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語文教材「大變臉」先學寫字再學拼音

2020-12-16 江南晚報

這一個新學期,部編版教材走進課堂,學拼音不再是語文的第一課。學生們從簡單漢字學起繼而過渡到拼音學習。這帶來了什麼變化,家長又該如何應對呢?

家長

暑期學拼音的錢「打水漂」了

面對一年級小學生先學寫字再學拼音的變化,家長們可「炸開了鍋」,有的直言跟不上教學進度,孩子連筆都握不好,有的稱暑期學拼音的錢打水漂了,後悔沒給孩子報名學寫字。

家住梁溪區的徐媽媽則「吃了定心丸」,剛上一年級的女兒9個月前已學會了寫字。「剛上大班的時候,就聽周圍的媽媽吐槽說孩子上了小學,字寫得不好容易拖後腿。」因此,徐媽媽早早給孩子報名寫字班,大班裡就開始每天練字半小時至一小時,如今上了一年級根本不用操心孩子寫字不行了。「聽幾位同學媽媽說,自己的孩子因為字寫得不好,現在表現出了焦慮情緒,家長也很著急。」徐媽媽告訴記者,自己朋友的孩子一天在家寫4個小時的字,期間不停用橡皮擦改,搞的孩子跟家長疲憊不堪。

老師

95%的孩子寫字姿勢不正確

蔡老師是育英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師,她告訴記者,自己看到新版教科書時,一方面感受到教育部對傳統文化,特別是漢字教學的重視,「把漢字放在第一位,拼音是學習漢字的工具。」為了讓孩子感受漢字的流變,教材中還放了不少象形文字圖片。圖文並茂,學認字、寫字比學拼音有趣得多。另一方面,她也發現了一些問題,比如學科間的聯繫變少了,一年級數學需要認識的「多」「少」「前」「後」「左」「右」等漢字,在同年級語文課本中沒有出現。再比如,相比寫拼音,只要線條和圓圈的組合,寫漢字對一年級新生要求比較高,有的孩子觀察能力不夠,找不到落筆應該在田字格的哪個位置,有的孩子專注能力弱,寫兩筆就容易走神。

結合教學工作中發現的難點,蔡老師也作出了調整。在教學進度中,對於寫字能力不強的孩子,課內課外多給他們輔導。教學要求也適當放低,有些孩子手眼協調能力不強,就降低對個別孩子的精細度要求。

同時,蔡老師也給「焦慮」的家長提出了建議,看到其他小朋友寫字寫得好,不要太過著急,把焦慮情緒傳遞給孩子,而應縱向比較,拿昨天孩子寫的字跟今天寫的比較,給孩子具體化的鼓勵和表揚,比如寫字很專心、橫得平豎得直,而不是籠統地說「你寫得真棒」。

記者了解到,很多一年級老師還有這樣的煩惱:「現在學生寫字是件最頭疼的事。握筆不對,寫字姿勢不正確,直接後果就是寫字又慢又不好看,還影響視力和生長發育。」老師雖然反覆糾正,可收效甚微。不少老師從一開始寫字就特別注意學生的握筆姿勢,但似乎這已經定型了。以前兩個星期能解決的問題,現在一個多學期下來,還是不行。某小學老師直言,「一個班裡95%的孩子都有這個毛病」。

從教多年的洪老師建議,家長與其提前訓練孩子寫字,不如先讓孩子練好正確的握筆姿勢和坐姿。比如坐姿要「身正、背直、肩平、足安」,寫字必須「三個一」:眼離書本一尺遠,胸離課桌一拳頭,手離筆尖一寸寬。

寫好字得「先慢後快」矯正器並不完全適用

梁溪琳琅書畫院負責人朱老師就對寫字這件事深有感觸,「今年6月份起不少家長都來跟我諮詢小朋友寫字的問題,到了9月份開學,因為教材原因關注這個問題的家長就更多了。」朱老師表示,倒筆畫、不會握筆、坐姿不好、反覆用橡皮擦、要不要學書法等問題反覆被一年級新生家長提及。那麼,在她看來,這些問題如何化解呢?

朱老師認為,低齡學生學寫字不能到處找書法家去學,一來學校裡的規範漢字與書法不一樣。「所謂規範漢字就是語文書上字怎麼寫,學生就應該這麼寫,而書法中則會出現顏體、柳體等,相同的一個字有多種寫法。」她說,自己就曾遇到過一個孩子,一手顏體書法寫得特別漂亮,但在老師眼裡,規範比漂亮更重要,「比如小學生寫字的規範,就是要做到豎要豎直,口要封口,而書法裡一些字的書寫為了審美反而達不到這樣的要求。」

