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南國賣西餐

2020-12-19 第一財經

這是8個月內,擅長中央廚房管理系統的小南國第三次涉足西餐業務。

11月27日,小南國餐飲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小南國」)斥資1.95億港元(約合1.55億元人民幣)收購百佳(香港)有限公司(Pokka HK)65%的股權。

繼今年上半年與美國知名餐飲公司Schussler Creative達成合作,合資開設The Boat House(船屋)主題餐廳之後,8月31日,小南國又宣布將與日本高人氣餐飲連鎖集團「俺の株式會社」(Oreno Corporation)在大中華地區共同拓展「俺の」系列餐廳,緊接著,擁有Oreno在中國獨家代理權的它,率先引進了Oreno旗下高級日料餐廳與「法式·意式」餐廳,並且計劃於2015年第一季度在上海或香港開設第一家門店。

按照小南國董事長王慧敏的說法,收購Pooka HK對於小南國來說,是「戰略性的一步」。這是小南國自2012年7月上市以來完成的首次有規模的併購。

Pokka HK建立於1989年,在港澳地區擁有超過20年的餐飲經營經驗,過去由百佳(新加坡)有限公司所擁有。截至2014年6月,Pokka HK在香港和澳門擁有12個品牌共34個餐廳,以銷售精品咖啡與休閒美食見長,包括Pokka Café、Tonkichi日式吉列專門店、百瀧意粉薄餅餐廳、及味吉拉麵館等,其中Pokka Café是香港首間提供自家烘焙精品咖啡的連鎖餐廳。

完成收購後,Pokka HK會獲得一份由明年1月起、為期25年,可在中國的內地、香港及澳門獨家使用「Pokka Café」標誌的特許經營權。小南國也將與Pokka HK管理團隊共同在中國的內地、香港及澳門發展咖啡及大眾化西式休閒餐飲業務。Pokka Café和Tonkichi豬排餐廳則是小南國首先考慮引入中國市場的兩個品牌。

根據中國烹飪協會發布的數據,今年上半年,全國餐飲業營業總收入近1.3億元,同比增長超過10%,但高端餐飲依然低迷。各品牌門店關、停、轉案例頻現。比如小南國的競爭者、本土高端餐飲集團「湘鄂情」就在2013年經歷了史上最嚴重的虧損後,迫於壓力轉型走向了完全不相干的網際網路大數據領域。

而小南國也未能夠獨善其身。去年它就開始出現嚴重的利潤下跌問題。2013年年度財報顯示,小南國2013年的全年營收為13.86億元,同比增長4%,但淨利潤僅有67.1萬元,同比下滑高達99.4%。這一年,處境艱難的小南國也關閉了8家門店。

今年上半年,小南國的利潤壓力仍未得到緩解,5家門店陸續關停。根據其2014年年中財報,雖然今年上半年小南國的營收增長幅度獲得了一些提升,但淨利潤的同比下滑幅度仍達到了98.2%,純利潤率更是僅為0.1%—這意味著,1000元的營業收入中,小南國只能賺得1元純利潤。

王慧敏曾在2012年的一次採訪中向媒體透露,自己是一個追求完美的人,在沒有做好準備的時候,是不會願意走出去的。但窘迫的現實要求她是時候改變了。

在2012年以前,小南國的發展策略還是讓主品牌「上海小南國」通過標準化複製到全國。從2013年6月開始,小南國正式對外提出並多番強調「多品牌發展策略」成為公司的首要戰略。

儘管戰略的變化並沒有很快反映到利潤的提升上,但可以看到效果。得益於南小館和小小南國兩個「降級」之後的中端餐飲品牌不錯的市場反饋,在頻繁關閉主品牌店面的同時,小南國也開出了19家新店,其中7家是南小館。

主營生煎、鍋貼、燒麥等經典上海點心的南小館餐廳門口往往會排著長隊,客單價80元的餐廳定位創造出了每天5至6次的翻臺率,與客單價僅40元左右的外婆家和綠茶餐廳相仿。

