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南國扭虧為盈 轉型仍存挑戰

2020-12-19 中證網

  3月28日,小南國餐飲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小南國」)發布2016年度業績公告,在經歷了前些年微薄的盈利和2015年的虧損之後,小南國終於實現扭虧為盈,2016年全年營業收入20.01億元,下降了1.7%;淨利潤達到 3425 萬元,2015年同期則虧損了 9841 萬元。

  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小南國表示,利潤上升主要得益於集團組織扁平及機制變革、經營資產優化、成本費用管控得當和營改增政策的利好。品牌多元化戰略也被認為是小南國未來盈利的強勁增長點。此外,在2016 年,小南國還關閉了15家門店。

  2012 年減少公款消費的「八項規定」出臺之後,包括小南國在內的高端餐飲受到了比較大的衝擊,凌雁諮詢首席諮詢師林嶽認為,「高端餐飲在政策的影響下至今還沒有完全走出陰影,畢竟市場倒下很容易,但積累起來很難,現狀來講,包括小南國在內還有很多餐飲企業在尋求轉型,向大眾餐飲轉型是比較統一的方向,但需要警惕的是,大眾餐飲要做出規模並不容易,受到多方面的壓力。」

  多元化品牌戰略

  根據財報,2016年,小南國營業收入20.01億元,較上年微降1.7%,但期內淨利潤大幅增長,由2015年的虧損約9842萬元升至盈利約3425萬元,毛利率也由2015年的69.1%增長至2016年的71.7%。利潤上升很重要的一點來自於成本的控制,財報顯示,2016年9月,小南國收購餐飲B2B 採購電商平臺 JMU9.82%的股份後,加大了與其在採購平臺以及供應鏈打造上的合作力度,使得原材料採購成本下降。

  小南國在 2016 年關閉了15家門店,包括9家上海小南國、3家南小館以及3家Pokka,財報顯示,這些門店被認為經營效率不佳,同時也已不符合小南國「聚焦核心城市,提升經營效益」的經營策略。經過調整,小南國的管理半徑也由2015年的22個城市減少到18個。據了解,小南國關閉的門店大多為遠離上海總部的二三線城市門店,這些城市的消費能力與小南國品牌的定位有一定差異,而遠離總部帶來的是更高的管理成本,關閉這些門店後更有利於聚集資源關注核心城市門店。

  此外,多元化品牌戰略也被認為是小南國新的利潤增長點。2012 年減少公款消費的「八項規定」出臺之後,高端餐飲受到了較大衝擊,在那之後,小南國提出多品牌發展戰略來作為應對。隨後,推出了針對年輕消費者的「南小館」。2014 年,小南國連續籤約了多個國外餐飲品牌,且大多為西餐品牌,包括 Oreno(俺的)、Boat House(船屋)、Wolfgang Puck 以及 PokkaHK.2016年,這些西餐品牌為小南國帶來了8270萬元的收入,同比增長了 77.9%。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作為公司主要收入來源的「上海小南國」和「南小館」在中國內地的收入都有所下降,分別降低了8.8%和 3.17%。

  過去一年,小南國旗下的奶茶品牌米芝蓮店鋪數量也增加到306家,這部分的收入由870萬元增加到1430萬元。小南國稱,相較於自建新品牌,小南國更傾向於引入有更可靠的產品研發能力且產品區域性限制較弱的國際品牌,而類似米芝蓮則為小南國投資孵化的品牌。此外,小南國還將推出「家宴」「煮好面」等外賣產品。在回復記者時,小南國還提到,今年將加速完成從傳統餐飲企業向行業性品牌投資經營集團的轉型,目前已與日本咖啡連鎖品牌DOUTOR合作,進軍大陸連鎖咖啡市場。

  轉型之路仍存壓力

  2012 年中紀委頒布「八項規定」嚴禁公款消費後,根據中國飯店協會發布的數據,2013 年高端餐飲業的下降幅度達 30% 到 50% 。隨後,處於低谷的高端餐飲集團都在試圖轉型,比如,2014年,俏江南在北京、濟南等門店賣起了26元和38元兩種檔次的盒飯,俏江南表示,「2014年以來,俏江南業績穩步上升。現有的經營主線商務定位不會改變,只是增加了多種形式。商務套餐的推出是外賣外燴業務的一種形式。」

  廣州酒家也有類似的動作,2015 年其推出了「大廚快菜」系列的定型菜式。實際上,「大廚快菜」也和快餐類似,採用真空包裝技術,在常溫下能保存半年,只需開水浸熱就可食用。

