心只注重孩子學業的學校,缺乏對孩子個性發展以培養。每天繁重的課業壓垮學生,學校不斷灌輸著讀書的重要性,從而忽視了對青少年道德素養的關注和成長中的其他重要因素,有些較有獨立意識的青少年,在長期壓抑下也會開始反抗,又因為沒有人引導他們,漸漸做出一些越軌的行為,以此來顯示自己的特立獨行。


03 社會因素

受到當今社會中各種不良的風氣、文化環境和地域環境的影響,加上當今社會處在轉型期,在社會經濟信息和傳統觀念的碰撞以及媒體超快的傳輸速度下,青少年的三觀沒有完全建立起,對於新鮮事物感到好奇,缺乏價值判斷的依據,陷入一個迷茫的狀態,無所適從。在這期間,因為三觀,思維模式、行為模式的衝突對抗,青少年開始會產生某些行為偏差。


04 個人原因

由於自我意識的增強,青少年不斷追求獨立的人格,他們獵奇心理增強,開始追求行為舉止上的標新立異,對主流的思想行為文化不認可,加上對新事物的接納越來越多,都是青少年產生偏差行為的因素.


預防青少年偏差行為的對策

01 學校方面

學校教師應與青少年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特別關注一些單親,重組、留守家庭的青少年,這些青少年可能會因為家庭忙碌缺少關愛,因此學校要對其品行、課業以及生涯規劃方面加以引導,以免青少年誤入歧途。

首先學校與青少年溝通時應做到尊重與傾聽,保持平等的態度,真誠以對,這樣才能真正了解到青少年的困擾所在。其次對青少年的說法,價值觀都要保持一種理解和接納,讓其充分表達自己的內心,才能做到真正的了解。最後要懂得換位思考,有理有據,循循漸進,讓他自己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引導他自己說出正確的行為。


02 家庭方面

父母與孩子之間應加強溝通,培養良好的家庭關係,可以多帶孩子去做一些親子活動,加強孩子對父母的依賴感和親近感,當青少年產生依賴感之後,就會在做決定的時候考慮別人的感受與意見,進而控制自己的偏差行為。父母還應該對孩子交友方面有所引導和關注,以防孩子受到不好的團體影響而產生偏差行為。


03 社會方面

可以合理利用大眾媒介,引導青少年獲得健康大眾信息,協助青少年建立堅強的自制力,建立社會共同價值觀和社會規範,形成一套規範的價值體系。

社區可以開展活動,鼓勵青少年共同參與,讓其在群體活動中獲得參與感和價值感。


04 其他方面

加強對同輩群體的思想道德教育,引導其形成積極、健康的「群體意識」。青少年很大程度上的偏差行為,是因為不健康的「亞群體思想」所導致的,尤其是群體成員的從眾意識,往往在主流的不健康群體思想的薰陶下使群體成員慢慢降低對自己的要求,逐漸喪失是非觀念及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青少年是家庭、學校、社會的希望,我們要關注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讓青少年健康成長!

