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屏幕的在線學習會讓孩子大腦發生變化,我們準備好了嗎?

2020-09-04 放牛班的秘密花園

我們正開始看到科技對兒童成長和成人閱讀技能的影響——研究結果並不樂觀


「考慮到現在有數百萬學生在家學習,培養兼具數字印刷品和傳統印刷品讀寫能力的雙語大腦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要。」


讀寫能力確實會改變人的大腦。閱讀的學習過程會改變我們的大腦,但我們的閱讀內容、閱讀方式以及閱讀媒介(印刷品、電子閱讀器、手機、筆記本電腦)也會改變我們的大腦。在眼下的新現實中這尤為重要,因為許多人任何時候都在進行多屏幕操作。考慮到許多人在家辦公,數百萬學生在家學習,培養兼具數字印刷品和傳統印刷品讀寫能力的雙語大腦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要。


詩人艾略特富有先見之明地問道:「信息中的知識在何處?知識中的智慧又在何處?」神經科學家和教育學家也提出過類似問題:不同的媒介對我們獲取信息、辨別真偽、欣賞他人觀點以及將信息轉化為知識的能力有利還是不利?


正在浮現中的答案對塑造兒童的智力、社交情感和道德成長,以及保護我們自己的智力、社交情感和道德成長,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在理解數位化學習對培養兒童閱讀力及成人保持閱讀力的影響方面,我們仍處於早期研究階段。在大腦迴路中把新信息轉化為牢固的知識,要靠多種關聯來抽象出推理技巧,每種技巧都需要一定的時間和注意力,而在電子閱讀中往往缺乏這種時間和注意力。


承認吧:你們中許多人略讀了最後一個信息稠密的句子,或到目前為止的所有內容。你快速地搜尋信息,但並未花額外時間進一步思考。如果是這樣,你就錯過了兩個機會:檢查陳述的依據,和推動自己的想法。那是因為你在略讀、瀏覽或逐字閱讀文字時沒有意識到,和孩子可塑性更強的大腦一樣,這樣做已經讓你的大腦開始發生變化。


「略讀以獲取信息」是閱讀的新標準。在持續性幹擾分散我們注意力的文化和媒介中,缺失的是深度閱讀過程,而這一過程對注意力的要求越來越高。


深度閱讀過程包括將背景知識與新信息聯繫起來、做類比、進行推論、檢驗真值、趨向他人觀點(擴大同理心和知識),以及將它們都融入批判性分析中。深度閱讀是人類這個物種通向真知灼見和新奇思維的橋梁。


要部署這些互動過程,就需要像美國心理學之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所寫的那樣,有近乎自動的解碼技能和有針對性的注意力,能進行「異想天開」的思考。閱讀中的細微停頓讓我們能以閃電般的速度躍入我們思想的最遠處。


而與此相反,當我們略讀時,從生理上說,我們幾乎沒有時間去思考或感受。


雷蒙德·馬爾(Raymond Mar)等人的神經成像研究揭示了深度閱讀是如何激活通常用於感覺甚至運動的區域的。


沉浸在塔那西斯·科茨(Ta-Nehisi Coates)《在世界與我之間》(Between the World and Me)對逃離危險的描述中,我們會感到身處邊緣區的恐懼。當任碧蓮(Gish Jen)的《抵抗者》(The Resisters)中格溫投出改變遊戲的一擊時,我們的運動皮層也會投出一擊。


略讀和調動全部智力進行閱讀的區別,就在於完全激活的閱讀力和被屏幕變得遲鈍短路的閱讀力的區別。


今天的危機加劇了對全面讀寫能力的威脅,這是因為沒有人生來就會閱讀。讀寫能力需要有全新的、具有可塑性的大腦迴路。可塑性使大腦迴路能適應任何書寫系統和任何媒介。這裡隱藏的陷阱是大腦迴路反映了媒介的特性,無論它們是什麼。


印刷媒介的好處是過程較慢,需要投入更多的注意力和時間。而數字媒體的好處是快速處理和多任務,這兩大優勢都非常適合瀏覽日常信息轟炸。


檢查一下自己:你是否經常讀完一頁中的第一行,就把視線呈之字形地移到頁面最後?或者會閱讀第一行、中間部分和結尾?眼動研究者把它們稱之為Z型和F型。


丟失的東西就在字裡行間裡:故事細節,作者語言之美,沉浸於他人視角中的感覺。這些缺失的後果會形成某種連鎖反應:從同理心和批判性分析的減少,到對假新聞和謠言的易感性,及其對社會造成的影響。


每個教室和家裡都有一個「數字大象」,如果年輕人主要在鼓勵略讀的屏幕上學習,那他們還能否具備全面的讀寫能力呢?


