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高山流水到今人多不彈,看看古琴到底經歷了什麼!

2020-12-13 小橋流水的人家

古琴,又稱瑤琴、玉琴、絲桐和七弦琴,是中國的傳統樂器,至少有三千年歷史。

古琴有標誌音律的13個徽,亦為禮器和樂律法器。屬於八音中的絲。古琴音域寬廣,音色深沉,餘音悠遠。古琴造型優美,常見的為伏羲式、神農式、仲尼式、列子式、連珠式、落霞式、靈機式、蕉葉式、劍式等。

古代的文人都愛彈奏古琴,但是現在卻很少有人去彈奏,甚至有些人認為古琴很難聽,這是因為。

古琴更加強調個人主義色彩。而且,因為古琴是文人最熟悉的樂器,平常得如同日常之書墨紙筆,那有什麼好寫的?所以關於古琴的詩,都寫得隨興而簡短!最有名的古詩大概就是那一首「泠泠七弦上,靜聽松風寒。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這說明古琴聽的不是旋律,是神和意!

現在,大多數樂器是用來取悅聽眾的,古琴最主要則是用來取悅自己的,彈給自己聽的,自然大多數人不會覺得好聽,也不需要別人覺得好聽,自己愉悅即可,因此,彈給自己取悅自己的音樂如果還有人能聽得懂引起共鳴,當然會引為知己,這也是知音難得的真正含義了!

最後,在中國古代社會漫長的歷史階段中,"琴、棋、書、畫"歷來被視為文人雅士修身養性的必由之徑。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樂品格寄寓了文人風凌傲骨、超凡脫俗的處世心態,而在音樂、棋術、書法、繪畫中居於首位。如果你對傳統文化感興趣可以去聽一聽現場的古琴演奏,或許就會改觀了吧!

