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臺北武昌街

2021-01-10 華夏經緯網

  清晨,臺北武昌街上空漂浮著綿羊似的白雲,海風吹過,雲朵便向著臺灣最高的玉山稀薄地散開了。這時,初升的太陽冉冉升起,照亮了臺北的大街小巷。

  陽春三月,從臺北中山北路的沃田酒店搬到武昌街的一家旅館。這武昌街聲名遠播,從20世紀三十年代開始,就成了臺北市獨樹一幟的電影街。當時這條街上有十多家戲院,後來隨著市場的繁榮,又增加了樂聲、獅子林、豪華、國王、皇后等新的戲院,成為年輕人娛樂和老年人休閒的好地方。

  武昌街同時也是外地人旅遊的天堂。那裡有一家以老式商場改建而成的設計型酒店——臺北意舍。該酒店的老闆運用了眾多老舊家具和西門町當地具有特色的元素,形塑出帶有臺灣海洋特色和當下時尚風格相結合的精品酒店。我感興趣的不是這間酒店的豪華和氣派,而是四樓的誠品書店。臺灣的大型商場都有「誠品」入駐。書店賣的不是大路貨,在那裡可以找到眾多學術著作和純文學雜誌。

  臺灣的街道差不多都是以大陸的城市命名。當旅店老闆問我們從哪裡來時,我們回答說從武漢市來。老闆「啊」了一聲,「原來你們是從漢口市來。」臺灣按民國時期的說法,稱北京為北平,武漢為漢口。這家酒店一進門就可看到《漢口市地圖》,給人賓至如歸的感覺。

  和武昌街毗鄰的是漢口街。據說,當年那些來臺的老兵,在戒嚴時期無法回湖北武漢探親,便到武昌街走一走,以釋濃鬱的鄉愁。我們在逛漢口街時,正好碰到一位美國華文作家和韓國的經濟學家,她們說自己住在位於武昌街二段的酒店,那是風情萬種的西門町腹地。旁邊有「江夏推拿」、「正宗漢口飯店」,讓我們這些來自武漢的人聽起來分外親切。

  武昌街之所以赫赫有名,源於從河南流亡到臺灣的詩人周夢蝶所擺的一個小書攤。1948年,他曾想考武漢大學,後隨「青年軍」去臺,1956年退役。他那孤絕暗淡清癯的身影,與店員、守墓者形象分不開。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周夢蝶在「明星麵包店」一座位於武昌街一段七號的騎樓,擺起了舊書攤,那裡還有「明星咖啡屋」。這「明星咖啡屋」,又和「明星麵包店」一樣聞名。據武昌街居民介紹,這家「明星麵包店」建於1949年,是一批舊俄皇族後裔因思念家鄉風味而建立的。他擺的書攤吸引了許多文藝青年乃至作家在此流連忘返,「明星咖啡屋」也由此成為文人聚會宴飲的「文藝沙龍」。像著名作家白先勇、以跳現代舞著稱的林懷民,以及「施家三姐妹」之一的施叔青、鄉土作家黃春明、以魯迅為師的陳映真,他們一起在明星咖啡屋讀書、寫作、會友,在海闊天空的聊天中構思作品。臺灣當代文學史上著名的《現代文學》《創世紀》《文學季刊》等雜誌,也常在「明星咖啡屋」討論刊物的題材和內容,有的人則在這裡編輯和校對。他們興致勃勃,聊天至深夜,不覺得疲倦,可見這間「明星咖啡屋」的吸引力。

  周夢蝶的書攤,總共開了21年。後他因病蟄居新店五峰山下,半日讀書,半日靜坐。「天堂寂寞,人間桎梏,地獄愁慘」。難怪余光中認為在所有居士之中,周夢蝶端坐的地方與出家離得很近,他「常常予人詩僧的感覺」。白先勇憶述:「當時《現代文學》常常剩下許多賣不出去的舊雜誌,我們便一包包提到武昌街,讓周夢蝶掛在孤獨國的寶座上,然後步上明星的二樓,喝一杯濃鬱的咖啡,度過一個文學的下午。」也就是說,周夢蝶在武昌街擺的書攤不僅賣冷門詩集,也賣銷不出去的文學雜誌。這種極富魅力的文藝沙龍,雖然地盤不大,只是小小的一方世界,卻在臺灣文學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頁。