Naomi Baron、Anne Mangen和Lalo Salmeron等學者的研究發現,當學生在屏幕上而不是印刷品上閱讀同樣的信息時,他們的理解力會下降。然而,閱讀者認為自己在屏幕上表現更好,因為他們閱讀得「更快」。


Naomi Baron即將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超過80%的大學教師認為,屏幕對學生的閱讀理解有「弱化」效應。


Tami Katzir和Mirit Barzillai在以色列五年級和六年級學生中發現了類似的研究結果。甚至三歲孩子在聽屏幕上的故事而非閱讀書籍時,似乎也更難處理更抽象的內容材料。


原因有很多,但並不是因為深度閱讀無法在屏幕上進行。它只是更加困難,因為屏幕容易讓人分心,從而導致研究者Linda Stone所說的持續性局部注意力,這反過來會導致分配給抽象思維的時間更少。


在屏幕上花的時間越長,人們就越熱衷於快速、膚淺的信息收集和不斷查看新的幹擾信息。後者是根植於我們基因中的「新奇性反射」。


現在最大的挑戰是學會如何同時使用印刷媒介和數字媒介,使它們給所有人都帶來最大的好處


現在最大的挑戰是學會如何同時使用印刷和數字媒體,使它們給所有人都帶來最大的好處。美國女詩人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的著名詩句「成功在於形成迴路」(success in circuitry lies)能給我們某種指引。


對於大流行期間從未培養過基礎閱讀的兒童來說,至關重要的是為他們形成首次閱讀迴路塑造這些技能。和大流行前一樣,我們需要有明確、系統、基於證據的方法來培養基本技能。


與「死讀書」不同,練習給線路的組成部分帶來多重曝光。年輕讀者需要反覆練習學習並關聯這些部分——在字母和相應的聲音中,在單詞、故事和書籍中,調動其情感並將過程與迴路建立關聯。


與其他學者一道,我致力於讓孩子父母和教師能獲得高質量的免費數字材料,這有助於培養基本技能,解決公平問題並限制學習能力的進一步喪失。


在大流行之前,我的研究主要專注於「雙語大腦」。作為研究對象,孩子們幾乎只通過印刷品來學習閱讀,而編程等關鍵認知技能則通過數字屏幕學習。在基礎技能和深度閱讀技能建立後,教師會在屏幕上明確教授深度閱讀技能。


本次大流行的現實使這種做法變得複雜。部分是出於必要,數字媒介現在成了練習基礎技能和建立背景知識的工具,而印刷品則用於培養孩子們參與、鞏固和反思閱讀內容的能力。也就是說,對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來說,沒有什麼比讓父母、監護人和老師給孩子讀書更重要的了。


「讀說唱」應該是孩子從嬰兒期到擁有自己內心閱讀世界時的三字真言。普魯斯特一直在說,童年的這一庇護所不容失去。的確,閱讀世界可能是孩子(和我們自己)最好的解毒劑,把我們「失去的時間」變成一個能看到、感知自己和他人的秘密花園。


對社會來說,我們必須確保孩子們的數字設備旁邊總有各種書籍。書是新的還是舊的,是屬於圖書館的還是從圖書館借來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們就在那裡,我們鼓勵孩子們去閱讀它們。此外,書籍,而非數字設備,應該是孩子臥室裡唯一的閱讀選擇。


在書的海洋裡,我們能讓現實暫停,轉而探索我們想像中更美好的前途。我們能做到的。


來源:英國《衛報》,作者:Maryanne Wolf

譯者:Sunnisky


聲明:著作權所有,轉載需授權,嚴禁抄襲,違者必究!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們。

Come on,給你的靈魂充充電!

