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李黨爭始末

2021-02-23 淚痕悅讀史
牛李黨爭的實質是什麼,這個一直雲遮霧罩;我在簡單的一節內容中,也不可能把它真正縷清。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一萬年也有左中右,有黨有派那是自然而然的事。

  面對一個具體事件,一大群人坐在一起討論,肯定會出現各種分歧。對此,只要我們看過網絡的口水之爭,自然就會知道。

  恰恰相反,一大群人坐在一起,面對一個具體問題,態度、觀點驚人的一致,才是可遇不可求的的事。

  同樣一件事,即使大家的利害關係一致,受的教育程度一樣,也會存在保守激進的差別。

  比如,在國際問題上,我們應該強硬,還是應該韜光養晦?

  比如,在國內的問題上(比較棘手,也難以解決的問題),我們應該全力以赴的去解決呢,還是應該維持現狀呢?

  這個在許多時候,通常是沒有正確答案的。

  如果最高領導足夠強勢,而且他的態度比較符合大多數人的認識,通常就可以壓制住大多數的反對意見。

  如果政府、最高領導不夠強勢,而且當時兩種觀點,比較勢均力敵,自然就會形成不同的派別互相噴口水、明爭暗鬥。並且互相給對方扣大帽子。

  所以,任何一個社會中,通常都會存在左派、右派;鴿派、鷹派。改革派、保守派。我們很難說,哪種人是代表正義的,也很難說哪種人是代表邪惡的;我們也很難說哪種觀點正確,哪種觀點錯誤。

  只是在特定的時候,因為種種原因,這兩派矛盾比較激烈;而有的時候,這兩派中的某一派會佔據主流,另一派只能若隱若現的存在。

史書通常說,牛李黨爭持續了四十年;實際上,牛李黨爭也就存在於穆宗及諸子在位的二十多年時間。在憲宗時代,它還沒有真正開始;到了宣宗上位後,一切就若有若無了。

  總的來說,黨爭激烈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在憲宗、宣宗之間的二十多年時間裡,皇帝如走馬燈一樣的換來換去,讓帝國很難存在一個強有力的領導核心;在這種背景下,自然很難讓帝國在重大問題上有著比較統一的認識。

  更主要的是,在憲宗身前,帝國的主要矛盾就是中央與地方藩鎮之間的矛盾,所以政府很少有精力忙於別的事務;而憲宗之後,中央政府地方藩鎮的矛盾漸漸放緩,宦官朝臣的矛盾、朝臣與朝臣的矛盾、帝國與周邊強國的矛盾,遂開始成為主要矛盾。所以,黨爭一時無休無止。

