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姐夫是個粗人,但他曾經說過一句話卻讓我印象深刻,他說:「無論你平時覺得自己的孩子多麼可愛,也會有那麼一瞬間讓你覺得厭煩生氣。」
面對孩子的任性不聽話,任何父母確實都有可能會失控,但這並不是父母隨意對孩子暴怒發火的理由。
只要父母想做得更好,確實有切實可行的辦法來控制我們暴躁的情緒。
這個辦法說起來很簡單,就一點,理解!理解真的值得萬歲!
但要做到真正的理解,卻也並不是那麼想當然的。
真正的理解包括兩層含義:
1、理解自己,理解我們自己生氣、暴躁的真實原因。
2、理解孩子的行為,理解孩子的心理!
之前在網上看到過這樣一個問題,十歲的孩子吃飯吃到一半,好端端的就不吃了,家長很生氣,該怎麼辦?
就以這個為例子來解讀一下,如何做到真正的理解。
家長在決定怎麼辦之前,需要先搞清楚自己的心理狀態,孩子飯沒吃完,家長有些不高興,甚至生氣,這背後到底生的是什麼氣?
是覺得孩子剩飯,浪費食物不好,所以生氣?
還是擔心孩子沒吃飽,營養不夠,影響孩子身體健康?
還是孩子故意不吃飯是在抵抗父母,父母覺得權威受到了挑戰威脅,所以生氣?
還是,孩子不吃飯,這意味著家長廚藝不好,自己的勞動和付出不被認可尊重,所以生氣?
……
這每一種情況下,其實我們生氣的根本原因都不是孩子不吃飯這件事本身,而是由於我們自己的某種心願無法達成,期待落空了所以才生氣。
想節約糧食,希望孩子健康成長,想維持父母權威,希望自己的付出得到孩子的尊重和認可……
做到以上,這只是理解了自己。
對於理解孩子,家長需要冷靜的問一問自己,孩子為什麼吃一半不想吃了?
飯盛的太多了?確實吃飽了?
飯菜不合口,挑食?
身體不舒服,沒有食慾?
心心念念的動畫片馬上開始了,趕時間急著去看電視?
飯桌上被批了,心有委屈,以不吃飯抵抗家長?
……
作為家長,不能只看到孩子「幹壞事」,卻不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真實原因和心理。
只要家長能夠理解了孩子「幹壞事」背後的原因和理由,其實家長的氣就已經消除了一半。
在此基礎上如果家長又能做出積極有益的反應,那麼原本可能破壞親子關係的事情,現在轉變成了一件增進親子關係,促進孩子成長的積極事件。
孩子的成績突然退步了,家長很生氣,但你真的理解孩子成績退步的原因嗎?是沒好好學,還是被人欺負了?亦或是故意以此反抗父母?……
孩子離家出走了,家長暴怒。但你真的理解孩子離家出走的原因嗎?
孩子跟人打架了,家長暴怒,但你真的理解這背後的原因嗎?
……
不以理解孩子為前提,僅憑父母自身的是非觀念來決斷,無論家長怎麼做,可能都無法讓孩子發自內心的認可你。
父母首先理解自己,知道自己對孩子有什麼期望,再理解孩子言行背後的心理,這才是解決養育孩子中各種困擾的正道,或許是唯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