相關焦點

  • 古琴幽韻(高山流水覓知音)
    傳說古琴為神農氏所創,但遠古的傳說,卻難為憑證,不過當代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古琴,卻已距今有二千四百多年了,由此可見其久遠的歷史。古琴曲調高雅,意境幽遠,所以幾千年來才能生生不息的留傳於世。「高山流水」、「陽春白雪」、「漁舟唱晚」、「陽關三疊」、「漢宮秋月」、「平沙落雁」等,千百年前的古曲,在今天依舊彈奏著,先不曾聞古琴之音的曼妙,但見古琴的曲名,就能強烈地感受到古琴之曲的高雅與意境,而且每首傳世的古曲後面,都有著一段動人的故事。
  • 大年聊古琴 - 古琴在什麼情況下不能彈
    您知道什麼情況下不能彈琴麼?話說古人彈奏古琴時規矩大了,他們總結了幾種不便彈琴的狀況。下面聽我給大家解讀一下。1、疾風甚雨不彈。這話說的有道理,您說外面狂風大作,暴雨傾盆,電閃雷鳴的,氛圍是不對啊,所以就不要彈琴了。
  • 以古琴之名 會高山流水 一場古琴音樂會激揚東城琴友心
    洞簫的清揚、中阮的渾厚、二胡的蒼涼,在古琴樂中含光隱耀,和光同塵,交織出古樸圓潤的樂章《昭君引》。1月4日下午,市美術館,一場獨出機杼的古琴音樂會讓「隱身」於東城各處的琴友浮出紅塵,相聚盧宅,共賞清音。世代簪纓之第、衣冠奕奕之宅,高山流水響虞泉。
  • 古人愛古琴而今人多不彈
    音域廣,變化多,音色深厚莊重,音量雖不大,但有金石聲。指法有散、泛、按三類。  遠古時代的"琴",它在中國的樂器裡最富代表性,身價頗高,象徵著君王和隱士。如今所謂的古琴,古代原名琴,亦稱瑤琴、玉琴、七弦琴。後來"琴"逐漸成為彈撥樂器的代名詞,如胡琴、月琴、提琴、揚琴等等。本世紀初為了區別於外來的彈撥樂器,才被稱作"古琴"。
  • 古琴雖自愛,今人多不彈
    覓一靜夜,尋一靜室,推窗,賞明月如風,品一抹茶香,再為自己彈上一曲古琴。但......你真的會古琴嗎???......每次提起了興趣,又被現實打敗。-「我不知道去哪找古琴老師」-「哎,也不知道這老師靠不靠譜」-「我太忙了,只能自學」-「這古琴課怎麼這麼貴呀」......
  • 彈古琴,左手更重要?
    初學古琴時,很多人會覺得右手的指法相對簡單,因為琴弦位置是固定的,即使眼睛不看右手,七根弦也容易找準,而左手就複雜多了。為什麼呢?因為左手負責音準。雖然古琴只有七根弦,但每根弦上都有十三個明徽(還有不少暗徽),而古琴的音準由左手的取音位置決定,位置相差半毫米,音準就有誤差,由於古琴琴弦又比較長,從右看向左,視覺會有偏差,這時初學者會發現,一味依賴眼睛找音準變得有點「不靠譜」了,這就要求我們在彈琴時眼、耳、手,協調配合。而右手的位置即使有較大的誤差,也不會影響音準。
  • 古琴傳承人南蓮園池彈古音 姚公白:《幽蘭》不入正統 反而境界高絕
    他彈的《烏夜啼》,用個俗到家的比喻,像絕佳火候燉出來的一碗湯,沒有花枝招展的湯底,味道卻全在裡面。而見到本人,首先注意到的卻是他的眼睛,姚先生瘦,卻有一雙特別清亮的眼睛。  僅存的文字譜打譜  姚公白說,這次音樂會他將演奏《洞庭秋思》、《碣石調.幽蘭》和《大胡笳》,而本港古琴名家謝俊仁亦將同場切磋交流。值得一提的是,《碣石調.幽蘭》是根據現在僅存的一件文字譜打譜。
  • 十大古琴名曲你知道多少?
    十大古琴名曲你知道多少?在中國樂器文化中,古琴是其中之一,很多人或許都對古琴的了解少之甚少,特別是中國的十大古琴名曲,很多人幾乎都沒聽過,接下來小編為大家介紹十大古琴名曲,一起看看吧。《瀟湘水雲》浙派古琴始人郭沔瀟湘水雲是一首中國古琴曲,著名十大古琴曲之一。無射均(緊五弦)定弦。作者為南宋古琴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及浙派古琴的創始人郭沔。《廣陵散》十大古琴曲之廣陵散《廣陵散》,又名《廣陵止息》。它是中國古代一首大型琴曲,中國音樂史上非常著名的古琴曲,著名十大古琴曲之一。
  • 古代名曲《高山流水》聽後感
    學了文言文二則中的《伯牙鼓琴》後,俞伯牙與鍾子期的情誼令人感佩,為了進一步了解他們,老師推薦我們聽俞伯牙與鍾子期初次相遇彈奏的名曲《高山流水》。「高山流水」顧名思義,這首古琴曲的寓意是表達出高山的巍峨雄偉和流水的寬廣浩蕩。一開始,琴聲寧靜悠揚,也帶了點高山的雄偉氣勢,讓人有一種豁達開朗,一覽眾山小的感覺。
  • 戴曉蓮:古琴非遺更要有「真正」的傳人
    叔外公從「牛棚」出來,戴曉蓮此時小學二年級,對古琴一竅不通。她回憶說:「我們是住在樓上樓下的,每天下午放學後,我就趴在叔外公家窗前窺視他在幹什麼,看到他在彈琴,就推門進去坐在邊上聽一會兒。當時學校裡不讀什麼書,叔外公看到我玩的時間太多,就有意讓我跟他學習彈琴,我想,那就『白相相』吧,從此每天放學後就到他家學琴了。
  • 古琴大師30年僅打譜20首 琴曲三千今人常聞者不過百首
    中國古琴源遠流長三千年,《詩經》裡常有其身影。近年來古琴熱升溫,逐漸融入人們日常生活。然而鮮為人知的是,我們祖先留下的有據可查的三千多首曲譜中大多數均成絕響,近三四代琴家所彈者僅近百首。  如何讓這些沉睡的琴曲復甦,讓今人能再次聆聽這太古之音,成為一些古琴演奏家的追求。往返於深港之間的青年古琴演奏家王悠荻就在嘗試進行這項工作。
