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回的最大殺手:巨嬰心理

2020-09-18 挽回導師寒鈺生

(一)

巨嬰心理]這個詞,我相信很多人都聽過。

但是,如果要說對巨嬰心理有深切體會的,我相信應該沒多少人深刻的感受過。

成年人的巨嬰心理是一種心理病態。

一般的成年人患上巨嬰心理這種病症主要是由於在嬰幼兒階段由於缺乏正確照顧而導致的心理缺失。

作為一名情感老師,在輔導很多學員去挽回感情的時候,對於他們身上存在的巨嬰心理特徵,感觸尤為深刻。

所以,今天寒老師就以另一個全新的視角來闡述巨嬰心理是如何表現在挽回這件事情上的。

(二)

成年人的巨嬰心理特徵,主要典型的有三個方面。

寒老師今天就以情感老師的角度來描述,

學員在挽回感情當中巨嬰心理這三個方面的具體表現。

1、共生心理,具有強烈的依賴性。

所謂的共生心理,就是指作為個體的成年人,無法獨立自主生存,沒有生活能力,極度依賴他人,認為他們和自己沒有區別。

這個特徵在挽回過程中具體表現有:

當對方換了一個微信頭像,你馬上跑過來問:「他換頭像了是什麼心理,老師分析一下」;對方一段時間沒有動靜,你又問:「他現在什麼心理,分析一下」;當對方給你發了個問候,你又說:「分析一下他背後的心理」。

哪怕老師把理論,方法,技巧教你一遍又一遍,一到聊天,你依舊是跑過來說:「老師,幫忙代聊」老師幫你把人約出來了,結果,下一次又是「老師幫忙約人」老師都告訴你怎樣操作就可以在一起了,結果回頭你又是一句「老師要在一起,怎麼做?」

你們發現了吧!很多想要挽回的學員都存在這樣的心理。因為,此時此刻,情感老師就是他們內心的支柱,依託。

但是,關鍵的是需要你自己學會並獨立運用。老師只是指導作用,在你不會的情況下,教你一次兩次而已,而不是永久性的代勞。

正是很多學員都有這種共生依賴心理,所以才會出現學員在情感老師這裡反反覆覆報名輔導課程的情況。

在感情經營的道路上,老師只是引導扶你走一段路而已,而不是一輩子永久性代替你走路。

畢竟談戀愛這件事情,你才是主角,再怎麼樣,老師也不可能代你與他相愛。

2、全能自戀,以自我為中心。

這一點是嬰幼兒的典型特徵。嬰兒認為自己是宇宙的中心,所有的人,事物都要以他的需求為前提,他的需求必須第一時間得到滿足。他覺得自己是上帝,他的一切都是對的,如果其他人有不同意見,他就會強迫對方服從於他的意志。

在幫助學員挽回感情的工作中,經常出現以下情形:

學員突然發個電話過來「老師,我心情不好,聊聊」;「老師,我現在要跟你分析,你把其他學員的時間往後推遲一下」;「老師,我要他主動過來求我複合,這點你必須考慮進去」

更有甚者,凌晨深夜,發電話過來「老師,我睡不著,你安撫一下我」「老師我現在情緒不好,你疏導一下」「老師,我這個復聯的方法怎樣?你必須要同意哦」

儼然,這些學員把情感老師當成了他們的奴僕,需要隨叫隨到,盡心盡力的按照他們的意志好好地服侍他們的情感挽回。

更有甚者,有些學員甚至直接教訓起老師來,「這個我花錢報名課程購買了你們情感老師的服務,你們就有這個義務(隨傳隨到)盡心輔導我」

如果對於情感老師關於他們情感問題的分析稍微有點不一致的觀點,他們馬上表現出的態度就是「你這個不對,馬上給我重新分析」。

我有時候都在想,你這都已經分手了,還想把男朋友挽回回來繼續使喚人家嗎?那你男朋友真慘!

