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中國80後90後的人們來說,「AA制」這個詞一點也不陌生,所謂「AA制」就是各人平均分擔所需費用,通常用於飲食聚會及旅遊等共同消費共同結帳費用的場合,在於雙方或者多方都存在消費卻一起結帳,免去個人或者部分人請客,消費均分。這種形式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比如朋友聚會,甚至連夫妻和情侶也採用「AA制」,這樣可以促進男女雙方自尊,自愛,自立思想的樹立。但是有多少人知道「AA制」的英文翻譯是什麼嗎?知行翻譯相信肯定會有人脫口而出「AA rule」,這種說法顯然是不正確的,今天知行翻譯就和大家講講「AA制」的那些事。
在國外,「AA制」的英文表達有這樣一種方式是「Acting Appointment(」,這個說法來自於一個很有趣的事情,16-17世紀時的荷蘭和威尼斯,是海上商品貿易和早期資源共享主義的發源地,終日奔波的義大利,荷蘭商人衍生出聚時交流信息,散時各付資費的習俗,這是因為商人的流動性很強,一個人請別人的客,被請的人說不定這輩子再也碰不到了,為了大家都不吃虧,彼此分攤是最好的選擇。也因此荷蘭人被稱為「摳門兒」,便形成了一句俗語「 go Dutch」,但是荷蘭人認為這是開誠布公,性格耿直,有經濟頭腦的一種表現,漸漸也就接受了這個事實,後來被有幽默細胞的美國人引申為「AA制」。例句:If a friend and I go out to eat, we might go dutch(假如我和朋友出去吃飯,我們可能會各自付帳。)
而另外一種說法則是源自我國的香港,香港人會把「AA」翻譯成「All apart(全部分開)」,熟悉香港歷史的人們肯定知道,在淪為英國殖民地時期,香港人民為了和英國人交流,不得不開始學習英語,但是他們的英語大都是中英混在一起,經常是英語中混雜著中文,所以說「AA制」來源於香港,似乎並沒有什麼不妥當。
雖然說「AA制」已經成為當今社會的流行語,尤其是在社交餐飲消費場合使用更為頻繁,但是對於「好客」文化頗有淵源的中國來說,「AA制」略顯小氣,很多人還是願意霸氣地把帳單付了,這時還會霸氣地說句「這頓算我的(I will treat you./It's on me)」,例句:A:Dinner was 100 - here is my 50.(晚餐一共是100元,這是我的50元),B:No, keep your money, it's on me.(不用了,收起你的錢,這頓算我的。)
以上就是今天知行翻譯要和大家分享關於「AA」制的那些事,有些人認為「AA制」是一種良性的發展趨勢,但是也有人陷入這種「AA制」誤區,就是把「AA制」當做是萬能的,但其實「AA」只是一種手段,實行它的根本目的還是那句「心安理得,互不相欠」,如果把「AA制」異化了,甚至當成目的加以追求,那就是本末倒置了。不知道您更傾向於哪種方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