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之 仲景經方之失眠證

2021-02-22 是名筆記

近日學習漢張仲景《傷寒雜病論》,閱讀之餘有所思考,是名筆記於此,本為學習總結之用,難免存有錯誤之處,請各位老師留言指正。

失眠屬於中醫不寐證範疇,是經常不能獲得正常睡眠為特徵的一類病症。主要表現為睡眠時間、深度的不足。輕者入睡困難,或寐而不酣,時寐時醒,或醒後不能寐,重則徹夜不寐。現代醫學認為,失眠症是指睡眠的啟動和維持障礙,致使失眠質量不能滿足個體需求的一種狀態。焦慮症、抑鬱症和神經衰弱等病均有失眠的發生。

隨著生活節奏加快,工作壓力的增加,家庭問題的增多,失眠的發生逐漸的增多。失眠對於人類而言,不僅損害軀體的健康,還是心理疾病產生的原因之一,嚴重的影響了人們的工作、生活和學習。

西醫治療失眠多採用苯二氮卓類藥物,這類藥物雖然有效,但長時間服用副作用很大,容易產生依賴和濫用,還會促發焦慮的產生。

論文《當歸芍藥散治療失眠症30例臨床分析》發表於中國現代醫學雜誌2010年12月第20卷,分組實驗中藥治療組30例,西藥治療組30例,中藥治療組採用當歸芍藥散加減進行治療,組方當歸9克,芍藥18克、白朮12克、茯苓12克、澤瀉12克、川穹9克,每日3次口服,肝鬱血虛證加酸棗仁18克和甘草6克,心脾兩虛證加黨參10克和黃芪12克,陰虛火旺加黃連9克,肉桂3克。西藥治療組服用阿普唑侖0.4-0.8mg,每晚臨睡前服用。

結果:評分設置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效率、睡眠障礙、睡眠藥物和日間功能障礙等7個因子差異。中藥組和西藥組治療前和治療後的PSQI7個因子的評分比較差異都有顯著性。而對於不良反應重要組明顯優於西藥組,而且停藥後失眠反跳現象少於西藥組,睡眠維持長度長於西藥組。

現代醫學認為,失眠與大腦的結構和功能失調有關,大腦的視交叉上核、丘腦、腦幹、網狀結構和大腦皮質與睡眠形成有關,這些結構中的抑制性核團功能減弱,或者易化性核團功能增強時就會引起失眠。這個內容太深奧了,我根本沒有明白是什麼意思,暫且記在這裡,以備後用吧。

中醫上對失眠是如何解釋的呢?見黃帝內經《靈樞大惑論》云:「黃帝曰:病而不得臥也,何氣使然?岐伯曰:衛氣不得入於陰,常留於陽則陽氣滿,陽氣滿則陽蹺盛,不得入於陰則陰氣虛,故不目瞑矣」。認為陰陽和營衛循行失常是失眠的重要原因。

論文中用臟腑辨證的方法來進行解釋。我按照仲景經方的觀點來看血液循行失常是失眠的病因之一。當歸芍藥散其方劑組成為當歸、芍藥、川穹、茯苓、澤瀉和白朮,其中當歸、芍藥和川穹活血化瘀,茯苓、澤瀉和白朮利水下行。

另外,仲景還有一些關於失眠的內容,簡單記載如下:

《金匱要略,血痺虛勞病脈證並治》第17條:虛勞,虛煩不得眠,酸棗仁湯主之。組方為酸棗仁、甘草、知母、茯苓、穹藭。酸棗仁為一收斂性強壯藥,尤其作用於神經,本方取其補虛斂神以安眠,穹藭和甘草合血緩急,知母和茯苓解煩安悸,故治療虛煩不得眠而心悸者。這裡的虛煩是由於血虛而造成的,與梔子豉湯其本質並不相同,梔子豉湯而煩而多熱,本方雖煩而無熱或少熱。

如上內容還不全面,後續在進一步的補充完善。

對於失眠者而言,在各個方面都需要做針對性的調整,例如心理、起居、飲食和運動等方面。第一通過體育鍛鍊可調節身心,有利入眠。患者可根據不同情況,晚睡前可散步、或打打太極拳,入睡前再用溫水泡腳,有利睡眠。第二患者身有不適或疼痛時,可根據不同情況,採用局部按摩、理療、冷或熱敷等方法,消除患者的不適感;也可在耳穴如神門、交感等穴位埋針或於睡前按揉耳穴3分鐘左右,有寧心安神,促進睡眠的作用。第三、晚餐不宜過飽,宜進清淡、宜消化食物。室內溫度保持18℃~24℃的溫度,並於10-11點上床,可以看書並且聽一些輕音樂以誘導法助睡,如靜聽單調的音響、默念數字、聽輕音樂、催眠曲等。

