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嬰心理分析:被臍帶纏住喉嚨,"長不大"的年輕人們

2020-09-23 簡談人生


近來,網抑雲的諧音梗悄然登上熱搜,引發了人們對「喪文化」的討論,什麼是「喪文化」?

指青年群體當中的帶有頹廢、絕望、悲觀等情緒和色彩的語言、文字或圖畫,它是青年亞文化的一種新形式,在一種程度上是新時期青年社會心態和社會心理的一個表徵。

「喪文化」的背後映射了這屆在重重保護下長大的孩子們,由於缺乏足夠的社會經驗而產生脆弱的自我,過度追求安全,成為「巨嬰」。

曉琳是哥哥的相親對象,是哥哥眼中的乖乖女,但接觸下來之後,我強烈要求換嫂子,為什麼呢?

因為在這個「乖乖女」嫂子的眼裡,沒有理解,沒有包容,更沒有遷就,有的只是無盡的自戀和自私,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遇事膽小,沒有主見,卻不懂得承擔和諒解,哥哥點了一份她不愛吃的蔬菜,她就埋怨;哥哥反對她的某些看法,她就怪哥哥不尊重她。

她最愛的就是買買買,吃吃吃,她聊天中談到她有一個超級寵她的媽媽,有一次她想吃媽媽做的蛋糕,結果她媽媽第二天就從鄰省坐了幾個小時火車過來給女兒送了幾個大蛋糕。

可想而知,她這一切跟她背後那個每天跟她煲幾個小時電話粥的母親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巨嬰形成的背後,都有包辦一切的父母

所謂「巨嬰」,是指身體和年齡已是成年人,但心理發展水平和生活自理能力還停滯於嬰兒時期。

被父母過度溺愛長大的孩子的巨嬰心理已經形成,我國是巨嬰生長的最肥沃的土地,國人的教育存在很多盲點和誤區,大多數巨嬰們都有一個極度溺愛她們,卻又極度傷害她們的母親。

母親都很愛自己的孩子,但許多母親的做法是盲目的,她們一心將所有的東西都給予孩子,這些給予卻缺乏最基本的尊重,同時也忽視了孩子心理的成長。

巨嬰的存在,揭露的是中國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確實存在問題,對於孩子獨立性的培養,學校和父母都沒有做到位,導致孩子獨立性的缺失及人格的缺陷,不得不說是一種悲哀。

巨嬰的六大心理特徵

一、以自我為中心

對於他們來說,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所有人都應圍著他們轉,全世界都是他的附屬品,自己想做的事一旦不能完成,就表現出誓不罷休的態度,即便為此破壞規則,違背道德,也要一條路走到黑。

二、沒有責任心和責任感

他們有著包辦一切的父母,所以連責任父母也一併承擔了,他們從小就沒有責任意識,遇到事情都會有父母來處理,他們只會逃避責任。

三、邏輯雙標

他們的世界是無敵的,因為他們與現實生活完全割裂,他們有著屬於自己的一套邏輯,而這套邏輯的評價標準完全是看心情和喜好,對待自己和自己喜歡的與對待別人和自己不喜歡的會出現截然不同的標準和評價。

四、沒有應對世界的能力

從小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之下,從來沒有獨立飛翔過,在父母的過度保護下,失去了應對複雜社會的能力。脫離父母之後,他們難以面對世界。

五、吸血鬼式生存

對於這種巨嬰,他們想要榨乾父母的一切,不知世上有多少家庭活成了這個樣子,一方無盡索取,一方拼命給予。

離開依賴的溫床,獨立成長

擺脫巨嬰心理,就要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承擔,自己的決定自己去負責。

只有懂得自我承擔的人,內心才會越來越強大,才能在人生的歷練場上披荊斬棘。

尊重獨特的自我,勇於覺醒、自我覺醒是對自己身心活動的覺察,一個人一旦有了自我認識,也就相對比較容易產生獨立人格,而一旦有了獨立人格,人生將被適度的充實感所包裹,從而不再依賴。


