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聊古琴 - 古琴在什麼情況下不能彈

2020-12-15 鄭州古琴

您知道什麼情況下不能彈琴麼?話說古人彈奏古琴時規矩大了,他們總結了幾種不便彈琴的狀況。下面聽我給大家解讀一下。

1、疾風甚雨不彈。這話說的有道理,您說外面狂風大作,暴雨傾盆,電閃雷鳴的,氛圍是不對啊,所以就不要彈琴了。

2、於塵市不彈。您想啊,您要是在鬧市彈琴,剛彈兩聲,便傳來了「磨剪子呦,戧菜刀」的叫喊之聲,實在是大煞風景,所以不彈也罷。

3、對俗子不彈。我覺得這句話說的最好,藝術一定要分享給懂它的人。把自己的作品分享給那些不同頻的人,結果往往是自尋煩惱,這種煩惱不尋也罷,所以高雅的藝術還是分享給高雅的人吧。

4、不坐不彈。這句話說的很直白,坐著彈顯得很穩重,契合於古琴的審美,是一種基本要求,在這裡就不解釋了。

5、不衣冠不彈。穿上衣服彈奏,這是對任何一種藝術形式最起碼的尊重。不僅要穿衣,而且要穿的正式一點。這些細節往往體現出一個人對於藝術的理解與認知。古人規定的這些不彈,多是在強調一種氛圍,顯示出對於古琴這門藝術的尊重。尊重藝術,也就是尊重自己。