3、偏執分裂,對現實強烈不滿,指責,仇恨他人。

這是與全能自戀相反的另一個極端,即當嬰幼兒的需求無法得到滿足時,他就會轉向另一邊心理偏執分裂,對現實產生強烈的不滿,暴怒或者進行指責,仇恨報復他人。

作為情感輔導老師,最怕遇到的情況就是:

當學員在進行挽回操作由於自己情緒管理不好,進而導致挽回失敗。他們就開始責怪老師「都是你這老師沒有輔導好,所以我才情緒沒管理好」「正是因為有你這樣的老師,所以作為你的學員,情緒才會那麼差。」「我這火爆的脾氣都是你這個老師引起的,要不是你這樣說,我本來心情挺好的,不會發火」。

或者就對老師進行威脅,「你給我等著,我要求你們全額退款」「我要投訴你,你不負責」「我要去法院告你」「我要報警抓你們,你們這就是詐騙」

更有甚者,直接恐嚇仇視起來。「你給我當心點,小心出門被車撞死」「你在哪裡,我要直接拿刀捅死你」「我要跳樓自殺,你就等著進監獄吧」「我要報復社會,你也脫不了干係」。

遇到這些學員,太恐怖了!這哪裡是想來挽回感情的呀!簡直就是喋血江湖!作為情感老師的我都對你產生了深深地害怕之心,那就更別說你男友,你對象。

遇到這樣的學員,我作為個善良的人,為了你男(女)朋友的生命安全著想,是堅決不能幫你挽回感情。

(三)

成年人巨嬰心理阻礙著你人生前進的每一步,甚至讓你的情感挽回變得舉步維艱。

那麼我們有什麼好的解決方法能破除巨嬰心理?

我個人經過思考總結,覺得解決方法主要有:

