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著英語學中醫│中醫祁談第五季:第3章-57-心與小腸、肺與大腸之間的關係

2021-03-02 祁營洲工作室


這是全球首檔中英文雙重視角解讀古老的中醫智慧,與您一起發現英文之美和中醫之美。《中醫祁談》第五季:聽著英語學中醫——句讀《中醫基礎理論》之藏象(雙語版),自2019年7月9日起,每周二晚9點在喜馬拉雅FM上線開播。本季內容在微信公眾號「祁營洲工作室」中同步更新並進行針對往期節目必要的互動答疑。在本季中,我將帶著大家繼續逐字逐句學習英文版的《中醫基礎理論》,同時分享我的個人理解和臨床體會等等,大家一起從零開始,一點一滴,看最終是否能夠滴水石穿,看最終英語水平和中醫水平能因此提高多少。
第五季主要講解《中醫基礎理論》的第三章:藏象詳細講解中醫學中的藏象理論。本季中的每一集都是相對獨立的英文部分講解和中文部分講解,同時為了滿足不同聽眾的需求,會在每一集的節目中備註出英文部分和中文部分的分割時間點。本期主題:第3章-57-心與小腸、肺與大腸之間的關係

本期重點單詞:affiliate, dysphoria, oliguria, conveyance

本期重點發音技巧:smooth, contrary, adverse的發音技巧,以「Physiologically, the purification and descent of lung qi help to normalize the transporting function of large intestine.」為例練習連讀和失去爆破的發音現象以及句子的朗讀節奏。

本期重點中醫思維:心火下移小腸。肺氣與大腸傳導之間的關係。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即可跳轉至喜馬拉雅FM收聽本期節目