這或許也堅定了小南國堅持「多品牌」戰略的信心。目前,它旗下的投資業務已經涉及中餐、燒烤、Spa、甜品、飲品、酒店等,其目標是成為覆蓋各餐飲業態的標準化、規模化和連鎖化的餐飲休閒集團。

而下注西餐也是這一戰略的延伸。

對以中央廚房和中央倉庫統一管理體系見長的小南國來說,相比中餐,西餐是更易於實現標準化經營的餐飲業態—僅小南國主品牌就有226道中式菜品,涉及22種烹調方式和1000種食材及調料,但通過其統一的管理體系,它能確保其70餘家餐廳的菜餚口味基本保持一致。

「我們接下來會想辦法在單店上,讓它的模型更簡單,投資更小,」小南國總裁康捷對《第一財經周刊》說,「可複製、規模化的大眾化產品,才是我們的出路。」雖然Pokka Café在香港地區銷售的產品品類十分豐富,但小南國似乎打算儘可能簡化內地門店的菜單。

另一方面,西餐已在內地越來越有市場。在中高端餐飲全面低迷的市場環境下,以80後和90後為主的大眾消費者擁有龐大的消費力。小南國希望抓住這部分消費者,迎合他們的喜好。但在內地市場的大部分咖啡館裡,西式簡餐往往都是速凍食品,而不是真正的西式簡餐。康捷認為,只要下一點「苦功夫」就能贏得市場:在環境、人工和租金方面提高效益的同時,把提供的優質產品下沉。」

其實,Pokka本身也覬覦內地市場許久,但苦於內地咖啡簡餐市場長期被星巴克、Costa及太平洋咖啡等連鎖企業所壟斷,Pokka HK一直沒有遇到恰當的進入機會。而藉助小南國在內地「最大的中餐連鎖集團之一」的身份,「組成策略聯盟後,Pokka便能夠利用Pokka Café等品牌的優勢和小南國的市場經驗,在內地迅速發展的咖啡及大眾化西式休閒餐飲業態市場爭得一片天地。」Pokka HK董事經理黃水晶說。

Pokka Café預計明年在內地開設3至5家門店—對比星巴克上千家的門店數量,很長一段時間內,Pokka品牌可能都無法實現它及小南國所希望的「規模化」。事實上,規模化也從來都不是小南國的強項。截至2014年6月30日,小南國共擁有88家門店,其中上海小南國73家、南小館10家、慧公館4家、小小南國1家。