1、覺知,反省覺察自己的思想行為。

多讀書,多努力學習可以有助於加速自身思維意識的覺醒。

人只有對於自己身心狀況有了認知,才能形成獨立的人格。

而這前提必須是自己的思維意識獨立,只有加強自身思考,培養自己獨立的思維體系,人才能覺醒。

覺醒的人生才能充滿舒適感和幸福感。

2、獨立,不再依靠並且學會拒絕他人的幫助。

學會尊重自己的勞動成果,獨立完成自己想做的一件事情,才能學會承擔。因為自己做的決定,自己承擔結果。

學會了承擔的人,內心會拒絕依賴他人,因為他們知道,比起依賴他人的幫助,自己的成長顯得更為重要。

人只有成長了,內心才會強大。內心強大以後,才能有自信勇敢的拒絕,拒絕對父母戀人的依賴,也拒絕父母戀人對自己的控制。

此時,你才能捍衛自己獨立的權利,體現出自己鮮明的角色和價值。

3、行動,跳出懶動舒適區,勇敢地嘗試走出第一步。

實踐是檢驗自己的唯一標準。

如果你覺察到了自己的巨嬰心理,那你就必須行動起來,只有堅持自我蛻變,你才能主動把握自己的人生。

主動能讓你快速克服自己的惰性,把注意力集中到未來,朝著目標,一步一個腳印前進。

抵制不願轉變→考慮轉變得失→行動實現轉變→堅持保持轉變。

完成這個過程,你才能像一顆大樹深深紮根土裡,挺拔屹立。

自強自立,告別巨嬰,你才能主宰自己人生命運。

相關焦點

  • 巨嬰心理,才是你家庭不幸的根源
    作者:寶寶知道 一朵不要命的薔薇花作者 | 木木我們90%的愛與痛,都和一個基本事實有關:大多數成年人,心理水平是嬰兒。——武志紅《巨嬰國》巨嬰,中國家庭幸福的最大殺手。任何心理障礙,本質上都是關係障礙。任何人面對世界、面對關係、面對其他人的方式,本質上都是自己內心潛意識的投射。
  • 擺脫巨嬰心理
    可是啊,有一種人,即使他已經長大成人了,本該自己面對社會,卻依舊依賴父母或是他人,並且還是名副其實的,顯然他們的心理年齡依然滯留在嬰兒水平層面,稱他為巨嬰。巨嬰啊,有很多可怕的心理,其中最主要的有兩個。
  • 國人心理透視:巨嬰在我們身邊泛濫
    現今中國社會,「媽寶男」現象被廣泛熱議,其實不論男女,生理成熟、心理幼稚的人比比皆是。國內精神分析學家武志紅根據自己的理解,提出「巨嬰」一詞來形容那些身體和年齡上已是成年人,但心理發展水平還停滯在嬰兒期的人。嬰兒的心理有什麼特點?
  • 心理學家:大多數國人有巨嬰心理
    原標題:我們90%的愛與痛 與巨嬰心理有關  「我們90%的愛與痛,都和一個基本事實有關——大多數成年人,心理水平是嬰兒。」中國人的集體心理年齡沒超過6個月。」武志紅言之鑿鑿。  「中國人的情感模式都是在找媽」「用表面完整來逃避破碎心靈——逼婚的深層邏輯」「卓越強迫症:不優秀,不配活」……這些讓時人焦慮的話題,在武志紅看來,都能以「巨嬰」理論解釋。  近日,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專訪武志紅。採訪結束後,記者也不禁想扳著手指數一數,我幾歲了?
  • 巨嬰心理分析:被臍帶纏住喉嚨,"長不大"的年輕人們
    指青年群體當中的帶有頹廢、絕望、悲觀等情緒和色彩的語言、文字或圖畫,它是青年亞文化的一種新形式,在一種程度上是新時期青年社會心態和社會心理的一個表徵。,但心理發展水平和生活自理能力還停滯於嬰兒時期。被父母過度溺愛長大的孩子的巨嬰心理已經形成,我國是巨嬰生長的最肥沃的土地,國人的教育存在很多盲點和誤區,大多數巨嬰們都有一個極度溺愛她們,卻又極度傷害她們的母親。
  • 巨嬰心理分析:被臍帶纏住喉嚨,「長不大」的年輕人們
    指青年群體當中的帶有頹廢、絕望、悲觀等情緒和色彩的語言、文字或圖畫,它是青年亞文化的一種新形式,在一種程度上是新時期青年社會心態和社會心理的一個表徵。「喪文化」的背後映射了這屆在重重保護下長大的孩子們,由於缺乏足夠的社會經驗而產生脆弱的自我,過度追求安全,成為「巨嬰」。
  • 巨嬰的危害有多大?
    什麼是「巨嬰」?它是指那些年齡已經成年,但心理仍然表現出嬰兒水平的成年人。有著巨嬰心理的人,心理髮育未完成,也沒有和父母進行有效的分化。妄顧事實,自私自利,隨意臆測他人,犯錯後逃避甚至沒有意識承擔責任,也不會認識到自己有錯,缺乏責任心和道德感,以自我為中心,這些都是「巨嬰」們的表現。全能自戀、偏執分裂、任意妄想等是「巨嬰」的心理特點,這種心理是從嬰孩時期開始的成長過程中逐漸形成。
  • 萬萬沒想到,挽回前任最大的捷徑:竟是避開雷區
    如果挽回前期死纏爛打遭到太多次拒絕,挽回可能陷入「習得性無助」的痛苦之中。這時候不代表挽回不可能,只是你太痛苦,需要的是心理上的疏導。後期可能矯枉過正,真正挽回的時候會猶豫不決、瞻前顧後,需要解決的還是自身心態問題,不是挽回方法。
  • 巨嬰心理:長不大的成年人,有2點特徵,很明顯
    什麼是巨嬰?巨嬰其實是一個網絡詞語,指身體是成年人,但心智卻很幼稚,表示極不成熟的一種概念。還有一種巨嬰屬於自卑的,是在童年時期由於撫養不當造成的,比如,很早的時候就喪失父/母,在家裡存在感低,經常被父母否定等等,長大後,就開始四處同,求安全感,求愛……巨嬰都有什麼特徵?
