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提一個問題。那位東晉時期的詩人、辭賦家陶淵明到底會不會彈琴呢?大家都知道他有一張無弦琴,還說過一句很有名的話:「但得琴中意,何勞弦上聲?」意思是說:「只要能夠領會琴中的意趣,又何必非要去彈奏它呢?」在《晉書·陶潛傳》中說陶淵明並不會彈琴,也不懂音樂。但卻找了一張沒有琴弦的琴。每次與朋友一起喝酒,喝高興了,便拿出來裝模作樣地彈奏一番。您還別說,想想這個畫面也挺有喜感的。
從這則記載上來看,陶淵明是不會彈琴的。但是千萬不要讓片面的記載蒙蔽了自己的眼睛。實際上,陶淵明自稱「少學琴書」,可見他是將撫琴與讀書作為自己的必修課,兩者是並重的。並且在他詩中記述過這樣一個故事,他說:「有一次慕名去拜見一位高士。這位高人一見陶淵明,覺得很投緣。便取琴為他彈奏了《別鶴操》和《孤鸞操》,一切心意盡在琴曲之中。陶淵明聽懂了其中的含義,非常感動,當即取琴和之。琴聲一下讓兩位初次見面的人結為知音。」由此可見,陶淵明的琴藝還是很高妙的。那為什麼陶淵明會彈奏那張「無弦琴」呢?我想除了彰顯自己「得其意忘其形」的處世之道外,大概也有名士風流故作姿態的緣故在其中吧!
今天就到這裡吧。別忘了關注微信公眾號「綠綺室」,那裡有更多的古琴知識等著您。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