  對於牛李二黨之間的矛盾。

  一種比較流行的觀點,大約是李黨是右派(因為他們是根深蒂固的既得利益者),牛黨代表左派(因為他們後來崛起的政治力量)。

  總的來說,對國際、國內的問題,根深蒂固的既得利益者、與後起的政治力量,通常是很難達成共識的。因為彼此的利害關係就是不同的。

  這就好像,在許多時候,底層百姓很容易感覺肉食者鄙;而肉食者卻很容易認為自己是精英階層。

牛李二黨的第一次正式交鋒,在憲宗活著的時候就開始了,當時李黨的代表人物,已處於政治舞臺的頂層了;而牛黨的代表人物呢,還是一些參加科舉考試的學子。

  因為他們的身份不同,對於社會問題的看法自然是不同的。

  作為執政者,面對各種社會問題,自然會強調客觀;而不會輕易承認,這是因為他們無能、更不會承認這是因為他們貪汙腐敗造成的。

  作為底層急於博出位的政治人物,面對各種社會問題,自然習慣性的強調主觀;總而言之,這就是執政者犯有這樣那樣的錯誤,甚至直接就把相關問題歸於執政者貪婪自私。

  牛黨的代表人物,當時還屬於下層的、急於上位的政治人物,所以在考卷中,就大肆非議執政者(也就是後來李黨代表人物的父親)。

  在這一輪輪爭戰中,牛黨代表人物雖然處於下層,但是因為表達了社會的普遍不滿;而表達的也非常有水平,所以當時就壓了李黨一頭。

  第一,他們並沒有把矛頭指向皇帝,所以皇帝看著他們非議時政的文章,也感覺非常有道理。

  第二,他們並沒有一桿子打倒一船人,所以考官看著他們非議時政的文章,也感覺非常滿意。

  這樣一來,就是把李黨代表人物的父親(宰相李吉甫)弄得非常沒面子。

  據普遍說法,牛李二黨的梁子,就是在此時結下的。[注1]

而隨後呢?對於國際的、國內的大事,兩黨常常都是各執一詞。總而言之,一方認為應該強硬,一方就認為應該韜光養晦;一方說應該全力解決,一方必說應該適當維持現狀。

  類似的分歧,我們很難說誰對誰錯;更難說誰代表正義、誰代表邪惡。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這種爭鬥進行到一定程度,肯定會摻雜意氣之爭,更會摻雜爭權奪勢的意味。

  對於這種事,如果樂觀的看,這就是傳說中兩黨執政啊。

  總而言之,兩派互相制約,不論哪一派執政,都有一股強大的政治力量約束他們、監督他們。樂觀的看,哪一派官員也不敢在臺上胡折騰啊。

  總而言之,兩派互相制衡,一派上臺,另一派就下野;一派工作幹得不好,馬上就會被另一派取代。樂觀的看,哪一派在臺上,也會積極工作啊。

  而實際上呢,對於類似的制約作用,大家永遠也不要高估。因為面對他們共同的利益時,他們就會達成驚人的默契;面對各種具體的工作,他們會沒完沒了的互相拆臺。

  在一次科舉考試中,眾多大佬都私下向考官打過招呼。最後開榜時,總會有許多人落選,而一些打過招呼的大佬們,有點想不開,就向皇帝揭發說,整個考試過程,一直都是在暗箱操作。

  這樣一折騰,考官受到了處罰;而在李黨大佬的推動下,牛黨大佬也受到了處罰。從此以後,據史書所說,「從此以後,李德裕和李宗閔二人各分為朋黨,相互傾軋,近四十年。」

  面對此情此景,牛黨大佬希望考官也撕破臉皮和李黨大鬧。

  總而言之,那些揭發你的人,也都曾寫信讓你關照他們的親朋好友,你可以把這些書信交給皇帝,皇帝一看,自然就知道這是怎麼回事了。

  換而言之,什麼叫整個考試過程都是暗箱操作,無非是因為他們希望考官照顧他們的人,考官沒有滿足他們的願望罷了

  考官對此說了,我是君子,君子怎麼可以公布別人的私信呢?

  其實呢,這是因為考官知道,如果真敢把這些私信拿出來,就等於把天捅下來了。因為當時的科舉制度還不十分完善,所以內幕一旦被挖出來,難免會讓皇帝感覺,所有的官員都不清不白。

  所以這件在牛李黨爭史上,有著劃時代意義的衝突,就是以一方極盡君子之風的方式結束了。

  總的來說,在事涉大家共同利益的事上,不論什麼黨,也會保持應有的底線,誰也不敢隨便越界。[注2]

在甘露之變前,牛李二黨,都受到了一定的打壓。因為當時的唐文宗就非常討厭牛李二黨;而唐文宗的親信鄭注、李訓為了專權,更是藉機把牛李二黨的大佬、附屬全部趕出了中央政府。[注3]

  我前面說過,仇士良可以對在朝官員肆意砍殺,就是因為這種砍殺,顯然符合牛李二黨的利益;而且仇士良大舉砍殺在朝官員的結果,就是為了牛李二黨再度大舉復出掃清了道路。

  但是甘露之變後的黨爭中,牛黨明顯處於了下風。

  因為唐文宗死的時候,皇太子、安王、穎王競爭皇位繼承權,牛黨竟然沒有選擇支持穎王;而穎王就是後來的唐武宗。既然如此,唐武宗上位後自然會優先重用李黨;而牛黨只能靠邊站了。