  「中國民營餐飲第一股」之稱的湘鄂情2013年虧損5.6億元之後,2014年3月宣布收購中視精彩和笛女影視兩家影視公司各51%股權,擬進軍影視業務。同年6月,湘鄂情又與山東廣電新媒體籤署合作協議,擬開拓山東省內家庭智慧雲終端服務的市場,並宣布將逐步剝離餐飲業務。而後湘鄂情宣布公司名稱變更為中科雲網,徹底甩掉了餐飲企業的帽子。

  全聚德則從高端宴請市場轉向了百姓宴請市場。2014 年,全聚德推行了「50 道全聚德特色菜 + 40 道區域百姓消費菜」的菜單,減少冷門菜品及原料庫存,提高菜品毛利率;全聚德還和天貓、京東合作,將產品送進了這些電商平臺。2015年,全聚德試圖發力休閒簡餐領域,推出兩個休閒簡餐副牌,上線外賣品牌「小鴨哥」,並進行小門店改造,增設海外加盟店等。

  為了實現多品牌、多業態互補發展,全聚德在今年也有所動作。今年年初,全聚德母公司首旅集團也曾參與過麥當勞的競購。今年2 月,全聚德副牌「鴨哥」在王府井開出了首家門店,定位平價烤鴨,客單價在50~80元。最近,全聚德還發布公告稱,擬收購北京湯城小廚餐飲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湯城小廚」)股權。

  全聚德表示,湯城小廚作為較有特色的休閒餐飲品牌,能夠擴充全聚德現有的業務模式,補充全聚德的休閒餐飲新業態,若收購完成,也是全聚德多品牌集聚、多業態互補發展的途徑之一。

  中國烹飪協會發布《2016年餐飲市場分析及2017年市場前景預測》顯示,2016年,全國餐飲收入35799億元,同比增長10.8%,限額以上單位餐飲收入9213億元,同比增長6.0%,兩者增速分別較上年同期降低0.9%、1.0%。

  對於當前高端餐飲集團的多品牌化轉型,林嶽認為,它們仍然面臨挑戰,「小南國大部分也是通過合作和收購來實現的,多品牌運作有利有弊,利是可以覆蓋更多不同市場,弊是有些領域可能自己並不熟悉,勢必影響自己的精力和耗費資源,具體來說,除了餐飲模式的不同之外,還需要花很多精力在日常管理上,比如管理人員的授權、品質標準控制、品牌營銷的運作等等,特別難聚焦在某個點上,這就導致很難在一個領域做深做透。」

  中國食品產業評論員朱丹蓬也認為,關閉業績不佳的門店,引入、孵化新品牌以及多業態發展等措施都是高端餐飲集團們在經歷虧損後自救的方向,這些新品牌培育需要耗費的時間成本、人力成本以及資金成本較多,能否長久發展仍需要觀察。

  他還指出,「值得注意的是,小南國原來是中餐為主,現在引進的大部分是西餐,如果授權不充分,比如經營團隊過多地插手業務團隊,在分工和磨合上會成為問題。」而對於全聚德提出的「小型和快餐化」,朱丹蓬認為,作為一個百年老店,在自身定位上處於「病急亂投醫」,是很難走出增長乏力的怪圈,如果快餐和小型經營化沒有取得好的突破,只會使全聚德的「金字招牌」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響。

  林嶽還指出,「高端餐飲在政策的影響下至今還沒有完全走出陰影,大眾餐飲要做出規模並不容易。看的出來,包括小南國和全聚德在內的餐飲集團,都在積極擁抱網際網路、電商等,但是網際網路體驗並不是說把一些環節搬到網絡或手機就完了,而是要讓消費者用起來,喜歡上它,就是我們所說的用戶黏性,比如積分兌換、有獎互動、轉發優惠,除了這些還有很多文章可做。」

  (原標題:小南國扭虧為盈 轉型仍存挑戰)

