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仲景的50個基礎方

2021-02-07 中醫書友會


中醫書友會第2133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醫人成長

I導讀學好經方的最佳思路與方法是研究探索經方的基礎方,學好用活經方的基本準則必須深入研究代表方,充實與擴展經方的最佳方法是深入研究衍生方。(編輯/寧佳佳)

學用經方的思路與方法

作者/王付

 

學好經方的最佳思路與方法是研究探索經方的基礎方。基礎方是指辨治病證主要針對臟腑病變屬性具有普遍性的方劑。研究用活經方的第一要領是務必學習用活基礎方,基礎方既具有固定性、穩定性和特定性,又具有規律性、普遍性和可行性。只有重視深入研究基礎方,才能為應用經方奠定紮實的辨治用方思維;只有從基礎方深入學習與理解,才能把握與應用基礎方。辨治疾病選用基礎方的最大優點是針對病變屬性而非局限於病變部位,尤其是辨治疾病的病變部位具有廣泛性和不確定性時。

 

常用的基礎方我進行了總結,可以這樣說,在臨床實際中,如四逆散作為一個理氣解鬱基礎方,所有的氣鬱病人都可以首先考慮使用四逆散。

 

桂枝茯苓丸,作為活血化瘀基礎方,換一句話說所有瘀血我們在治病的過程中,都可以把桂枝茯苓丸作為首選方。

 

赤丸,有四味藥,包括烏頭、半夏、茯苓、細辛,就是溫化寒痰。在臨床中辨證就兩個痰,一個痰是寒痰,一個痰是熱痰。熱痰用小陷胸湯,是清熱化痰基礎方,寒痰就是赤丸。

 

一個人有溼熱,選一個方治療溼熱,叫作梔子柏皮湯,梔子柏皮湯有梔子、黃柏、甘草,在臨床實際中,只要見到一個人是溼熱,首先選用梔子柏皮湯。一個病人來看病,下焦溼熱,還有瘀血,我們選兩個基礎方就是梔子柏皮湯和桂枝茯苓丸合在一起。

 

治療寒溼的基礎方是甘姜苓術湯,這個方有四味藥:甘草、乾薑、茯苓、白朮。舉一個例子,我在門診上班,遇到一個女同志,她說帶下量多色白,從我們中醫來說應該是寒溼,接著她又說她的病證與情緒有很大的關係,一不順心,盆腔炎就復發了,心情一好,病證沒有好,但是相對來說輕一些,在這種情況下,應該開兩個方,一個是甘姜苓術湯,一個是四逆散。在門診還遇到這樣一個病人,慢性盆腔炎,帶下色白,經常感到小腹疼痛像針刺一樣,開甘姜苓術湯與桂枝茯苓丸,這是我們學習基礎方的重要性。

 

益氣補血基礎方,張仲景有一個方叫芍藥甘草湯,芍藥是補血的,甘草是補氣的。所謂基礎方就是說在臨床中有很多病,只要它出現了,既有血虛又有氣虛,都可以加上芍藥甘草湯。

 

補血溫陽基礎方是當歸四逆湯。溫陽壯陽基礎方是四逆湯。最近遇到一個病人,她的舌頭前半天右側涼,後半天左側涼,到了夜裡左右都涼,她說涼得比吃雪糕還涼,冰得她的牙不舒服,上頜不舒服,特別難受。各種檢查都沒有問題。西醫說是更年期,吃什麼藥都不行。當時,我一看她的舌質偏淡,舌苔偏白,我給她開四逆湯。四逆湯有三味藥,附子、炙甘草、乾薑,四逆湯用的附子是生的。我給她開方:生附子5g,乾薑5g,炙甘草6g,就開三味藥,並且告訴她大火燒開,然後計算時間,不要超過10分鐘,當她把藥取好了,藥房的人說這個藥最少要煎煮1個小時以上,我給她說10分鐘左右。她又來找我,她說你給我說煎煮10分鐘左右,藥房說煎煮的時間應該長,她問我應該煎煮多長時間,我說這個方是古人的方,用的藥發揮治療作用要重視煎煮。這個病人用藥一周,第二周她來看病的時候,她說舌頭不再發涼了,當時門診有幾個實習的研究生,就問她喝藥什麼感覺,她說喝藥什麼感覺也沒有,由於舌頭比較涼,也沒有感覺到苦,也沒有感覺到什麼,到口腔就下去了。其中一個研究生問她,吃藥之後有什麼感覺,她說沒有感覺,就是感覺舌頭髮涼減輕了,減輕到不再涼了,還想再鞏固治療。

