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除了金星和天王星行星都逆時針自轉?如果是這樣,為什麼?

2020-12-20 天文在線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沒錯,除了金星和天王星以外的行星都以逆時針的方向自轉。

我在谷歌和油管做了細緻研究。結論是……

在我們的恆星剛剛形成時,所有的行星都是逆時針方向旋轉的,包括天王星和金星。

而現在所有在我們星系的行星,除了金星和天王星都是逆時針自轉的。

我們恐怕永遠都不會發現這背後的原因,因為沒有人能夠觀測到太陽剛剛形成時的事情。但我們現在可以對到底發生了什麼做出一些假設,為什麼有些行星不像其他的一樣逆時針自轉?

金星

我們來首先談一談金星

金星上的一天=243地球天

金星上的一年=225地球天

以上的數據是不是很奇怪?

一天比金星上的一年還要長,但你知道為什麼嗎?因為它自轉的速度非常慢。

金星順時針旋轉和慢速自轉的原因是相同的。

科學家認為金星曾經時逆時針旋轉的,但由於太陽的引力作用於它高密度的大氣層,大氣層,潮汐和其他行星的引力使得金星開始順時針旋轉。

再開始順時針旋轉之前,金星的自轉速度減慢到幾乎靜止。

總結:

  1. 一開始,金星是逆時針旋轉的

  2. 然後因為一些原因(上面提到的)開始減慢

  3. 在這個過程中,金星幾乎停轉

  4. 之後它開始緩慢的順時針旋轉

  5. 現在金星仍順時針旋轉

我們討論了金星,下面來說所天王星

天王星

天王星順時針旋轉的原因和金星不同,因為除了順時針之外,它的轉軸與其他星球幾乎垂直。見下圖。

天文學家很久以來一直不知道為什麼天王星順時針側向旋轉。

第一個猜想是曾有一個地球幾倍大小的巨型行星與天王星相撞,改變了它原來與其他星球一樣的轉軸。

但問題是,如果天王星確實和另外一顆行星相撞,它的衛星不應該也是以98°角度旋轉的——和天王星幾乎一樣。

所以結論是天王星在它剛剛形成時和另一顆行星相撞(在原恆星形成時)

而且撞擊不僅僅是一次,而是至少兩次才能改變它的旋轉角度。一次撞擊不足以導致這項變化。

答案最終揭曉了!

希望大家清晰了解以上概念,如果有任何問題,在下面留言。我會盡力解答。如果答案裡有任何錯誤請向我指出,歡迎編輯!


沒錯,但為什麼它們與眾不同?

大自然的總有保持平衡的辦法,如果一顆行星旋轉的方向與其他相反,那一定曾有巨大的能量使它改變了自轉的方向,因為一個星系的行星通常都以同一個方向開始自轉。

是什麼釋放了這麼多的能量呢?

釋放如此多的能量需要兩個大型物體撞擊……比如說另一顆行星。撞擊可以使一顆行星的軸心向一邊偏移(天王星)或完全顛倒(金星)。

或者,如果撞擊角度不同,軸心的角度不會發生巨大的偏轉,但將一大塊熔巖投擲到圍繞這顆行星公轉的軌道上——地球上發生了這樣的事情。我們被一個火星大小的行星擊中了,結果是這樣的:

完美的撞擊


天王星和金星上顯然都發生了至少一次災難性的事件。這(幾)次撞擊幾乎將這兩顆行星上下顛倒。

超過90度旋轉角度的行星是逆行的行星。南極和北極的位置顛倒,行星順時針自轉(但如果上下顛倒來看,仍是逆時針旋轉)

金星的自轉角度是177.3°,幾乎是上下顛倒,根據前面所說的,是逆行行星。

但自轉的角度或方向完全取決於所定義的旋轉軸。

一個在天文學考試中的問題這樣說:

如果地球、月亮、地球公轉的軸心、太陽(及所有其他星球)公轉的軸心、太陽自轉的軸心以及銀河系的自轉方向是逆時針,那麼:這是一個可以被用在所有星系的準則嗎?你如何證明,證否這一點呢?

