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項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上的新研究揭示出孤獨在大腦中的「樣子」,反映了我們的大腦是如何應對孤獨感的。
加拿大麥吉爾大學聯合魁北克人工智慧研究所利用英國生物樣本庫中約4萬名中老年志願者磁共振成像數據、遺傳學及心理學自我評估信息,對比分析經常感到孤獨和不經常感到孤獨者相關數據,發現孤獨者大腦有幾個不同之處:孤獨在這些大腦中的表現集中在所謂的「默認網絡」上,這是大腦中一組涉及內部思想的區域,如回憶、未來規劃、想像和思考。孤獨者的「默認網絡」更緊密地連接在一起,灰質體積更大。孤獨也與穹窿的不同有關,穹窿是一束神經纖維,它的作用是將信號從海馬體傳送到「默認網絡」。孤獨的人,纖維束的結構保存得更好。
研究人員稱,通常我們會在回憶、想像未來或思考時使用「默認網絡」。研究發現,這一網絡的結構和功能與孤獨呈正相關,可能是因為孤獨者更有可能利用想像、回憶或對未來的希望來克服孤獨感。在缺乏實際經驗的情況下,孤獨者會偏向於內部導向的思考,如回憶或想像,自然而然地使用「默認網絡」中基於記憶的功能。
此前研究表明,經歷孤獨的老年人患認知能力下降和痴呆症的風險更高。因此了解孤獨在大腦中的表現,可成為預防神經系統疾病和開發更好治療方法的關鍵。
來源:生命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