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嫡孫蔣友柏的中和之道

2020-12-18 搜狐網

  「對未來10 年有何計劃?」 「小孩子大了,再想吧。現在只想好好的,平易的,努力的,帶家裡走過忙碌的現在」。這一段尋常對話,像會發生在和任何一個行將踏入中年的人的對話中,但是很難想像的,是出自蔣家第四代中最吸引公眾關注的蔣友柏口中。是什麼力量讓他發生了改變?

  「當沒有資源,背景無效,人情不再,靠山消失,又快要坐吃山空時,人就會變。」——蔣友柏

  貴族的少年

  1975年,蔣介石在臺灣去世,次年,蔣家第四代繼承人蔣友柏出生。姓「蔣」,在蔣友柏的兒童時代,可以算做一件引以為傲的事。上課有保鏢,作業可以提前批改……家族賦予的特權,讓小時候的蔣友柏形成張揚的個性,感覺自己非常「拽」。在《懸崖邊的貴族》中,他形容自己的童年:「小時候我真的就像擁有一個阿拉丁神燈似的,心想事成,要什麼有什麼。」

  1988年,蔣經國去世,臺灣政壇風雲變幻。

  蔣友柏12歲的時候,父親蔣孝勇帶領全家搬到加拿大蒙特婁,開始漂泊海外的生活。對於年幼的蔣友柏來說,他那時還不能理解生活為何會突然發生如此大的改變,就好像「有人把我手上的神燈拿走,我好像一下子被丟到一個看不見邊界的沙漠裡,東西一下子都不見了」,而他也會幻想,有一天還能夠回到臺灣,回歸原來錦衣玉食的生活。

  加拿大的生活沒有往日的呼風喚雨,但也單純快樂。父親很少跟友柏談起家族的政治歷史,「輕聲細語說重話」是蔣孝勇的教育方式,跟他相處,更像朋友。蔣孝勇是家中唯一的經濟來源,年少的友柏心裡對於未來的規劃也許就是進入父親的公司上班,自然而然會有一段美好的前程。

  然而命運卻開了有一個玩笑,1996年,蔣孝勇英年早逝,年僅20歲的蔣友柏就這樣失去了靠山。

  迷茫的紈絝子弟

  父親去世之後,除了繼續完成在紐約大學的學業,蔣友柏還在紐約做了四年職員。金融專業出身,19歲做房地產生意就能賺得160萬美元的他,在投行的工作可謂天時地利。那段時間,蔣友柏過著肆意享受、放縱不羈的生活。

  中學同學去美國看他,他直接負責來回機票。帶著兄弟們去吃米其林推薦的法國大餐,只要覺得紅酒不錯,來個五六瓶是非常正常的。和朋友約在紐約最熱門的酒吧Chaos見面,朋友先到卻無法進入,蔣友柏到了以後和門口保鏢握握手就帶著朋友們進去了。更多的夜晚,蔣友柏喝得酩酊大醉,倒頭就睡,習慣在酒精中麻痺自己,

  他曾經形容過當時的放縱狀態:你能夠想到的事情我都做過,你沒有想到的我也都做過。

  但是,放縱過後卻是迷失。巨大的空虛感包圍了他,他不知道自己是誰,不知道自己的價值在哪裡。

  」我的人生曾經是沒有心跳的風花雪月,表面上過得體面但無處可取。「

  重新布局人生

  浪子回頭,蔣友柏的人生開始重新布局。他的第一步,便是把自己推下「懸崖」。

  難以想像的是,這樣一位出身顯赫的名門之後,回到自己的家鄉以後,竟然擺起地攤買二手衣服。很長一段時間,蔣友柏和女友住在西門町,過著每月只有2萬元新臺幣(人民幣4000元)的生活。也是在這段時間,他看清了自己到底擁有什麼。

  2003年,橙果設計公司在臺灣開張,蔣友柏擔任CEO。自小性格叛逆的他選擇了一個完全陌生的行業。不做本行,不靠關係,他能走多遠?