答案是一個星系樣本展現出大約一半順時針運動,這證明了我們有一半時間是「反著」觀測的。這個問題接觸到了角動量的原因,又一次展示出我們需要謹慎小心地選擇參照系。



FY: MJR

作者: quora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行星的自轉方向不一樣?
    答案是金星和天王星。這兩個行星沿順時針(或逆行)旋轉,而所有其他行星沿逆時針方向旋轉。金星上的一天比地球上的一天長得多。金星完成自轉需要243天,但公轉需要224.7天。這意味著在金星上的一天要長於一年!
  • 太陽系中為什麼包括太陽在內的大部分天體都是逆時針自轉和公轉?
    如果我們在地球北極的上空,俯瞰整個地球,我們會發現地球不僅在逆時針自轉,還會逆時針繞著太陽公轉!這個特例呢?還是太陽系其他天體的普遍情況?太陽系中的天體為何都在逆時針運動?我們先來看看月球!其實月球也在繞地球逆時針方向運行。
  • 為什麼天王星是太陽系最冷的行星?它是被「撞翻」的嗎?
    而在太陽系中除了絕對的「主角」——太陽,我們最了解的就是太陽系中的八大行星了。存在於太陽系中的八大行星各有各的特色,比如金星雖然是太陽系中距離太陽第二近的行星,但是確實太陽系中最熱的行星,而位於第三的地球則是整個太陽系中唯一一個生存著大量生命的星球,木星是太陽系中體積最大的行星,因此擁有的衛星也是太陽系中最多的行星。
  • 行星是不是轉得越快越有活力?沒有自轉的行星是什麼下場?
    在某問答平臺上,看到一個有意思的問題——是不是自轉速度越快的行星其內部的能量越多?生命力更旺盛?如果將生命力定義為「與生命活動關係更密切」的話,這句話是對的,生命離不開光,離不開水,當然也離不開自轉;其實在這簡單的表象之下還暗藏著一個令人驚異的事實:有活力的行星更有機會誕生生命,而生命同樣可以反哺行星,讓它保持活力。
  • 地球公轉和自轉的動力由誰提供?為何八大行星都向著相同方向轉?
    伽利略手持一大一小兩個鐵球這樣一來,我們是不是發現了天上和地面的相似之處了呢?通過製造光滑的面可以讓物體滾得越來越遠,如果存在一個完全光滑沒有摩擦力的平面,是不是物體就可以永遠滾下去了呢?這豈不就和天上的星辰沒有什麼區別了嘛?在這樣的暗示下,其實有一些人已經開始考慮上帝的居所是不是也沒有什麼特別的,但這畢竟是一件違反教會規定的事情,只能想想不能亂說。
  • 天文知識之金星-簡單篇
    這些行星成員我們又分為三大類,第一種是類地行星(巖石行星),主要由矽酸鹽巖石組成,它們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第二種是類木行星(氣態巨行星),主要由氫和氦組成的氣體構成,它們分別是木星和土星。第三種是冰巨行星,主要由水、氨與甲烷組成的冰狀固體構成,分別是天王星和海王星。
  • 天王星是怎樣躺著公轉,為什麼會這樣呢?
    天王星距離太陽平均距離28.7億公裡,約日地距離的20倍,照射到那裡的太陽只有地球亮度的400分之一。因此那裡是一個寒冷的世界,表面溫度在零下200多度(攝氏度,後同)。一般行星的自轉軸都是垂直於黃道面的,也就是豎著的,就像一個陀螺旋轉著(自轉),又圍繞著太陽公轉。
  • 太陽系中行星自轉的詭異規律:為什麼質量越大的行星轉的越快?
    我們都知道,太陽系中的行星都在一邊自轉,同時也在圍繞著太陽做公轉,並且每一個行星自轉與公轉的速度都是不一樣的,直接的表現就是行星上的晝夜時間不一樣,以及行星上一年的時間也不一樣。天文學家們對太陽系中的行星進行研究後發現,在太陽系的九大行星中,木星的自轉速度是最快的,木星自轉一圈的時間是9個小時50分鐘零3秒,而地球的自轉一圈的時間大概是24個小時。而體積最小的水星自轉一圈的時間卻是58天。金星的時間則更長,需要243天。所以很多人就會問了,為什麼太陽系中,質量越大的行星自轉的速度越快呢?
  • 太陽系八大行星,有的行星沒有衛星,最多的行星擁有超過69顆衛星
    水星、金星和地球在太陽系八大行星中,離太陽最近的水星和金星是沒有衛星的,這兩顆行星為什麼沒有衛星呢?是不是個頭太小了呢?這個應該不是主要原因,因為比金星個頭小的火星是擁有衛星的。除了體積質量方面的原因,最有可能的原因就是水星和金星距離太陽太近,在太陽巨大的引力條件下,衛星很難長期繞行星運轉,說不定金星的衛星受到太陽引力的影響而墜落在了金星,所以現在沒有衛星。
  • 行星的內部熱源是怎麼來的,為什麼更遠的海王星比天王星溫暖?
    當我們從這個角度來考慮行星的溫度差異之時,就會發現海王星的實際溫度,並不會高於與太陽距離更近的天王星。並且,這兩顆行星的溫度,甚至處於同一水平。然而,我們都知道兩者與太陽之間的位置關係。所以,距離更遠的海王星能夠從太陽那裡獲取到的太陽光,按道理來說應該相對更少,這也是為什麼所有人都認為這樣的溫度現狀,並不符合正常邏輯的主要原因。
  • 【宇宙科普】太陽系九大行星變八大行星了,你知道吧?
    2006年以前,如果那時候你在讀高中,地理試卷上出現一道題,太陽系有幾大行星?你毫不遲疑的寫上答案:太陽系有九大行星,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Bingo,得分,這就是送分題啊。最近,侄子的試卷上也出現了同樣一道題,他寫的答案是:八大行星。
