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感覺孤獨時,大腦中會發生什麼變化?結果令人驚訝……

2020-12-22 中國生物技術網

人,離不開社會。人類正是通過社交得以生存和發展,但社交依賴也是要付出代價的,尤其是在今年的新冠大流行期間,絕大多數人都經歷了因社交隔離帶來的孤獨感。

實際上,孤獨是一種主觀體驗,感受因人而異,有人害怕孤獨,有人享受孤獨,但經歷孤獨時大腦確實發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

近日,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一項研究中,由加拿大麥吉爾大學與英國牛津大學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發現,感覺孤獨的人實際上擁有更活躍的大腦,而且,在他們大腦中發現更多對記憶和其他認知能力至關重要的變化。

人類演化的軌跡也是社會協調與合作的軌跡。同時,社交能力的提高也伴隨著更為複雜、計算能力更強且代謝更昂貴的大腦出現。因此,人類未滿足的社交欲望(如孤獨感)應該與獨特的神經信號有關。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分析了參與英國生物庫歐洲人群成像遺傳學隊列的38701名年齡在40至69歲的志願者(男性39%,女性61%),通過將核磁共振成像掃描的數據與對孤獨感的自我評估相結合,他們發現了那些報告經常感到孤獨的人的大腦確實存在一些差異。這些差異集中在大腦的默認網絡上,是與回憶、規劃未來、情感處理和想像力等心理活動有關的區域。

研究通訊作者、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的神經學家Nathan Spreng說:「在缺乏理想社交經驗的情況下,感覺孤獨的人可能會傾向於自我導向行為,即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如回憶或想像中的社交經歷。這是由默認的大腦區域所調節的。因此,對自我導向的高度關注,以及想像中的社交體驗,自然會激活默認網絡的記憶功能。」

研究人員特別研究了所謂的「特質性孤獨」,即個體在社交孤立時主觀上所經歷的持久負面影響,而不僅僅是獨處的時間或社交次數(人可以有很多朋友,但仍會感到孤獨,反之亦然)。

研究人員觀察到,在經常感到孤獨的人的大腦中,其默認網絡顯示出更強大的功能交流,灰質也更多。灰質主要由大量的神經元胞體及其樹突聚集而成,它們從神經元胞體向外延伸並在神經元之間傳遞信號。灰質與認知功能有很強的聯繫。在阿爾茨海默症患者的大腦中灰質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萎縮。

因此,這些差異表明,在特定的神經區域有更多的活動或更強的能力。

研究人員還發現,孤獨感也與更完整的穹窿有關。穹窿是連接默認網絡與海馬體的神經纖維束(海馬體對記憶形成至關重要)。研究人員認為,這些大腦活動似乎是在彌補社交空白。

根據先前的研究,研究人員推測,在缺乏理想社交經歷的情況下,孤獨的個體可能會偏向由默認大腦網絡區域調節的自我定向認知。」

也就是說,根據這一龐大的志願者樣本顯示,大腦的變化更多地與個體的內心聲音有關,而不是大腦如何處理外部信息。研究人員表示,這將為未來的研究提供良好的基礎。

甚至在全球大流行到來前,很多研究就已將孤獨與健康問題聯繫在一起,如:經歷孤獨的老年人認知能力下降和患痴呆的風險更高。因此,了解孤獨是如何在大腦中呈現,對於預防神經系統疾病和開發更好的治療方法至關重要。

研究共同通訊作者、麥吉爾大學McConnell腦成像中心的研究員Danilo Bzdok說:「我們才剛剛開始了解孤獨對大腦的影響。擴大這一領域的知識將有助於我們更好地認識在當今社會減少孤獨感帶來負面影響的緊迫性。」