其實任何的病症都是綜合因素起作用的結果,可以劃分為環境、身、心和靈等三個層面,環境是你生存現實,身就是你的身體,即表現出來的具體症狀,心就是你的思想和情緒,靈就是你的潛意識層面空間,這方面的內容我們找時間再做總結。

今天的筆記就寫到此,下次再見,如果還有一次的話。

相關焦點

  • 醫之 仲景經方之大黃牡丹皮湯
    近日學習漢張仲景《傷寒雜病論》,閱讀之餘有所思考,是名筆記於此,本為學習總結之用,難免存有錯誤之處,請各位老師留言指正。
  • 經方與時方之爭
    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欲對經方、時方有個較全面的認識,離不開師傅的傳授、自身的廣泛閱讀及使用。此篇文章,較為公允,值得一看。念念不忘,必有迴響。「經方」一詞,本來的意思是指「方術」,但後來卻成為仲景方的專稱。「時方」之名,則出於清人著作,顧名思義是「時下盛行之方」,實際上泛指仲景以後的歷代醫方。
  • 醫之 仲景經方之柴胡除胸脅苦滿
    近日學習漢張仲景《傷寒雜病論》,閱讀之餘有所思考,是名筆記於此,本為學習總結之用,難免存有錯誤之處,請各位老師留言指正。
  • 醫之 仲景經方之痰飲咳嗽病
    仲景把痰飲按照不同的角度進行了分類:第一從痰飲所在位置上劃分,分為痰飲、懸飲、溢飲和支飲。第二從明顯的程度上劃分,分為顯飲和伏飲。第三按照臟腑分類,有在心、在肺、在脾、在肝、在腎等等。我們就來認識一下他們的區別和聯繫吧。
  • 中國經方家(二)
    陸氏認定《傷寒論》為經方之冠,治療之極,為學醫所必由,故沉潛反覆,研索獨勤。他認為中醫之所以為世詬病,主要原因是「金元以後醫家困守《內經》,莫能自拔,單詞雙義,奉為金科,馳鶩空言,不驗實效」,而《傷寒論》為中醫療病之事實,具科學之理,研究中醫,關鍵是用近代醫學理論去解釋中醫治病的事實,而不可泥於《內經》。所謂:「大論用藥之法,從之則愈,違之則危,事實也;其必有科學之理存焉。
  • 《傷寒論經方今注》之研習經方的意義
    01研習經方的意義從醫學發展的角度出發,經方及其類方的研究有其積極的意義。首先是因為規定方證是中醫規範化的基礎,是醫學發展的前提。徐靈胎經長期研究,最後決定以方證入手,因為醫者隨證立方,最為具體,處方的組成、劑量、加減法,皆可以作出規定,特別是張仲景的方劑,於此規定甚嚴,「各有法度,不可分毫假借」。研究《傷寒論》的方證,無疑是研究中醫學的臨床規範,其意義不言而明。
  • 方證,醫者日用而不知 —— 看看這些推崇「方證」的名醫們
    臨床奉行病證合勘,方證相應。江先生在臨證中發現,辨證論治並非完美,辨證的質量不僅要受一系列客觀因素的影響,更難免受一些主觀因素,如醫者的學術水平、見解及臨床思維狀態等的制約。這樣,對同一患者的同一疾病階段,不同的醫者就可能作出不同的辨證及診斷。
  • 醫之 仲景經方之黃汗
    近日學習漢張仲景《傷寒雜病論》,閱讀之餘有所思考,是名筆記於此,本為學習總結之用,難免存有錯誤之處,請各位老師留言指正。
  • 發燒、愛睡覺的經方治療
    經方思維:經方辨證依據症狀反應。臨床先辨六經八綱,繼辨方證。辨方證是六經八綱的延續,辨方證是辨證論治的尖端。
  • 經方:中醫的靈魂
    要全面認識祖國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之與當代社會相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調,保持民族性,體現時代性。通過經方的學習,提高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一、常用經方的應用體會 1.  2.經方的加減要慎重。A.按仲景原則加減。B.經方的合方。如小柴胡湯加乾薑、五味子,治變異性哮喘大柴胡湯合三黃瀉心湯、小陷胸湯用原方,便於總結經驗 3.既重視仲景方,也重視唐宋方。
