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一定要得其意,素琴不一定是無弦琴

2020-12-20 玄同

話說《西遊》,

老幾位溜達到金兜山,

猴哥要出去訂餐,

就用金箍棒在地上畫了圈:

「你們幾個坐牢穩了,

千萬別出圈,

我保你們平安,

有事撥打95519,

服務到永久。」

這在道家叫見素抱樸,

在儒家叫素位而行。

樸就是沒雕過的木頭,

素就是沒染過的布頭。

素位而行,不可願外,

位,是當下,

我前幾天說過:

吃飯時只吃飯,

打拳時只打拳,

吃飯時和打拳時,

就是:位。

練了太極拳,

能從容的面對強弱、

大小、有無、寵辱……

就是素位而行。

老輩講:太極拳不讓,

不讓是一個很明確的態度,

把這句話說完了,

叫:讓而不讓。

太極拳為什麼練接手,

對方的手,我們視之為橋,

我們要通過接觸點的旋轉,

實現化打。

好比兵器的撞擊聲不能大一樣,

接手的目的不在手,

是過:這手。

我們練太極拳,是要過這拳,

對方的出手是一根獨木橋,

我們要過這橋。

老輩稱之為:搭橋過水。

打仗,橋是重地,一定要搶,

不但搶,還要急搶,不能手軟。

素位而行,

我們可以理解在原地把問題解決。

和「素」字有淵源有位高人,

叫陶淵明,這老神仙少學琴書,

琴書不是彈琴的書,

古人一個字一個意思,

琴書是彈琴和讀書。

老陶,很素,喜歡素牘,素琴,

自己說:欣以素牘,和以七弦,

古琴最早5根弦,

後來被加了2根,我以為不必。

到底什麼是素琴?

你去問公公婆婆,

得到的答案都不一樣,

大概解釋有如下幾種:

1、從小到大,課本上都說:

素琴是沒有裝飾的琴;

2、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

不需要弦也能玩出趕腳,

老陶彈的是沒有弦的琴;

3、琴弦壞了,懶得換了,

現在都是鋼弦,古代是蠶絲,

蠶寶寶的牙口差點意思,

所以絲弦很容易交待。

老陶為啥放著這素琴:

撫以寄意,為得其真。

我收藏一個半截鐵雕明代鐵尺,

也不能敲人腦袋了,

不還在威海太極書院擺著。

太極拳講得意忘形,

我覺得素琴、殘尺一個意思;

4、素琴是不鬧騰的琴聲。

《陋室銘》裡有幾句經常被念叨:

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看下句,金經就是

素牘,

就是不勞形的牘。

所以,不亂耳的叫素琴。

這4種解釋,你覺得哪個合理?