 

滋陰涼血的基礎方是百合地黃湯。

清熱瀉火基礎方是白虎湯。

瀉熱通下基礎方是大承氣湯。我經常開大承氣湯治療痤瘡,用大承氣湯有良好的治療作用,但是這裡必須是熱結。

溫陽通下基礎方是大黃附子湯。

清利水氣基礎方是牡蠣澤瀉散。

溫化水氣基礎方是真武湯。

 

要想學好用活張仲景的方,張仲景的基礎方一定要牢牢記住。比說桂枝茯苓丸,我們把它作為活血化瘀的基礎方,只要病變屬性屬於瘀血就可以選用桂枝茯苓丸,桂枝茯苓丸從張仲景的論述主要就是治療婦科病,而我們今天在應用的時候並不局限在婦科病。

 

有一個女同志,身上有比較多的脂防瘤,脂肪瘤大的比核桃大,小的像綠豆大小。根據病證表現我給她開桂枝茯苓丸,病人用藥之後,感覺大的在縮小,小的在消失。

 

今年有一個進修生,她說她愛人身上長的小肉瘤,像小麥粒那樣,身上最起碼50個,也不痛也不癢,就是她愛人心理上覺得不應該有。我給他開桂枝茯苓丸,加了兩味藥,其中一個藥叫王不留行,一個藥是皂刺,王不留行是活血的,皂刺是軟堅透散的,大概就是在兩周左右,身上大概有三分之一的肉瘤沒有了,她說要再治療一段時間。我們學習桂枝茯苓丸不能局限在婦科,只要是瘀血都可以用,桂枝茯苓丸是比較中性的,說它熱就熱,因為有桂枝,說它涼它就涼,因為有丹皮,說它不熱不涼就是不熱不涼。

 

四逆散,不管哪裡的氣鬱都可以用。

 

另一大類是代表方。所謂代表方就是指辨治病證在諸多方中挑選針對臟腑病變部位具有特有性的方劑。學好用活經方的基本準則,必須深入研究代表方,代表方既具有集約性、典型性和特有性,又具有選擇性、針對性和可靠性。學習只有深入研究代表方才能為應用經方提供最佳思路,也就是說辨治疾病,只有從代表方深入研究與探索,才能把握與運用代表方治病的切入點,辨治疾病選用代表方的最大優點是既針對病變部位又針對病變屬性,也就是說,辨治疾病病變部位具有固定性與確定性。

 

肺寒證首選的代表方是小青龍湯。假如說,我們遇到一個病人是肺寒證,同時,寒比較重,可以加上赤丸;如果一個肺寒證,加上情緒比較激動,可以加上四逆散。這就是我們學習經方,一個方面要重視基礎方,另一個方面要重視代表方。

 

基礎方,針對的是病變屬性而不是病變的部位;代表方既針對病變屬性又針對病變的部位。

 

肺寒證代表方是小青龍湯。

肺熱證代表方是澤漆湯。

肺氣陰兩虛證代表方是麥門冬湯。

脾胃氣鬱證代表方是橘枳薑湯。

脾胃虛寒證代表方是理中丸。舉一個例子,我在門診上班,遇到一個病人,問他哪裡不舒服,他說慢性胃炎。接著說多少年來都沒有吃過涼東西,應該是虛寒,我們一看舌質偏紅,舌苔黃厚膩,有熱,開理中丸合小陷胸湯,最後達到預期治療效果。

 

脾胃寒熱夾雜證代表方是半夏瀉心湯。

脾胃氣血虛證代表方是黃芪建中湯。

肝瘀血證代表方是大黃蟄蟲丸。

肝溼熱證代表方是茵陳蒿湯。

肝熱生風證代表方是風引湯。

肝膽鬱熱氣虛證代表方是小柴胡湯。

腎虛不固證代表方是天雄散。

腎陰虛水氣證代表方是豬苓湯。

腎陰陽俱虛證代表方是腎氣丸。

心氣鬱證代表方是枳實薤白桂枝湯

心陽虛證代表方是桂枝加附子湯。

心陰陽俱虛證代表方是炙甘草湯。

心肝陰血虛證代表方是酸棗仁湯。

心腎陽氣虛證代表方是茯苓四逆湯。

心脾風痰證代表方是侯氏黑散。

瘀熱證代表方是桃核承氣湯。

寒瘀證代表方是溫經湯。

陽虛出血證代表方是黃土湯。

血虛出血證代表方是膠艾湯。

風寒溼痺證代表方是烏頭湯。

陽虛鬱熱痺證代表方是桂枝芍藥知母湯。

氣血兩虛夾溼證代表方是當歸芍藥散。

 