  武昌街還是一條美食街。那裡有一個新菜譜叫「大陸妹」,我百思不得其解。當這道菜端在面前時,才發現這是生菜!最受「陸胞」青睞的是滷肉飯。如同許多的臺灣小吃一樣,在全臺各地都有店家賣這種飯。而滷肉飯在臺灣南北地區均寫作「魯肉飯」,其做法卻有差異。在臺灣北部,滷肉飯為一種淋上含有煮熟碎豬肉(豬絞肉)及醬油滷汁的白飯的料理,有時醬汁裡亦會有香菇丁等的成分在內。與焢肉飯不同,此種作法在臺灣南部稱作「肉臊飯」,而所謂的「滷肉飯」在臺灣南部是指有著滷豬三層肉的焢肉飯。我在武昌街吃的滷肉飯是由米飯、五花肉為主要食材做成的一道美食。此飯肉肥而不膩,甜鹹適口,香濃四溢。晚餐我們吃的則是排骨飯。這排骨,不是武漢人說的豬肋骨,而是一種炸豬排。這是很有營養的美食,將豬排的美味與大米融合在一起,再澆上那鮮美多汁的排骨湯,我內人說那簡直是人間美味。

  遺憾的是,無論是臺北的武昌街還是漢口街,都找不到熱乾麵、面窩和令人口齒留香的燒梅和豆皮。我們只好入鄉隨俗吃地道的永和豆漿和「古早味」燒餅及油條,老闆娘聽出我們的湖北口音,便連忙帶我上二樓雅座。我說你為何不開個熱乾麵店,她說:「我不會做。」這位「陸配」(從湖北黃石嫁到臺灣的新娘)表示端午節回鄉後,一定會跟在漢口武聖路開餐館的姐姐學做熱乾麵和豆皮,然後引進到臺北武昌街,並熱情地說下次你再來我們這裡用餐,就請你們品嘗帶臺北味的熱乾麵和豆皮,說得我們哈哈大笑起來。

  我這次到臺北開會的一個重要目的,除了以文會友外,便是瘋狂地購書,以至一擲萬金,買了將近兩萬元新臺幣的臺灣文學書。不僅在臺北武昌街,而且在臺北重慶南路、廣州街、溫州街、龍泉街、松江路、中山路、羅斯福路、新生南路,處處都留下了我購書的足跡。在一家「茉莉二手書店」,看到武漢詩人谷未黃的通俗詩選,有他鄉遇故知之感。由於我買的書合起來有整整4大箱,酒店老闆看我「活著為了讀書,讀書為了活著」,年近八十而精力充沛不迷戀手機,屬稀有動物,便主動幫我將這些從全臺北各地「掠」來的繁體字書捆綁入箱,還帶我去附近的郵局寄書。這時已近黃昏,夕陽把波光粼粼的淡江水染成了閃著亮光的綢緞……(古遠清)