相關焦點

  • 巨嬰心理分析:被臍帶纏住喉嚨,「長不大」的年輕人們
    近來,網抑雲的諧音梗悄然登上熱搜,引發了人們對「喪文化」的討論,什麼是「喪文化」?指青年群體當中的帶有頹廢、絕望、悲觀等情緒和色彩的語言、文字或圖畫,它是青年亞文化的一種新形式,在一種程度上是新時期青年社會心態和社會心理的一個表徵。
  • 長不大的巨嬰,背後都是溺愛的家長
    這就是一個長大不的巨嬰。還各種吐槽父母這裡不好,那裡不好。他們雖然生理年齡已經是成人,但心理年齡仍似嬰兒般,總是喜歡一味索取,絲毫不顧及別人的感受。即便衣服中看不中用,鞋子膈腳,吃一塹長一智,不經歷選擇永遠長不大。就像高考選專業,他們受教育有限,對於專業見識程度不夠,不能給你分析,而你又習慣於依賴,只能打電話給親戚朋友要建議。
  • 巨嬰心理:長不大的成年人,有2點特徵,很明顯
    什麼是巨嬰?巨嬰其實是一個網絡詞語,指身體是成年人,但心智卻很幼稚,表示極不成熟的一種概念。還有一種巨嬰屬於自卑的,是在童年時期由於撫養不當造成的,比如,很早的時候就喪失父/母,在家裡存在感低,經常被父母否定等等,長大後,就開始四處同,求安全感,求愛……巨嬰都有什麼特徵?
  • 23歲「健康青年」手腳健全,被餓死家中,長不大巨嬰「太可怕」
    一個23歲「健康青年」手腳健全,被餓死家中,長不大巨嬰「太可怕」 。「巨嬰」並不是真正的嬰兒,而是生理已經成年,可心理還是嬰兒的水平。這樣的人並不懂得付出,只是一味地向父母索取,認為父母就應該養著他。如果說父母無法滿足他的要求,便會像嬰兒一樣哭鬧,甚至還會對父母拳腳相加。
  • 33歲還長不大的「巨嬰」,喜歡用奶瓶喝咖啡,戒不掉紙尿褲
    本文由糰子媽育兒原創,歡迎個人評論、分享人們在照顧小嬰兒很細心33歲還長不大的「巨嬰」在大家身邊已經過了30歲的男士,人生是一種什麼狀態?牙齒已經長全的傑克仍然在用奶瓶喝水、喝牛奶、喝咖啡,還總喜歡叼著安撫奶嘴,對家長的需求比真正的小嬰兒還多。
  • 誰是長不大的大人 「巨嬰」再成兩岸三地網絡熱門詞
    而在臺灣,也開始有聲音批評動輒反對政府決策的人是「巨嬰」,被劃上跟刁民一樣的等號。誰是巨嬰?巨嬰的養成與社會有什麼樣的關係?在兩岸三地的語境社會脈絡下「巨嬰」又有什麼不同的指涉?「巨嬰」一詞2016流行2016年心理諮詢師武志紅所著的《巨嬰國:國內心理學家系統透視中國國民性》曾在兩岸三地都引發討論,心理諮商師武志紅提到,許多中國人是成年的嬰兒,即使身體已經發育心理卻還停留在嬰兒階段,心理特點是共生、全能自戀,偏執分裂,只要世界不按照自己的意志運轉就想要毀掉世界。
  • 長不大的巨嬰有多可怕,23歲青年手腳健全,卻被餓死在家中 ​
    心理學上這樣講,所謂「巨嬰」就是明明已經成年,心理上卻還停留在嬰兒的水平。這些長不大的「巨嬰」到底有多可怕?「巨嬰」之所以被稱之為巨嬰,就是他們的思維不能與常人相比,他們看似平常,心理上卻很極端,做出的行為往往也讓人難以接受。巨嬰的這些人心理往往有兩種表現,一種是自戀型,認為自己天下第一,沒有什麼是自己做不到的,這種人的殺傷力極強。
  • 被臍帶纏住脖子6周,依舊平安出生,「奇蹟寶寶」詮釋生命之頑強
    事實上,胎兒在子宮內的臍帶繞頸現象是很危險的。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很多:1.臍帶過長:過長的臍帶會導致胎兒被多出的臍帶纏繞2.胎兒過小:如果臍帶長度正常,但胎兒過小,那正常長度的臍帶對於這個小胎兒來說一樣是很長的,很容易被纏繞住的。3.
  • 長不大的巨嬰有多可怕
    幼稚巨嬰指的是一個人雖然生理成熟,但是心理還沒有長大,需要別人為他負責,這樣的人叫做巨嬰。仝卓無疑是一個巨嬰,首先表現在他是非常幼稚的一個人。這樣的人常常來自於被溺愛的家庭,過度保護造成了他們的心理成長過程的停滯。
  • 挽回的最大殺手:巨嬰心理
    但是,如果要說對巨嬰心理有深切體會的,我相信應該沒多少人深刻的感受過。成年人的巨嬰心理是一種心理病態。一般的成年人患上巨嬰心理這種病症主要是由於在嬰幼兒階段由於缺乏正確照顧而導致的心理缺失。作為一名情感老師,在輔導很多學員去挽回感情的時候,對於他們身上存在的巨嬰心理特徵,感觸尤為深刻。
  • 巨嬰心理,才是你家庭不幸的根源
