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小學語文一年級課本(右),比老版大了不少。
假如本月要評選暢銷書,一定有這本書的一席之地——此前熱傳已久的最新版小學語文一年級課本,終於露面了。
這本教材是教育部2016年審定的,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浙江目前絕大多數小學語文課程用的都是人教版教材,這意味著,全省大部分一年級新生要換新的語文課本啦。
想先睹為快的小朋友和家長估計有不少。昨天一早,錢報記者去新華書店(解放路店)撲了個空,工作人員告知,新教材已經賣光了。後來趕到慶春路購書中心,才見著新教材的廬山真面目。據說,這批新書是本周一剛到的貨,現在和數學、英語等其他人教版教材一同擺放在教材區。
和舊版的語文教材一比,馬上看出兩者的區別,新版「胖」了一圈,有A4紙大小。錢報記者在教材區看到,除了一年級上冊,其餘年級在售的語文課本,仍然是舊版。
總體來看,新版語文教材一年級上冊跟舊版相比主要有四個變化。
●首先,先學一部分常用字,再開始學拼音。
這絕對是新版教材最大的變化。70後、80後爸媽小學語文第一課,學的是「ā、ō、ē」這三個拼音。但是從今年起,一年級小學生學語文,要先認「天、地、人」這三個常用字。
其實,在新教材問世前,已經有學校在嘗試「先識字再學拼音」的教學法了。據說,效果還不錯。
去年10月,其他學校的拼音課都上完了,杭州採荷二小一年級的孩子才剛和「ā、ō、ē」打了個照面。在教拼音之前,新生們上的是繪本課,結合繪本內容認了些字。
教語文的李老師發現,教學進度比以前快了許多。比如,以前一邊上課一邊要維持紀律,第一節課只能教一個「ā」。現在可以把「ā、ō、ē」通通講完。「我覺得是因為孩子們已經開學一個多月,學會了上課注意力集中,而且有紀律的基本概念了,所以效率高了。」
●其次,識字量減少,由400字減少到300字。
像新版第一單元先學40個常用字,就比舊版第一單元少一些。而且新版要求學生認識的全部是常用字。反倒是舊版裡的一些字,儘管結構簡單,但日常生活中用得不多,比如「叉」這個字。
按照課程標準,一二年級的識字量要達到1600字到1800字,會寫的字要達到800字到1000字,舊版取了上限,而新版則用了下限。「很多老師反映,目前的語文課本對低段孩子要求過高。而且從孩子的成長規律來看,一二年級的小不點,手上的小肌肉還沒發育好,寫字不利索,確實不該要求他們寫太多的字。」語文特級教師柳璉告訴記者。
不過,小學階段的總識字量沒變,一二年級少認的200字,會放到三四年級去認。而一二年級沒學會寫的200字,再加上三四年級沒學會寫的200字,這400字會統統安排進五六年級的課本中。
●第三個變化是,語文園地裡新增了兩個欄目——書寫提示、和大人一起讀。
「書寫提示」講的是筆順規則,包括從上到下、先橫後豎、從左到右等等。說白了,新教材就是想告訴一年級的小朋友,寫字是有規律的,按規律寫,字能寫得更順手更漂亮。
「和大人一起讀」欄目,有像《小兔子乖乖》這樣的兒歌,還有像《小松鼠找花生》這樣的趣味故事。語文老師認為,新教材此舉是為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拓展課外閱讀。
●最後一個變化,是新增「快樂讀書吧」欄目。
這一欄目設在新教材第一單元末尾,有四幅圖畫,分別是和爸媽閱讀、和同伴講故事、在書店看書、在圖書館看書,主題是「讀書真快樂」。
這是入學教育中第一次提出閱讀教育,把閱讀習慣提升到和識字、寫字同等重要的地位。由此可見,語文學習越來越重視閱讀,要引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