相關焦點

  • 臺北是個「小中國」
    臺灣不少路名都是由大陸移植而來,在街道分布上呈現具體而微的「中國」,像圖中「武昌街」路標,恰在很「臺」的「鴨肉扁」店招旁。建築學者李幹朗表示,一九四七年國民政府接收臺灣,第一件事就是將臺北街道名從日本名改為中國名。     決定改名大事的是一位上海工程師鄭定邦。當時臺北還是省轄市,範圍大概是今天的大同、中山、大安、萬華和松山區。
  • 大陸人看臺灣:臺北街道 架在海峽的一座橋
    中新網3月30日電 臺灣《旺報》30日刊文《臺北城區的街道名》,文章稱臺灣當局在對臺北街道命名的過程中,注重宣傳中華文化,體現了兩岸之間的文化同一性。臺北的街道名,如同架在臺灣海峽的一座橋,連接著海峽兩岸民眾的心。
  • 西門町是臺北最繁華的商業圈之一,潮流文化聚集之地
    西門町有20多家電影院組成了電影一條街,在臺北要看電影首映,來西門町準沒錯西門町是歌手舉辦籤唱會的御用之地,在這裡走上十分鐘,撞星機率爆表。西門町也是街頭藝術家們的天堂,無論你喜歡唱歌、打鼓演奏還是水晶球特技,在西門町的街頭,你的感官將被一一滿足西門町,自由、開放、個性、時尚、潮流等等,好多形容詞都是用這裡,前沿與時代,歷史與革命,這裡可以買到許多你理想的時裝,這裡也可以作為安靜休閒看書的場所,很綜合也很包容吧西門町是臺北熱鬧的街道,也是年輕人和時尚的聚集區,看著臺北少年在不太暖和的冬天,穿著短裙和長筒襪,的確是有小時候電視上看臺灣電視劇的感覺
  • 臺北西門町大受日本影響 少女援助交易盛行(圖)
    第1頁:街頭少女渾身日貨 色情交易到處泛濫第2頁:「哈日」一族的大本營   本報駐臺北特約撰稿人林文山  街頭少女渾身日貨 色情交易到處泛濫  由於特殊的歷史背景,西門町文化受到日本影響很大  驕陽下的臺北,染著各色頭髮的青少年比比皆是,穿著怪異的年輕情侶在街頭接吻,妙齡少女三五成群地站在街邊……這就是燈紅酒綠的臺北著名娛樂街——西門町。
  • 第四屆兩岸交流紀實文學獎臺北頒獎
    原標題:第四屆兩岸交流紀實文學獎臺北頒獎  新華網臺北7月15日電(記者李慧穎 何自力)由臺灣方面陸委會主辦的第四屆兩岸交流紀實文學獎15日在臺北頒獎,25件優秀作品在此次評選中脫穎而出獲得獎項。   兩岸交流紀實文學獎分為「紀實文學」及「紀實圖文」兩類獎項。
  • 西門町是臺北最繁華的商業圈之一,潮流文化聚集之地,你知道嗎
    西門町町幾乎每周末都會有迷你演唱會、籤名會、唱片發行會等活動登場,也經常能看到各種電影宣傳、街頭表演等活動,西門町亭有20多個電影院建了電影街,想在臺北看電影上映,西門町亭來是肯定的。一直覺得人應該去旅行,在年輕的時候,趁著有脾氣裝瀟灑,有本錢耍個性,離開睜眼閉眼看見的城市,逃離身邊的紛紛擾擾,找一個讓心裡安靜和乾淨的地方,自己變得跟水晶一般透明,然後拍一些美得想哭的照片,留給老年的自己!
  • 西門町 臺北商圈流行地
    西門町是臺北繁華的代名詞,人們首先就會想到星探在此發現了林青霞。而真實的西門町並不像日本新宿那種混亂得讓人迷蹤,在這裡,文化是一張重要的地圖。西門町是目前臺北市重要的消費商圈,也是臺北地標式旅遊勝地。世界各地都不僅相同,青少年非常喜歡聚集的地方一定是亞文化活躍的地方,周末的西門町有青少年的Cosplay表演、刺青等等充滿了視覺挑戰的活動,這裡不同於臺北市東區的商圈,那是為中產階級服務的,是典雅穩重的時尚,西門町是孕育新潮流、亞文化的地方,是新銳的時尚。
  • 特色百貨、品牌商家進駐西區 臺北老城煥發新魅力
    西區是臺北歷史悠久的傳統商業區,很長一段時間都是臺北的商業中心。早在二十世紀初期,西門町和臺北車站就聚集了大量人氣;二十世紀後期由於幾近飽和,西區發展速度降緩;近年來,隨著新興的規劃改造,許多特色百貨、商鋪進駐西區,讓臺北老城散發出新的魅力。   西區購物哪裡去?
  • 臺北10大購物首選地
    從101大樓到有臺北曼哈頓之稱的信義商圈,臺北10大購物優選地絕對不容錯過。5、西門町商圈西門町是臺北市重要的消費商圈,臺北繁華的代名詞,也是臺北地標式旅遊勝地。如今所說的西門町商圈所含蓋的區域相當廣泛了,現在一般所指的「西門町」範圍大概是東起中華路、西到康定路、北起漢口街、南至成都路二段,包括昆明街、西寧南路、漢中街、峨眉街、武昌街二段、衡陽路、寶慶路等。地址:臺北市萬華區成都路、中華路、武昌街、西寧南路等街區
