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聊古琴 - 想學彈琴,卻怕路遠

2021-02-08 鄭州古琴

您知道學習最忌諱什麼嘛?一個字,懶。前幾天有一位來諮詢的琴友,在了解了一些古琴基本知識之後,對學琴表現出極大的興趣。但是當聽說每周要從城市的北邊跑到東區來上課,立刻面露難色,說:「哎呀,這有些遠啊。來一趟,開車要半個小時,你們北邊有沒有分館啊?」我笑了笑說「不好意思,沒有」。開車三十分鐘上課都嫌遠,這話一說出來,我就知道她肯定學不好古琴。因為她根本就不熱愛古琴,別說熱愛了,估計連喜歡的程度都達不到吧。我猜她充其量只是想附庸一下風雅,讓別人知道自己學過琴,僅此而已。這種學生,不教也罷。

我們這裡南到廣州,北到哈爾濱,東到上海,西到新疆,都有學生。在網課開始之前,這些人都是一周一次,或者兩周一次。有的做飛機,有的做高鐵,有的乾脆住在鄭州上課。人家說過不方便麼?而且我發現這些遠來的學生,學得都很好,在班上都是拔尖的。那可不是嘛,要是學不好,對不起這路費啊。看看這些人,再看看這位嫌半小時路遠的。這一對比,高下立見啊。雖然說你付出多少代價,並不一定會有等量的收穫。但是如果不付出的話,那就肯定什麼都得不到,您說對吧。