    作者:寶寶知道 一朵不要命的薔薇花作者 | 木木我們90%的愛與痛,都和一個基本事實有關:大多數成年人,心理水平是嬰兒。——武志紅《巨嬰國》巨嬰,中國家庭幸福的最大殺手。任何心理障礙,本質上都是關係障礙。任何人面對世界、面對關係、面對其他人的方式,本質上都是自己內心潛意識的投射。
  • 擺脫巨嬰心理
    可是啊,有一種人,即使他已經長大成人了,本該自己面對社會,卻依舊依賴父母或是他人,並且還是名副其實的,顯然他們的心理年齡依然滯留在嬰兒水平層面,稱他為巨嬰。巨嬰啊,有很多可怕的心理,其中最主要的有兩個。
  • 河南高考一女生撕毀兩人答題卡:長不大的巨嬰,有多可怕?
    簡單來說,巨嬰就是成年的嬰兒。嬰兒是什麼心理?希望有求必應,希望全世界都能順從他。很多小BB在自己的需求沒被滿足時,會去搞破壞,博取注意,以達到目的。心理學家武志紅曾在《巨嬰國》中寫道:「有些中國人的心理年齡,沒有超過1歲,還停留在口欲期。」
  • 胎兒胎動次數少於這個數,很可能是被臍帶「纏住」,孕媽數對了嗎
    二、胎動突然變得頻繁胎寶胎動是有一定規律的,如果胎寶胎動突然變得頻繁,怎麼安撫都沒有用的話,很可能是胎寶被臍帶所纏住,或者是胎寶感到不舒服,孕媽要及時就醫。三、胎寶胎動頻繁之後,長時間停止不動
  • 臍帶繞頸了,先別慌
    胎兒在母體內會翻滾打轉,臍帶有可能纏住胎兒的頸部、手和腳,其中最常見的就是繞頸。 2、如果臍帶過長,胎兒在運動中就容易發生繞頸;如果羊水過多,胎兒在母體中的活動空間比較大,那麼胎兒也很容易在自我運動的過程中繞頸。 因為臍帶是漂浮在羊水中的,活動性高,會跟著胎寶寶的活動而變化,可能寶寶一個翻身就解開了,也可能原本沒有臍帶繞頸胎兒一個翻身又纏上了,過上一段時間又自行解開了。
  • 究竟什麼叫臍帶繞頸?胎兒臍帶繞頸後,孕媽的正確做法是什麼?
    有部分女性在做產檢時,醫生會跟他們說胎兒被臍帶繞頸了,因為缺乏必要的孕期常識,一聽臍帶繞頸這個名稱,她們會萬分緊張。今天就給各位孕媽介紹一下臍帶繞頸。究竟什麼是臍帶繞頸?嬰兒靠母親提供營養,臍帶就是兩者之間連接的紐帶。在通常情況下,臍帶的長度大概為30—70公分,可以令胎兒在子宮內自由的漂浮活動。
  • 長大不大的巨嬰有多可怕,23歲青年手腳健全,卻被餓死在家中
    孩子小的時候,就從來不讓孩子做事,不管是大事還是小事,他們都一手包攬,這就導致孩子長大後成了巨嬰。他的父母長命百歲的話,這個孩子也就是啃老的典範。只是他的父親早早的去世了,母親在這樣的情況下,也依舊保留著寵溺孩子的行為。漸漸地,孩子長大了,母親也因為勞累過度撒手人寰。
  • 國人心理透視:巨嬰在我們身邊泛濫
    現今中國社會,「媽寶男」現象被廣泛熱議,其實不論男女,生理成熟、心理幼稚的人比比皆是。國內精神分析學家武志紅根據自己的理解,提出「巨嬰」一詞來形容那些身體和年齡上已是成年人,但心理發展水平還停滯在嬰兒期的人。嬰兒的心理有什麼特點?
  • 心理學家:大多數國人有巨嬰心理
    原標題:我們90%的愛與痛 與巨嬰心理有關  「我們90%的愛與痛,都和一個基本事實有關——大多數成年人,心理水平是嬰兒。」  巨嬰心理特徵:共生、全能自戀、偏執分裂  「一個人有生理年齡,也有心理年齡,一個民族,也可以說有一個集體心理年齡。國內的精神分析學界有一個基本共識:中國人的集體心理年齡,沒有超過一歲。而我還有一個更激進的判斷——沒有超過6個月。這樣的成年人,是巨嬰;這樣的國家,是巨嬰國。」武志紅說。
  • 「生理臍帶」、「心理臍帶」,還可以解釋孩子的叛逆期行為?
    今天在聽到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理論,就是關於孩子的「生理臍帶」和「心理臍帶」。了解了這個理論,或許可以使我們在面對孩子十三四歲的青春叛逆期時對他們有所了解,有所幫助。我們都知道,每個人在媽媽肚子裡時是通過生理臍帶與母體相連的,母體通過生理臍帶向孩子輸送所需的養分,使孩子能夠在媽媽的肚子裡一天天地長大。而當孩子出生以後,生理臍帶自然就會被剪斷,我們稱之為生理臍帶脫落,這是誰都知道的事情,但是我們所不知道的是與之相對應的是人還有一個「心理臍帶」,而心理臍帶脫落的時間大概就是十三四歲,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孩子的叛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