  橙果設計公司最初的發展非常順利,陸續為捷安特、雷諾、摩託羅拉等知名品牌設計作品,2005年營業額已超過7000萬新臺幣,這個數字,比成立之時暴增24倍,橙果在臺灣時尚設計界已是不可或缺的要角。然而,2006年,橙果卻遭遇了一次危機。

  設計師與客戶之間的矛盾一直讓蔣友柏非常為難。有些設計師要求的設計成本非常高,他們只是想要藉助東方市場去提升自己的商業價值,而蔣友柏的原則卻是最大程度為客戶賺錢。無法調和的矛盾使橙果失去了一張王牌——Michael Young,更糟糕的是,一些衝著設計師名氣來的客戶開始停止與橙果的合作。隨著嚴重財務問題而來的是巨大的人事變更,兩個資深主管向蔣友柏辭職,隨後又有一半員工離開了橙果。蔣友柏卻總是能絕處逢生。2007年,橙果談妥了一些設計案,那些單子的金額總計大約1300萬元新臺幣,正好補足缺口。反省過後,橙果也找到了新的前進方向,轉危為安,走出困境。

  此後,他將《中庸》裡提到的「中」與「和」作為橙果設計理念的DNA,「一個可以獲利的設計,需要與目的地的環境相輔相成。我講究『賺錢』的設計,有時,客戶的邏輯是不符合市場的,這時,要『中』,就必須先以破壞式的創新達成人『和』。」

  2008年,橙果在上海開了內地第一家分公司,先後推出了上海雙妹、浙江奇迪、聯想酷酷熊等設計,但是無論是臺灣還是內地,所有的策略、戰略與創意都是由蔣友柏直接裁決。

  他很坦誠地說:「因為知道自己不適合經營『大』公司,所以一直都在量力而為。」談到在內地其他地方開分店的想法,他表示:「目前沒有能力。」

  其實並不是橙果沒有實力,只是蔣友柏有自己的原則。「我很不喜歡像一些二、三流的創意者,因為在自己的家鄉混不下去,而去內地撈金。我認為,在各種機緣的促成下,內地對於創意的認知,已具有國際水平,而我只要好好地做,雞首也會變成鳳尾。」

  」我實在不相信,在東方為王的年代,還要再用西方的價值與文化才能具有國際身份。我想留下的,是勇敢的東方故事。「

  勇敢的東方故事

  現在的蔣友柏,更喜歡以「生意人」的身份自居。素未謀面的曾祖父留給蔣友柏的不僅僅是幾十年叱吒風雲的歷史,還有浸潤家族一代代的傲氣與貴氣。在沒有資源、背景無效、人情不再,靠山消失的時候,他回到了「被趕出來」的臺灣,哪裡跌倒,就從哪裡重新站起。

  祖父和父親的去世,是他人生的兩次轉折。蔣家繁華落盡,他曾認為這是悲劇,而現在,他覺得是運氣。絕境中跳下懸崖,面對失敗,完成蛻變。他開創了自己的王國,驕傲地宣稱:「我是蔣家第一代。」

  橙果曾經為F1車隊設計過車體圖騰,這輛擁有東方面孔的西方賽車以皇帝出徵的四隻聖獸為靈感,向國際社會講述了古老的東方傳說,這從某種程度上也體現了橙果對於東方元素的鐘愛。橙果對自己的期許就像它在內地註冊的名字一樣——常橙,蔣友柏希望橙果是守住中原文化的長城。

  「我實在不相信,在東方為王的年代,還要再用西方的價值與文化才能具有國際身份。我想留下的,是勇敢的東方故事。」

  蔣友柏曾經認為「蔣」姓是榮耀,而現在,他更多地希望利用姓氏的積極影響去為橙果打響品牌,在世界的舞臺上,去創造屬於自己的東方故事。

  Q福布斯生活 & A蔣友柏

  Q:2008年,「橙果」在上海開了大陸第一家分公司,您對大陸事務是否直接管理?

