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在宣紙文化園裡,體驗式文創產品早在2007年就已出現。遊客不僅可以近距離參觀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古法宣紙製作技藝的整套工序,看大國 工匠們純熟的撈紙和曬紙技術,還可以親身體驗撈紙和拓印,帶走自己參與製作的宣紙和畫作。展銷店內,不只賣一刀刀的宣紙,還有用宣紙製作的紙 扇、紙傘、對聯紙、筆記本等文創產品。雖然這類文創產品的研發2017年才開始,但已經有約50種產品上市,並且工作人員依然在不斷匯聚創意、攻克 技術難關,以製作更多有文化韻味的產品。
宣紙體驗遊火了十幾年
位於涇縣的中國宣紙文化園早 在2007年就開始了自己的文創產品 探索。2007年,宣紙文化園建了一條 古法宣紙製作技藝生產線,遊客可以 在參觀中逐步了解古法製作宣紙技 藝的工序,近距離感受一張宣紙是如 何經過撈紙、曬紙這些「水深火熱」的 工序生產出來的,遊客們甚至可以親 自體驗撈紙的過程。這條生產線並 不只是供遊客參觀,也是正式的生產 線,大國工匠撈紙工周東紅和曬紙工 毛勝利都在這條生產線上工作,遊客 有可能看到的是最精湛的宣紙製作 技藝。
今年5月28日上午,在宣紙文化 園體驗撈紙的車間裡,記者看到撈紙 的水池邊掛著十二生肖圖案的紙簾。 來自無為的遊客小古選擇了一張有老 鼠圖案的紙簾,撈紙師傅將紙簾安裝 在木架上後,帶著小古在紙漿池中撈 紙。師傅掌簾、小古抬簾,一張宣紙很 快就撈起來了。「太快了,真想多撈幾 張。」小古笑著說,他撈起來的宣紙立刻 被送去曬乾。在小古參觀完後面的曬 紙、剪紙等工藝後,他撈起來的宣紙也已製作完成,裝在精美的盒子裡,帶回 家可留作紀念。在小古看來, 這30塊錢 花得很值。
除了體驗撈紙外,小古還體驗了用 宣紙拓印生肖畫,這是2015年開始推出 的體驗項目。這裡還可以拓印古色古香 的石碑石刻,但是因為程序較為複雜, 需 要花一個小時的時間,雖然也只需要20 塊錢,小古決定還是以後再來試試。 據介紹,這條已經設立十幾年的 古法宣紙製作技藝生產線至今仍頗受 歡迎,尤其受到研學旅行團的青睞,幾百甚至上千名學生排隊體驗撈紙的場景 在這裡並不罕見。為了讓孩子們都能體 驗一把,這裡還專門製作了供更小的孩 子親手操作的小型撈紙設備。據介紹, 2018年,宣紙文化園接待遊客約20萬人 次,其中學生遊客超過了三分之一。
宣紙類文創產品受歡迎
從最早只有一條供參觀的古法宣紙 製作技藝生產線,宣紙文化園經過十幾 年的發展,文創產品更加豐富了。2016 年1月1日,宣紙博物館正式開館,現在園內還特別設立了三丈三宣紙生產車 間,這一尺寸的宣紙曾獲吉尼斯「手 工撈制的最大宣紙」世界紀錄證書。 文化園內還有一處宣紙產品和 銷售中心,除了一刀刀的宣紙外,還 有不少以宣紙為原材料生產的文創 產品——宣紙做的書籤、對聯紙、筆 記本,以及宣紙扇、宣紙傘……
餘亮的團隊目前主要負責宣紙文 化園文創產品的研發。「公司以宣紙為 原材料的文創產品的研發是從2017年 下半年才開始的,經過大約一年的探索,這些文創產品從2018年下半年開 始對外銷售。」餘亮說,現在共有15個系列、約50款文創產品。
「銷售的渠道其實還沒有完全打 開。」餘亮向記者透露,目前主要的銷 售途徑還是分為實體店和網店,實體 店包括文化園的店面,顧客主要是來 遊玩的遊客,另外有少部分經銷商也 在銷售。「因為銷售時間不到一年,數 據還沒有統計,目前僅文化園這個門 店的銷售額就超過100萬元了。」餘亮說,現在有些經銷商銷售情況也挺好, 接下來他們計劃讓更多的經銷商來銷 售文創產品。
產品最為重要的是創意
記者注意到,這些宣紙製作的文創產 品價格並不低,一套虎皮書籤25元、一本 明信片20元,包含兩個記事本和一支筆在 內的筆記本套裝要180元…… 「雖然價格 不低,但這個筆記本套裝賣得挺好的。」 餘 亮告訴記者,宣紙筆記本、宣紙扇、對聯紙 和書籤等產品的消費者主要還是針對書 畫創作者,顧客群有一定的局限性。他們目前正在努力研發一些用宣紙製作的普 通老百姓都會感興趣的產品。
餘亮特別向記者介紹了目前已經投 產但還沒有開售的一款文創產品——宣 紙書燈「,放在那就是一本書,但是一打開 就是一個燈。」餘亮表示,這款燈分為可變 色和不可變色兩種,燈的絕大部分材料是 宣紙,還可以針對客戶需求創作書畫。 「製作宣紙的文創產品,並不是把宣 紙拿來就能做了,還要克服一些技術上的難題。」餘亮說,「薄如蟬翼輕如雪」的 宣紙如何在做成書燈內頁後保持堅挺? 在空氣溼度不同的環境裡,宣紙文創產 品怎樣才能不出現卷折?在江南煙雨中 打著宣紙傘確有一番獨特意蘊,但怎樣 才能讓宣紙有防水功能?這些都是製作 過程中要解決的難題。
在餘亮看來,優質的宣紙是生產文 創產品最大的優勢。將這樣的優勢與 「金點子」結合起來,才能生產出有文化底蘊又受歡迎的文創產品。這樣說來, 產品的創意則尤為重要。 餘亮的團隊也會到各地學習,在學 習和生活中尋找靈感。今年暑假,將有 兩位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的博士研究生加 入團隊開展暑期實踐,對此餘亮很是期 待,希望這些高水平的人才能為宣紙的 文創產品開發拓展視野,帶來更多的「金 點子」。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曹慶 攝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