臨床中儘管疾病有很多,疾病的證型有很多,基本上都是基礎方加代表方治療。

 

舉一個例子,比如說,心陰陽俱虛證代表方是炙甘草湯,炙甘草湯能不能和真武湯合在一起?炙甘草湯證心陰陽俱虛會出現水腫,水腫要辨兩個方面,如果是寒就用真武湯;如果是溼熱就用茯苓澤瀉散。

 

一個心臟病會出現大便乾結,大便乾結應該辨寒熱,熱了加什麼,寒了選什麼;如果陰虛為主要方面選什麼,如果陽虛為主要方面選什麼?如果這個人陰虛我們可以選百合地黃湯,任何一個代表方都可以與基礎方合在一起,這樣我們可以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比如說小青龍湯辨治肺寒證,儘管治療肺寒證有很多方,相對而言小青龍湯是最佳的選用方,也可以說除了小青龍湯之外其他都不能代替。

 

下面就是衍生方,所謂衍生方就是我們在學習古人方的基礎之上應該借鑑古人用方不斷地變化,衍生方是指治病用方在動態中因病證演變而又產生的方劑,充實與擴展經方的最佳方法是深入研究衍生方,衍生方既具有秉承性、關聯性和可變性,又具有隨機性、特異性和操作性,學習只有深入研究衍生方,才能優化用方最佳思維,亦即辨治疾病只有從衍生方深入思考與探索,才能把握與運用經方衍生方治病的切入點,衍生方是我們治病最為常用的方。

 

所謂衍生方就是我們用桂枝湯,在桂枝湯的基礎之上加葛根;加黃芪叫桂枝加黃芪湯;可以加附子。為何要加黃芪,因為病人有氣虛;為何要加附子,因為病人有陽虛;如果病人咳嗽、喘了加厚樸、杏仁。

 

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中重點突出有幾個衍生方,一個是桂枝湯,我統計了一下,桂枝湯的衍生方有二十多個。另外還有麻黃湯的衍生方、小青龍湯的衍生方、百合知母湯的衍生方、梔子豉湯的衍生方等,小柴胡湯的衍生方有柴胡桂枝湯、柴胡桂枝幹薑湯、柴胡加芒硝湯、柴胡加龍骨牡蠣湯,乾薑黃芩黃連人參湯可以演變為半夏瀉心湯、生薑瀉心湯、甘草瀉心湯及烏梅丸等,另外還有大承氣湯衍生方、乾薑附子湯衍生方、苓桂術甘湯衍生方、瓜蔞薤白白酒湯衍生方、麻杏石甘湯衍生方等。

 

推薦閱讀:

馮世綸:如何掌握經方用藥規律

學用經方的四步階梯法

I 版權聲明

I 投稿郵箱  tg@linglan.com

王付老師在文中提到的,用基礎方來聯繫其他的方劑,就是站在一個整體的角度,去研究和學習傷寒論的方子。與此類似,婁紹昆老師也提到了研究方劑的另一個角度,就是——方劑的對稱現象

小編剪輯了《65條學完一本傷寒論》的14講課程中,相關的視頻內容分享給你,點擊此處,可觀看內容分享的文字要點。或者,你也可以點擊文章底部【閱讀原文】,觀看這次課程的完整視頻。

點擊「閱讀原文」,可免費觀看第14節完整視頻課程!

