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7年3月4日,最不想當總統的總統,65歲的喬治▪華盛頓在幹完兩屆以後,堅決請辭。這位戎馬一生、功勳卓著的老漢,累了,倦了!一心只想回到芒特弗農山莊,含飴弄孫,過自己的田園生活。
臨別前,作為國父,對這個由他一手締造的共和國,他以一篇飽含深情的《告別詞》相贈。字裡行間,對新大陸的未來,既寄予了期望、也分享了憂慮,可算作最後的政治交待。
談及了很多問題。以當下的形勢,有必要把其中的一段單獨拎出來,再作品味:
我已經提醒你們,在美國存在著黨派分立的危險,並特別提到按地域差別來分立黨派的危險。現在讓我從更全面的角度,以最嚴肅的態度概略地告誡你們警惕黨派思想的惡劣影響。
不幸的是,這種思想與我們的本性是不可分割的,並紮根於人類腦海裡最強烈的欲望之中。它以各種不同的形式存在於所有政府機構裡,儘管多少受到抑制、控制或約束。但那些常見的黨派思想的形式,往往是最令人討厭的,並且確實是政府最危險的敵人……
它往往幹擾公眾會議的進行,並削弱行政管理能力。它在民眾中引起無根據的猜忌和莫須有的驚恐;挑撥派對立;有時還引起騷動和叛亂。它為外國影響和腐蝕打開方便之門。外國影響和腐蝕可以輕易地通過派系傾向的渠道深入到政府機構中來。這樣,一個國家的政策和意志就會受到另一個國家政策和意志的影響。
有一種意見,認為自由國家中的政黨,是對政府施政的有效牽制,有助於發揚自由精神。但這種精神常有趨於過度的危險,因此應當用輿論的力量使之減輕及緩和。它是一團火,我們不要熄滅它,但要一致警惕,以防它火焰大發,變成不是供人取暖,而是貽害於人。
老先生的看法很明確:反對黨爭!事實上,他也從不是任何黨派的成員。目光也很犀利:事情之發展,確不出其所料!
擔憂並非多餘。事實上,在位的時候,他已覺察到黨爭的萌芽,只是礙於其崇高聲望,而未能勃興。待其歸隱,僅幾年之後,兩個黨派:聯邦黨、民主共和黨就扭作了一團。曾經一起合著傳世經典《聯邦黨人文集》的兩位親密戰友:亞歷山大·漢密爾頓和詹姆斯·麥迪遜,很快就因為理念上的差異,而選擇了分道揚鑣、各佔山頭。
諷刺的是:後來陷入黨爭漩渦的詹姆斯·麥迪遜,當初曾是最激烈的黨爭反對者。這點,可以從他撰寫的《聯邦黨人文集》最著名的第10篇中,得到明確的印證。
我們的政府太不穩定,在敵對黨派的衝突中不顧公益,決定措施過於頻繁,不是根據公正的準則和小黨派的權利,而是根據有利害關係的佔壓倒多數的超級勢力。從而造成了公共管理的不公正、不穩定及國會的混亂狀態。
我理解,黨爭就是一些公民,不論是全體公民中的多數或少數,團結在一起,被某種共同情感或利益所驅使,反對其他公民的權利,或者反對社會的永久的和集體利益。
黨爭能妨礙行政管理,能震撼社會。但不能在憲法的形式下進行,並掩飾其激烈的情況。
我們所要探究的重大題目就是,保護公益和私人權利免遭這種黨爭的威脅,同時保持民眾政府的精神和形式。
老實話,你不得不佩服這些先賢極富歷史穿透力的深刻洞見。那些預言,200多年後,正在一一被驗證!
現在的情況是:最想當總統的總統,想要繼續當總統!且大手一揮,應者如雲。用我們的話說,就是群眾基礎好的很!
黨爭,根本,即為利益之爭!用詹姆斯·麥迪遜的原話來說,就是:造成黨爭的最普遍而持久的原因,是財產分配的不同和不平等!
作為旁觀者,摘下這些,以為主觀上不是一種鹹吃蘿蔔淡操心。客觀上,對隔岸觀火的態度也很警惕。有很多詞句提醒我們對這檔事要予以必要的關注,比如:溢出、輸入、地球村、人類命運共同體、蝴蝶效應等等等等。
風景這邊獨好的表述,從來值得商榷。除非你把門重新關的嚴嚴實實,密不透風!
往期回顧:
1、不要讓流水帶走了光陰的故事
2、堅決鄙視落井下石
3、順著時間軸把熱點捋一捋,一起回顧這個別樣的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