相對小的規模及較為強大的統一管理系統,是小南國得以實施多品牌戰略的基礎,但隨著品牌的增多和日益細碎、分散化,這也會對它整體的品牌管理和物流實力提出更高的挑戰。

另外,到底需要發展多少個子品牌才能挽回利潤?小南國可能需要更多時間去想清楚這一點。

相關焦點

  • 小南國去年淨利下降99% 關閉8家門店試水西餐
    原標題:小南國去年淨利下降99% 關閉8家門店試水西餐    小南國去年淨利下降99%    受公務消費縮減等影響關閉8家門店,試水西餐   在港上市的高端餐飲品牌小南國周四晚間發布公告,2013年營收13.86億元,同比增長4%,淨利潤67.1萬元,同比下滑99.4%。
  • 小南國上海第一家日式西餐俺の開業 在日本已有30家
    小南國與日本人氣餐飲集團Oreno(俺の株式會社)合資的首個「俺の」系列餐廳,上周四在蘭桂坊加州大廈開幕。小南國董事長王慧敏表示,「俺の」系列餐廳在日本於兩年多內已開設了約30家餐廳,大多位於東京繁華地段,相信未來在大中華區擴張速度也很快。
  • 2016年小南國轉虧為盈 得益於關店以及引進西餐品牌
    經歷了前幾年微薄的利潤和去年的虧損,小南國餐飲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小南國)業績終於有所恢復。   2016 年小南國的總收入為 20 億人民幣,略微下降了 1.7%。好消息是轉虧為盈,淨利潤 3425 萬人民幣。去年同期則虧損了 9841 萬元。
  • 小南國扭虧為盈 轉型仍存挑戰
    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小南國表示,利潤上升主要得益於集團組織扁平及機制變革、經營資產優化、成本費用管控得當和營改增政策的利好。品牌多元化戰略也被認為是小南國未來盈利的強勁增長點。此外,在2016 年,小南國還關閉了15家門店。
  • 商業特稿 小南國:看到了大眾休閒餐飲蓬勃發展的態勢
    自2010年開啟第二品牌「慧公館」以來,小南國陸續引進多個甜品、西餐品牌,現旗下共攜九個品牌,這也是其近年來實行「多品牌發展」策略的結果。「得益於上海小南國品牌盈利能力提升以及合併百佳香港業務的利潤貢獻,小南國的業績收入勁增35%。」這是小南國2015年中期財報交出的成績單。而在今年上半年餐飲市場有所回暖的背景下,經濟增速總體放緩仍然是各家企業必須直面的問題。
  • 小南國再引新品牌入華 俺の割烹在香港開業
    小南國西餐的多品牌戰略再添一子。昨日,北京商報記者從小南國獲悉,其與日本連鎖集團俺の株式會社合作開設的俺の割烹上周在中環蘭桂坊開業。小南國董事局主席王慧敏強調,多品牌發展是小南國未來的戰略目標。未來將以整合社會資源為主,集團正物色多個品牌,惟暫未有具體收購目標。
  • 小南國今年不會開太多店 南小館15家、小南國少於5家
    截至到目前,小南國旗下已經擁有13個餐飲品牌,200家門店,覆蓋中餐、西餐、大眾餐飲、授權經營等多餐飲類別。如今尋找更多海外餐飲品牌與之合作並引入中國正是小南國的轉型方向。   主營品牌邊緣化   據小南國2014年財報顯示,2014年小南國集團全年營收15.44億元,同比增長11.4%,但是同名品牌小南國營收增長率僅達0.4%。   截至去年2014年12月31日,小南國旗下共有81家小南國門店、4家慧公館、17家南小館及一家小小南國。
  • 小南國專訪:未來餐飲企業必須走集團化發展之路
    「小南國預計在今年將繼續保持整體20多家的增長態勢,其中南小館作為小南國的明星副牌將成為小南國下一個發展重心,計劃於2015年開設15家『南小館』。」小南國方面稱。   而未來小南國的重點還將繼續放在實施推動多品牌策略,並且,除了自創品牌之外,小南國還將引進國外先進的餐飲品牌,更關注大眾化中端消費市場、年輕、時尚的餐廳形式,以易於標準化、可複製為方向。
  • 高端餐飲小南國去年純利跌99.4% 轉型仍然步履維艱
    高端餐飲小南國的轉型仍然步履維艱。小南國發布去年業績,2013年實現營收13.86億元,同比增長4%;淨利潤67.1萬元,同比下滑99.4%。小南國方面表示,營收增長主要得益於新餐廳的增長,淨利潤下降主要由於同店銷售下降10%以及關閉門店的一次性衝銷。另外,除了已有的四個中式餐飲品牌,小南國也開始進入蛋糕烘焙和西餐領域,以「利用低谷進一步搶佔市場佔有率」。
  • 小南國:餐飲應走集團化發展之路 明年開15家南小館
    「小南國預計在今年將繼續保持整體20多家的增長態勢,其中南小館作為小南國的明星副牌將成為小南國下一個發展重心,計劃於2015年開設15家『南小館』。」小南國方面稱。   而未來小南國的重點還將繼續放在實施推動多品牌策略,並且,除了自創品牌之外,小南國還將引進國外先進的餐飲品牌,更關注大眾化中端消費市場、年輕、時尚的餐廳形式,以易於標準化、可複製為方向。
