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制戒斷時,大腦裡在發生什麼?

2020-12-19 百家號

幾年前,我在一次學術會議上碰到一位漂亮的女孩。交流之後,發現我們有著相似的興趣、相近的背景、隔得不遠。我們在會議期間聊的非常投機,會議之後也保持著聯繫,交往越來越多。彼時的我,每天都很興奮,感受到激情在燃燒。在校園幾乎每一條路上,都留下過我們歡快的笑聲。我們一起去旅行,欣賞美景、品嘗美食。我以為自己找到了人生中的Ms. Right,將從此幸福地生活下去。然而,不久後她去了美國,而我必須留在國內完成學業。由於種種原因,我們不再聯繫,但是那種痛苦卻久久揮之不去。

上述的故事雖屬虛構,但類似的情節也許多次上演:從開始輕微的好感(積極情緒),到迅速升溫的激情,再到失去之後的強烈痛苦。似乎能夠為人們帶來狂喜的事情均如此,那種突然來臨的強烈快樂讓人沉醉其中,而狂喜之後,負面情緒可能非常強大,逼迫我們尋求新的狂歡去擺脫消沉的情緒。例如,由色情產品激發的性慾、由電子遊戲帶來的冒險和刺激與由酒精、菸草、各種形式的毒品所帶來的強烈欣快。

強烈快感可能會給個人和社會帶來嚴重消極的後果。例如史丹福大學心理學家津巴多曾在TED上討論過由色情產品和遊戲帶來的男性感覺麻木和閾限的不斷提高,他將這稱為男性之殤(demise of guys):男性沉迷於層出不窮的色情和遊戲產品而尚失了對正常生活和女性的興趣,把更多的時間花在虛擬的空間之中。但是如何解決這種「成癮」的問題卻沒有明確答案,但目前已經開始對這些現象背後的神經機制有了一些了解。

種種由快感到痛苦的現象,其背後均有著驚人的相似:這些現象都在大腦中特定的一些系統中發生,當人們長期沉溺在強烈的快感時,大腦中這些系統會發生病態地改變,讓我們無法自拔,成為「癮君子」。一般來說,成癮包括了三個階段:(1)強迫地尋找和攝入藥物以及大量攝入;(2)戒斷時所產生的消極情緒狀態(如煩躁不安、焦慮、易怒)以及(3)重新尋找新的藥物或者物質來獲得消失的快感。不過,一般戀愛中很難有第三個階段,直接的原因是難以遇到Mr./Ms. Right。這三個過程所涉及的大腦結構也有所不同。

被「快樂」俘虜的大腦

在正常人腦中存在與獎賞相關的大腦網絡,主要是中腦和前腦的神經核團。這些腦區的神經細胞通特定的神經遞質--多巴胺--來傳遞信息,正是多巴胺讓人產生快感。大量對動物和人類的研究表明,當呈現一些對人腦對獎賞性質的刺激時(例如,美食、美女、美金),這些大腦結構會分泌多巴胺,讓人產生欣快的感覺。適量的多巴胺和快感對於人類的正常生活是不可或缺的。

但是成癮物質所引發的快感絕不是適量的。它們可以促進獎賞系統的大腦核團大量地釋放多巴胺,同時減少對多巴胺的再攝入。在這種情況下,神經細胞之間的多巴胺水平飆升,帶來強烈的快感。例如菸草中的尼古丁可以迅速地導致乙醯膽鹼這種神經遞質的大量釋放,從而再誘發多巴胺的大量釋放,從而引發快感。

長期的這種體驗會引發其他大腦結構的一些變化,例如負責學習和記憶的海馬體,從而將快感與這些物質聯繫起來並存儲於人腦之中。正如不斷地去追求與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一樣,在「快樂」的驅使之下,我們同樣會不斷地追求成癮物質的攝入,來獲得新一輪的多巴胺釋放。這個不斷循環的「學習」過程,讓我們反覆去學習和體驗快感及其來源。

人腦還有另一個特徵:感覺適應。也就是說,隨著體驗某種感覺的時間增加,我們的大腦會慢慢適應這種體驗,將其視為正常。要重新獲得初始時那種強烈的快感,我們需要攝入物質的量可能會不斷地增加。攝入量的增加進一步改變大腦,引起神經元突觸之間的連接發生變化。與此同時,整個大腦的其他部分也隨之發生改變:負責記憶的海馬結構記住了成癮物質帶來的快樂;負責進行監控和自我約束的前額葉不再能夠對成癮物質進行抑制,甚至負責運動的皮層開始對成癮的物質產生了條件反射。

被痛苦充盈的大腦

假如你擁有一個成癮者的大腦,那麼強制戒斷你對成癮物質的攝入會有什麼後果?後果很嚴重!