  A:目前所有的設計團隊還是放在臺灣。因為:1、質量控管問題;2、團隊與我的默契問題;3、我自己因為「私人因素」無法長期待在大陸。但不論是大陸還是臺灣,所有的策略、戰略與創意都是由我直接管理,而其他的事物,會按照各個戰將的能力,視情況來幫我分擔。

  Q:它在您的規劃中佔據什麼位置?

  A:大陸是一個未來世界的中心。對於任何公司都有其必要而且重要的意義與地位。只是因為知道自己不適合經營「大」公司,所以一直都是量力而為,我很不喜歡像一些二三流的創意者,因為在自己的家鄉混不下去,而去大陸撈金。我認為,在各種機緣的觸成下,內第對於創意的認知,以具有國際水平。而我只要好好的做,雞首也會變成鳳尾。

  Q:到現在為止,上海「橙果」推出了哪些設計?

  A:上海家化的雙妹、浙江奇迪的識別、愛國者的隨身碟、聯想的酷酷熊、上海新旺壁紙。

  Q:在大陸的經營狀況如何?

  A:還能賺到錢,還有客戶找。

  Q:有沒有在大陸其他地區開分店的想法?

  A:目前沒有能力。不過未來,想在南京、浙江和北京設辦事處。

  Q:您曾說過,要將儒家《中庸》裡提到「中」與「和」作為「橙果」設計理念的DNA, 「中」和「和」的概念,放在當下語境中,應該怎樣理解?

  A:中=設計,和=體驗。一個可以獲利的設計, 需要與目的地的環境相輔相成。也可以因為和,而成中。

  Q:在您的設計作品中又怎麼體現?

  A:我是一個商人,所以只為客戶做出可以獲利的創意投資。因此,我講究做「賺錢」的事,與賺錢的設計。有時,客戶的邏輯是不符合市場的。這時,要「中」,就必須先 以破壞試的創新達成人「和」。

  Q:能不能舉幾個例子?

  A:每個案子都不一樣。請等明年初我發表一個與中國文化,趨勢,心態相輔的品牌與商品時,再問我。

  Q:我們注意到,「橙果」的作品不僅擁有視覺上的美感,同時還兼具了實用性,比如 捷安特自行車中添加了防捲入齒鏈蓋的設計,這樣在騎乘時就不會弄髒褲管。類似於這 樣的設計,「橙果」還有很多,這是否從某種方面體現了「橙果」的一些設計原則?

  A:兩個原則:1、會賺錢的設計;2、我們自己會買的設計。

  Q:「橙果」在設計中非常注重中國元素的運用,如為 RENAULT F1 車隊設計的車體圖騰「守護鳳凰」,這是一種讓人非常欣喜的設計。加入中國元素對「橙果」的設計意味著什麼?

  A:「橙果」在大陸的註冊名是「常橙」(因為「橙果」已被很多人註冊),其代表的是守住中原的文化大牆,也是世界上的7大奇蹟之一。這就是「橙果」對自己的期許。我實在不相信,在東方為王的年代,還要在用西方的價值與文化才能俱有國際身份。我想要留下的,是勇敢的東方故事.

  Q:「橙果」從2003年創立至今,已經有8年的歷史,這8年中「橙果」面臨了怎樣的坎坷?

  A:與任何公司一樣,競爭、汙名、周轉、人才、客戶等「坎坷」,很平常。

  Q:發展到現在又是一種怎樣的狀態?

  A:目前還在求進步。

  Q:對於未來的規劃是怎樣的?

  A:不會多想未來,而是先把當下做好。這樣,路自然會出現。

  Q:現在您在媒體面前是一種非常正面、有力的形象,但在大學時期,您也曾經過著「放縱」的生活,是什麼力量讓您發生了轉變?

  A:當沒有資源,背景無效,人情不再,靠山消失,又快要坐吃山空時,人就會變。

  Q:而以後的這幾年中,您最大的改變是什麼?