論文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20039-w

相關焦點

  • 孩子每天堅持喝牛奶,1年後,身體會發生什麼變化?
    導讀:孩子每天堅持喝牛奶,1年後,身體會發生什麼變化?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每天堅持喝牛奶,1年後,身體會發生什麼變化?!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學會識別腦中的想法:在感覺焦慮和孤獨時,你在想什麼?
    很容易產生一致的生活準則,比如:「永遠不要去新的環境」、「一旦我做了什麼蠢事,別人就會討厭我」。作者為了幫助我們改變這些令人感覺糟糕的想法,阻止社交焦慮的發展,提出了一些策略,總結來說可以分為兩步:第一、學會識別腦中的想法:在感覺焦慮時,你在想什麼?
  • 孤獨如何改變大腦?
    它甚至會在大腦中觸發與處理對身體疼痛的情緒反應相同的通路。 就像感到身體上的痛苦一樣,感到孤獨和與他人分離也表明我們需要通過尋求陪伴的安全和舒適來照顧自己。但是,當我們無法找到伴侶並且孤獨仍然存在時,會發生什麼? 公共衛生專家對的孤獨感的普遍性和健康影響感到擔憂。
  • 在瀕臨死亡時,大腦會出現什麼畫面?
    在瀕臨死亡時,一些人會產生神秘的大腦瀕死體驗,如疼痛感消失、看到隧道盡頭的亮光、感覺自己脫離肉體、飄浮在空中等。雖然難以直接研究這類特殊的體驗,但科學家能通過產生相似體驗的實驗,揭示在極端條件下,大腦是如何工作的。
  • Society for Neuroscience:研究發現孤獨感會讓大腦對人際關係產生...
    據外媒報導,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孤獨會改變人類大腦感知人際關係的方式,跟不孤獨的人相比,孤獨會讓神經對不同類型的人際關係產生「更孤獨」的反應。這一發現則是基於腦部核磁共振掃描的結果得出,該掃描聚焦儲存個人社交網絡「地圖」的內側前額葉皮層(mPFC)的活動。
  • 強制戒斷時,大腦裡在發生什麼?
    種種由快感到痛苦的現象,其背後均有著驚人的相似:這些現象都在大腦中特定的一些系統中發生,當人們長期沉溺在強烈的快感時,大腦中這些系統會發生病態地改變,讓我們無法自拔,成為「癮君子」。一般來說,成癮包括了三個階段:(1)強迫地尋找和攝入藥物以及大量攝入;(2)戒斷時所產生的消極情緒狀態(如煩躁不安、焦慮、易怒)以及(3)重新尋找新的藥物或者物質來獲得消失的快感。
  • 說唱歌手表演freestyle時,大腦中發生了什麼?
    體現在神經影像上,就是在執行特定行為時,理論上內側前額葉和背外側前額葉的信號強度會同時增加。即興創作時,大腦失控了?相對常規任務組,即興任務組的大腦活動發生了一些明顯的變化:一方面,語言控制區域(左側大腦外側裂)的信號強度增加了;另一方面,與運動控制相關的許多區域,信號強度也普遍提高,如前運動輔助區(pre-SMA)、背側運動前皮層(PMd)、扣帶運動區(CMA)、右側小腦後部和蚓部。
  • 抑鬱症患者的大腦發生了什麼變化?變笨、記憶下降如何恢復?
    ,發生了什麼變化抑鬱症患者大腦結構形態學的顯著變化出現在海馬體、杏仁核、前額葉皮層等區域,大腦皮層的表面積和厚度都發生了顯著變化,且皮下各結構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萎縮和膨脹,這些結構都與情緒調節以及記憶等功能相關。
  • 是什麼限制了大腦?人類大腦僅開發了10%,開發百分百會怎麼樣?
    電影中的主角斯嘉麗·詹森不小心通過藥物將她的大腦慢慢開發到100%,成為了超級英雄。普通人大腦開發程度只有10%左右,假如大腦開發到100%會怎樣?從這部電影中,我們可以看到人腦的過度開發實際上是可怕的。科學家還指出,大腦是最複雜的器官,也是非常可怕的,因為大腦具有許多突起的潛能。
  • 戀愛時身體會發生這些變化,你中了幾個?
    以前我的胃總像是被緊揪著……但現在這種感覺消失了。人們常說,愛情是良藥。戀愛時,你的頭腦和身體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化學反應,會讓你整個人都覺得十分奇妙。戀愛時奇特的生理變化哈佛大學校報:當愛情和科學約了會2018年,哈佛大學校報(The Harvard Gazette)發表了一篇文章,就專門從科學的角度去闡釋人們在戀愛時身體會發生哪些特有的變化。