  • 小南國去年獲得了盈利,關店以及引進別人家的品牌都起了作用
    經歷了前幾年微薄的利潤和去年的虧損,小南國餐飲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小南國)業績終於有所恢復。2016 年小南國的總收入為 20 億人民幣,略微下降了 1.7%。好消息是轉虧為盈,淨利潤 3425 萬人民幣。去年同期則虧損了 9841 萬元。
  • 小南國為扭虧去年關15家門店
    小南國餐飲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小南國」)3月28日發布2016年度業績公告顯示,在經歷了2015年度的大額虧損後,小南國繼續對企業進行戰略調整,加速從重資產模式向輕資產模式轉型,並在2016年關閉15家門店,以此提升門店業績。
  • 【解密】小南國的多業態與o2o的轉型探索
    2014年1月小南國正式對外宣布啟動戰略調整,實施「多品牌集約複製」策略,即借原有的規模、總部集約化優勢,將機會向多方向延伸,開拓更年輕的市場。至此,小南國正式踏上了高端餐飲轉型之路。小南國創立於1987年,是目前國內中高端中餐連鎖企業代表之一,旗下擁有上海小南國、慧公館、南小館、小小南國等4個餐企品牌。2012年7月4日,小南國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掛牌上市,總融資額度約5.12億港幣。
  • 小南國將涉足咖啡、西式餐飲 收購百佳香港65%股份
    (贏商網深圳站報導)從去年開始,港資上市餐企小南國就出現了業績增速下降的情況,為此,其公司高層多次在公開場所表示,有意向收購其他餐飲品牌,加速品牌影響力擴張。而在今日早間,小南國一紙公告讓收購傳聞變成現實。
  • 小南國斥1.95億港元收購Pokka HK65%股權
    近日,小南國餐飲控股有限公司(「小南國」;香港聯交所股份代號3666)斥1.95億港元收購百佳(香港)有限公司(「Pokka HK」)中港澳65%股權,小南國將與Pokka HK管理團隊日後共同在中國內地、香港及澳門發展咖啡及大眾化西式休閒餐飲業務
  • 小南國佔領高中低檔階層之路 米芝蓮也是它家的?
    小南國   小南國集團於1987年成立於上海,小南國餐飲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王慧敏是「小南國」品牌的創始人。旗下投資業務涉及中餐、西餐、甜品、飲品、燒烤、Spa、酒店、行業B2B供應鏈網際網路公司等多種業態。小南國餐飲控股有限公司,總部設於上海,核心品牌「上海小南國」是中國最大的自營中餐正餐連鎖餐廳之一。
  • 正餐女皇王慧敏 小南國董事長
    口味管控儘管個人風格不同,為何王慧敏能吸引跨國企業的正規軍加盟?關鍵是這位街邊店的老闆娘堅持做對三件事:「去家族化」、「去廚師化」以及創造「味道」。6月24日小南國新菜研發會召開之時,王慧敏正在日本北海道尋找味道,嘗試其下一個感興趣的業態—料理體驗店。今年,為了其運作模式及口味成分,王飛了六次日本環島半圈。
  • 上海小南國等中高端餐飲轉身 大眾市場成新陣地
    小南國餐飲控股有限公司(03666.HK)董事長王慧敏在2015年的股東大會上明確告訴她的投資者們,公司將由高檔餐飲轉為主力發展大眾化市場。高端餐飲不賺錢了麼?上海市餐飲烹飪行業協會內部人士告訴騰訊財經,這幾年八項規定對高端餐飲的影響可能不輸於任何一個行業。
  • 小南國內訌:神仙打架,品牌遭殃
    在天眼查上可以看到王慧敏與朱曉霞之間合作往來關係密切,除了兩人共同擁有的眾美聯,朱曉霞還是小南國的4名執行董事之一,概約持有小南國4.97%的股份。另外,據小南國財報顯示,朱曉霞還間接持股小南國第二大供應商上海眾敏供應鏈管理公司(約佔採購總額10.9%)17.07%的權益。
  • 小南國餐飲更名國際天食後首交成績單 淨利潤同比漲幅188%
    今年6月,原小南國餐飲控股有限公司宣布更名為國際天食集團有限公司。更名背後,是國際天食由傳統餐飲向多品牌運營集成平臺的全面戰略轉型。   如今,國際天食旗下擁有自有品牌上海小南國、慧公館、南小館,此外還通過合作引進等方式運營ORENO、Pokka Café、Tonkichi、Wolfgang Puck、米芝蓮、The BOATHOUSE等多個品牌,完成了對中餐、西餐、休閒餐飲及飲品類的全面布局。   事實證明,國際天食的轉型扭轉了此前小南國業績持續低迷的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