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燃燒》劃入青春偶像的範疇,估計大家也沒有什麼大的意見,畢竟幾個年輕人的情感部分的作用會越來越突出。真正的老年題材"三叉戟",從一開始到故事走上正軌,都是以臨近退休的中老年民警為敘事主體,是真正的"老年題材"。
陳建斌、董勇、郝平都是近兩百歲的老人。
而在電視劇領域各有各的專長——四爺陳建斌一堆作品,從客串瓊瑤奶奶《梅花烙》裡面的一句臺詞和王學兵說,到後來的《喬家大院》結識"紅顏知己","在蔣勤勤結婚之前就在一起了",
還有《甄嬛傳》裡那不成形的意境,萬紅叢中一點青壓陣"四爺"。"雍正皇帝",他愣是把自己的真實生活和塑造的角色,融為一體。
在此之前,有人抱怨四爺演戲從來沒有表情,至少在《甄嬛傳》裡,你可以說四爺的顏值不夠,表情太單一,但你真的不能說有臉的皇帝就不像皇帝。
董勇,是軍事和刑事法制題材的偵查專業戶,日積月累成長為一名正義感極強的地區刑警。於是,在刑偵劇領域摸爬滾打二三十年,就是孩子的角色,現在也是業界翹楚。
而郝平,雖然名氣不大,但只要看到那張臉,一定能"嘿嘿嘿","半天,我就想起了很多影視劇裡的金牌群演。"
這三個人是主角,他們要的是打破近年來年輕人光顧的刑偵劇的妖氣。用幾十年人們從生活中提煉出來的世態人情和人生經驗,呈現出更真實、更接地氣的刑警生活!
好的演員還需要好的編劇、好的題材來發揮。
電視劇《三叉戟》改編自警察作家呂徵的同名小說,講述了曾被警界稱為"三叉戟"的崔鐵軍(陳建斌飾)、許國柱(董勇飾)、潘江海(郝平飾)三位人民警察的故事。20年前,因為一次行動上的分歧,兩人感情破裂,不歡而散,退居二線。
二十年後,因為當年的頂頭上司和老同事的意外犧牲,激發了三個人對案件的關注,三個人自私地想要為老上司報仇,結果一路上捲入了一樁大案,三個老江湖再次攜手同行,重振雄風再戰江湖。
呂徵的原著小說加上接地氣的警察形象、貼近真實的偵破環境,以及幽默但骨子裡透著正氣的核心情懷,獲得了金盾文學獎、弗林特文學獎,除了這部電視劇,還拍了電影版。而電影版的演員陣容也不弱,派出了姜武、郭濤、張志忠三人出演這三個角色。
姜武的代表作《空鏡子》、郭濤的《父母愛情》、張志忠飾演的國劇臺柱、《大明王朝1566》中的海瑞在影視劇中都堪稱官場典範,最近又以羅晉和李一彤為配對出演《鶴亭》中的皇帝,氣氛壓垮了全程痛哭的膿包王子。
三老槍子一上場,連夫人都不是吃素的!
在《三叉戟》中,陳建斌、董勇、郝平分別飾演警察崔鐵軍(大背頭)、徐國柱(大棒子)、潘江海(大噴子),他們的綽號代表了各自的特點。
大背頭擅長推理調查,是團隊的智囊團;火爆脾氣的大棒是要用力打的。這次被捕的一流選手,可是剛正不阿的張一,他被抓的時候很多人竟然都看他的好。最後成了為他提供情報的線人。而且大巨魔是一個非常好的預審人員,就是,是負責耍嘴皮子的審訊高手,在審訊中軟硬兼施。直來直去的迂迴那是信手拈來的,無論犯罪分子如何狡詐,基本逃脫不了他的迂迴戰術。
三人性格、特長各不相同,原本很難和平共處,但他們都是擅長整合後勤人員的老夏,逐漸成為了默契的三叉戟組合,有著超強的破案能力。
老夏犧牲後,新一代隊長林楠,接過了核心位置。人雖年輕,但世故脫俗,愣是連哄帶抱,把三個老炮兒徹底調動了起來。哼哼哼哼,想想我司命星君手裡的咱們九天宮的狗血八卦。除了怕東華帝君的糖醋紅鯉魚,還真的不怕任何人!
