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我們能選擇嗎?
孩子的教育問題一直是一個家庭的重中之重,我還記得我沒結婚的時候經常會跟我的父母說:如果我有了孩子,以後肯定不會管他太嚴,只要別幹什麼壞事兒,開開心心的就行。但事實是當我做了父母,尤其是孩子上了幼兒園開始,我也會開始給她報數學啟蒙、英語啟蒙這類的學科課程,還有特長類的輪滑以及正在考慮中的舞蹈,為的就是想讓孩子不要掉隊。但這不就是跟我的父母當初給我規劃的是一樣的嗎?
做父母的沒有一個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開心快樂的,但快樂教育也好,壓力教育也好我們真的有的選擇嗎?
快樂教育對我不現實
我相信這個話題一出來一定會有很多人會選擇快樂教育,就像《茶話會》裡胡杏兒,她說她會根據孩子的興趣進行培養,而不希望一味地強制孩子去學習。的確,這應該是全天下父母的都願意的,很多的成功人士也確實雖非科班出身,但最終卻憑藉自己對興趣熱愛而取得好的成果。但我們忽略了三點。
1、非科班出生卻大有作為的人是鳳毛麟角,大多數人都是凡人。我們不能用個別的案例去作為統一標準
2、能真正實踐快樂教育的家庭,條件大多不普通。好的家庭條件給了他們追求自己夢想的基礎,讓他們不用為了現實因素而考慮太多。
3、最後一個就是對家長的要求。快樂教育是要讓孩子學得開心、學得快樂,但這需要花費家長很大的心力,同時對家長的能力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為了能讓孩子得到好的發展,家長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這一點普通家庭是很難承受的,尤其是在一線城市,更是很難實現。
我的選擇:壓力中努力給予快樂
像之前說的,做父母的沒有不希望孩子健康快樂成長的,既然純粹的快樂教育實現不了,那我們可以將二者融合——在壓力中努力給予快樂。學習的過程本就是一個磨練的過程,孩子會遇到坡、遇到坎,作為父母,我們可以少一些責怪多一點鼓勵;努力成為他們學習的夥伴,分享他們的糾結和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