最明顯的變化是情緒和行為上的變化。你會變得煩躁不安、焦慮和易怒,可能還會變得很難集中注意力、睡眠也紊亂。不僅如此,你的學習和工作可能會受到影響,難以去學習新東西。這些都與從熱戀狀態中失戀的表現相似。不過成癮者的戒斷症狀更嚴重一些,一些藥物的戒斷還可能產生一些急性的戒斷戒斷症狀,需要進行幹預,否則可能會生命的危險。

這些變化最主要的原因是神經遞質水平的變化。但是具體是哪種神經遞質在變化,可能與成癮的物質有關。例如,在動物研究中發現,戒斷尼古丁或者其他藥物會引發中腦神經核團細胞外的多巴胺水平的下降。但是,1997年的一項神經成像研究掃描了海洛因成癮者戒斷後的大腦,卻未發現多巴胺水平的下降,這可能是由於海洛因成癮的戒斷中沒有多巴胺水平變化,也有可能是由於大腦掃描技術無法精確測量多巴胺水平。對古柯鹼成癮戒斷的研究發現,古柯鹼的戒斷主要導致了提內源性阿片肽的減少,這種內源性阿片肽的減少導致人缺乏快感。

情緒的變化還與杏仁核及相關腦區的活動有關。杏仁核主要負責加工人類的情緒,尤其是負面情緒,如恐懼。杏仁核的活動是在警告我們:身體狀態可能有危險,需要進行一些調整。當強制戒斷之後,杏仁核的活動讓成癮者情緒非常不穩定,而最有效的短期調整就是再次攝入一些讓其成癮的物質,來解除這種痛苦的狀態。

戒斷除了引起低落情緒之外,還會引起人腦壓力應對系統的活動,讓人感覺到非常焦慮。壓力應對系統主要包括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系統。這個系統在人面臨的壓力時活動,促進皮質酮和促腎上腺皮質素釋放激素,讓人體處於一種相對緊張的狀態來更好地應對有壓力的事件。戒斷之後,由於先前那種由於成癮物質導致的「舒適」狀態被打破,壓力應對系統被激活,讓我們產生強烈的焦慮情緒,坐立不安。

與這些消極情緒和身體狀態相伴的是對成癮物質的渴求及對相關線索特別敏感,這時我們可能會清楚地記得從哪裡可以獲得成癮物質。這也驅使我們去再次按照這些線索去尋找成癮物質。

正是攝入成癮物質時的快樂以及戒斷後的痛苦,使得我們成為形形色色的「癮君子」。然而,人腦是複雜的系統,目前研究只揭示了主要的成癮原因。研究者們仍然在努力地探索成癮背後具體的機制,為解決各種形式的成癮提供解決方案。

【參考文獻】

[1]Koob, GF, Volkow, ND. Neurocircuitry of addiction.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2010; 35(1): 217-238.

[2]王澤. 霾不息,煙可戒?成癮者有路難歸. 賽先生, 2015: <http://www.vccoo.com/v/d6c891>

[3]周雨青, 劉星, 馬蘭. 藥物成癮的神經生物學機制研究. 生命科學 2014; 26(06): 593-602.

[4]Reynaud, M, Karila, L, Blecha, L et al. Is love passion an addictive disorder?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Drug and Alcohol Abuse 2010; 36(5): 261-267.