  • 經方醫經離合論
    乃使子豹為五分之熨,以八減之齊和煮之,以更熨兩脅下。太子起坐。更適陰陽,但服湯二旬而復故。 扁鵲採用的診療手段有:針石、熨、服湯。針石與熨法,可以說是醫經學派的主要診療手段;湯藥可以說是經方醫派的診療手段。扁鵲時期,醫經與經方,不是那麼嚴格的區分。 《史記.倉公傳》記載有倉公的醫案。
  • 廣杏堂楊俊林胃腸病臟腑聯合療法 在仲景經方論壇引反響
    廣杏堂楊俊林胃腸病臟腑聯合療法 在仲景經方論壇引反響 時間: 2019-04-01 15:39  來源: 求醫網   編輯: 摘要:   2019年3月30日廣杏堂國醫館名老中醫受邀參加,由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唐祖宣醫學工作委員會和中國民間中醫醫藥研究開發協會唐祖宣學術研究分會主辦,鄧州市人民政府承辦的《中國•鄧州第三屆仲景經方運用國際論壇暨國醫大師唐祖宣106部著作出版新聞發布會》。
  • 經方看藿香正氣散的方證
    在我們看來方有方證,如果不能掌握藿香正氣散的方證特點,臨床當中也就不會發揮好藿香正氣散的作用。藿香正氣散雖然是個時方,但臨床應用確實廣泛,我們需要了解,尤其是在經方體系下如何看待藿香正氣散的方證。方有方證。方從法出,法隨證立,因此方證相應,方才能有療效。經方大師胡希恕先生認為「辨方證是辨證論治的尖端」,體現了臨床辨方證的重要性。以方測證來看,本方方藥組成中,藿香、紫蘇、白芷,辛溫發汗解表。陳皮、半夏苦溫祛溼,白朮、茯苓健脾祛溼,厚樸、大腹皮苦溫行氣祛溼,桔梗、甘草利咽。
  • 經方大師江爾遜:運用經方的四大思維方法
    抓住特徵法,即抓住仲景所描述的特徵性證侯,實行方證對應的方法。因為那些「特徵性證候」集中地反映了疾病的病因病機,而形成了特定的「證」。換言之,仲景已將「證」辨析得準確無誤,醫者遵之而遣選對應的經方即可。故餘學習《傷寒雜病論》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熟讀背誦原文,牢記病脈證治。
  • 第八屆仲景論壇在南陽市舉行 國醫大師聚首 暢談中醫「經方抗疫」
    希望本屆仲景論壇秉承「傳承、創新、發展」理念,認真總結分享中醫藥抗疫的經驗與做法、挖掘仲景經方學術應用與創新,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充分展現中醫人的精、氣、神,為增加世界民眾健康福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智慧和中醫藥力量。
  • 經方治療心下緊結
    經方思維:經方辨證依據症狀反應。臨床先辨六經八綱,繼辨方證。辨方證是六經八綱的延續,辨方證是辨證論治的尖端。
  • 經方治療鼻塞頭痛的女大學生
    經方思維:經方辨證依據症狀反應。臨床先辨六經八綱,繼辨方證。辨方證是六經八綱的延續,辨方證是辨證論治的尖端。
  • 經方治療腦挫裂傷後頭痛
    經方思維:經方辨證依據症狀反應。臨床先辨六經八綱,繼辨方證。辨方證是六經八綱的延續,辨方證是辨證論治的尖端。
  • 醫之 仲景經方之大黃甘遂湯
    近日學習漢張仲景《傷寒雜病論》,閱讀之餘有所思考,是名筆記於此,本為學習總結之用,難免存有錯誤之處,請各位老師留言指正。
  • 【江爾遜】臨床50年運用經方的經驗
    斯乃準確運用經方之前提。至若世有「經方難用」之慨嘆者,拙意認為,除了不太熟悉原文之外,或與醫者的臨證思維方法有關。茲不揣簡陋,聊述本人運用經方的幾種思維方法,以期拋磚引玉。一、抓住特徵法抓住特徵法,即抓住仲景所描述的特徵性證候,實行方證對應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