相關焦點

  • 總結仲景的50個基礎方,幫你輕鬆學好經方
    基礎方是指辨治病證主要針對臟腑病變屬性具有普遍性的方劑。研究用活經方的第一要領是務必學習用活基礎方,基礎方既具有固定性、穩定性和特定性,又具有規律性、普遍性和可行性。常用的基礎方我進行了總結,可以這樣說,在臨床實際中,如四逆散作為一個理氣解鬱基礎方,所有的氣鬱病人都可以首先考慮使用四逆散。
  • 醫聖張仲景的50個基礎方(滿滿乾貨,值得收藏)
    導讀:學好經方的最佳思路與方法是研究探索經方的基礎方,學好用活經方的基本準則必須深入研究代表方,充實與擴展經方的最佳方法是深入研究衍生方。學好經方的最佳思路與方法是研究探索經方的基礎方。基礎方是指辨治病證主要針對臟腑病變屬性具有普遍性的方劑。研究用活經方的第一要領是務必學習用活基礎方,基礎方既具有固定性、穩定性和特定性,又具有規律性、普遍性和可行性。
  • 發掘仲景文化、傳承仲景文化,擦亮中醫品牌名片
    發掘仲景文化特色發展 教育部認證專業學院前身是原張仲景國醫大學,1993年經原國家教委批准併入南陽理工學院成為國醫國藥系,2015年更名為張仲景國醫國藥學院。學院現設有中醫學、中藥學、護理學、食品科學與工程等四個本科專業。其中,中醫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為河南省特色專業、河南省一流專業、河南省高校綜合改革試點專業。
  • 仲景中藥配方顆粒亮相「仲景論壇」,五大特點盡顯優勢
    仲景宛西製藥2014年啟動中藥配方顆粒產品研究,截止目前,已完成512個品種在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備案許可,可供應市場1000多個品規(獨立包裝和調劑用包裝)。2020年初在抗擊新冠疫情的戰疫中,按河南及南陽市防控指揮指定的1-5號方,共組織生產160萬人份、價值400餘萬元的中藥配方顆粒產品,用於南陽、鄭州、開封、新鄉等河南多個地市一線醫務人員及基層防控人員依據體質辨證服用。
  • 第八屆「仲景論壇」開幕式在南陽市舉行
    南陽市副市長阿穎主持開幕式 全體參會嘉賓奏唱《醫聖頌》  央廣網南陽10月18日消息(記者王勇生)10月17日,第八屆「仲景論壇」開幕式在南陽市舉行。本屆論壇是在全國秋冬季抗疫的關鍵時刻、以中醫藥抗疫為主題的一場學術盛會,對總結中醫藥抗疫經驗、研討學術理論進一步發揮中醫藥防疫特色優勢具有重要意義,深受世人關注。
  • 總結的真好:仲景應用附子14法
    漢代醫聖張仲景最先將附子廣泛用於臨床,在《傷寒論》、《金匱要略》方劑中,共應用66處,合計36方,將其歸納為14法,現簡述如下。1回陽救逆,主亡陽欲脫證仲景在《傷寒論》353條雲:「大汗出,熱不去,內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惡寒者,四逆湯主之」。354條亦云:「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四逆湯主之。」
  • 仲景醫話:炙甘草湯「麻仁」真相揭秘
    東漢末年,內戰頻繁,仲景原書兵火湮沒,有賴叔和補方造論,輯佚流傳,但錯訛難免,爭議也在所難逃。炙甘草湯方涉「麻仁」也便如此,後世理解不一,說辭主要有三:其一、麻仁為酸棗仁;其二、麻仁為黑芝麻;其三麻仁為麻子仁。炙甘草湯中麻仁究竟為哪一種植物來源?只有還原歷史本來面目,才能更好的理解其本真意義,也是對仲景先生最好的尊重,也是對民族醫學最好的傳承。
  • 這樣解釋仲景「以胃氣為中心」很生動
    仲景醫理思想,為何以「胃氣」為中心?從整本書對醫理的闡述、病症的分析以及藥物的運用來看,從頭至尾,一以貫之的,都是以「胃氣」為中心,在固本的基礎下,遵循建中守中的原則,養血護氣,調和營衛,提高人體自身的免疫力,然後對症下藥,藥到病除。仲景先師在自序中,開宗明義,點明「天布五行,以運萬類;人稟五常,以有五臟。
  • 破譯仲景小建中湯
    導讀有同學給平臺留言詢問桂枝湯與小建中湯的區別之處
  • 南陽將舉辦第八屆「仲景論壇」
    9月29日,記者從南陽市新聞辦獲悉,第八屆「仲景論壇」將於10月16日至18日在該市舉辦。本屆論壇南陽市人民政府、河南中醫藥大學承辦。論壇將圍繞抗擊新冠疫情過程的中醫藥防治臨床實踐經驗,以「仲景經方與新冠肺炎防治」為主題,總結仲景經方在新冠肺炎抗疫中的應用經驗,進一步發揮中醫藥在重大疫情防治中的特色優勢。
  • 大學生作文:仲景書店