最後提醒一句,記得練琴,今天就到這裡吧。關注我,我把古琴知識分享給您。咱們明天見。

相關焦點

  • 「古琴」為什麼不能叫「古琴」?
    對於「古琴」這個叫法,看著不爽,聽著還是不爽,而且已經不爽很久了。為什麼說「古琴」不能被叫作「古琴」呢?有人說「古琴」的「古」代表的是起源的遠古,那更為久遠的壎為什麼不叫「古壎」呢?再說,也沒有把簫叫做「古簫「的吧?
  • 古琴挑選攻略|怎麼去挑選一張好的古琴?
    其次,古琴的按音、散音、泛音要均衡。不僅是音色要均衡,各個徽位的音量也要均衡而不能有很大的差異,差異越大,琴的品質越差;差異越小,琴的品質相對越好。如果要求再高一些,那麼還要要求古琴的琴弦的敏感度要高,感應能力要好。
  • 彈古琴,左手更重要?
    任何一件樂器的演奏,音準是必達的硬指標,而古琴的音準卻尤其難以掌握。雖然古琴只有七根弦,但每根弦上都有十三個明徽(還有不少暗徽),而古琴的音準由左手的取音位置決定,位置相差半毫米,音準就有誤差,由於古琴琴弦又比較長,從右看向左,視覺會有偏差,這時初學者會發現,一味依賴眼睛找音準變得有點「不靠譜」了,這就要求我們在彈琴時眼、耳、手,協調配合。而右手的位置即使有較大的誤差,也不會影響音準。
  • 古琴音樂會帶你放空心靈
    11月2日,廈門終南書院藝術總監,中國琴會會長、中央音樂學院教授、中國第一位古琴專業博士生導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古琴藝術代表性傳承人趙家珍教授來到鷺島,與古琴愛好者相聚一堂,聊琴,彈琴,共享美妙佳音。樂器承載文化 不要本末倒置談到古琴,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一個疑問,古代都是文人雅士習琴,是不是需要具備相當高的文化底蘊才能學彈古琴呢?
  • 從高山流水到今人多不彈,看看古琴到底經歷了什麼!
    古琴,又稱瑤琴、玉琴、絲桐和七弦琴,是中國的傳統樂器,至少有三千年歷史。古琴有標誌音律的13個徽,亦為禮器和樂律法器。屬於八音中的絲。古琴音域寬廣,音色深沉,餘音悠遠。古琴造型優美,常見的為伏羲式、神農式、仲尼式、列子式、連珠式、落霞式、靈機式、蕉葉式、劍式等。古代的文人都愛彈奏古琴,但是現在卻很少有人去彈奏,甚至有些人認為古琴很難聽,這是因為。古琴更加強調個人主義色彩。而且,因為古琴是文人最熟悉的樂器,平常得如同日常之書墨紙筆,那有什麼好寫的?
  • 大年聊古琴 - 想學彈琴,卻怕路遠
    您知道學習最忌諱什麼嘛?一個字,懶。前幾天有一位來諮詢的琴友,在了解了一些古琴基本知識之後,對學琴表現出極大的興趣。但是當聽說每周要從城市的北邊跑到東區來上課,立刻面露難色,說:「哎呀,這有些遠啊。來一趟,開車要半個小時,你們北邊有沒有分館啊?」我笑了笑說「不好意思,沒有」。
  • 古琴——是什麼原因讓你堅持學下來的?
    很多人選擇學習古琴的原因是不同的!有的是因為古琴移植曲,有的是因為喜歡,有的是單純的愛好,有的是古琴世家,有的是想學好古琴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有的或許只是一時興起。不論什麼原因,對於古琴這種小眾的傳統樂器來說,多一個人去了解,欣賞,未來——相信在發展傳承上無疑對古琴是有益的!可是,能堅持下來的人卻不多!
  • 古琴什麼牌子好?
    其實來講古琴是沒有品牌之分的,所以一般而言也就沒有什麼「古琴什麼牌子好」這一說。一張琴,它的好與壞,起決定性作用的還是看斫琴師的斫琴與調琴水平。斫琴師,也就是製作琴的人。現如今,古琴圈裡較為知名的斫琴師有王鵬、朱竟然、李一凡、倪詩韻、馬維衡、曾成偉等等。那麼我們選古琴應該選什麼牌子呢?
  • 2014龍人古琴藝術節開幕 "琴頌詩經"闡述千年古琴文化
    ,龍人古琴研究院導師。  昨天下午,由著名古琴家楊青主講的「琴頌詩經」文化講座在廈門市圖書館舉辦,拉開了2014龍人古琴藝術節的序幕。楊青說:「古琴是流傳四千年的傳統文化,掛起來是一幅畫,彈起來是一首歌,我們可以將古琴生活化。」  古琴入門簡單 學三天可達技術四級  楊青說,古琴生存了四千餘年,生存力很頑強。
  • 小蘭幽學古琴|怎樣彈好泛音
    古琴有三種音色:散音、按音、泛音。散音如大地般沉穩,按音如人在吟唱,泛音如天籟之音。散音即空弦音;按音即左手按弦得音;泛音即左手快速的點弦得音。散音、按音我們都了解,那麼泛音是什麼?說到泛音那就要先說說基音。基音就是振動體固有的振動頻率。拿古琴來說就是散音。那這個弦在振動的時候除了整體振動之外,振動體的部分也在振動。這些振動的音就是泛音。比如,弦的一半單獨振動,弦的三分之一單獨振動等等。
  • 大年聊古琴 - 這個猱字究竟怎麼讀
    您知道古琴指法中的這個字(猱),應該讀成náo還是róu呢?我認為應該讀作róu。我們查一下《廣韻》、《集韻》便可以看到有以下幾種註解:第一種、奴刀切,音峱(撓)。第二種、而由切,音柔。第三、乃豆切,音耨( nòu )。
  • 古琴與古箏的區別
    古琴共有十三個徵位,裝飾以金玉的圓點來標示其泛音音位,演奏時以指觸弦,即十三音也。古琴的七根弦系進化演變而來,史書記載,最早期的古琴僅設有五根弦,以象徵金、木、水、火、士,周文王為悼念其死去的兒子伯邑考,故增加了一根弦武王在伐紂時,為鼓舞士氣,又增添了一根弦,所以古琴又有「文武七弦琴」之稱。
  • 古琴名家楊青:古琴是生活方式 有琴就不會絕望
    6月26日,孔子琴坊高端古琴品鑑會在濟南舉辦。國際中國音樂家聯合會副主席、國際古琴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古琴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楊青,諸城派琴家、山東泉韻琴社社長朱子易等古琴名家現場演奏了《流水》、《梅花三弄》等古琴名曲。楊青在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古琴是當今優雅的生活方式,彈琴就像與祖先對話。」
  • 彈古琴之前的準備
    彈奏古琴需要一張合適桌子,古人多置於膝上彈奏,當然是攜琴外出,或高山松下,或流水濱湄。一般情況下,琴置於桌上彈最好,器離身使人自由伸展,舒適自然。
  • 2020年古琴學習要注意什麼?
    大德-仲尼式古琴1.已初學入門:初學入門已經學習完畢的琴友們,已經掌握了古琴最基本的指法與入門琴曲,建議不能去琴館上課的琴友們練琴的方法:在這裡要注意一下練琴方法,首先,練琴並不是一味的彈下去,而是應該把彈錯的地方和沒彈好的地方摘出來反覆的練習。
  • 古琴雖自愛,今人多不彈
    覓一靜夜,尋一靜室,推窗,賞明月如風,品一抹茶香,再為自己彈上一曲古琴。但......你真的會古琴嗎???......每次提起了興趣,又被現實打敗。-「我不知道去哪找古琴老師」-「哎,也不知道這老師靠不靠譜」-「我太忙了,只能自學」-「這古琴課怎麼這麼貴呀」......
  • 大年聊古琴 - 陶淵明的無弦琴
    別忘了關注微信公眾號「綠綺室」,那裡有更多的古琴知識等著您。謝謝大家!
  • 古琴傳人龔一:古琴裡有中國古代文人的審美
    南都:古琴是一門歷史相當悠久的藝術,有別於其他的藝術門類,古琴藝術有什麼獨特的地方?  龔一:古琴藝術之所以能進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有它的必然性。眾多民族樂器有一個共性,都有著悠久歷史。但古琴還有它獨特的地方,就是它的內容——一是自唐以來保存著三千首曲譜,這是別的樂器所沒有的;二是它的音樂內涵更符合中國古代文人的審美準則。
  • 盤點演藝圈那些個會彈古琴的明星大咖們
    其中的古琴片段,為了保證效果,她苦下功夫和浙江琴家徐曉英老師學琴。4、梁朝偉 金城武在電影赤壁中,梁朝偉扮演周瑜,其中有和金城武鬥琴對彈的片段,雖然這個片段有中央音樂學院專業古琴琴師後期配音。但作為赤壁這部片子的經典和高潮劇情,因此兩位主演專門對古琴進行了學習。這樣才有了電影裡劍拔弩張又驚心動魄的琴鬥的精彩表現。
  • 初學者怎麼練習古琴?
    關於古琴的練習方法,各種古琴老師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和教學法,結合自己多年的習琴經驗,和前輩老師們的教導,初學古琴從減字譜、指法、練習曲開始,再從小曲、中級曲、高級曲,循序漸進。這個過程說起來簡單,但練習起來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好多琴友還沒來得及體會其中樂趣,就放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