最後提醒一句,記得練琴。今天就到這裡吧。我是宋大年,一位資深古琴愛好者。咱們明天見。

相關焦點

  • 大年聊古琴 - 古琴在什麼情況下不能彈
    您知道什麼情況下不能彈琴麼?話說古人彈奏古琴時規矩大了,他們總結了幾種不便彈琴的狀況。下面聽我給大家解讀一下。1、疾風甚雨不彈。這話說的有道理,您說外面狂風大作,暴雨傾盆,電閃雷鳴的,氛圍是不對啊,所以就不要彈琴了。
  • 大年聊古琴 - 陶淵明的無弦琴
    那位東晉時期的詩人、辭賦家陶淵明到底會不會彈琴呢?大家都知道他有一張無弦琴,還說過一句很有名的話:「但得琴中意,何勞弦上聲?」意思是說:「只要能夠領會琴中的意趣,又何必非要去彈奏它呢?」在《晉書·陶潛傳》中說陶淵明並不會彈琴,也不懂音樂。但卻找了一張沒有琴弦的琴。每次與朋友一起喝酒,喝高興了,便拿出來裝模作樣地彈奏一番。您還別說,想想這個畫面也挺有喜感的。
  • 古琴怎麼學之「彈琴要領」
    一、初學尋師學琴雖可照琴譜練習,但古琴譜僅為指位譜,有彈奏的指法和音高位置而並無節奏旋律,按彈不易。四川老琴家顧梅羹先生在《琴學備要》中論及此曰:「初學彈琴設有師承,口講指授,自能易於引上軌道。按習古譜,既未注音點,中論及此日:又無師友可以就正,完全出於自己的功夫,難於從師學習十倍」。
  • 「古琴」為什麼不能叫「古琴」?
    對於「古琴」這個叫法,看著不爽,聽著還是不爽,而且已經不爽很久了。為什麼說「古琴」不能被叫作「古琴」呢?有人說「古琴」的「古」代表的是起源的遠古,那更為久遠的壎為什麼不叫「古壎」呢?再說,也沒有把簫叫做「古簫「的吧?
  • 古琴音樂會帶你放空心靈
    11月2日,廈門終南書院藝術總監,中國琴會會長、中央音樂學院教授、中國第一位古琴專業博士生導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古琴藝術代表性傳承人趙家珍教授來到鷺島,與古琴愛好者相聚一堂,聊琴,彈琴,共享美妙佳音。樂器承載文化 不要本末倒置談到古琴,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一個疑問,古代都是文人雅士習琴,是不是需要具備相當高的文化底蘊才能學彈古琴呢?
  • 古琴——是什麼原因讓你堅持學下來的?
    很多人選擇學習古琴的原因是不同的!有的是因為古琴移植曲,有的是因為喜歡,有的是單純的愛好,有的是古琴世家,有的是想學好古琴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有的或許只是一時興起。不論什麼原因,對於古琴這種小眾的傳統樂器來說,多一個人去了解,欣賞,未來——相信在發展傳承上無疑對古琴是有益的!可是,能堅持下來的人卻不多!
  • 那些初學古琴的人注意了,學不好究竟是什麼原因
    古琴歷來最有效的教學方法就是「師生對彈」,即老師一句一句的教,學生一句一句的學,老師的一吟一猱,一綽一注,抹挑勾剔,輕重疾徐,在教琴的過程中,學生盡收眼底,回去如勤於練習,加以時日,便不難掌握。古琴講究輕重緩急,左手按令入弦,右手彈弦欲斷。梅庵王燕卿在《指法》中說,初學左按宜緊右彈宜重,久則用用不覺,出於自然。
  • 古琴好學嗎?古琴學習要領
    而今古琴之風盛行,古琴藝術再次復興也燃起了很多古琴愛好者沉寂已久的愛琴之火,很多古琴愛好者蠢蠢欲動,欲立馬學之而後快,但多數信心不足者多以自己初次接觸古琴,苦於對古琴基礎一無所知而放棄學琴,認為零基礎學古琴會很難學,錯!大錯特錯!
  • 大年聊古琴 - 這個猱字究竟怎麼讀
    您知道古琴指法中的這個字(猱),應該讀成náo還是róu呢?我認為應該讀作róu。我們查一下《廣韻》、《集韻》便可以看到有以下幾種註解:第一種、奴刀切,音峱(撓)。第二種、而由切,音柔。第三、乃豆切,音耨( nòu )。
  • 學奏古琴,學斫古琴,開班傳藝 一位越南博士的琴色人生
    受訪者供圖  中國古琴藝術是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之一。今年是越南籍華中師範大學博士畢業生阮延俊來到武漢的第15個年頭。沉醉於古琴藝術的他,在東湖之畔的琴坊,開班傳授古琴技藝,另還教人製作古琴。
  • 胡錦蓉 古琴妙在可以釋懷
    我開始學琴時,父親想起這張琴,去南門鄉下三叔家取琴,這張乾隆琴已經被用來蓋了豬圈,破爛不堪。喻老請音樂學院卓希鍾先生幫我把琴修好。從1971年開始,我跟喻先生學了十年琴。初學指法時,喻老給我用他為音樂學院編的《古琴簡明教材》,油印的,有股墨香。我跟喻老學任何一首曲子,都是先抄譜才開始學。那時我們學東西也沒有規定每節課的時間,要每個指法學像了才下課。
  • 古琴怎麼自學入門?
    古琴除了識譜、掌握音準、聽奏能力外,彈琴還需從基本功開始學。彈琴的基本功從學琴的第一節課就會學習到,也就是左右手基本指法以及左手的吟猱淖注,從基本指法分解來看的話,應該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手的姿勢,一個是發力的要領。
  • 古琴名家楊青:古琴是生活方式 有琴就不會絕望
    6月26日,孔子琴坊高端古琴品鑑會在濟南舉辦。國際中國音樂家聯合會副主席、國際古琴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古琴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楊青,諸城派琴家、山東泉韻琴社社長朱子易等古琴名家現場演奏了《流水》、《梅花三弄》等古琴名曲。楊青在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古琴是當今優雅的生活方式,彈琴就像與祖先對話。」
  • 教你看懂古琴的天書——減字譜
    【原由】其實寫這篇文之前心中還有猶豫,因為網上的水實在很深,而小編在古琴圈又不是什麼大家,但是最近總是看到網上的一些問答平臺向我推送一些關於古琴的問題讓我回答,大多數問題都是一些新手常問老生常答的。所以想來乾脆發一篇相關的文字,水平有限實在是怕被『大師』看到,落了笑話。
  • 為什麼越來越多人學古琴?原來有三個好處
    中國古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它具有約3000年的歷史。它被稱為「琴棋書畫」四門藝術中的第一門。在我剛開館授琴時,學古琴的人並不多,大多是些書香門第的朋友送孩子過來學琴。箇中原因很多,在古琴的功能上,或者說「好處」上,我認為有以下幾點。一、去浮燥,寧心神「琴棋書畫」是過去培養文人思想必不可少的工具。 「琴」是指古琴,是這四種藝術中的第一種。古琴乃是文人樂器,文雅儒靜,正如讀書要靜心,彈琴也要靜心。因此古琴的音色優雅,可以使琴師擺脫浮躁和喧囂,回到至高無上的自然和純正的心態中。
  • 無弦而奏琴音,論彈琴他是古往今來第一高人
    酒吧裡彈琴的藝術生都怕他,一旦彈奏音律不準,周瑜一準兒回頭收拾你,所以坊間傳言:曲有誤周郎顧」 還有個彈琴和聽琴超一流的高手名叫蔡文姬。音樂天賦也有遺傳,據說她父親蔡邕古琴演繹的很好。齊桓公的「號鍾」,楚莊王的「繞梁」,司馬相如的「綠綺」和蔡邕的「焦尾」。
  • 臺灣古琴大師李孔元來臨海市傳藝
    受台州道慈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邀請,2月11日至13日,臺灣古琴大師李孔元先生來臨海市城隍廟舉行「丁酉上元古琴雅聚」活動,受到琴友的歡迎。李孔元先生是國立臺灣大學音樂學研究所兼任副教授、中國琴會名譽理事、中國古琴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崑劇古琴研究會理事,是臺灣當今青壯派著名古琴家。他自幼研習書畫,學習金石篆刻欣賞,研讀中國書畫史著。大學就讀期間,師從容天圻研習琴學與古琴操彈,兼治中國音樂學與詩、詞、曲音樂。
  • 初學者怎麼練習古琴?
    關於古琴的練習方法,各種古琴老師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和教學法,結合自己多年的習琴經驗,和前輩老師們的教導,初學古琴從減字譜、指法、練習曲開始,再從小曲、中級曲、高級曲,循序漸進。這個過程說起來簡單,但練習起來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好多琴友還沒來得及體會其中樂趣,就放棄了。
  • 想學古琴找不到專業古琴老師?子博古琴在線一對一正式開課啦!
    西安博古琴軒子博古琴博古琴軒一對一網絡古琴課全面啟動啦!為什麼要啟動古琴線上教學?子博古琴受疫情環境影響,網絡課堂自媒體日趨成為一種重要的學習交流方式,自2020年2月起,《「跟著子博老師學古琴」·博古琴軒全國古琴線上教學系列課程》陸續發布,同時,我們開通微信公益輔導交流通道,效果顯著,引起全國眾多琴友的廣泛關注和一致好評
  • 都市鳴古琴 噪中取寧靜
    而中山古琴協會會長林書舟卻是一位年輕的女孩子,平日也有很多年輕人的愛好。前不久,她的大學琵琶老師和好朋友來中山看她,五個人一起用琵琶彈了一曲「鬥地主」,發在朋友圈和抖音上,引得觀者莫不哈哈大笑。沒錯,雖然林書舟現在最愛的是古琴,但她大學期間還學過琵琶、古箏、二胡、葫蘆絲,更讓人意外的是,她主修的樂器竟然是鋼琴,專業是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