相關焦點

  • 義烏青少年心理諮詢師許定遠:女中學生欺凌行為的心理透析及規避
    排除外在的社會、學校和家庭因素外,女中學生內在的心理因素更是促使她們欺凌行為頻發的重要原因。因此,對女中學生的欺凌行為進行心理透析,並提出相應的規避策略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一、女中學生欺凌行為的特徵1.排他性的欺凌動機女生的欺凌行為都源於一些瑣碎的小事。例如「她為什麼要比我長得好看?」「憑什麼那個男生要喜歡她?」
  • 直播預告 | 挽回「迷途」中的少年,處理青少年的「偏差行為」
    事實上,大部分「偏差行為」的出現,是青少年身心健康產生問題的信號:當青少年無法尋找到恰當緩解自身壓力和情緒的途徑時,就容易產生偏差行為。,為大家解析青少年「偏差行為」背後的原因,並如何從心理輔導的專業視角,挽回迷途中的少年,幫助孩子回歸正確的人生道路。
  • 青少年厭學心理,產生原因以及簡單建議
    厭學心理,應該是每一個學生都經歷過的體驗,它持續時間可長可短。處理得當,會有益於學生學習,處理不當,極可能產生強烈的厭學心理,學習成績一落千丈。厭學心理產生的原因:厭學心理解決方法的建議1.和青少年進行有效的溝通,增強青少年自信。
  •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與對策
    隨著身體發育,腦垂體和生殖腺等內分泌也開始了急劇活動,第二性徵也隨之出現。第二性徵的結果是性差明確化和性本能發動。然而,伴隨性成熟而產生的性要求在青少年時期大多受到抑制,社會倫理道德和法律規範限定了青少年滿足性慾的時間和途徑。在我國,只有達到法定最底婚齡(男22周歲,女20周歲)才有資格登記結婚,只有通過這樣的途徑滿足性慾才被認為是合法和道德的。
  • 矯正青少年不良行為要從「心」開始
    2015年,共青團北京市委課題組進行了一項調研,用數據大致勾勒出青少年不良行為的發展軌跡,發現青少年首次產生不良行為的平均年齡是12.25歲,與青春期的萌芽大體一致。該課題組認為,抽菸喝酒及逃學、曠課、夜不歸宿等不良行為是導致青少年違法犯罪的高風險因素,六成犯罪青少年在犯罪前大多具有2—5種不良行為。在犯罪的青少年中,80%都有來自家庭環境的影響。 青少年之所以在這一年齡段容易產生不良行為,裴麗豔認為,既與升學後因學習成績出現學生分層有關,也與青少年獨特的心理狀況和家庭、學校的管理缺位緊密相關。
  • 痛心,半年多起青少年自殺。怎麼辦?來看心理諮詢師的分析
    青少年這類過激行為破壞者穩定的家庭結構,也成為社會的痛點。三,從青少年心理特徵分析自殺原因與特點。青春期是一個生命綻放的最美的季節。日漸完整的身體,充沛的精力,敏捷的思維,強大的學習力,這些都讓生活充滿無限可能,讓人羨慕不已。那又是什麼原因讓某些孩子選擇了中途退場,決然離開呢?
  • 直播回顧 | 發現青少年偏差行為時,應該這樣做
    當然每個議題都是有跟專業的部分做討論,我們今天先來講一課,讓大家有個正確的窗口去認識這些偏差行為,會造成中小學生自我傷害的原因,其實也大部分會造成偏差行為的原因是大同小異的。家庭中的矛盾、學習課業上的壓力、人際衝突、一些心理問題、情緒情感的困擾或校園欺凌等等。
  • 農村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分析及預防對策
    由於青少年處於心理和生理發展的特殊階段,社會各類媒體的不正當廣告宣傳,家庭學校教育的失職等原因,農村青少年接受了不恰當的性知識,為追求「性解放」,衝破「性束縛」,走上了性犯罪的道路。青少年時期是一個人成長過程中必須經歷的一個階段,這一時期青少年的身心發展處於不成熟性、不穩定性,很容易被社會上的不良現象而影響他們的行為,使其產生畸形的思想,從而可能實施犯罪行為。尤其是農村青少年,其很多父母長期在外務工,長時間的留守山區,導致其內心孤僻、自卑,當積累到一定階段的時候,他們的畸形行為就會爆發。
  • 預約試聽兒童青少年心理諮詢師
    目前,全國17歲以下未成年人約3.4億,保守估計,約有3000萬兒童青少年受到情緒與行為障礙困擾,差不多每10個孩子中,就有1個可能發生心理問題,突出表現為學習適應、人際關係和情緒穩定性等方面的問題。每個年齡段的孩子,都有其獨特的心理需求,家長對於孩子心理狀態的正確認知,是科學恰當地引導孩子良好發展的關鍵。
  • 青少年犯罪的特點、原因及對策
    為更好地預防和減少青少年犯罪,本文對青少年犯罪的特點、原因及對策進行簡要的分析。   一、青少年犯罪的特點  1.犯罪低齡化。隨著物質水平的提高和社會環境的影響,青少年身心早熟,比二十世紀提前四至五年。根據鄒城法院近三年刑事案件的統計,14歲至16 歲的未成年罪犯佔青少年罪犯人數的12.24% 。  2.案件類型比較集中。