相關焦點

  • 聽著英語學中醫│中醫祁談第五季:第3章-32-腎主水
    這是全球首檔中英文雙重視角解讀古老的中醫智慧,與您一起發現英文之美和中醫之美。
  • 聽著英語學中醫│中醫祁談第五季:第3章-28-肝在志為怒,在液為淚
    這是全球首檔中英文雙重視角解讀古老的中醫智慧,與您一起發現英文之美和中醫之美。
  • 聽著英語學中醫│中醫祁談第六季:第4章-15-津液的代謝
    是的,聽著英語學中醫!
  • 中醫基礎理論——心與小腸
    中醫把五臟與五行對應,心五行屬火,是陽中之太陽,與四時之氣的夏氣相通應,心陽在夏季最旺盛。心的生理功能概括為一句話:主血脈,藏神,其華在面,開竅於舌。下面就為大家一一解釋其中的意思。心主血脈血是血液,脈是脈管,心和脈管相連,和血液組成人體血液循環系統,心臟不停搏動,為推動血液在脈管中運行全身提供動力,發揮血液的營養、滋潤作用。所以血液的正常運行和3個因素有關:心氣充沛、血液充盈和脈道通利。任何一個因素異常,心就處於病態。
  • 心與小腸互為表裡,心是陰火,小腸是陽火
    足少陰腎經)今天我們從古中醫的思路來系統理解心與小腸的關係。在人體的五臟六腑中,互為表裡的關係可以細分成六對:肺與大腸相表裡,脾與胃相表裡,心與小腸相表裡,腎與膀胱相表裡,心包與三焦相表裡,肝與膽相表裡。
  • 中醫基礎理論——肺與大腸
    肺肺的位置在心的上面,左右各一,是五臟中位置最高的,前面說心是「君主之官」,所以肺又稱「華蓋」(古代帝王車上的傘蓋)。肺上連氣管,喉為門戶,通於鼻,與外界大氣相通。五行屬金,是陽中之陰,與四時之氣的秋氣相通應。
  • 第三期《中醫內景學》報名了!
    宣明中醫學社的《中醫內景學》正是這樣的課程!社長本著深入淺出的原則,面向那些對中醫感興趣的零基礎的學員,系統介紹中醫的基礎理論。我們的講課風格,兼學院的嚴謹與民間的活潑於一身,絕不會枯燥無味,也避免虛玄無實,讓大家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到準確有用的中醫知識。第一、第二期結束後,上過內景的同學都熱情地向周圍的朋友推薦這門課,於是第三期呼之欲出。
  • 中醫精華都在這兒--心、肝、脾、肺、腎逐個說!
    心在人體五臟中的地位就是棋盤中的老帥,因此《黃帝內經》稱心為「君主之官」,掌管一身的氣血運行。  中醫說心藏神,心的氣血充盈,神得以涵養,那麼人就頭腦清楚、神思敏捷、睡眠香甜。反之,如果人記憶力下降,睡眠淺而多夢,那就表明心氣、心血不夠用了,要趕快補充。  中醫認為,大喜傷心。這就是說,過度驚喜會使心功能受損,比如範進中舉就是大喜傷心的典型例子。
  • 中醫的「五步學習方法」:4.中醫基礎——實用中醫學基礎理論2
    「五步學習方法」:1.藥性賦上文:中醫的「五步學習方法」:2.脈決上文:中醫的「五步學習方法」:3.湯頭歌上文:中醫的「五步學習方法」:4.中醫基礎——實用中醫學基礎理論11.五臟肝、心、  脾、 肺、 腎2.六腑膽、小腸、胃、大腸、膀胱、三焦3.五體筋、脈、  肉、 皮膚、骨4.
  • 中醫內景學 二期,招生了!
  • 中醫學說的人體整體觀念
    人體是一個以心為主宰,五臟為中心的有機整體,五臟:心、肝、脾、肺、腎;六腑:胃、小腸、大腸、三焦、膀胱和膽;五體:皮、脈、肉、筋、骨。以及眼、耳、口、鼻、舌、前陰和肛門等諸竅共同組成。心、小腸、脈、舌構成「心系統」;脾、胃、肉、口構成「脾系統」;每一個系統,皆以髒為首領,故五大系統,以五臟為中心。五臟又以心為最高系統。
  • 中醫大講堂:髒與腑有何辯證關係?
    同時呢,在飲食物消化和吸收的過程中,膽同步排洩膽汁進入小腸,以便幫助消化。而三焦不但是傳化的通道,更重要的是主持諸氣,推動了傳化功能的正常進行。 中醫裡,髒與腑的關係實際上就是臟腑陰陽、表裡的配合關係。由於髒為裡,屬陰;腑為表,屬陽;一髒一腑,一表一裡,一陰一陽,相互配合,組成心與小腸、肝與膽、脾與胃、肺與大腸、腎與膀胱等臟腑的表裡關係。
  • 第四期《中醫內景學》報名了!
    坦白講,這門課就是「中醫基礎理論」,面向那些對中醫感興趣的零基礎的學員,系統地介紹中醫陰陽五行的概念、五臟六腑的功能、對疾病的理解、治療的原則,還有診斷的思路和方法,等等。學習了這門課之後,對中醫學就會有一個宏觀而精確的把握,頭腦會非常清晰,再學其它中醫知識就更加輕鬆而且得心應手。用「內景學」這個名稱,是為了區別中醫院校的一般認識。
  • 合谷穴,手陽明大腸經與足陽明胃經相交接,按摩,中醫穴位,經絡
    合谷穴別名虎口,為手陽明大腸經的原穴,相關如下: 1、取穴方法:在手背第1、2掌骨間,當第2掌骨橈側的中點處或以一手的拇指指骨關節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間的指蹼緣上,拇指尖下即為合谷穴; 2、主治:暈車、噁心、胃疼及牙疼; 3、配穴:與太衝穴合稱四關穴,為搶救的常用穴。
  • 【冀中醫研招季】第十期 2019年臨床醫學綜合能力(中醫)考試大綱
    3.五臟的共同生理特點,心、肝、脾、肺、腎的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4.六腑的共同生理特點,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的生理功能。5.奇恆之腑的共同生理特點,腦、女子胞的生理功能。6.五臟、六腑、奇恆之腑的區別。7.五臟與志、液、體、竅、時的關係。8.臟腑之間關係:髒與髒之間的關係,髒與腑之間的關係,六腑之間的關係。
  • 中醫詳解五臟六腑的相生相剋關係,太全面了
    人體內共有五臟六腑,五臟為:心、肝、脾、肺、腎;六腑為膽、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六個臟器的合稱。五臟功能是藏精氣;六腑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受納、腐熟水谷,泌別清濁,傳化精華,將糟粕排出體外,而不使之存留。
  • 「健康早知道」化腐朽為神奇的大腸,竟然藏著我們最重要的東西...
    便秘看似只與大腸有關,其實與肺和腎都有關係,便秘有兩種,一種是大腸裡的津液太少,大便乾燥拉不出來,對於這樣的,另外一種是寒導致的大腸蠕動慢,治療方法是不一樣的。這點我在群裡經常說,大部分小夥伴都知道。不論是中醫還是西醫都會關注病人的大小便,如果能保持大便,小便的暢通,對於治療疾病會有很大的幫助。
  • 【連載】倪海廈老師針灸課程筆記——第8集
    【高清版】倪海廈老師人紀針灸課程78集(全集)倪海廈老師人紀針灸課程——第8集上集筆記:【連載】倪海廈老師針灸課程筆記——第7集神闕是大穴,禁針,傳說針扎神闕後,一排大便會坐在馬桶上死掉。一個手按到胸壁骨,一個手按到神闕,兩點中間的穴道叫中脘。中脘與神闕之間為四寸,中間四等分,神闕上一寸為水分穴!
  • 中醫五行真是厲害!
    推薦食物:黑豆、黑芝麻、藍莓、香菇、黑棗、桂圓、烏梅  簡單來說就是:  五行:火 木 土 金 水  五臟:心 肝 脾 肺 腎  五腑:小腸 膽 胃 大腸 膀胱  五官:舌 目 口 鼻 耳  五華:面 爪 唇 皮毛 發  五味:苦 酸 甜 辣 鹹  五色:紅 青 黃 白 黑
  • 醫學英語:中醫術語
    1 中醫五臟六腑的譯法  我們知道, 中醫學中的臟腑, 除了指肉眼所能見到的內臟解剖實體外, 更多更重要的乃是對人體生理功能的概括。就拿五臟中的心來說吧, 中醫所指的心並不等於西醫學裡所指的一個臟器——心臟。因此, 我們在漢譯英時, 單純地把中醫所指的「心」譯成「heart」, 這樣顯然是不夠全面不夠貼切的。