    柿餅狀的太陽規律般地從東方緩緩露面,一縷縷光線尚且是不帶溫度的,透過層層溼氣,飄向了大地,營造出一種朦朧玄幻的意境,到處都沾染著它們的足跡,仲景街道也像是被鍍上了一層金紙。是的,仲景街道,是一個文化類的街道,這兒有書店,有藥店,有文房四寶店,還有雜貨店,而我的「仲景店」,是一個專賣中醫藥書籍的店。當然,開這樣一個店,主要是因為我對中醫藥文化的喜愛,賺錢是其中一小部分因素。
  • 河南中醫藥大學校領導到基礎醫學院(仲景學院)調研指導2020年度工作
    河南中醫藥大學校領導到基礎醫學院(仲景學院)調研指導2020年度工作 2020-12-13 23: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醫聖故裡研討仲景經典方劑
    歷朝歷代流傳下來的中醫方劑接近10萬方,而仲景經方共計178方,後世名醫雖多,但臨床方劑都不出仲景學術的範圍,古今中外的中醫學家常以經方作為母方,依辨證論治的原則而化裁出一系列的方劑。因此,仲景經方被稱為「醫方之祖」,張仲景被譽為「醫聖」。  宛西製藥董事長孫耀志說,我國經方製劑的研究開發始終滯後於日本,其中經方醫生與製藥企業缺乏溝通和深度合作是重要原因。
  • 下飯第一股,直挑老乾媽,仲景食品有多大看點?
    一、聊一聊仲景食品的實際控制人河南南陽市的西峽縣是「中國香菇之鄉」,也是仲景食品的發源地,也是醫聖張仲景的故鄉。無巧不成書,仲景食品和張仲景之間還有著某種聯繫。但從變化趨勢來看,半年時間香菇醬的營收佔比提升了10個點,花椒系列營收佔比則下降了約9個點,可以看出,仲景食品在產品上是主推香菇醬。
  • 張仲景用姜有法度——看仲景怎樣靈活用姜
    1炮姜與薑汁的運用仲景根據「辛甘發散為陽」的經旨,提出甘草乾薑湯以復陽氣,方中乾薑炮用,重在溫中,取其守而不走,所以《傷寒論》說:「傷寒脈浮,自汗出,小便數,心煩,微惡寒,腳攣急,反與桂枝欲攻其表,此誤也。得之便厥,咽中幹,煩躁吐逆者,作甘草乾薑湯與之,以復其陽……」方中甘草補中益氣,乾薑溫中復陽,炮用守而不走。
  • 憶忘老師丨說說傷寒與溫病,仲景的不傳要方
    可想而知,作為對兩漢醫學理論的總結歸納與重塑的傷寒論,沒有溫病論述,是不可能的。我們在硬核傷寒論前面幾期重複提到過此內容,為什麼呢,因為華佗這一大段,後面有個說明:「仲景、千金同」,就是說唐代的傷寒論裡面,有相同的一段內容,但是今本傷寒論沒有這一段,被刪掉了。原因很多。首先是對華佗論傷寒的誤會。對比《外臺》卷三論天行,我們可以看到,幾乎是同樣的論述內容,也就是溫病被誤為傷寒。
  • 經方與時方之爭
    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欲對經方、時方有個較全面的認識,離不開師傅的傳授、自身的廣泛閱讀及使用。此篇文章,較為公允,值得一看。念念不忘,必有迴響。「經方」一詞,本來的意思是指「方術」,但後來卻成為仲景方的專稱。「時方」之名,則出於清人著作,顧名思義是「時下盛行之方」,實際上泛指仲景以後的歷代醫方。
  • 餘秋平仲景學術傳承暨臨床實訓基地在正安中醫掛牌
    中新網雲南新聞11月14日電(李曉琳)14日,餘秋平仲景學術傳承暨臨床實訓基地揭牌儀式在正安中醫昆明店掛牌,著名經方學家餘秋平現身掛牌儀式。今後,他將定期到正安中醫昆明店坐診,為雲南患者服務。  餘秋平,心內科博士、糖尿病博士後,現任北京炎黃中醫醫院主任醫師。
  • 醫之 仲景經方之失眠證
    近日學習漢張仲景《傷寒雜病論》,閱讀之餘有所思考,是名筆記於此,本為學習總結之用,難免存有錯誤之處,請各位老師留言指正。
  • 第八屆「仲景論壇」將於10月16日在南陽市舉辦
    大河網訊 (記者 生俊東 通訊員 王柑楠)9月29日下午,南陽市中醫藥發展局召開新聞發布會,張長河副局長介紹了即將在南陽市舉辦第八屆「仲景論壇」的籌辦工作,相關負責同志回答了媒體記者提問。定位學術高端、行業高層的「仲景論壇」,通過連續7年的成功舉辦,其影響力、學術地位在中醫藥界不斷提高。前七屆論壇分別邀請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醫大師25人次出席開幕式並做主題報告,百餘名全國知名教授、學者登臺演講,近20個國家和地區相關學者和學術團體代表出席會議,「仲景論壇」已經成為中醫藥界具有影響力的國家級中醫藥學術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