  • 從心開始,您身邊的專屬心理諮詢專家
    傅嘉祺20年金牌心理專家臺灣東吳大學心理研究所臨床諮商組心理學碩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從心開始心理主任級心理諮詢師從心開始心理總督導兼總顧問戴駿瑜從事青少年兒童心理輔導25年中國臺灣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研究所碩士班從心開始心理主任級心理諮詢師臺北市教育局小型團輔訓練講師與團輔督導臺北市政府員工諮商中心
  • 用心理學解讀《小英雄託託》裡「自利性偏差」的產生及解決對策
    我以託託為例,在文章第一部分進行詳細闡述;在第二部分,我將結合「歸因理論」,談談「自利性偏差」產生的深層次原因;文章最後,我將結合《小英雄託託》和心理學知識,談談我們怎麼做,才能免受「自利性偏差」帶來的負面影響。
  • 「棉花糖 心理」《兒童心理諮詢師》(初級) 認證班開始招生
    社會各界也亟需這樣一批高質量、具備諮詢實戰能力的兒童諮詢方面人才,以促進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和全面素質發展。由上海人才培訓市場促進中心、上海市心理學會社區心理健康與發展專業委員會、上海徐匯區劉博士心理諮詢陽光工作室指導,上海觀化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主辦開設「兒童心理諮詢師(初級)」培訓。
  • 挽回迷途中的少年,如何應對青少年「偏差行為」?
    本文節選自8月17日傅嘉祺老師直播微課《挽回迷途中的少年——如何應對青少年偏差行為》文字整理稿,內容有所刪減調整。01 如何辨別偏差行為?我們談的是青少年的偏差行為,我要來問問看對於壞習慣、偏差行為、犯罪行為、反社會行為,還有對抗性行為,大家能不能清楚的區別?
  • 心理諮詢師也看顏值,好看的諮詢師,反而會對過程產生負面效果!
    我聽到過另一種觀點,無論男女,高顏值的諮詢師往往都會更受來訪者青睞,就算對諮詢過程不太滿意,也會因為好看的外表「原諒」對方,甚至會在諮詢時對自身的問題產生偏移,每次諮詢前會幻想與諮詢師見面的情景,對諮詢師的感覺很看重,既糾結又無法擺脫這種情緒,這就是移情。這麼來看,顏值高的心理諮詢師在某種程度上很受歡迎,但對於諮詢的效果卻有「負面」影響。
  • 品覺心理諮詢師介紹
    ,主流諮詢流派精分、認知行為、接納許諾治療、人本、人際歷程、格式塔、焦點解決、敘事治療等等,及常見諮詢議題專題課程如婚姻家庭諮詢、性心理諮詢、青少年問題諮詢、學校學生諮詢、職涯諮詢、職場適應諮詢等等,實習期間接受臺灣高雄師範大學諮商與心理輔導研究所許雅惠教授一對一督導);焦點解決短期諮詢師(2017年師從焦點第一人許維素老師高級研修班,持續進行每周不少於兩次的焦點諮詢演練,持續接受許維素老師團體督導至今
  • 同馨濟慈青少年心理諮詢師
    上海市心理學會會員、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會榮譽導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中級學校心理諮詢師、多元文化心理諮詢師、彩虹友善心理諮詢師。主要受訓經歷與個體工作    從2013年起至今師從葉斌博士學習完形療法( 格式塔治療 ); 2019年開始學習EMDR眼動創傷治療模式,臨床工作態度是以人本主義和存在主義為基礎的完形療法、正念療法取向。
  • 濟南市心理諮詢師協會青少年暑期心靈成長營開營啦!報名要快!
    送孩子來濟南市心理諮詢師協會青少年心靈成長營吧,這裡有專業資深的導師團隊,這裡有收穫、成長、夢想與目標,讓孩子練就一顆感恩、勇敢、堅強、獨立、智慧的內心,擁有更清晰的人生目標!在糾正孩子行為之前,先要贏得孩子的心讓孩子成長更健康、更快樂讓親子關係更親密、更融洽授課專家:黃杰 教授★國家二級職業心理諮詢師★心理專業副教授
  • 從心開始心理諮詢師提醒:警惕進食障礙!
    在心理諮詢中,我們的心理諮詢師常遇到因進食障礙而前來諮詢的來訪者,對進食障礙,我們邀請了從心開始心理諮詢師許諾來為大家講解相關事項。自我調節問題會繼而產生諸如厭食症、貪食症、衝動性過度進食、焦慮和抑鬱這樣的症狀。
  • 澄心心理諮詢師介紹
    服務範圍涵蓋:兒童及青少年心理諮詢、家庭親子諮詢、婚姻情感諮詢、情緒障礙、個人成長、職業規劃等方面。【工作形式】精神動力學取向、認知行為【擅長領域】兒童心理諮詢:兒童情緒管理;青少年成長困擾等。婚姻家庭諮詢:情侶婚戀;夫妻溝通;婆媳矛盾等。成人心理諮詢:親子關係、人際困擾,情緒管理、創傷處理、工作困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