  唐武宗時代,大約是李黨最風光的時候,而這也意味著牛李黨爭,已快謝幕了。因為牛黨已普遍靠邊站了,李黨一支獨大,也就無所謂什麼黨爭了。

  更主要的是,唐武宗也算一個強勢皇帝;所以唐武宗重用李黨首腦,也就是一個強勢皇帝重用一個強勢宰相罷了。

  唐武宗有多強勢,我們只要知道兩件事就可以了。

  甘露之變中,仇士良牛X到了天上;一度有凌駕於皇帝之勢;更可以決定誰當皇帝。但是唐武宗上位後不久,就把仇士良逼得一退再退,最後仇士良只能選擇主動辭職;單就這件事,大約可以看出來唐武宗有多強勢了吧。

  更主要的是,唐武宗之所以在歷史上大名鼎鼎,是因為他還過一件非常牛X的事,那就是他對佛教大打出手,成為中國歷史上打擊佛教最大張旗鼓、最轟轟烈烈的四個皇帝之一(三武一宗)。這似乎更可以證明他是一個強勢的皇帝。

  面對這種強勢的皇帝,李黨大佬坐在宰相之位上,自然只能以皇帝的助手身份存在。

  而且經過十多年的反覆博弈,在國內、國際大事上,帝國政府意見漸漸也算統一了,在這種背景下,黨爭也失去了一個重要的基礎;而這也是李黨可以一枝獨大的重要原因。因為帝國政府在重大事件上,不存在了普遍分歧,反對黨就難以興風作浪了;執政黨相對更容易鞏固自己的地位。

  更主要的是,唐武宗退位後,他的小叔叔唐宣宗上位了。

  唐宣宗是一個極盡傳奇色彩的皇帝,也是一個標準的強勢皇帝,牛李黨爭遂漸漸成為歷史。

當然了,牛李黨爭的複雜就在於,爭論到最後,到底誰是牛黨?到底誰是李黨?歷史學者都會存在了分歧。黨爭什麼時候開始,什麼時候結束?唐宣宗時代有沒有黨爭?歷史更存在分歧了。

  總的來說,黨爭就是穆宗和他三個兒子(敬宗、文宗、武宗)時期皇帝替換的太頻繁,而且帝國在國內、國際大問題上存在太多分歧,才出現的產物。誰是李黨、誰是牛黨?他什麼時候開始,什麼時候結束?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知道當時帝國政府拉幫結派非常嚴重,爭得一地狗血就可以了。

  這種爭鬥,隨著帝國出現強勢皇帝,隨著帝國在國內、國際的問題上,有著比較持續穩定的政策,自然就會開始消除了。

  帝國大規模的黨爭結束了,而且帝國也一度呈現出中興的跡像,但一切不過是迴光返照罷了。

  唐宣宗在位13年的時間裡,人們普遍認為,這是安史之亂後,大唐帝國最好的一段時間,人們說起唐宣宗時,常常都是拿他和李世民相比的。但是很不幸,唐宣宗剛死,底層叛亂就開始斷斷續續出現,21年後,黃巢就殺入了長安城!