  • 美麗的天王星,它是太陽系裡的「藍胖子」
    取而代之地,這顆行星在約翰·波得的提議下被命名為烏拉諾斯,(寓意)希臘的天空之神。大小和距離天王星的半徑有15759.2英裡(25362千米),是地球的4倍寬。如果地球只有五分美金的大小,天王星則會大致跟壘球一樣大。
  • 為什麼行星的運行軌道和方向是一致的,有例外嗎
    從理論上講,行星在其軌道上以某種方式運行的概率大致相等,但實際上,情況並非如此(至少在太陽系中是這樣)。這是為什麼呢,太陽系行星的軌道為什麼都在一個近乎平面的軌道上呢? 關於行星的運行軌道和運行方向幾乎一致,它們都朝著同一個方向旋轉,原因就是:角動量守恆。
  • 什麼力量推動了行星、恆星、黑洞自轉公轉,而且一直轉動下去?
    行星在形成過程中,主要的方式是聚集吸收軌道中的各種碎片和塵埃,因此也可以說是在撞擊中滾雪球似的越滾越大的,最終把軌道空間的各種「垃圾」都清理乾淨了,行星就形成了。在這個過程中,各種撞擊都會發生,這些撞擊不但影響了行星的自轉速度,還會影響主轉軸的角度,這就是各種行星形成後自轉軸的角度不統一的原因。
  • 哪些行星較為常見?
    哪些行星較為常見?行星通常指自身不發光,環繞著恆星的天體。其公轉方向常與所繞恆星的自轉方向相同。那麼,現在已知的行星有哪些呢?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金星金星,是太陽系中八大行星之一,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是第二顆,距離太陽0.725天文單位。它是離地球最近的行星(火星有時候會更近)。古羅馬人稱作維納斯,中國古代稱之為長庚、啟明、太白或太白金星,古希臘神話中稱為阿佛洛狄特。公轉周期是224.71地球日。
  • 天文知識——天王星(Uranus)
    隨著越來越多的天文學家的關注,人們終於發現這是一顆行星。天王星概況——顛倒的世界天王星是太陽系的第三大行星,寒冷氣態巨行星。距離太陽大約是土星距離二倍,為28.75億千米。其直徑是地球的4倍,體積是地球的63倍,質量是地球的14.54倍。
  • 太陽系八大行星中除地球之外,哪一顆行星最為「美麗神秘」?
    太陽系中總共有八大行星,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其中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是由巖石組成的,是「固態行星」,或者稱為「類地行星」;而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是由氣體組成的,是「氣態行星」,或者稱為「類木行星」,太陽系八大行星各有特點,如果說其中哪一顆行星最漂亮
  • 八大行星哪個更適合人類移居?火星絕非首選,金星才是
    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靠太陽太遠或太近都不適合生命產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等遠日行星離地球實在太遠,光照強度太弱,最高溫度都在-200度以下,人類無法生活。類木行星木星、土星是氣態行星,人類無法在其上面著陸。
  • 「專題-行星」你所不知道的行星—天王星(Uranus)
    「專題-行星」你所不知道的行星—木星(Jupiter)這一期,我們繼續向外航行,來看看那做「翻滾」運動的天王星如果把地球比作網球,那麼天王星就和籃球一樣大。天王星與太陽的平均距離為29億公裡,約19.8個天文單位(AU)。 一個天文單位(AU)代表的是太陽到地球的距離。陽光到達天王星大約需要2小時40分鐘。天王星是外太陽系中的兩個冰巨星之一。 天王星的質量至少有80%是由高密度的「冰」質流體(水,甲烷和氨)組成,位於小型巖石核心上方。
  • 為何距離太陽越近,行星的公轉速度就越快?一切都是為了「生存」
    我們知道在太陽系當中一共有八大行星,其中由近到遠,以小行星帶為分界線,前四顆固態小行星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後四顆氣態巨行星(冰巨星)分別是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八大行星圍繞太陽公轉的周期是不同的,我們的地球是1儒略年,也就是365.25天;而距離太陽最近的水星,公轉周期是87.97天左右;至於距離太陽最遠的海王星,公轉周期在60327.62天左右,差不多是165年的時間,才能夠圍繞太陽轉一圈。而行星公轉周期的長短,除了和自身軌道的半徑——也就是和太陽距離的遠近有關,另一方面也要取決於行星的公轉線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