  A:有累積些許做自己的實力。

  Q:對於未來10年又有怎樣的計劃?

  A:小孩子大了,再想吧。現在只想好好的,平易的,努力的,帶家裡走過忙碌的現在。

相關焦點

  • 蔣介石曾孫蔣友柏:創業 政治與我無關
    蔣友柏,1976年生,是蔣經國之子蔣孝勇與妻子方智怡的長子,畢業於紐約大學資訊管理專業。2003年2月蔣友柏與臺灣影星、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的愛女林姮怡結婚,目前育有一對子女。  最佳「職場帥男」  短短三年,蔣友柏已經成為臺灣媒體的寵兒,只要出現在公開場合,即使擺出不願意配合的臉,還是有一堆媒體瘋狂地將鏡頭對準他,心甘情願地按下快門。  這並不僅僅因為他曾祖父是蔣介石,也不只是因為他的太太曾經是個名模;而是因為他創辦的設計公司,靠著創新的商業模式,讓外國設計公司都稱讚。
  • 蔣家後代蔣友柏:國民黨建中正紀念堂原本就不對
    中國臺灣網1月2日消息 據臺「中廣新聞網」報導,蔣家第四代、蔣介石的曾孫蔣友柏近日接受英國媒體採訪時再次語出驚人,表示國民黨建立中正紀念堂原本就不對。  據報導,臺當局一系列「去蔣化」動作將蔣家後代推到了輿論前沿,繼日前表態自己在某種程度上支持「去蔣」後,蔣友柏日前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採訪時又說,蔣介石去世後,國民黨立即為他建立紀念堂是不對的。  蔣友柏認為,如果一個人死後50年或100年,人民覺得他是偉人,為他建紀念堂,那沒有問題,但死後立即建紀念堂是不對的。
  • 蔣家第四代蔣友柏在臺灣賣「女性醋」(組圖)
    蔣家第四代蔣友柏  蔣友柏叼煙的樣子也很酷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撰稿人周先報導:臺灣TVBS電視臺17日報導,有一陣子未公開露面的蔣家第四代蔣友柏,最近嘗試食品設計。蔣友柏的設計公司接下「食用醋」的案子,蔣友柏怕壞了招牌,還特別先試過口味,喝醋喝了好幾回。  外表、個性都很洋派的蔣友柏,設計過F1賽車、公仔。他的設計公司花了8個月的時間,挑戰針對女性設計的食用醋。  如何在經濟不景氣、通膨壓力下,推出市場接受度高的產品,蔣友柏說,最重要的是要讓消費者感到「被尊重」。
  • 蔣家後人對祖父輩在大陸和臺灣的歷史觀——致敬蔣友柏
    蔣友柏,1976年9月10日出生於臺灣省臺北市,祖籍浙江省寧波市奉化區溪口鎮,加拿大籍華裔企業家,現居臺灣,現在是橙果設計股份有限公司的創辦人。蔣友柏先生蔣友柏長相非常帥氣,有四分之一的俄羅斯血統,他是蔣介石的曾孫,蔣經國的第四個孫輩,為蔣經國么兒蔣孝勇與他妻子方智怡的長子。他沒見過曾祖父蔣中正。蔣友柏少年時代舉家移民加拿大,隨後蔣友柏加入加拿大國籍。
  • 蔣友柏:沒有人再尊稱曾祖父為「蔣公」
    臺灣第一家庭曾孫蔣友柏的童年,正值臺灣經濟起飛,曾祖父蔣介石在他出生的前一年去逝。嚴家淦循憲繼任了蔣介石留下的「總統」空缺。在蔣友柏兩歲時,蔣經國正式接掌臺灣大位。臺北童年這時的兩岸仍處對峙,大陸將邁入改革開放之路,臺灣經濟已開始騰飛,橫貫臺灣本島的中山高速公路即將通車,嶄新氣派的桃園國際機場即將啟用。
  • 愛妻顧家好男人蔣家第四代蔣友柏被爆出軌?