相關焦點

  • 什麼情況下會發生「酒精戒斷症候群」?
    入院時意識不清,不能走路,手、頭、腿不斷抖動,大小便失禁,入院後我院對他進行了系統治療,經過我院醫護人員20多天治療和貼心護理,張某狀況一天比一天好,意識清楚,現在可以獨立行走,生活基本可以自理。6月11日患者兒子接患者出院,看到父親的變化內心非常激動,發自內心的對我院的醫護人員表示感謝,並給醫院送來錦旗。
  • 尼古丁戒斷症候群,戒菸成功重在方法選擇!
    核心提示:世界衛生組織菸草或健康合作中心研究員肖丹介紹,菸草裡的尼古丁是成癮性物質,吸菸成癮後,每30分鐘至40分鐘就得吸一支煙,以維持大腦尼古丁水平世界衛生組織菸草或健康合作中心研究員肖丹介紹,菸草裡的尼古丁是成癮性物質,吸菸成癮後,每30分鐘至40分鐘就得吸一支煙,以維持大腦尼古丁水平
  • 咖啡因攝取過度和戒斷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咖啡因戒斷在接觸了咖啡的這四年裡,只有幾個月完全從事著與咖啡無關的職業,那就是跟著我姐做了幾個月的服裝行業,那是我最少喝咖啡的幾個月,也是我精神上最沒有負擔的幾個月,因為是家裡人的生意,沒什麼壓力,做好手頭的工作,跟路過的大媽閒聊,剛開始一兩個禮拜還會在空閒的下午專門去天河、越秀喝喝咖啡(本人住黃埔,當時咖啡店是真的比較少的,而且當時比較聊得開的店都在天河和越秀),這種狀態真好啊,起床就去店裡待著,店離家也不遠,中午吃完飯就在店裡睡午覺,下午再忙一下又可以回家吃飯睡覺,日復一日,終於在一個月以後,咖啡因戒斷開始使我越來越困擾了,剛開始還會跑出去喝咖啡,到了後面變得越來越懶,剛好也是夏天
  • 喝完防彈咖啡,來套多巴胺戒斷,矽谷大佬再為智商續費?
    他們信仰另一套準則:多巴胺戒斷——一種全新的矽谷式生活方式。這種實踐已然風行,或者說至少風行於一些引人注目的群體之中,以至於《紐約時報》在內的媒體相繼發表相關文章。那麼,它到底是什麼呢?多巴胺是一種神經遞質,參與大腦系統中有關動機、獎勵、壓力的機制。
  • 9級毒癮戒斷反應讓你「痛」到癱瘓?
    9級毒癮戒斷反應讓你「痛」到癱瘓?要知道這還是體驗器的二檔模式據介紹9檔體驗模式戒斷反應可以讓你「痛」到「癱瘓」問題來了戒斷反應這麼難受那麼戒毒有多困難呢?需要多久才能戒斷毒癮?
  • 「多巴胺戒斷」漸成流行趨勢
    參考消息網1月15日報導外媒稱,「多巴胺戒斷」是一場有助於限制孩子使用電子設備的運動,能夠幫我們緩解「數字成癮」。創新部門也不乏鼓勵節制使用其產品的企業。這是一場革命性的運動,被人們稱為「多巴胺戒斷」,它甚至開始成為一種潮流,旨在減少人們對引發壓力的事物的消耗,例如使用社交網絡和技術設備。這種戒斷法還能使人戒除性癮和酒癮等,進入一種與世俗享樂無關的生活。根據實踐這一戒斷法的人的描述,它可以「重啟」大腦並提高大腦效率。此外,在這一過程中人們還能重新在簡單微小的事情上獲得幸福感。
  • 長期抽菸的人,戒菸時身體由於戒斷反應,會出現5種不適,需了解
    據統計,目前我國菸民的數量已經達到了3.5億,之所以這麼多的人喜歡抽菸,是因為菸草中含有尼古丁可刺激大腦分泌多巴胺,使人體產生一種輕鬆、愉悅的感受。 戒菸還可以降低各種疾病的發生機率,比如肺癌、冠心病、慢性支氣管炎等等。
  • 教你科學應對戒斷症狀
    但是戒菸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尼古丁是主要作用於人體大腦,具有很強大的成癮性。目前正在戒菸的你,是不是也遭受著想戒戒不掉,想吸卻吸的痛苦的尷尬境地?很多人在染上菸癮後,戒菸期間就會出現一系列的戒斷症狀,例如焦躁、失眠、注意力不集中,情緒不穩定等,並且菸癮越大,症狀越明顯。
  • 當你處於喜怒哀樂時 大腦裡發生了什麼
    而現實中,要理解情緒的產生,我們需要了解一點大腦的構造——人剛生下來時,大腦發育都還不完善。簡單地說,可以認為「情緒腦」已現房交付,而「理智腦」還在裝修中。這個說法源自於神經學家保羅·麥克萊恩的「三腦假說」。
  • 如何「欺騙」大腦努力起來 戒的是多巴胺不是電子產品
    你應該不會覺得打遊戲,刷視頻是什麼困難的事情,甚至可以不休息連續玩幾個小時。但是如果讓你連續學習一個小時呢?是不是就有點困難了。疫情期間家長在家陪讀就領略到了「不學習時母慈子孝,一學習就雞飛狗跳」。結果,老鼠上了癮,它們幾個小時裡不斷的拉動搖杆直到精疲力盡。另一組對比實驗中,研究人員阻止老鼠大腦釋放多巴胺。結果,老鼠變得昏沉,甚至不會為了起來喝水費一點力氣。它們不會進食、不想交配,沒有欲望。但是,如果將食物直接放在它們嘴裡,老鼠仍然會進食並享受食物。它們只是沒有動力去自己覓食。