相關焦點

  • 著名的「牛李黨爭」的背後隱藏著什麼?
    一代史學巨著《資治通鑑》裡對於唐代的牛李黨爭有著大篇幅的記述,但是司馬光本人就正身處在北宋的黨爭高潮時代,所以後人非常推崇《資治通鑑》的史學成就,但大多數觀點還是認為,在有關牛李黨爭這段歷史的時候中國傳統的政治思想,特別是儒家,通常喜歡把具體的政治問題給倫理化,君子小人這麼一區分,就很容易造成牛李黨爭雙方人物成了戲臺上的英雄和小丑,至於誰是英雄誰是小丑,那就要看著史者的立場了。
  • 「牛李黨爭」的是與非
    唐朝的牛李黨爭,鬥爭長達40餘年。牛李黨爭中的「牛」指的是牛僧孺,「李」指的是李德裕。他們是兩派最主要的代表人物。
  • 歷史課本講不清的「牛李黨爭」,他們到底爭個啥?
    01「牛李黨爭」是歷史教科書上少數沒有解釋清楚的政治現象。有一種主流說法認為,「牛李黨爭」是代表「寒門」的牛黨對抗代表「貴族」的李黨。其理由是牛黨的代表人物李宗閔、牛僧孺通過科舉入仕,而李黨代表人物李德裕是通過門蔭入仕的。對此需要了解的是,牛黨領袖李宗閔乃是李唐宗室鄭王李元懿之後,他跟李德裕一樣,也是貴族出身。
  • 黨爭
    老先生的看法很明確:反對黨爭!事實上,他也從不是任何黨派的成員。目光也很犀利:事情之發展,確不出其所料! 擔憂並非多餘。事實上,在位的時候,他已覺察到黨爭的萌芽,只是礙於其崇高聲望,而未能勃興。 諷刺的是:後來陷入黨爭漩渦的詹姆斯·麥迪遜,當初曾是最激烈的黨爭反對者。這點,可以從他撰寫的《聯邦黨人文集》最著名的第10篇中,得到明確的印證。
  • 每日選讀丨黨爭的原因及聯邦制對解決黨爭問題的裨益
    每日選讀我理解,黨爭就是一些公民,不論是全體公民中的多數或少數,團結在一起,被某種共同情感或利益所驅使,反對其他公民的權利,或者反對社會的永久的和集體利益。消除黨爭危害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消除其原因,另一種是控制其影響。
  • 《水滸傳》梁山好漢的「黨爭」!
    北宋末年,吏治腐敗,黨爭愈演愈烈。而《水滸傳》中的梁山一樣對照了這一現象。「黨爭」在梁山好漢中一樣盛行,並最終決定了梁山的悲慘結局!第四股勢力,「科班兒勢力」科班兒勢力都是朝廷降將,說「科班兒」是因為這些人大都是朝廷的正統武將,或是豪門大戶,如盧俊義,呼延灼,董平,張青,關勝,宣贊,郝思文,李應……等等,這些人看起來排名都很靠前,盧俊義還是第二把交椅,但是在梁山都沒有話語權。我們細看書中的情節,何時見過這些人發號施令?又何時見過他們提出什麼建議?
  • 殘酷的黨爭到了宋代為何變得溫和平靜
    那麻煩可就大了,黨爭的前提條件已經全部具備,朝堂上很快就要鬧翻天了。一、黨爭歷朝的黨爭隨著時間的推移都會變得越來越激烈,因為這本來就是場零和遊戲。黨爭還不如戰爭,戰爭對參戰國來說是純粹的力量消耗。打的再狠,烈度再高,幾年內也會分出勝負。但黨爭則是力量持續增強的過程,雙方會不斷的化公為私,將王朝從上至下的各個部門納入囊中。
  • 立朝50年,柄國18載,在黨爭激烈的明朝,他憑啥能獨善其身
    導語:提到明朝,很多人自然反應就會想到黨爭,的確如此,因為黨爭嚴峻,所以明朝才會走向滅亡。其實不管是明朝末年,還是明朝初期,黨爭都是非常激烈的。明初朱元璋建立帝國以後,黨爭便已經形成,以李善長為首的淮西黨,與劉伯溫為首的浙東黨,展開過激烈的競爭,最終兩敗俱傷,死傷慘重。
  • 卡瓦諾就任美大法官,並非此輪「黨爭」結束