  • 回歸後的臺灣,等以後臺北這些地方我一定會去
    北京故宮博物院是中國最大的博物館,館藏眾多,但其實臺北故宮博物院才是收藏了其精華.其中三大國寶︰肉形石、翠玉白菜口、毛公鼎,更是精品中的精品~可以說到臺北不到臺北故宮博物院,不算真正遊覽了臺北。到了臺北故宮博物院,會領略中國古代文化之精髓所在。
  • 大陸學生看臺灣:臺北城區的街道名
    一月的臺北夜晚有點溼冷,蒙蒙小雨一直淅淅瀝瀝地下著,那句孟庭葦的「冬天來臺北看雨」讓我們的出行多了分雅興。在去臺北西門町夜市的路上,我好奇地觀察路邊每個角落,騎樓綿延的臺北街頭有一種既陌生,卻又有些熟悉的感覺。因為在這裡,看到的街道名稱,竟然幾乎都是大陸的地名。穿行在臺北的大街小巷,如同穿行在大陸的某個地方,很是有趣。
  • 「行程」臺北文藝城市1日遊
    行程概述臺北星光璀璨,人們步履匆匆,如果只有一天時間留給這座城市,何不慢下腳步, 細嗅穿越歷史長河的濃香?以咖啡為媒介,品味著臺北人忙碌生活的另一面。,寫下瑣碎的思緒;漫步臺灣大學領略」臺灣第一學府」的安靜恬淡;累了就去街對面的誠品書店,抽一本心愛的書,席地而坐;去「溫羅汀」與」康青龍」尋寶吧,這裡臥虎藏龍的40餘家獨立書店,咖啡館和獨立音樂室足夠讓人眼花繚亂;傍晚來到西門町,名聲在外的老派咖啡廳 - 「蜂大咖啡」便隱身在這臺北的潮流之地中……景點攻略
  • 【購物指南】臺北購物地圖全攻略
    早期窯廠林立,陶瓷工藝到目前已有200年的歷史。不管是藝術陶瓷,創意造型陶瓷還是茶壺,茶具,在這裡都能淘到最理想的選擇。臺北就是一個集世界潮流和復古文化於一體的城市,臺北是多元的、廣納的。創意、平凡、特色、潮流、奢侈,這裡都會接納,給出一席之地,讓所有人都能找到自己心目中最完美的購物天堂。
  • 西門町有條塗鴉街 臺北「塗客」的激情與夢想
    (中新社發 )   西門町有條塗鴉街  人在臺北的時候,我喜歡在閒暇時揀那偏僻街巷鑽進去瞎逛,反正沒去過的地方一般都會興致勃勃的。記不清是什麼時候第一次竄到西門町的那片街巷裡去的,冷不丁就從普通一隅闖進了色彩斑斕的塗鴉世界。
  • 【臺北看電影】西門町影院觀影見聞錄
    曾經在2012年跟團遊過臺灣,當時最大的遺憾是只在臺北呆了一晚,購物加上夜遊誠品書店,時間匆匆而過,無法深度探究這個城市的美。每到一處必去影院體驗一番的影迷必備項目也自然落空。這次的臺灣之旅是一次有老有小的舉家出遊,為了照顧老人小孩,行程幾乎都安排在了臺北。我也頗有私心的將住地安排在了西門町,帶著《所羅門的偽證》上下篇兩部電影的觀影計劃出發了。
  • 臺北特色商區和市集,帶你深度體驗臺北!
    而其總店《臺北敦南店》, 以24小時不打烊的經營模式,塑造了臺北獨有的夜書店風景,不僅《TIMES ASIA》曾將之評選為亞洲最佳書店,並吸引許多香港、大陸及海外觀光客慕名前來,若要稱其為臺北市的「文化地標」也不為過。
  • 臺北十大推薦伴手禮 ~Top 10 Recommended Taipei Gifts To Bring Home~
    時間來到90年代,香港藝人來臺表演,帶動了娛樂與觀光的交流。藝人初嚐老天祿滷味後為之驚艷,尤其是鴨舌頭,雖然形狀奇特但有著超強魅力,咬在嘴 裡越嚼越香的滋味,一支接著一支讓人停不下口;這種獨特的臺北小吃,也因此竄紅到香港、新加坡華人地區,成為必買的臺北特色伴手禮。隨著兩岸工商更加密切,許多在大陸打 拼的臺商,最割捨不下就是臺灣小吃的道地美味。
  • 不知疲倦的逛街族:臺北七大購物百貨/商圈攻略!
    地址:臺北市中山區敬業三路20號5.西門町商圈「不到臺北市,不知道臺灣的繁華;不到西門町,不知道臺北的熱鬧」。西門町是臺北年輕人的時尚中心,據說很多明星的發片儀式或歌星籤名發售唱片都會選在這裡。地址:臺北市萬華區成都路、中華路、武昌街、西寧南路等街區營業時間:全年無休交通方式:捷運直達西門町站,出站即是西門町大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