  • 當我們恐懼和焦慮時,大腦裡發生了什麼?
    首先在講之前,我還是想給大家回顧一下,我們怎麼來定義大腦,到底什麼是大腦?從結構的角度上來講,一個最簡單的方式來定義大腦,就是大腦中有1000億個神經元。大家可以想像,整個地球上才有100億個人,大腦中卻有1000億個神經元。
  • 戒菸之後會有戒斷症狀,比如失眠焦慮、增重便秘,所以不如不戒?
    戒菸以後確實很多人會有一些戒斷症狀,這些症狀多種多樣,有些人會出現明顯的體重增加,有些人會出現咳嗽、咳痰,有些人會出現便秘,有些人會出現情緒的改變,但這些戒斷症狀終將過去,戒菸以後,對於身體帶來的好處將會愈發的明顯。
  • 這3招幫你輕鬆解決戒菸後的戒斷症狀,讓你遠離戒斷反應的困擾
    由於長時間的吸菸,很多人都適應了這種習慣,在突然的戒菸之後,身體裡的尼古丁不如會經常表現為頭暈頭痛,還有煩躁不安,心情比較焦慮,而且做什麼事情都感覺沒有精力,還會出現失眠,並且還會有著想再次吸菸的強烈欲望,這一系列的症狀我們都稱為戒菸後的戒斷症狀,雖然這些有的不明顯有的比較突出,但這些症狀都可以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中改變。
  • 人窮想翻身時,儘量做到這「3戒3斷」,才有可能越來越富
    所以,當你人窮想翻身時,儘量去做到這「3戒3斷」,才有可能讓生活越變越好!2、戒忿怒忿,其實和「憤」同意。忿怒,意思就是憤怒,當遇到不順心的事時,輕則辱罵他人,重則發生打人等的不良行為。尤其是當一個人身處貧困,身心疲憊無法自拔時,很容易把不滿發洩給身邊人,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殊不知,憤怒的本質,正是對自己無能的不滿。
  • 戒夜奶,斷母乳這件大事,有方法
    不是所有晚上孩子喝的奶都叫夜奶,正常如果孩子晚上19:00喝一頓20-30分鐘的奶,這頓奶是可以幫寶寶維持6-7個小時的生理消耗的,那麼下一次孩子因為飢餓需要再次補充能量進食的時間就差不多在晚上13:00-14:00左右,這個是大部分寶寶的情況,如果有些寶寶消化的比較好,可能更早一點餓也是有可能的,這個大部分媽媽基本上都能測的出來,這一頓是晚上要喝的奶,是不能戒掉的,不然就給孩子餓著了,那麼我們所謂的要戒掉的夜奶戒的是什麼呢
  • 減肥戒糖怎麼戒,分享幾點小方法
    他說的就是戒斷症狀。才僅僅18天,他就改變了原先的健康飲食習慣,對加工食品上癮。為什麼食物也會上癮?加工食品、零食一般都是高熱量,含有大量糖、鹽、脂肪以及咖啡因。原本在食材裡的大量膳食纖維、維生素、礦物質,都在加工過程中被除去了。
  • 戒菸時,通常會出現這幾個戒斷反應,別擔心
    很多人在戒菸的過程中通常會出現一系列的戒斷反應,但是當出現這些戒斷反應的時候,很多人就比較擔心自己的健康,從而對於戒菸也打起了退堂鼓,其實大家在戒菸的時候,通常都會出現這幾個階段反應,這對於我們的身體來說沒有什麼傷害,大家別擔心,若能克服這些症狀的話,說明你戒菸的路上又成功邁進了一步。戒菸時通常會出現這幾個階段反應,不妨來對號入座。
  • 「戒癮」:脆弱的澳大利亞人
    對於中心內的「居民」或戒斷者來說,除了需要參加日常以及每周例行安排活動,包括教育和治療小組以及個別諮詢會議之外,還可以靠打掃衛生、烹飪、鍛鍊、教育和娛樂活動打發時間。不同戒斷康復中心可容納的成員數量不一,有些只有12名,有些則可多達60名。過程時長一般為6周至18個月,而在澳大利亞的平均時間為8周。
  • 青少年濫用「止咳水」危害大 易成癮且較難戒斷
    「止咳水」易成癮且較難戒斷濫用「止咳水」為什麼會上癮?因為長期大量濫用「止咳水」後,其含有的磷酸可待因(罌粟生物鹼之一)、麻黃鹼(冰毒的前體)或者罌粟殼、鴉片等即長期連續作用於軀體中的阿片受體,作用於大腦則產生暫時欣快感,隨後形成生理和心理依賴,類似海洛因成癮。專家指出:如不按劑量濫用「止咳水」,成癮的可能性幾乎高達百分之百,而一旦成癮則難以徹底戒斷治癒。
  • 毒品戒斷過程,感覺好多螞蟻在身上爬……
    為什麼毒品戒斷總是很難徹底治癒,戒斷的過程也是極其痛苦。當然,一般人也無法切身體會,愛惜生活的人不會觸碰這條底線,如果不慎粘上毒品這種要命的東西,就相當於打開了潘多拉的寶盒。從此,所有的厄運都會伴隨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