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學習漢張仲景《傷寒雜病論》,閱讀之餘有所思考,是名筆記於此,本為學習總結之用,難免存有錯誤之處,請各位老師留言指正。
大黃甘遂湯方劑組成:大黃、甘遂和阿膠,頓服之,其血當下。對於甘遂類的方劑,我們已經涉及大陷胸湯、甘遂半夏湯以及十棗湯。今天我們來學習大黃甘遂湯的內容。
《金匱要略 婦人雜病脈證並治》第13條:婦人少腹滿如敦狀,小便微難而不渴,生後者,此為水與血俱結於血室也,大黃甘遂湯主之。
對於婦人病,尤其注意是否有淤血的問題,記得我們整理淤血證的時候,涉及當歸芍藥散、桂枝茯苓丸,抵擋湯、下淤血湯等等,主要的淤血藥有桃仁、牡丹皮、水蛭、虻蟲、當歸、川穹、生地等等。
本條文則提到了另外一種情況,婦人小腹部滿如敦狀。敦狀其實就是大的意思。敦,是古代盛黍稷的器具,如下圖。滿而圓鼓鼓的樣子啊,自己腦補一下吧。
患者有小便不利,當有水,若小便自利,當有血。今小便微難,故為水與血結於血室之候,因為有水所以不渴,非五苓散證,宜大黃甘遂湯。但方劑中並沒有用到破血生血的藥劑,而是以大黃甘遂為祛熱下水為主,因此可知,此方雖然治水與血結在血室證,然以下水為主,凡事少腹滿結,二便閉塞,無論男女,均可用之。
《金匱要略 痰飲咳嗽病脈證並治》第22條:支飲胸滿者,厚樸大黃湯主之。
另外還有一種下水的藥叫葶藶,涉及的方劑有防己椒目葶藶子大黃丸,葶藶大棗瀉肺湯、大陷胸丸。其中大陷胸丸是在大陷胸湯的基礎上加入了葶藶子和杏仁,逐水的能力更強,但服用量甚輕,並且合蜜煎,則攻下大緩。
第131條:結胸者,項亦強,如柔痙狀,下之則和,宜大陷胸丸。
簡單解析:結胸證,見於大陷胸湯中
甘遂:大戟科植物甘遂的乾燥塊根。味苦寒。主大腹疝瘕,腹滿,面目浮腫,留飲宿食,破症堅積聚,利水谷道。一名主田。生川谷。
今天的筆記就寫到此,下次再見,如果還有一次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