相關焦點

  • 藝境與道境:說陶淵明的「無弦琴」
    原標題:藝境與道境:說陶淵明的「無弦琴」 陶淵明「無弦琴」的故事是盡人皆知的,歷代的文人墨客大都津津樂道,視為風雅之舉,脫俗之行。《宋書》卷九十三《隱逸列傳》: 潛不解音聲,而畜素琴一張,無弦,每有酒適,輒撫弄以寄其意。
  • 太極拳這幾個錯誤的觀念,害人不淺,一定要避免
    其實,太極拳與其他門類武術相差太多了。如果你試圖用其他武術的思維方式去指導學習太極拳,就一定是離開了太極拳了。
  • 高二學生設計無弦琴獲創新大賽一等獎
    近日,重慶育才中學高二7班的江一鳴同學設計的這款無弦琴,拿下了第33屆重慶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並獲得重慶理工大學專項獎獎金1000元。為殘障人士設計無弦琴為什麼要設計這款無弦琴?江一鳴說,自己經常在商圈遇到街頭賣唱的殘疾人,拿著話筒演唱很吃力,還有些人失去手指沒有辦法彈唱。
  • 海賊王大師的無弦琴《大航海之路》新增隱藏冒險任務
    導 讀 各位大航海之路的玩家朋友們,近日更新之後系統新增了一些隱藏冒險的任務,還不清楚的小夥伴趕緊來和小編一起看看吧
  • 素琴老人,75年前被賣到外省,剛剛終於姐弟相認!
    10月31日凌晨30分,潮普義工協助夢歸潮汕志願者連夜幫助流落在外75年的素琴奶奶圓夢。1943年,在汕頭市潮陽區谷饒鎮,有一位年僅7歲多的小女孩叫素琴,她被人販子用1元錢賣至江西省。如今83歲的素琴奶奶就居住在江西省贛州市信豐縣,從此與家人失去聯繫整整75年的時光!
  • 大年聊古琴 - 陶淵明的無弦琴
    在《晉書·陶潛傳》中說陶淵明並不會彈琴,也不懂音樂。但卻找了一張沒有琴弦的琴。每次與朋友一起喝酒,喝高興了,便拿出來裝模作樣地彈奏一番。您還別說,想想這個畫面也挺有喜感的。從這則記載上來看,陶淵明是不會彈琴的。但是千萬不要讓片面的記載蒙蔽了自己的眼睛。實際上,陶淵明自稱「少學琴書」,可見他是將撫琴與讀書作為自己的必修課,兩者是並重的。
  • 初習太極拳,這樣練才能把太極拳練得更好
    太極拳是一個需要長期訓練的才能打好的拳種,看似柔和緩慢,但卻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逐漸地練好學好太極拳。在練習太極拳的過程中,想要練好拳你還是需要經過幾個層次才能掌握太極拳的練習要領。第一層次 先學好拳架學習太極拳,我們之前說過,先要練好下盤的功力,把腿上的勁練出來之後,再開始練習太極拳的拳架。在練習太極拳拳加要的過程中,不要著急,如果可以的話,先練習簡化太極拳24式,從24裡尋找練拳的感覺。
  • 這三個要點,能助你練好太極拳,你一定要知道
    >:1、初學者因動作生疏未能準確把握動作要求而使規範失準;2、較熟練者因錯誤動作未得到及時糾正而形成習慣性錯誤,使規範失準;3、有些人不讀拳書,無視規範,任我隨意,積年累月,形成頑固性錯誤動作,而使規範失準。
  • 傳統太極拳小孩不喜歡練原因何在?
    因為太極拳是內家拳,以內帶外,講究呼吸,外柔內剛,所以不符合小孩子的性格特點。傳統太極拳在意念的引導下內在的思維為主的拳術,幼小的孩子是很難理解,也不符合他們的成長規律。一般的小孩都不喜歡練太極拳,小孩性子急,喜歡那些快打的。
  • 怎麼學太極拳
    太極拳技巧應由心生!  首先,選準一門太極拳。專門學練某一門派的一種太極拳,最好是傳統太極拳,這樣是比較可取的,而且所練太極拳的效果也比較明顯。不但動作準確,而且打出來的拳架也美觀大方,更主要的是健身作用明顯。
  • 為什麼有人學太極拳幾年後,卻越來越找不著太極拳了?
    這個套路是太極拳的「體」嗎?為什麼有人學太極拳幾年後,卻越來越找不著太極拳了?李新方經常聽到有的拳友說,「我剛學的時候覺得太極拳很容易,沒什麼,可學了幾年後,卻越來越找不著太極拳了」,那麼就恭喜你了,你這才是真正學進去了,已經認識到太極拳的實質問題,即「體用」,本體和作用。
  • 太極拳的肘法在哪裡?
    太極拳的肘法,因流派不同,各有講究。最直接的是陳式太極拳,二路炮捶體現尤其充分,腰攔肘、順鸞肘、獸頭式、井欄直入等抖發明勁,暢快淋漓。多數情況下,太極拳的肘法隱藏在動作裡,暗勁居多。六合要求的肘與膝合,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把肘的用法透露出來了。以楊式太極拳為例,暗肘技法在許多式子裡都有。
  • 太極拳申遺「落選」傳聞不屬實 最大困難是翻譯
    新華網鄭州4月11日電(記者桂娟 蘭熙)「太極拳申遺7年再落選」「太極拳夢斷申遺路」「韓國也在爭搶太極拳申遺」的消息近日在網上持續發酵。10日,記者專程到太極拳發源地河南省溫縣陳家溝進行了探訪。
  • 申遺成功的太極拳 像不像你身邊「最熟悉的陌生人」
    提起太極拳,上至九十九,下到剛會走,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前段時間鬧劇不斷「耗子尾汁」的馬保國,不就是自詡渾元形意太極拳掌門人嗎?這從另外一個角度也反映出,恰是因為太極拳本身過分優秀,才總會有人想方設法蹭熱度博關注。現實生活中,真正會打太極拳的行家可謂鳳毛麟角,90%的人是花拳繡腿,只知其形不知其義。
  • 王宗嶽太極拳困境煉我
    他們的腦袋所思所想,原本就不適合練太極拳,卻偏偏走上太極拳的道路,最後自己的腦袋和太極拳毫無交集,各走各的, 永遠也湊不在一起,所以才會學不成祖師拳論中的太極拳 。這樣的人不但學不成太極拳,最後還把太極拳打成外家的剛猛拳,順便把王宗嶽祖師罵一頓。要練好太極拳,絕不能好像公園裡某些老先生老太太那般,整天沒事一般悠閒地閉目瞎練,或著糊理胡塗地反覆盲練。
  • 蘇清標(臺)|太極拳修煉的核心
    太極拳的修練:第一個身身就是body,必須要身體巧健,太極拳修煉的目的是益壽延年不老春,可是你的身體要巧健,就是要靈巧強健,所以不是只有練太極拳而已,你必須要注意你的飲食起居,你的修煉,要定時健康,這個很重要,不是練了太極拳就沒有病痛,不可能,人吃各種五穀雜糧,又必須受到很多社會不同思維的撞擊,
  • 解讀太極拳「靈液」的秘密
    點擊「傳統楊氏太極拳班侯直系」關注我們☀ 河北邯鄲,太極之鄉,楊、武氏太極拳發源地。
  • 太極拳好比張飛繡花,粗人有細勁
    看倌:太極拳到底要柔還是剛?我是頭上倒稀飯,糊塗到頂了。玄同:把太極拳裝冰箱,攏共分三步,先是柔,後是剛,最後是不柔不剛。太極拳反覆講放鬆,怎麼放?骨肉分離,在太極拳來看,是個好事。你試試看,把自己拎起來打拳的感覺,筋骨撐起來,肉膘放下去。看倌:都放下去,我怕樓板受不了。玄同:我在拳場說過多次,太極拳推手推的不是手,聽勁要用全身去聽。
  • 快速學習太極拳的秘訣,化整為零的訓練法
    太極拳是中國獨有的優秀傳統健身方式,這種表面看起來安靜緩慢的運動,實際上是一種妙趣橫生的運動體驗,那麼如何能儘快學會太極拳呢?太極拳不是一個以速度和力量來衡量好壞的運動,練得好壞的最大標準是「規範性」,簡單的講動作越規範,則練習水平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