    說到蔣友柏也許大家並不熟悉,他就是蔣介石的曾孫,蔣經國之子蔣孝勇的兒子。在臺灣,他是唯一不需要任何娛樂新聞就經常上各大娛樂頭條的人。也許是因為他英俊迷人的外表,又也許是姓蔣本身在臺灣就有的影響力。他被選為臺灣女生最想嫁的老公之一。
  • 蔣介石的後人如今生活得怎樣了?有一位已成為億萬富翁
    蔣介石是中國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解放戰爭結束後,他所領導的國民黨最終逃亡臺灣。如今幾十年過去了,曾經輝煌一時的蔣家王朝也已成為過眼雲煙。經過幾代的傳承,現今的蔣氏家族已經傳至第五代了,那麼蔣介石的這些後人現在到底生活得如何呢?
  • 你好,我是設計師蔣友柏
    這家坐落在北京繁華商圈的咖啡廳即將舉辦蔣友柏的新書《你好,這是我們的名片》讀者見面會,作者的名字對於大眾來說太有吸引力,「蔣家第四代」的身份讓蔣友柏身上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舉指間都會受到各界的關注。2019年,距離他創辦「橙果公司」已經16年的時間,此時的蔣友柏已經成為一位十分成熟的設計者和管理者,可以在紛紜世事中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興趣所在,於每一個人都是難得之處,於蔣友柏,更是如此。
  • 中和之道與當代溫和主義
    中和之道主張社會進步,但要穩步推進,既不守舊,也不冒進,適合大多數人的需求,也能為大多數人理解。一    孔子之學是仁禮之學。從廣義上說,仁是愛人之心,禮是社會秩序。在這個基礎上發展出中和之道。
  • 蔣介石家族五代媳婦合集
    蔣介石與母親王採玉。 王採玉一生坎坷,在民國10年(1922年)6月14日上午7時卒於舊居內寢,享年58歲。毛福梅、王採玉、蔣介石(王採玉懷中為幼年蔣經國) 1901年冬,浙江奉化巖頭村「祥豐南貨號」老闆毛鼎和之幼女,20歲(虛歲)姑娘毛福梅與溪口15歲(虛歲)少年蔣介石成婚,1910年,毛氏生下了兒子蔣經國。
  • 蔣介石後代倒苦水,告訴你蔣家後人為啥不再搞政治
    原標題:蔣介石後代倒苦水,告訴你蔣家後人為啥不再搞政治 蔣友柏是蔣家第四代帥哥,蔣孝勇的長子。 他13歲隨父移民加拿大,18歲進入紐約大學,24歲回臺灣創業,27歲建立自己的設計公司。 商業談判時,有人問他,你為啥不從政呢?
  • 他是蔣介石的曾孫,他說有他在,蔣家就要再起來!
    | 本文由華商韜略原創  | 首發於微信公眾號:華商韜略(id:hstl8888)  蔣友柏是臺灣最牛設計與創意公司橙果設計創始人,也是蔣介石的曾孫。  出身於這個頗有名氣的家族,並沒有為蔣友柏的事業發展帶來多少「紅利」,卻讓他提早經受了人生的無常和坎坷。  關注華商韜略微信公眾號,回復關鍵詞【蔣友柏】,閱讀他更多故事。  12歲那年,是蔣友柏人生的一個分界點。  在這之前,他是全臺灣的小少爺。
  • 中國書法的中和之道
    儒家傳統的看法認為:所有的事物都蘊含著「天理」「道」,人類推究、窮盡事物之理,就能對人生的道理豁然貫通。是「聖人之意」,是天人合一的「天地宇宙之心」,這就是書法蘊含的最高層次的「道」。「中庸」「中和」思想是「聖人之意」的重要內容,是指導書法的重要理論原則。其實每個學習書法的人都必然有思考,有思考也就有理論。只不過很多時候理論思考往往局限於用筆或結體的具體某一方面,或者從神、氣、骨、肉、血某個範疇的單一角度,或者側重於陽剛—陰柔、壯美—秀美之類某個偏好的標準。