其次,一些幫助孩子糾正坐姿、握筆姿勢等矯正器並不完全適用。「就像安撫奶嘴,它只能讓孩子依賴工具,而寫不好字。」她認為,寫一手好字需要量的積累。此外,還有家長覺得作業那麼多,寫字速度要先提上來,對此朱老師表示,只有放慢速度寫好字,腳踏實地練好字才能寫得好又寫得快,一味追求速度,反而讓孩子因為寫得不好,反覆用橡皮擦,不僅作業本不整潔、還會導致孩子厭煩、焦躁。當然,還有一部分孩子表露出「怕寫字」的情緒,這就需要家長、老師的引導,多給他點自信心,不要一味批評。

(晚報記者 俞華 實習生 張曉)

相關焦點

  • 部編版語文教材「大變臉」:先學寫字再學拼音
    這一個新學期,部編版教材走進課堂,學拼音不再是語文的第一課。學生們從簡單漢字學起繼而過渡到拼音學習。這帶來了什麼變化,家長又該如何應對呢? 家長 暑期學拼音的錢「打水漂」了 面對一年級小學生先學寫字再學拼音的變化,家長們可「炸開了鍋」,有的直言跟不上教學進度,孩子連筆都握不好,有的稱暑期學拼音的錢打水漂了,後悔沒給孩子報名學寫字。 家住梁溪區的徐媽媽則「吃了定心丸」,剛上一年級的女兒9個月前已學會了寫字。
  • 海南小學語文教材大"變臉" 先識字再學拼音
    新版教材封面。   新版教材目錄。   小學一年級新生,先識字再學拼音!24日記者獲悉,今秋開學,海南省部分市縣小學新生的語文課本大「變臉」,將使用新改版的人教版語文教材!海南省小學語文資深教師說。   識   先識字再學拼音   舊版教材的目錄是:入學教育、漢語拼音、識字一、課文、識字二、課文。而新版的順序為:我上學了、識字一、漢語拼音、課文、識字二、課文。也就是說,在入學教育之後,孩子們上的語文「第一課」,從「a、o、e」變成了「天、地、人」。
  • 廣東多地語文教材大變臉 小學一年級先識字再學拼音
    微信號:sgfm975來源金羊網 羊城晚報小學一年級新生,先識字再學拼音!今秋開學人教版語文教材將大變臉,其中最重要的變化是,學拼音不再是語文第一課,學生們將從簡單漢字學起再過渡到學拼音。在廣東,包括廣州、粵東等多個地區小學正式使用的是人教版教材,所以今年9月入學的一年級新生將率先實踐此項改革。新教材為什麼要這樣變?教材這樣變化到底好不好?
  • 先識字再學拼音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材大變臉
    新舊教材有何變化?新教材有何特色?為此,本報記者特邀剛參加「2016年浙江省小學語文新課程疑難問題解決專題研訓」回來的黃巖小學語文教研員牟錫釗和有著20多年語文教學經驗的黃巖實驗小學老師鄭菊青,第一時間解讀新學期中新教材新變化。
  • 德州一年級語文教材大變臉 開學第一課先學「天地人」
    9月1日,新入學的小學一年級的孩子學習語文課程時,需要先識字,再學拼音。記者從德州市教育局獲悉,今秋開學,德州市小學新生的語文課本大「變臉」,將使用教育部組織編寫、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
  • 廈門小學初中一年級的課本都「變臉」了 小學生要先學識字再學拼音
    新教材(右)第一課是識字,原版教材(左)首先教拼音。  廈門網-廈門晚報訊(記者 郭文娟)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的課本都要「變臉」啦!新學期起,我市小學一年級、初中一年級的語文、道德與法治,以及初一年級的歷史,都將使用新版教材。其中,「道德與法治」就是以前的思想品德課,又稱政治課。  三個科目中,最受關注的是語文。特別是小學一年級語文新教材中的幾大變化,讓人尤為關注。比如,先學識字再學拼音、識字量減少100字、增加書寫提示、更注重閱讀等。
  • 先學漢字再學拼音!新學期小學語文教材四大看點
    部編本新小學語文教材,引起最多議論的莫過於「先學漢字再學拼音」,顛覆 了幾十年來的學習邏輯。
  • 新版小學語文一年級教材到紹興 先學常用字再學拼音
    8月19日,紹興市新華書店到了一批
  • 1日起北京小學一年級使用新教材 語文教材先識字再學拼音
    人教版一年級語文上冊教材:先識字再學拼音今年人教版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材從外觀到內容結構上均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最直觀的感覺就是變大了,新教材改成A4紙張大小的「大本」。據北青報記者了解,內容上最主要的變化就在於,以往先學拼音的情況將一去不復返,新教材將更關注識字的能力,將先教新生識字再學拼音。
  • 小學教材大變化:一年級語文先學漢字再學拼音
    在形式上,新教材頁面本身為4K本,直觀上比2002版的老教材大了不少,同時在課本頁面的插圖上更具傳統文化特色。在內容上,就小學一年級教材來說,以前一年級語文第一課開口讀的是「a 、o、 e 」,現在第一課學的則是「天、地、人」,早前幾十年都是「先拼音後漢字」的教學模式被打破。意在讓孩子先有漢字的概念。
