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生活在重慶,每到夏天,街頭都會出現荔枝或龍眼這種時令水果。這些荔枝大多是從廣東、福建等南部沿海省份運來的。
在小的時候,可能是由於當時的運輸方式不完善,街頭的荔枝雖然是一種新奇的水果,但是它的味道卻被一些人詬病,說是像爛紅薯。的確,荔枝是一種「秀氣」的水果,難怪唐代詩人白居易有曰:「若離本枝,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盡去矣。」
其實在重慶本土,也有產荔枝和龍眼的地方,只是相對於柑橘、桃李等水果而言,它在重慶的分布可謂星星點點。
荔枝和龍眼同屬於無患子科的水果,因而它們對於氣候的要求相差不大,在重慶主要分布在長江河谷一帶,就拿荔枝來說,在涪陵南沱鎮、江津塘河鎮和白沙鎮、永川朱沱鎮和松溉鎮、萬州武陵鎮等地都有分布。
那麼問題來了,盛產於廣東、福建等更接近熱帶的省份,荔枝和龍眼為何在重慶也有分布?
(涪陵區南沱鎮)
荔枝完成生長和開花結果,可以簡單理解為有兩個條件,一是有足夠的熱量,保證開花結果;二是冬季不要太低溫,以免植株凍死。
荔枝之所以分布在重慶長江河谷,是因為這裡的小氣候決定的。
重慶被稱為「火爐」城市,夏天氣溫較高,不遜於廣東、福建。重慶夏天的氣溫,以及全年的積溫,是可以滿足荔枝生長的。
(涪陵平西壩)
再說冬天,重慶地處四川盆地,低海拔地區難得下雪,冬季偏暖。尤其是長江河谷一帶,由於海拔相對較低,兩岸的較高山可阻擋冷空氣。河谷地帶氣流流通不暢,具有保溫作用,而人們生活產生的熱量也可在此聚集。
(江津中壩島)
所以在長江河谷,可以讓荔枝樹和龍眼樹順利過冬,這樣的小氣候,在長江的江心島上顯得淋漓盡致,如涪陵平西壩島、江津中壩島,這些島上都有荔枝或龍眼,且種植歷史悠久。
平西壩和中壩島,依託獨特的地理環境,以及重慶稀有的水果產地,開展鄉村採摘旅遊,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