不過,林楠是典型的哄著讓老三出手,而老三回家,卻有三個人不可小覷。大背頭家裡有一位報社軍政機關的高級記者,那就是在體制內如魚得水多年,在國內一旦攻起來的話訓練就是一套。從國家政策到集體利益到個人理想,從詩詞歌賦到宇宙洪荒,不說服你是不可能完成的。
和徐國柱有個還沒徹底亮明關係的女友,是三人經常聚在一起吃飯的小飯店老闆,文燦制服了勾引她的人,武燦一瓶二鍋頭一悶,之後直接把瓶子砸了。小飯館的迎來送往,都在花姐的嬉笑怒罵之間。
至於潘江海不苟言笑的銀行經理夫人,似乎是一位專業知識過硬的資深金融人士,也是業內的領軍人物。
所以,從警察這個崗位上,這兄弟三人,生活也是久經考驗,飽經風霜的戰鬥員!
警察也是人,沒有神話的部分。
"三叉戟"之所以強大,一是將主角從壯年換到了老年,體力下降的時期,需要用更多的熱情和想法來支撐那些高強度的行為。
於是,誕生了第二點最貼近觀眾的共情優勢――他把警察說成是人。沒有福爾摩斯的超級智能,沒有CSI的強大技術和機械支持,骨頭,他們完全依靠人力。在走訪、追尋的過程中,一點點挖掘現實生活中的隱患和異常。然後一點點用法律的手段來彌補這些異常和危險造成的損失。
"三叉戟"擺脫了年輕時那種過於驚人的判斷力和敬業精神,把警察拉下了神壇,卻意外地得到了驚人的效果。
《三叉戟》用非常生活化的方式,讓觀眾看到了當下警察工作者最日常的辦案過程,他們的奔波、他們的日夜蹲守,他們的家人,他們的煙火,他們中老年的焦慮。用這些"接地氣"的細節積累,拉近觀眾的距離,喚起公眾的同理心,這是建立雙方相互理解的最佳途徑。
穩住,穩住,這不是喜劇!
《三叉戟》雖然題材嚴肅,卻充滿了讓人忍俊不禁的冷幽默。
首先,三位演員本身都是歷經滄桑、見光返照的角色人員,而劇情上,賦予了"三品"京油。"一般的貧嘴。所以,油腔滑調、虛榮、貪婪、偷懶偷吃這些小毛病都有,所以表現在嚴肅的警察隊伍裡,就有一種生活化的感覺。"
然而,在他們的骨子裡,仍有一顆尚未變質的溫暖忠誠之心――對職業的忠誠、對同事的友愛、對家庭的保護、對社會的責任,而在他們長久的撫慰下,其實血還未冷。
而且,該劇在展現他們的特點時,並沒有從年輕人的角度出發,表演會刺痛中老年人自尊心的尷尬情節,卻一視同仁。把年輕人的缺點和老年人的弱點公然展示出來,往往容易把年齡梗融入冷幽默。並在不過分強調造成兩者對立的情況下實現了微妙的和諧。
三叉戟的故事潛移默化地傳遞著一把不服歲月的老槍的銳氣。
"老"在體力上是個弱不禁風的詞,但在經驗上卻是優勢的代表,"三叉戟"挖掘的是沒有年輕酷豔卻能隨時上演溫柔的老警光輝。
雖然在體力和經驗上落後於年輕人,但多年的專業經驗和人情世故積累下來的洞察力和靈活的手段,足以在很多不經意的細節中顯示出他們深厚的功底。
陳建斌等三人飾演的角色,除了油腔滑調,還有一份幹練和狡猾。生活中,迎來送往人情世故,對待工作,一副狡黠如狐的老練。
他們是最底層的公安民警,早已熟悉了作案和掩蓋的一切套路。儘管經歷坎坷,但歲月留下的痕跡,以及未能跟上時代進步而導致的觀念和信息的差異,已經與潮流形成了代溝。
為了適應新時代的新問題,他們跟不上時代,但為了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他們在發揮自己多年經驗的同時,在盡最大的努力追趕這個時代的步伐,這些人在追趕的過程中步履蹣跚,讓人想笑,別無選擇,只能表示對觀眾深情的尊重!
看著這老弟三人沉重的背影,忽然想起了曹操的名句:"老驥伏櫪,志在千裡,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等等,四爺陳建斌好像說過這句話。
呸,曹操不就是他扮演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