  • 蔣介石曾孫力挺蔡英文
    今天,有臺媒曝光,蔣介石曾孫、國民黨「立委」蔣萬安6日在節目中公開支持蔡英文,聲稱「四個必須都是對的」。蔣家後人發出這一言論立刻受到島內一些網友批評,有人直言:「爺爺知道嗎?」由於蔣經國已經與蔣方良結婚,因此蔣孝嚴當時只能隨母親的章姓,名字由蔣介石定為「孝嚴」,與蔣經國其他兒女一樣是「孝」字輩。直到2005年,其父蔣孝嚴才「認祖歸宗」,從章姓改為蔣姓,章萬安也隨之改姓。
  • 商道即人道,即「中和」之道
    無論王羲之的《蘭亭集序》,還是傅山的《七言詩軸》、或者南北朝《瘞鶴銘》碑刻,雖形式章法各異,出神之處卻唯在「中和」。書畫同理,無論以範寬、南宋四家、元四家為代表的宋元山水繪畫,還是以八大、揚州八怪、吳昌碩等為代表的文人畫,雖時代風格迥異,出神之處依然在乎「中和」。再看佛教造像藝術,無論是六朝的隱逸淡遠,還是盛唐的豐潤端莊,出神之處仍在「中和」。
  • 嫁入蔣介石家族最漂亮的十二個媳婦
    伴隨蔣介石一生的宋美齡,跨越三個世紀。1897年3月生於上海。幼時赴美國接受教育,在美獲得文學學士學位,1917年返回上海。1927年底與蔣介石結婚。1942年8月,章亞若突然病逝,據說是被蔣介石秘密處置的。對於她的死因,眾說紛紜,成了千古之謎邱愛倫
  • 中庸 新譯 中和之道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天地間一切的存在(事物)都是自動化運作,這是其本性使然(性命),順應事物的本性就是秉道而行,修習秉道而行就是教化眾生(活的教導:身教大於言教)。【道大、天大、地大、人大】:天地自動化運作,代表著道也自動化運作,其中(性命)並沒有人格化的神左右其行動和顯化(命運:人的自我定義),但人居其一大(萬靈之首:生命形式的最高體現),卻有獨一無二的自我選擇(自由意志),這個左右我們命運的內在神性,才是真正的本我。
  • 孔子第77代嫡孫曾在臺灣任世襲官員 月薪近4萬元
    孔德成是孔子第77代嫡孫,是「中華民國」唯一的世襲官員,而他唯一的工作就是每年在孔子誕辰紀念日,負責參加臺北孔廟的祭典。這些年,孔子後人在臺灣過得挺不錯。孔子嫡親後裔是最高級別的世襲官員,一邊教書一邊做官,還兩次讓蔣介石幫忙走了「後門」。這些年,孔子後人在臺灣過得挺不錯。
  • 張伯苓嫡孫張元龍到訪劉公島
    近日,張伯苓的嫡孫張元龍老先生到訪劉公島,追隨祖父的足跡,探尋南開愛國精神的起點。初秋的劉公島,天藍海闊,草木蔥蘢,張元龍先後來到東泓炮臺、國幟三易、水師學堂等遺址,一邊聆聽講解員的講解,一邊仔細觀看歷史文物。
  • 蔣介石的識人用人之道師從哪位大家?其實是我們都熟悉的這位
    說到蔣介石的用人之道,其實很多人都爭執不休,一方面覺得蔣介石他過於任人唯親,另一方面又覺得蔣介石手下也有很多可用之才的。但是他的用人之道是從哪裡學來的呢?其實他的方法都是師從晚清名臣曾國藩的。其實在很多方面,蔣介石都是學習曾國藩的看人和用人之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