  • 心理學:從川普分析原生家庭的影響,巨嬰型人格的三點心理問題
    文/夢嫻君今年新冠疫情以來,美總統唐納德.川普的獨特言行,除了讓我們感到非常詫異之外,也讓我們深刻地認識到了原生家庭孵化出來的巨嬰型人格的人對家庭,國家,甚至整個國際社會的巨大影響。但是無限的溺愛和過度的保護,阻礙了孩子正常的成長和發展,也是對孩子一生最大的傷害。巨嬰型人格,心理學上也叫自戀型人格障礙。他們容易以自我為中心,缺乏規則意識,一旦出現超乎自己預期的情況,就會情緒失控,產生過激的非理性行為。
  • 巨嬰心理:成年人心智沒有成熟,有2點非常明顯的特徵
    實際上巨嬰是一個網絡詞語,意思是身體年齡是成年人,心裡卻非常不成熟,可以說心理年齡停留在未成年階段。有一點需要說明,如今不少家長,都非常溺愛自己的孩子,孩子做錯事基本上就不當一回事,居然因為太過寵溺,把孩子慣得無法無天,孩子長大後,不光不知道收斂,還熱衷於啃老,有的孩子經常向父母要錢,覺得是理所當然的事情。父母不給,就各種指責,說為何還要我這個孩子?
  • 巨嬰心理:成年人心智沒有成熟,有2點非常明顯的特徵
    什麼是巨嬰?實際上巨嬰是一個網絡詞語,意思是身體年齡是成年人,心裡卻非常不成熟,可以說心理年齡停留在未成年階段。還有一種自卑型的巨嬰,是由於曉得時候因為撫養失誤而造成的,就像很早的時候就失去了父母,在家裡沒什麼存在感,往往不被父母認可等等,長大後,就開始到處尋求認同和安全感,求愛……巨嬰的特徵是什麼?
  • 巨嬰普增 理性沒落
    即是心理滯留在嬰兒水平的成年人。2018年12月3日,巨嬰被《咬文嚼字》公布為2018網絡十大流行語。可見中國社會巨嬰的普遍性。巨嬰的心理就是不願成長、不願成熟、不願理性。因而引起,一是「全能自戀」,認為自己無所不能。它導致把全世界都當成自己的所屬品,不能平等對待別人,甚至不把其他人當作生靈,這種心理其實是嬰兒早期都會存在的一種心理——自我中心化。
  • 挽回愛情:避免過度自責心理更有利於挽回
    這一節課要跟大家聊一聊,避免過度自責心理,更有利於挽回。而在我的挽回案例當中大多數想挽回複合的人,他的思維模式都是原因內求模式,而且挽回欲望非常強烈,這種愧疚心理促使著他想儘快挽回對方,想要對對方好來彌補過去的錯,告訴對方自己可以做得更好。而那些歸因於外部思維模式的人呢?
  • 當你具備這7個特徵時,心理是健康的,沒人會說你是「巨嬰」
    當你具備這7個特徵時,心理是健康的,沒人會說你是「巨嬰」通常,我們說一個人到18歲就算是成年了,可是我們發現,隨著現在物質條件的優越,很多孩子到了18歲,從年齡上講已經成年,可是心裡上卻還很不成熟,甚至到30多歲還在啃老,這也就是我們常常講的「巨嬰」,巨大的嬰兒。
  • ​家庭教育不育「巨嬰」
    一、什麼是「巨嬰」?「巨嬰」指的是那些心理年齡停滯在嬰孩階段的成人。他們雖然已經成年,但是心理年齡停留在孩童時期,習慣以自我為中心,完全沒有規則約束,沒有道德意識,不會顧忌周圍其他人的感受,呈現「幼態持續」狀。
  • 小鹿情感:挽回前男友的心理技巧,六招挽回一個男人的心
    相信現在大部分的年輕情侶們,他們其實現在正在經歷一場熱烈的感情,但是他們也絕對不會是很懂感情的那波人,或許在感情的激情期,兩個人會對於對方有一些包容,但是慢慢的,會因為他們的這樣不懂愛情,而導致讓對方徹底的失望,接下來我們就具體來了解一下,挽回前男友的心理技巧,說不定會讓你成功的就挽回一段感情
  • 武志紅的反孝道立場與「巨嬰」概念
    然而心理內容在很多時候還是離不開個人的情感體驗的,這些情感體驗是我們個人經歷所遺留的產物。經歷及社會文化給人在心理上的影響絕不會亞於生理層面的各種我在這裡其實跟武志紅的傾向也是一致的。「巨嬰」概念所指出以及所掩蓋的事實前面談論了網絡上關於他的批判評論的一些看法,這裡說一些我個人的一點觀察。
  • 心理解答:分手後如何挽回?
    分手後想挽回的,通常用兩種心理:一種是自己提出分手,但是事後又後悔了。一種是對方提出分手,但是自己不甘心。那麼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想挽回戀人呢?這時如果你想挽回,就必須改變自己的行為模式,否則即使成功挽回,也可能會因為吵架而再度分手。
  • 武志紅:90%的中國成年人都是「巨嬰」
    反之,就轉為有破壞性的生命,或對內攻擊自己,或對外攻擊別人,怨恨、憤怒、鄙視、諷刺等,成為「巨嬰」形成的根源。巨嬰最愛世界圍著自己轉所謂巨嬰,就是成年嬰兒。身體上是成年人,心理發展水平卻還是一歲以前的嬰兒水準。「中國社會90%的問題,或者絕大多數的愛與恨,都和一個基本事實聯繫在一起,就是絕大多數中國成年人都是巨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