相關焦點

  • 研究顯示:兒童經常使用屏幕 大腦結構會發生變化
    參考消息網11月7日報導美媒稱,科學家們說,電視、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等設備可能改變幼兒的大腦結構——他們擔心此類技術可能影響語言和識字技能的發展。然而,專家們強調,研究結果只是初步的,家長們不必擔心允許孩子使用此類設備會損傷他們的大腦。
  • 電子屏幕正在摧毀孩子的大腦,如何幫助孩子遠離手機遊戲?
    這些數字設備雖然可以幫助我們學習和建立社交關係,但它也能干擾我們大腦功能。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數字世界中,家長如何幫助孩子管理使用電子產品呢?對於那些沒有「上癮」的孩子經常使用手機也會對大腦造成細微的損害,平均每天使用電子產品超過七個小時的孩子都會有感覺超負荷、缺乏恢復性睡眠以及神經過度興奮等問題,稱之為電子屏幕症候群。這些孩子無法專心致志、容易衝動、喜怒無常。
  • 如何減緩電子屏幕帶給孩子大腦的負面影響?
    在上一篇文章裡,我們準備了一系列小測試,幫助家長們橫向對比自家孩子被電子設備影響的程度。,遠離手機、電腦也並不現實,因此我們需要想辦法幫助孩子降低接觸電子設備、長時間盯電子屏幕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儘可能地讓他們的大腦免受侵害。
  • 科學研究表明:童年開始學習音樂會使大腦發生變化,長大後依然存在!
    如果一個孩子在三四歲時就開始上音樂課,他學到的不僅是聽音能力,而且注意力和記憶力也會得到相應的鍛鍊——這兩種能力是可以向學習能力轉變的。當兒童學習演奏樂器時,他們一系列的聽覺能力會得到加強。然而童年時期的音樂課程可能會使大腦發生變化,這種變化即使在課程結束多年以後依然存在。美國西北大學的研究人員錄製了大學生的聽覺腦幹反應——也就是說,測量他們的腦電波,記錄其對複雜聲音的反應。曾經在童年時期接受過音樂訓練的學生的反應更強烈——在被測試時,他們的大腦能夠從複雜的聲音中更好地甄別出關鍵的要素,比如音調。
  • 幼升小有重大變化,你的孩子準備好了嗎?
    華盛頓大學腦科學家 Kuhl 教授研究發現:每個孩子都是語言的天才,0~7 歲是孩子學習語言的最佳時期,大腦中掌管語言學習的「布羅卡區」異常靈敏。 這一時期學習的第二語言,會被大腦認為是「母語」,終生不會遺忘。
  • 孩子常看屏幕設備影響大腦發育
    一項耗資3億美元研究結果顯示,兒童長時間看屏幕會對大腦發育產生不利影響手機、電腦和電視已日益成為現代孩童生活的一部分,隨之而來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看屏幕會對大腦發育產生多大的影響?該研究使用MRI掃描來檢查使用智慧型手機和其它屏幕設備對兒童大腦結構的變化,結果令人震驚。這項研究的首批結果顯示,每天在屏幕上花兩小時以上的孩子在語言和思維測試中得分較低。令人震驚的是,每天在電子設備上花7小時以上的孩子大腦皮質過早薄化,這是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杜寧博士(Gaya Dowling)所描述的「成熟過程」,通常在發育後期才會發生。
  • 千萬不要再用家裡的手機「哄寶寶」了,會影響孩子的大腦發育
    導讀:千萬不要再用家裡的手機「哄寶寶」了,會影響孩子的大腦發育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千萬不要再用家裡的手機「哄寶寶」了,會影響孩子的大腦發育!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老盯著那塊屏幕,該不該擔心他的大腦發育?
    如今,隨著電腦、手機、平板和電子遊戲的泛濫,家長們又有了新的擔憂:自家孩子花在屏幕設備上的時間總量。對於家長們來說,這種擔心似乎有著一定的道理。畢竟在青春期階段,孩子們沉浸於屏幕的情況陡升;也是從這個階段開始,大腦的發育速度加快了,在向成年的轉變過程中,神經網絡被修剪和鞏固。於是,很多人提出「屏幕上癮」一詞,認為過度使用屏幕設備會改變孩子的大腦。
  • 如何提高孩子「大腦學習力」?10條建議,讓大腦保持無限能量
    10條親測建議,讓大腦保持無限能量以下的十個建議,我在我們家彩蛋身上已經試用了一年,孩子變化很大,學習成績不說突飛猛進,但持續進步,是有的,老父親已經非常欣慰了。但是不乏有些家長沒那麼多時間、精力去給孩子準備食材,又或者準備的食材並不到位,那麼這時候,家長就要給孩子精準地"補給"。《天才食物》這本書中有提到:補充磷脂DHA,能夠為大腦創造健康的細胞膜。而細胞膜有多重要呢?我們的情緒、執行力、注意力、記憶力的受體,都位於細胞膜上。
  • 那些經常被打罵的孩子,大腦可能發生這樣的變化,家長別不在意