相關焦點

  • 小南國今年不會開太多店 南小館15家、小南國少於5家
    轉型大眾消費市場   中央八項規定出臺之後,高端餐飲哀鴻遍野,大眾餐飲市場卻日益崛起。一些高端餐飲企業選擇轉型,將大眾化視為扭虧為盈的救命稻草。在2015年的股東大會上,小南國董事長王慧明確表示,公司將由高檔餐飲轉為主力發展大眾化市場。   小南國旗下的高端餐飲品牌主要包括同名品牌小南國和慧公館。小南國人均消費189元,慧公館人均消費500元,是小南國旗下最高端的品牌。   為迎合更多的消費人群,小南國自2013年開始實施了多品牌經營戰略。
  • 【解密】小南國的多業態與o2o的轉型探索
    2014年1月小南國正式對外宣布啟動戰略調整,實施「多品牌集約複製」策略,即借原有的規模、總部集約化優勢,將機會向多方向延伸,開拓更年輕的市場。至此,小南國正式踏上了高端餐飲轉型之路。小南國創立於1987年,是目前國內中高端中餐連鎖企業代表之一,旗下擁有上海小南國、慧公館、南小館、小小南國等4個餐企品牌。2012年7月4日,小南國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掛牌上市,總融資額度約5.12億港幣。
  • 國際天食(03666.HK)創始人與執董「決裂」 殃及小南國?
    此前,隨著國八條的出臺,湘鄂情、小南國、淨雅、金錢豹等主打高端定位的餐飲品牌開始沒落,失去了「三公消費」這一重要收入來源,轉型成了高端餐飲的唯一出路。   在尋找轉型之路的過程中,王慧敏率領著小南國,而朱曉霞掌舵著向陽漁港,抱團取暖以圖度過寒冬。
  • 全聚德推出兩個休閒簡餐副牌 小南國轉型成功
    不過從全聚德(需求面積:500-2000平方米)和小南國這兩家「代表性」高端餐飲企業最近發布的 2015 年年報看來,最艱難的日子似乎已經過去,它們一系列轉型嘗試初見成效。   全聚德的財報顯示,去年全年的營業收入為 18.5 億元,同比增長 0.39%,淨利潤 1.19 億元,同比增長 1.43%。
  • 小南國餐飲更名國際天食後首交成績單 淨利潤同比漲幅188%
    今年6月,原小南國餐飲控股有限公司宣布更名為國際天食集團有限公司。更名背後,是國際天食由傳統餐飲向多品牌運營集成平臺的全面戰略轉型。   如今,國際天食旗下擁有自有品牌上海小南國、慧公館、南小館,此外還通過合作引進等方式運營ORENO、Pokka Café、Tonkichi、Wolfgang Puck、米芝蓮、The BOATHOUSE等多個品牌,完成了對中餐、西餐、休閒餐飲及飲品類的全面布局。   事實證明,國際天食的轉型扭轉了此前小南國業績持續低迷的囧局。
  • 上海小南國等中高端餐飲轉身 大眾市場成新陣地
    小南國餐飲控股有限公司(03666.HK)董事長王慧敏在2015年的股東大會上明確告訴她的投資者們,公司將由高檔餐飲轉為主力發展大眾化市場。高端餐飲不賺錢了麼?上海市餐飲烹飪行業協會內部人士告訴騰訊財經,這幾年八項規定對高端餐飲的影響可能不輸於任何一個行業。
  • 高端餐飲小南國去年純利跌99.4% 轉型仍然步履維艱
    高端餐飲小南國的轉型仍然步履維艱。小南國發布去年業績,2013年實現營收13.86億元,同比增長4%;淨利潤67.1萬元,同比下滑99.4%。小南國方面表示,營收增長主要得益於新餐廳的增長,淨利潤下降主要由於同店銷售下降10%以及關閉門店的一次性衝銷。另外,除了已有的四個中式餐飲品牌,小南國也開始進入蛋糕烘焙和西餐領域,以「利用低谷進一步搶佔市場佔有率」。
  • 小南國內訌:神仙打架,品牌遭殃
    在天眼查上可以看到王慧敏與朱曉霞之間合作往來關係密切,除了兩人共同擁有的眾美聯,朱曉霞還是小南國的4名執行董事之一,概約持有小南國4.97%的股份。另外,據小南國財報顯示,朱曉霞還間接持股小南國第二大供應商上海眾敏供應鏈管理公司(約佔採購總額10.9%)17.07%的權益。
  • 小南國賣西餐
    這是8個月內,擅長中央廚房管理系統的小南國第三次涉足西餐業務。11月27日,小南國餐飲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小南國」)斥資1.95億港元(約合1.55億元人民幣)收購百佳(香港)有限公司(Pokka HK)65%的股權。
  • 小南國驚變 兩個餐飲女商人的決裂
