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20 10:54
8月19日,紹興市新華書店到了一批「特殊」的新書——2016版小學語文一年級教材。在家長和老師的朋友圈裡熱傳後,這本新教材終於露出真容。拿到這本教材時,許多人都感覺它「長大了」,比舊版教材大了一大圈。除了「大」這個變化外,新版語文教材一年級上冊跟舊版相比主要有四大變化。
先學常用字再學「aoe」
翻開新課本,第一課的變化就令人吃驚:不是我們記憶中的「aoe」,而換成了「天地人,你我他」。過去小學課本都是從拼音入門,再過度到漢字學習,但新課本改變了這一學習順序,先學漢字再學拼音,這可能是最大的變化。
記者從紹興市區的部分小學作了些了解,拼音教學對小學低段學生來說比較枯燥,一入學就學拼音容易對部分學生造成學習障礙。大部分孩子入學前多少都有些漢字基礎,對拼音有個基本概念後,再進入拼音學習,會更容易適應。
識字量從400減到300
新教材另一個顯著變化是課文篇目有所減少,大概減少了15%,識字量也隨之降低。以一年級上冊課本為例,舊版教材要求會認400個字,會寫100個字,新版教材要求會寫的生字還是100個,但會認的字減少到300個。
這個變化倒並不出人意料。據了解,從2011年開始,教育部每次重新修訂新的義務教育階段課程標準,都在逐步給小學生「減負」。以小學1年級、 2年級為例,舊課標需累計認識常用漢字1900個,會寫1000個漢字,而新課標只要求認識常用漢字1600個,會寫800個漢字左右,一年級新課本的變化正體現了這一思路。
閱讀量增加了
有些家長看到新課本後會產生這樣的擔憂:「減負」了,會不會導致學生「基本功」不紮實?紹興市教育界專家指出,新課本對目前存在的教學弊病有糾偏作用。課文雖然減少了,但留下的都是「乾貨」,從基本語文知識,到必需語文能力,都體現在課文引導或習題設計中,教學效果更好。
新教材首次引入課外閱讀,把培養閱讀習慣提升到和識字、寫字同等重要的地位,每單元專門設計了課外閱讀活動等內容,一步步引導學生深入閱讀。這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語感」,提升語文素養。
「和大人一起讀」
過去部分家長認為教書只是老師的事,新課本一出,這些家長的觀念也得改改了。
新教材更換了約40%的課文,同時還增加了「和大人一起讀」這個欄目,裡面都是些活潑可愛的兒歌、充滿童真的小故事。儘管小朋友識字不多,但可以通過與家長的互動,延長與語文接觸的時間,感受語言的魅力,激發閱讀興趣。
另外,新課本中還新增了「快樂讀書吧」,設在新教材第一單元末尾,有四幅圖畫,分別是和爸媽閱讀、和同伴講故事、在書店看書、在圖書館看書,主題是「讀書真快樂」。這樣的設置一方面體現了新教材對閱讀的重視,另一方面也有利於促進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融合。
據紹興晚報
147166167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