  • 伯牙絕弦,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
    鍾子期 伯牙在小學六年級,有一篇課文,名為《伯牙絕弦》(課文內容請自行背誦或搜索),「高山流水覓知音」就是由此而來說完背景,咱們再看看題目,這篇課文的題目裡不只有兩位主人公,還有一個重要物件—琴弦。吧啦吧啦說了這麼多,相信已經有小夥伴對古琴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無奈讀書君不能在文章中插入視頻(不是不會插入,而是沒有版權),為大家製造一場視聽盛宴,但是有檔綜藝節目可以滿足大家,《國風美少年》中有一位選手演奏過很多古琴曲目,絕對的視聽盛宴。
  • 小蘭幽學古琴|怎樣彈好泛音
    古琴有三種音色:散音、按音、泛音。散音如大地般沉穩,按音如人在吟唱,泛音如天籟之音。散音即空弦音;按音即左手按弦得音;泛音即左手快速的點弦得音。散音、按音我們都了解,那麼泛音是什麼?說到泛音那就要先說說基音。基音就是振動體固有的振動頻率。拿古琴來說就是散音。那這個弦在振動的時候除了整體振動之外,振動體的部分也在振動。這些振動的音就是泛音。比如,弦的一半單獨振動,弦的三分之一單獨振動等等。
  • 正乙祠戲樓賞「古琴雅集」:看古琴與古戲樓如何「碰撞」
    日前,筆者應資深媒體人楊浪之邀,到和平門的正乙祠戲樓觀賞一場「古琴雅集」,去之前心中忐忑,因為既不通音律,更不懂樂理,對古琴也知之甚少,然而始料未及,我在這裡最終度過了一個沉醉的初夏之夜。這座全木結構的戲樓到了今天依然可以用「氣派」來形容:三層高,戲臺三面開放,兩層舞臺之間開有方形孔道,設吊鉤,用來在演出神怪戲時製造特效。上世紀30年代,譚鑫培、梅蘭芳、王瑤卿等名角兒,都曾在這裡登臺,見證了正乙祠最輝煌的歲月。此後半個多世紀,正乙祠先後做過倉庫、兵營,有人在這裡開過煤鋪,也有人在此建過學校。
  • 古琴與古箏的區別
    其四,曲譜上的區別:  古琴琴譜自成一格,古時稱為"文字譜",到了唐朝後稱「減字譜";  而古箏古時多用"工尺譜",現今多用"簡譜"、"五線譜"。  其五,典故:  古琴的代表曲目最古遠的是《碣石調.幽蘭》一曲,描寫孔子不得志以空谷幽蘭自喻,據今已有1400多年。還有《廣陵散》、《瀟灑雲水》、《梅花三弄》等,現存琴譜約有數千首之多。我國史籍記載有俞伯牙和鍾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傳說,以及"三國"中孔明巧施空城計,操琴退司馬十萬大軍的故事,說的都是古琴而非古箏。
  • 央視關注縵學堂,巫娜正在讓古琴醒來
    跟隨著巫娜老師的琴聲,古琴帶領我們穿越到古代,領略江山盛衰,慨嘆藝術文化在時光的沉澱下所醞釀出最深厚的真諦。這些古琴不僅是文物,更是樂器。只有演奏才能喚起它的生命,把沉睡的古琴喚醒才是對它最好的保護。巫娜在第一場音樂會中都彈了《憶故人》,頗有將古琴化作意象之味。
  • 古琴四大流派名家匯聚西安,雅樂飛揚動心弦
    由陝西廣播電視臺主辦、陝西新聞廣播(FM106.6 AM693)、西安美術學院古琴學會承辦,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擔任指導的「絲路琴韻匯長安」——2019古琴音樂會在這裡盛大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多位古琴名家、我省文化藝術界人士、非遺保護專家及廣大古琴愛好者一千餘人參加了本次活動。
  • 古琴——是什麼原因讓你堅持學下來的?
    很多人選擇學習古琴的原因是不同的!有的是因為古琴移植曲,有的是因為喜歡,有的是單純的愛好,有的是古琴世家,有的是想學好古琴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有的或許只是一時興起。不論什麼原因,對於古琴這種小眾的傳統樂器來說,多一個人去了解,欣賞,未來——相信在發展傳承上無疑對古琴是有益的!可是,能堅持下來的人卻不多!
  • 古琴什麼牌子好?
    其實來講古琴是沒有品牌之分的,所以一般而言也就沒有什麼「古琴什麼牌子好」這一說。一張琴,它的好與壞,起決定性作用的還是看斫琴師的斫琴與調琴水平。斫琴師,也就是製作琴的人。現如今,古琴圈裡較為知名的斫琴師有王鵬、朱竟然、李一凡、倪詩韻、馬維衡、曾成偉等等。那麼我們選古琴應該選什麼牌子呢?
  • 「空城計」中諸葛亮彈的曲子是什麼?蜀派古琴演奏家曾成偉在川博彈...
    200多名通過預約搶票的觀眾早早來到展廳,與66.5萬通過封面新聞直播收看活動的網友一起,聆聽古琴音樂會,提前探營古琴展,忙碌了一天的喧囂頓然消散在淙淙清泉般的音符中。耶律楚材最好古琴,不僅善彈《廣陵散》,自稱有「琴癖」,還愛收藏名琴,他珍藏的這把古琴上刻下「玉泉」方印。透過這把從唐代款款而來的古琴,你可以想像詩仙李白撫琴吟詩的模樣。講解員帶領觀眾欣賞古琴5月16日當晚,觀眾可以在講解員的帶領下提前探營,一睹巴蜀名琴的風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