    國際天食這個名字略顯陌生,但實際上它就是知名餐飲企業小南國。現年64歲的王慧敏即小南國的創始人。小南國最早成立於上世紀80年代末,由王慧敏、王慧莉姐妹創辦於上海,2012年在香港上市。2017年,小南國的上市公司簡稱更名為國際天食,從品牌運營轉型為餐飲品牌運營集成平臺,現在旗下包括上海小南國、南小館、慧公館等多個餐飲品牌,2018年底共有99家餐廳。
  • 小南國驚變,兩個餐飲女商人的決裂
    國際天食這個名字略顯陌生,但實際上它就是知名餐飲企業小南國。現年64歲的王慧敏即小南國的創始人。小南國最早成立於上世紀80年代末,由王慧敏、王慧莉姐妹創辦於上海,2012年在香港上市。2017年,小南國的上市公司簡稱更名為國際天食,從品牌運營轉型為餐飲品牌運營集成平臺,現在旗下包括上海小南國、南小館、慧公館等多個餐飲品牌,2018年底共有99家餐廳。王慧敏創始人王慧敏現為國際天食董事會主席兼執行董事,通過Value Boost Limited持有國際天食35.19%股權。
  • 小南國發掘新增長點 上海小南國品牌將被邊緣化
    上周末,小南國集團的第200家店在新天地正式開業。但這新店不是集團核心品牌的上海小南國,也不是近兩年來旗下生意最火爆的南小館,而是一個對於國內消費者較為陌生的新品牌——ORENO。新店開業典禮期間,一襲藍衣的小南國(03666.HK)董事局主席王慧敏接受了《第一財經日報》專訪。
  • 小南國專訪:未來餐飲企業必須走集團化發展之路
    在餐飲行業大環境低迷,消費轉型趨勢之下,小南國在2014年推出新品牌「小小南國」也一度外界視作其自救之舉。   據小南國方面介紹,截至2014年6月30日,小南國上市公司共擁有88家門店,其中上海小南國為73家、南小館10家、慧公館4家、小小南國1家。
  • 虧損近8千萬,小南國再陷內訌漩渦,遭殃的是誰?
    在天眼查上可以看到王慧敏與朱曉霞之間合作往來關係密切,除了兩人共同擁有的眾美聯,朱曉霞還是小南國的4名執行董事之一,概約持有小南國4.97%的股份。另外,據小南國財報顯示,朱曉霞還間接持股小南國第二大供應商上海眾敏供應鏈管理公司(約佔採購總額10.9%)17.07%的權益。
  • 小南國為扭虧去年關15家門店
    小南國餐飲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小南國」)3月28日發布2016年度業績公告顯示,在經歷了2015年度的大額虧損後,小南國繼續對企業進行戰略調整,加速從重資產模式向輕資產模式轉型,並在2016年關閉15家門店,以此提升門店業績。
  • 小南國:餐飲應走集團化發展之路 明年開15家南小館
    在餐飲行業大環境低迷,消費轉型趨勢之下,小南國在2014年推出新品牌「小小南國」也一度外界視作其自救之舉。   據小南國方面介紹,截至2014年6月30日,小南國上市公司共擁有88家門店,其中上海小南國為73家、南小館10家、慧公館4家、小小南國1家。
  • 高端餐飲淨雅關店與小南國「抱團過冬」
    2013年淨利潤107萬元、2014年淨利潤56.60萬元、2015年虧損達9324萬元  高端餐飲淨雅、小南國正在「抱團過冬」。日前,高端餐飲淨雅大酒店北京最後一家門店(學院路店)關停,不過其輕資產轉型之路已經開啟。淨雅集團總經理張桂君向新京報記者透露,傳統門店未來將全部關停,僅在各地保留1-2家精品小店。同時將和小南國品牌開啟網際網路家宴項目,主打宴席外送服務,促進品牌轉型升級。
  • 小南國董事長王慧敏:餐飲業寒冬的出路
    聽到很多同行在說:轉型、抱團。但是,今天的市場發生了巨大變化,消費者習慣已經完全改變,我們還在講抱團,沒有用。還有就是轉型,有的是把原先上千平米的店改頭換面,變成賣大眾餐飲;有的原本是正餐又開始賣快餐了;有的延長營業時間,增加早晚餐外送以及下午茶;有的發展多種品牌,進駐城市綜合體;有的向海外市場拓展。那麼,這些轉型能解決餐飲行業的困境嗎?
  • 小南國再引新品牌入華 俺の割烹在香港開業
    小南國西餐的多品牌戰略再添一子。昨日,北京商報記者從小南國獲悉,其與日本連鎖集團俺の株式會社合作開設的俺の割烹上周在中環蘭桂坊開業。小南國董事局主席王慧敏強調,多品牌發展是小南國未來的戰略目標。未來將以整合社會資源為主,集團正物色多個品牌,惟暫未有具體收購目標。
  • 小南國新品牌Oreno上海店在上海新天地開業
    上周末,小南國集團的第200家店在上海新天地正式開業,這是一個對於國內消費者較為陌生的新品牌——Oreno。據悉,Oreno餐廳在日本是具有最多米其林廚師的餐廳,以提供低於市場價一半的價格銷售料理而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