    卡瓦諾就任美大法官,並非此輪「黨爭」結束  深明大義  對川普而言,卡瓦諾與其說是他卸任後的遺產,不如說是他對當前美國政治亂局的火上澆油。  10月6日晚,被三位女性公開指控性侵的布雷特·卡瓦諾宣誓就任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成為這個所謂「捍衛憲法尊嚴」機構的第九人。
  • 史詩級黨爭動畫,即《犬夜叉》之後又一部回歸B站的童年經典
    恭喜回歸 我們都知道,《柯南》除了推理外黨爭也是看點。掐了二十多年的新蘭黨和柯哀黨的出名程度早已超出了圈外,連同期的《犬夜叉》CP黨爭都顯得自愧不如。柯哀 不過《魔術快鬥》的CP黨爭就沒這麼明顯了。基德(黑羽快鬥)的主要CP分為快青黨和快紅黨(快新和快探?),其中快青黨一方就是能碾壓所有的存在。
  • 李自成大順軍的李過和高一功加入南明軍的真相
    南明隆武帝銅錢李過(本名李錦,又名李赤心,字補之,陝西米脂人。於是,大順軍餘部李過和高一功等以大局為重,與南明唐王朱聿鍵政權湖廣總督何騰蛟率領的部隊建立了抗清的聯盟。儘管唐王封李過、高一功為侯爵,李自成妻高氏為貞義夫人,把他們的部隊改名為「忠貞營」。然而李過上疏,仍稱李自成為先帝,高氏為太后。
  • 朝廷流亡到鴨綠江邊也要黨爭:朝鮮為何偏愛內鬥?
    在明朝支援下,戰爭斷斷續續打了七八年,朝鮮君臣依舊沉陷在黨爭的漩渦,各大派別爭相拉攏明軍將領,也因為黨爭,「神將」李舜臣雖然屢立奇功,卻一直起起落落,仕途坎坷。這一年是朝鮮正式「黨爭」元年。隨著時間流逝,黨爭內鬥愈發精細化。東人黨中分化出南人黨和北人黨,北人黨再分大北、小北。大北內部還能分個中北、肉北、骨北三派,小北中又分清小北、濁小北。西人黨內部也不斷派生黨派,仁祖時有清西、勳西、老西、少西之分,肅宗時又分為老論、少論,彼此圍繞一些小事爭論不休。
  • 顧憲成,我是支持你搞學術研究而不要去搞黨爭!
    怎麼了 東林黨最為著名的莫過於與宦官集團之間的「黨爭」,他們和其他的政治團體圍繞者朱常洛為皇太子這件事進行了好幾場爭論,當然,由於他們的活躍,也促進了明朝政治多元的發展,再怎麼不行,也算是一種社會監督力量。
  • 嫂子101事件始末
    嫂子101事件始末時間:2019-04-20 15:15   來源:牛遊戲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嫂子101是什麼梗? 嫂子101事件始末 嫂子101是什麼梗?在騰訊的《創造營2019》推出後,網絡上都在聊嫂子101這個梗,那麼嫂子101是什麼意思呢?
  • 大明亡於黨爭,來看看明末東林黨的執政理念和現實的不同
    但也正是這些思想讓讀書人開始抱團,最終形成了黨派,明明的黨爭也源於這些黨派。要知道東林黨在當年儒學治天下的情況下風評非常好,而閹黨則被打成了反派,如今或許是《明朝那些事兒》引起的風潮,很多人看了明朝歷史後,都對東林黨的行為感到不滿,甚至認為東林黨是明朝滅亡的禍首,所以先來看看東林黨所代表的思想是什麼吧。
  • 張求會|義寧陳氏與光緒湖南新舊黨爭
    2020年1月4日,廣東行政學院張求會教授在長沙圖書館舉辦的《陳寅恪家史》新書分享會上,做了主題為「義寧陳氏與光緒湖南新舊黨爭」的講座,澎湃新聞經作者授權,刊發講座實錄。今天既然同時是一場新書分享會,我就先說說這本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