  • 孤獨在大腦中什麼樣
    近日,一項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上的新研究揭示出孤獨在大腦中的「樣子」,反映了我們的大腦是如何應對孤獨感的。加拿大麥吉爾大學聯合魁北克人工智慧研究所利用英國生物樣本庫中約4萬名中老年志願者磁共振成像數據、遺傳學及心理學自我評估信息,對比分析經常感到孤獨和不經常感到孤獨者相關數據,發現孤獨者大腦有幾個不同之處:孤獨在這些大腦中的表現集中在所謂的「默認網絡」上,這是大腦中一組涉及內部思想的區域,如回憶、未來規劃、想像和思考。孤獨者的「默認網絡」更緊密地連接在一起,灰質體積更大。
  • 你為什麼會感到孤獨?
    幾乎所有人都有過孤獨的感覺,那麼,造成孤獨的原因是什麼?一位神經科學家試圖解答這一問題,並希望以此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社交孤立的代價。甚至有越來越多的流行病學研究表明,孤獨會讓人更容易生病:它似乎會促使激素的長期慢性釋放,從而抑制健康的免疫功能。孤獨帶來的生物化學變化還可能加速癌症的擴散,加速心臟病和阿爾茨海默氏症的發生,或者讓我們失去繼續生活下去的最重要因素——意志。測量並檢測孤獨或許能幫助識別那些存在風險的人,並為制定新的幹預措施提供參考。
  • 腦智前沿科普 | 理解他人的想法:當我們與他人互動時,我們的大腦會發生什麼?
    想像他人想法和感受的能力(被稱為心智化)可能在使社會互動成功的過程中起著很大的作用。當我們被問到某人可能在想什麼時,我們知道大腦的某些區域會參與其中,但是當我們與他人互動時,或者僅僅是某件事情提醒我們思考時,這些「心智化腦區」會參與其中嗎?這個問題只能通過讓參與者感覺他們處在一個真實的社會互動情境的研究來回答。
  • 科學證實,飢餓和孤獨會激活大腦的同一部分
    而逃避孤獨的本能,卻深深地植根於我們的大腦中。最近,一項新研究表明,我們對社會交往的渴望,會引發類似於飢餓的人渴望食物的神經反應。麻省理工學院的認知神經科學家們進行了一項研究,他們讓一個40人的實驗組禁食10小時。一天結束時,飢餓的受試者在接受腦部掃描時,會看到披薩和巧克力蛋糕的圖像。
  • 聯覺,一種令人驚訝的感官能力
    如果,當您聽音樂時,您的嘴中有甜甜的感覺……曾經,當您聽到某人說話時,您能看到他周圍有一些幾何圖形,也許,在閱讀一篇文章時,每個詞都披上了色彩的外衣(而我只使用了白色和黑)。如果每一個字母都具有各自的色彩(A是黃色,O是藍色,E是白色,I是紅色,U是綠色……),而「EAU」(法語中表示水的單詞)這個詞不是字母E、A、U之和,因為水是閃閃發光的綠色的!
  • 如果活到1000歲,你的大腦會發生什麼變化?
    其實越是做腦科學的人,越會覺得大腦神秘莫測,就像一個黑箱,我們把一些信號輸入,然後獲得一些信號輸出。 但是在這個黑箱裡到底發生了什麼,我們並不清楚。 為什麼會這樣?
  • 當你處於喜怒哀樂時 大腦裡發生了什麼
    而現實中,要理解情緒的產生,我們需要了解一點大腦的構造——人剛生下來時,大腦發育都還不完善。簡單地說,可以認為「情緒腦」已現房交付,而「理智腦」還在裝修中。這個說法源自於神經學家保羅·麥克萊恩的「三腦假說」。
  • 被強姦之後,大腦中會發生什麼?受害者如何從性暴力中康復?
    當性暴力發生時,受害者的大腦狀態未必有條件形成可敘述的記憶在過去的文章中,我們曾運用神經生物學的知識,解釋了人在遭受性暴力的過程中,自身的決策、推理、記憶、感受、行為慣性等方面會產生哪些不同尋常的突變。
  • 天才的大腦與普通人有什麼不同?
    具有這種超感知能力的人可以混合和匹配各種感官體驗,一種感覺喚起另一種感覺。例如,當某人聽到某種聲音或數字時,它會產生一種色彩體驗。有些人在聽到聲音時會感受到觸感,味道或形態。一種理論認為,「一般感覺」現象是由於大腦不同感覺區域之間特別強的連通性而發生的。
  • 基於屏幕的在線學習會讓孩子大腦發生變化,我們準備好了嗎?
    讀寫能力確實會改變人的大腦。閱讀的學習過程會改變我們的大腦,但我們的閱讀內容、閱讀方式以及閱讀媒介(印刷品、電子閱讀器、手機、筆記本電腦)也會改變我們的大腦。在眼下的新現實中這尤為重要,因為許多人任何時候都在進行多屏幕操作。考慮到許多人在家辦公,數百萬學生在家學習,培養兼具數字印刷品和傳統印刷品讀寫能力的雙語大腦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