  • 廣州小學語文課本大變臉:先識字再學拼音,增加不少兒童詩
    8月22日南都記者了解到,今秋開學,廣東廣州小學新生人教版語文教材將大變臉。其中最重要的變化是,學拼音不再是語文第一課,學生們將從簡單漢字學起繼而再過渡到學拼音。此外,新版教材對識字量的要求也有所降低,識字量由舊版的400個減少到新版的300個,口語交際放在更突出的位置。
  • 幼升小:一年級教材變臉,先識字再學拼音,你覺得這樣編排好嗎?
    聽聞部編版一年級教材大變臉,先識字後學拼音,作為教書多年的教師,我頗感興趣的同時也十分疑惑:自教書以來都是先學拼音,後識漢字,部編版教材為何要做這麼大的改動呢?相對於漢字來說,拼音則顯得更為陌生,且抽象性更高,學起來難度更大。部編版教材把識字編排放在拼音學習的前面,關注到了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從最熟悉的學起,先易後難,放緩坡度,符合學生的學習心理。
  • 幼升小:一年級教材變臉,先識字再學拼音,你覺得這樣編排好嗎?
    聽聞部編版一年級教材大變臉,先識字後學拼音,作為教書多年的教師,我頗感興趣的同時也十分疑惑:自教書以來都是先學拼音,後識漢字,部編版教材為何要做這麼大的改動呢?利用孩子已有的學習經驗,先學簡單的、基本的漢字,由熟悉的語言帶出拼音的學習,讓他們擁有成就感,更加自信,能夠有效地消除孩子們的害怕甚至是恐懼心理,讓他們感受到學習的樂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一年級新生覺得語文學習挺有意思的,這比什麼都重要。
  • 新學期小學一年級換語文課本 先識字再學拼音
    新版一年級語文教材明顯比舊版三年級語文教材「大」了一號  溫州網訊 溫州的小學生新學期將用上最新版的小學語文一年級課文。  先識「天地人」再學āōē  昨天一早,記者來到位於公園路的溫州書城,一睹新版小學語文一年級課本芳容記。這本新書和舊版的語文教材一比,新版明顯「大」了一號,有A4紙的大小。新書最後的編審結束時間為7月。記者在教材區看到,除了一年級上冊,其餘年級在售的語文課本,仍然是舊版。
  • 浙江小學一年級語文或用新教材 先識字再學拼音
    此外,相關人士表示,一年級數學教材四年前剛換過,這次不會有大的變化,其他年級的課本目前沒有消息說會變化,老生還是用老課本。新教材五個新變化昨天,快報記者請了幾位接觸過新教材的老師鑑定,老師一致認定:網上流傳的確實是新一年級的語文課本,但並不是最終版本,在課文篇目和欄目名稱等方面,還有些變化。
  • 陝西省一年級語文課本「變臉」 先識漢字後學拼音
    今秋開學,全省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語文人教版部編新教材將「變臉」,小學一年級改過去先學拼音再識字的模式,為先學識字再學拼音;初一語文首次出現預習提示及自讀批註課文,引導學生更愛閱讀。賈老師說,這套新語文教材編寫體現了注重立德樹人與文化傳承、注重語文素養培養、構建學生閱讀體系的主旨,從課文選擇,結構設計及印製精美方面,可謂「精打細磨」,書本規格比以往擴大,已經有部分拿到的中學老師對此表示了讚許。
  • 9月1日起京小學一年級使用新教材 語文教材先識字再學拼音
    新版人教社一年級語文上冊教材  9月1日,全市中小學生將走進課堂,開啟新學期的第一課。  相關負責人透露,從今年開始,人教版語文、歷史、政治教材將進行輪轉換新,新學年先從一年級、七年級進行教材更新,一年級的語文教材、七年級的語文教材、歷史教材、《道德與法治》教材全部換新。而後將按年級逐年更換。  人教版一年級語文上冊教材:先識字再學拼音  今年人教版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材從外觀到內容結構上均發生了較大的變化。
  • 先識字後拼音 一年級語文大變臉
    據江淮晨報消息,今年起,我省一年級小學生發到手的《語文》教材將迎來「大變臉」,由往年的「蘇教版」換為「部編本」教材,與此同時,初一年級的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三科將啟用全新的國家統編教材。8月30日下午,江淮晨報、江淮網記者提前看到「胖了一圈」的語文教材,由以前的「先拼音後識字」變為「先識字後拼音」。
  • 新學期廈門小學生先識字再學拼音 教材「變臉」首次使用「部編本」
    哪些課本要變臉  小學一年級 語文、道德與法治  初中一年級 語文、道德與法治、歷史
  • 一年級先學漢字再學拼音 九月起中小學將統一換教材
    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第一新聞》記者 王道強)從9月開始,一年級小學生和初一新生入學,會發現部分課本可是要「大變臉」了!按照教育部最新要求,中小學語文教材「一綱多本」的時代將結束了,將統一使用「部編本」語文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