    並且經常被父母打罵的孩子,他們從小大腦可能會發生這樣的變化,所以家長們別不在意。上圖中,左邊為正常孩子的大腦情況,右邊則為經常挨打挨罵的孩子的大腦。從圖中可以看到,經常挨打的孩子,大腦開始蜷縮,黑暗的部分要遠超過正常孩子的大腦。父母的打罵對孩子智商的影響有多大?
  • 美國兒科研究:5歲前孩子長期接觸電子屏幕,會影響大腦這些功能
    你平時和孩子的相處是怎樣的呢?是帶孩子外出活動,還是陪孩子遊戲?又或者把孩子交給手機或電視?試問現在有多少孩子是被手機和電視帶大的?孩子一哭一鬧,只要把手機拿過去、電視打開,孩子就會安安靜靜坐在一旁,家長省心又省事。但長期看電子屏幕對孩子有多麼大的影響,你有考慮過嗎?
  • 如何提高孩子「大腦學習力」?10條親測建議,讓大腦保持無限能量
    一連串的為什麼,或許家長們已經非常懵了,這說的,不就是自家孩子嗎?關於孩子的學習力,有很多方面的因素,比如智商、學習環境、學習習慣等等。但是,這其中有一點非常關鍵,那就是"大腦學習力"。想要擁有學習力,那麼大腦必須得有充足的能量。
  • 腦植入物正在發生 - 你準備好了嗎?
    大腦中植入晶片,使得人能夠簡單的用自己的大腦就能夠上網衝浪,網絡購物,你以為這離我們很遙遠?近日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院做好了用AI人工智慧來控制人的大腦。這種晶片用來控制士兵們的情緒,小編想想就有些可怕。
  • 大腦的內存不足!我們要教孩子的,不是拼命努力
    只好再買一臺新筆電,而它就退休下來,變成我閒暇時使用的計算機,當然我還是又外接一個29吋屏幕,這樣不知不覺又撐了快兩年。想想可能是這麼多年,安裝又刪除了許多程序,又從win 8升級成win10,系統不穩也是正常。我想應該是要重灌整個作業系統,看看穩定度會不會好一點。因為高速緩存只有的2G,雖然已經將win 10中的常駐程序減低的最少,但是還是常會出現內存不足的警訊。
  • 伴侶懷孕後,男人的身體也會發生變化嗎?
    沒有人生下來就會當爸爸的,在學習當爸爸的過程中,或許顯得笨手笨腳,但是深厚的父愛溢於言表。不過,這些只是思想和方法上沒做好準備,在妻子懷孕以後,丈夫其實也開始經歷一系列的身體變化,為當好爸爸做準備。,不僅能夠鞏固夫妻關係,而且對於建立與孩子的關係紐帶、培育孩子發展非常重要。
  • 孩子進入一年級,需要買些什麼,我們準備好了嗎
    我們將開始一段新的生活,它和以往有所不同,我們將面臨新的問題,學習新的知識,承擔新的任務,它需要我們付出更多的努力,肩負更多的責任,或許在這段新的徵程裡,我們或許不是很成功,但是肯定很有意思,我們需要好好準備,並且希望做得還不錯!
  • 孩子每天堅持喝牛奶,1年後,身體會發生什麼變化?
    導讀:孩子每天堅持喝牛奶,1年後,身體會發生什麼變化?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每天堅持喝牛奶,1年後,身體會發生什麼變化?!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百度領投久趣英語的背後 在線英語教育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人們對於教育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不僅限於一線城市,二三線城市居民也越來越捨得替孩子的教育買單。據36氪研究院《在線英語教育用戶調研報告》顯示:38%的家長曾為孩子報名過在線英語課程,86%的受訪者表示未來會為孩子報名在線英語課程。 超九成家長希望在線英語教育提升孩子的口語能力,希望孩子的口語達到「表達流利」的水平。
  • 大腦的秘密你了解嗎?我們應該如何把握孩子0-6歲大腦開發的黃金時期?
    人的大腦是有分工的,左腦負責邏輯、數學、文字、推理與分析和語言,被稱為抽象腦、學術腦;右腦負責圖畫、韻律、情感、想像與創意、音樂,被稱為藝術腦、抽象腦。簡單來說,左腦負責理性,右腦感性。大腦聯結的關鍵期就在0-6歲。這6年裡有幾個大腦發展的關鍵階段,如果父母能充分利用好這幾個階段,讓孩子的左右腦均衡的利用起來,孩子智商更高,到了小學的自然學習力更強。
  • 小別離|應對分離焦慮,你準備好了嗎?
    特別是經過一個周末的休息後,孩子會出現所謂的「星期一綜合症」。為此,要提前告知孩子周末結束之後幼兒園的生活還會繼續,合理安排周末的作息,為新一周的幼兒園生活做好準備。為了讓孩子預先對幼兒園裡的一切建立認知,樂成四合院幼兒園在正式開園前就進行了在線的家庭訪談和與小朋友們持續近一周的在線溝通,通過鏡頭,孩子們得以提前認識到這裡的環境和可愛的老師們,知曉了幼兒園的一日常規。據夏園長解釋,這些預先的活動設計,能幫助孩子了解到接下來會發生的事情,逐漸增強他們在新環境中的安全感和自信心,從而消除初入園區的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